1986年10月,北京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所挂牌成立,下设情报研究室、适航研究室,共有科研和管理人员30余人,主要在民航发展规划、信息研究及适航审定方面为总局提供技术支持。
1987年6月,北京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所更名为民航*研究所,下设情报室、规划室、适航室、维修室、通用航空室等,共有科技和管理人员100余人。
1992年3月,根据民航总局指示,从民航*研究所抽调适航室和维修室组建*民航局航空器适航中心,在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司的领导下开展适航管理工作。
1994年10月,经科技部和中编委批准,民航*研究所更名为*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4月,总局适航中心和*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合并,5月6日挂牌,成立了*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
2002年12月,民航安全技术分析和鉴定实验室成立。
2010年1月13日,中编办正式批复同意*民航技术研究中心更名为*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2011年1月10日,*民航*所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成立大会上,中航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海航集团、*商飞、首都机场、西部机场集团、空军装备研究院以及中航协等9家单位与*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科研条件/*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人员编制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拥有研究院学术顾问1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民航特聘专家2名、青年科技带头人2名;教学科研系列科技专家4人、工程系列科技专家47人、经济系列科技专家14人、其他系列的科技专家8人。 航科院共有职工301人,其中35岁以下职工共有143人,36至40岁职工共有39人,41至50岁职工共有95人,51至55岁职工共有18人;具有博士博士及以上文化程度60人,硕士117人;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23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37人。
研究院学术顾问:杨国庆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栗牧怀、谢孜楠、姚红宇、胡华清
民航特聘专家:谢孜楠、刘清贵
青年科技带头人:胡华清、张越
研究部门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设有9个研究所、3个民航总局科研基地。
院属研究所:航空器适航研究所、航空安保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所、标准计量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航空安全研究所、民航发展研究所、民航运行技术研究所、航行新技术研究所(民航北斗技术应用研究所、民航PEN飞行程序设计中心)
民航总局科研基地:民航安全技术分析和鉴定实验室、民航经济运行实验室、航行新技术试验验证实验室
设备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民航数字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民航分馆,拥有三千多万篇全文资料。其中民航专业资讯有十多类:民航剪报、民航法规、民航标准、民航信息快报、国际民航研究报告、国际民航组织附件、*民用航空、*民航报、自建民航专业资料库、互联网行业动态库、飞机资料等光盘资料库。另外,民航数字图书馆还先后引进了方正电子图书、国研网资讯、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龙源人文社科期刊等资料。民航数字图书馆还将做为NSTL(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的服务节点,提供NSTL资讯的检索及全文原文传递服务。
科研成就/*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研究成果截至2011年1月,*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国家数十项863、自然基金和民航重大科技项目。 “十一五”期间,研究院共承担*科技计划任务15项,民航局科技计划任务50项,承担标准项目任务58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有2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航科院研发成功的机场跑道端拦阻系统,对高原复杂地形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打破国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同时迈出产研联动的重要步伐。
年份 | 项目名称 | 等级 | 授奖单位 |
2004 | 基于性能导航PBN程序设计与验证系统 | 一 | 国家 |
2001 | *民用运输飞机发动机重大故障规律及预防研究 | 二 | 国家 |
2001 | 民航发动机使用可靠性研究 | 二 | 国家 |
年份 | 项目名称 | 等级 | 授奖单位 |
2011 | 基于性能导航PBN程序设计与验证系统 | 一 | 民航局 |
*民用运输飞机发动机重大故障规律及预防研究 | 二 | ||
民用航空器橡胶和金属轮挡 | 三 | ||
*民用运输航空器安全性评估系统研究 | 三 | ||
2010 | 飞机起飞和爬升阶段事故预防研究 | 三 | 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总局 |
驾驶舱语音记录器背景声识别技术研究 | 二 | 民航局 | |
民航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 三 | ||
2009 | 民航安全风险监测方法研究 | 一 | 民航局 |
机场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 二 | ||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系列标准(GB/T 20501) | 二 | 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检疫总局、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
航空安全领域微机图形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 | 二 | 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总局 | |
飞机模拟视景关键技术研究 | 二 | 天津市人民政府 | |
2008 | 民航奥运信息电脑全保障系统研究 | 二 | 民航局 |
科技支撑与引领*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建设研究 | 三 | ||
高原复杂环境运行安全评估系统 | 三 | ||
航空安全领域的微机图形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 | 三 | ||
