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8号),设立浙江省文化厅。省文化厅是主管文化工作的省政府组成部门。 厅长致辞
欢迎登录浙江省文化厅网站。
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省,素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的美誉,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名人辈出,艺术流派纷呈,民间艺术特色浓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以来,浙江文化事业更呈现出整体推进、蓬勃发展的态势。
即将开启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将是浙江文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和更加出色的成绩,为推动浙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贡献心力。
浙江省文化厅网站是宣传浙江文化的窗口,交流文化信息的平台,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将以“发布权威信息,提供惠民服务,接受社会监督”为宗旨,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网上办事,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以民为本,为民所用,努力践行政府执政为民的天职。 领导介绍
杨建新:党组书记、厅长
主持省文化厅全面工作。
鲍贤伦: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
负责文博工作,协助负责文化文物市场管理工作。主持省文物局工作。
田宇原:党组成员、副厅长
负责文化市场管理,文化法制、综合治理工作,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和厅属经营性单位改革工作。分管厅产业处、文化市场管理处、文化市场执法指导监督处。
陈瑶:党组成员、副厅长
负责群众文化、图书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送文化下乡”工作。分管厅社文处、非遗处。
杨越光:党组成员、副厅长
负责人事工作、老干部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文化艺术工作、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厅机关财务工作和省级文化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分管厅艺术处、外事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
齐有为:巡视员
负责省级文化系统党、工、团工作,对台、对港澳文化交流工作。分管厅直属机关党委,协助分管厅外事处(港澳台办)。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省文化厅设10个职能处室:
办公室综合协调厅机关和直属单位业务工作;督促厅重大事项的落实;研究拟订文化艺术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起草厅重要文件、报告;拟订机关内部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协调重要文化政策调研及文化宣传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工作;负责信息、保密、信访工作,管理机关行政事务;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安全保卫工作。
计划财务处负责机关的财务工作;指导、监督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管理省级文化系统的事业经费及政府采购工作;负责全省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指导、管理文化系统基本建设工作;负责全省文化事业统计工作。
艺术处拟订全省文学艺术事业发展规划;扶持代表性、示范性、实验性文艺品种,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艺作品和体现国家水准及民族特色的文艺院团,推动全省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指导和规划全省舞台表演和各艺术门类的创作与生产,指导艺术研究、艺术教育工作,指导、管理全省艺术考级工作,指导直属艺术单位的业务建设及改革工作;组织协调全省性重大文艺活动。
社会文化处拟订全省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起草有关法规、规章草案;指导群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指导图书馆、文化馆和综合文化站事业;指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古籍保护工作;组织协调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指导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文化产业与科技处研究拟订全省文化艺术产业、文化科技、艺术科研发展规划,研究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及政策;负责动漫管理及相关工作;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指导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科技信息化建设;协调全省文化科技、艺术科研项目攻关及重大成果推广;授权指导直属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发展工作。
文化市场管理处宣传、贯彻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政策;拟订全省文化市场、文化经营活动的管理政策;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政策拟订全省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和管理队伍建设;对文化市场进行行业引导;对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网络文化、艺术品市场及法律规定的文化企业设立、文化经营活动依法实施行政许可;指导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指导监督处研究起草文化艺术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和完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并监督实施;协调指导全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受理文化市场举报;管理维护全省文化市场数字化网络监管系统;参与协调、督促省内大要案和跨省、跨区域案件的查处;协调组织机关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的应诉、代理等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宣传展示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研工作。
外事处指导、管理本省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宣传工作;按规定权限申报或审批全省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事项;推进对外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拟订本省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组织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人事处负责机关、直属单位机构编制、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劳动工资等工作;指导、推进省级文化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文化艺术人才建设规划;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全省文化艺术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工作;承担文化类社会组织设立审查;负责厅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指导、监督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直属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省文物局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人员编制
浙江省文化厅行政编制55名,其中:厅长1名,副厅长4名;处级领导职数22名(含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后勤服务人员编制9名。
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直属单位
浙江省文物监察总队
浙江越剧团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浙江歌舞剧院
浙江京剧团
浙江昆剧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自然博物馆
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
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
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公司
浙江胜利剧院
浙江省文化实业发展中心
浙江省广告展览公司
浙江文化大厦有限公司
浙江省文化厅招待所
浙江舞美演艺有限公司
杭州电影拍摄基地
浙江曲艺杂技总团
浙江话剧团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杭州剧院
浙江图书馆
浙江省群众艺术馆
*丝绸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美术馆
浙江新远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演出公司
浙江交响乐团 主要职能/浙江省文化厅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和起草文化艺术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
(二)研究拟订全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艺术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三)指导、管理全省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美术、书法、摄影等文学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发展;组织、指导全省性重大文化活动。