飞机起落架疲劳破坏控制技术 | 三 | ||
2007 | *民航RNP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一 | 民航局 |
中欧航空安全信息资源共享原型系统研究 | 二 | ||
民航安全经济学应用研究 | 二 | ||
民航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研制 | 二 | ||
航空器故障趋势分析及研究 | 二 | ||
民用航空运输中的责任制度及赔偿问题研究 | 三 | ||
*民航机队信息系统 | 三 | ||
珠三角地区多机场协调运营研究 | 三 | ||
引进使用过航空器的技术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 三 | ||
民航市场的开放与监督 | 三 | ||
2006 | *民航安全管理基础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 一 | 总局 |
民航专项资金投资机场补贴政策研究 | 一 | ||
A320飞行训练器 | 二 | ||
全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2020年布局和“十一五”建设规划研究报告 | 二 | ||
金属屑分析技术及在发动机状态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 三 | ||
航空运输市场之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研究 | 三 | ||
陕西省航空运输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规划研究 | 三 | ||
PW127F发动机性能监控系统 | 三 | ||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系列标准(GB/T 10001.1-2000标志用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0001.2-2002标志 用公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施设与服务符号、GB/T 1000 1.3-20004标志用公共信息符号;第3部分:客运与服务等4项标准) | 三 | *国家标准 化管理委员会 | |
航空器事故调查计算机辅助调查系统 | 三 | 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总局 | |
*民航机场鸟击防范研究与应用 | 二 | ||
一发失效应急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 三 |
? 《*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是经*民用航空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综合性 刊物,自2001年1月起《民航经济与技术》更名为《*民用航空》,设置航空运输、机场、空管、航空安全、维修、航空保障、航空法、航空工业、世界民航、行业文化、通用航空、人力资源、一家之言以及数据资讯等栏目。
? 《*民用航空·学报》
《*民用航空·学报》是由*民航局主管、民航局科委指导、*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民用航空》杂志社联合主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设置航空运输、航空制造、航空安全、适航与维修、信息化、空管、机场、航空经济、人力资源、民航管理等主要栏目。
? 《*民用航空·财经》
《*民用航空·财经》杂志由《*民用航空》杂志社与航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合作出版,设置资本与金融、投资之道、税务园地、财务控制、会计论坛、政策法规、服务创新、市场与营销、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管理新思维、环球瞭望、产业观察、观点评述及专题报道等栏目,并提供民航业较新时事资讯和有参考价值的专业统计数据。
? 《国际民航安保信息》
《国际民航安保信息》(月刊)创刊于2011年,由*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安保所主办,主要介绍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协(IATA)等颁布的安保政策,国际安保实时形势和美国、欧盟等国的安保较新技术信息,从而为*民航安保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合作交流/*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国际合作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开展了与国际民航组织、美国联邦航空局、欧洲空中航行安全组织实验中心、美国MITRE先进航空系统开发中心、英国泰雷兹培训与模拟有限公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波音公司、空客公司、韩国科学研究院、新加波科学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国际航空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国际民航组织亚太PBN飞行程序办公室落户中心。
国内交流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与民航局、华北管理局、华东管理局、西南管理局、中南管理局、国航、南航、东航、首都机场集团、云南省机场建设集团、西部机场集团、*商飞上海客服公司、西飞、中航商发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南航大、民航大、广汉飞院等国内知名大学和交科院、铁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稳定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关系。
文化传统/*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形象标识航科院形象标志的视觉形态定位与造型元素的构成是根据航科院理念的核心意境来创意设计的。
标识把握航空科技行业中形象的视觉语言特征,富有科技动势涵义的弧形,把安全、创新、一流、发展的概念与之巧妙结合,而富有力度的造型更是研究院创新、进取内涵品质的深刻体现、简洁的色彩信息传递清晰有力。
整体造型稳中求变,体现强大的科技性与权威性,标识图形通俗、易于推广应用。
精神文化院训:严谨、求是、开拓、创新
战略:科研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强院
目标:科技创新重要基地、实验验证权威机构、行业发展一流智库
宗旨:立足科技创新、面向民航发展
愿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航科研机构,越是向前发展,我们努力的目标就越高
动力:求真务实、成就一流
价值观:尊重人才、矢志创新、开放合作、优质服务
现任领导/*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职务 | 姓名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黄荣顺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刘万明 |
副院长 | 董利奎 |
陈利平 | |
姚红宇 | |
谢孜楠 |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 邵东涛 |
正司局级调研员 | 刘玉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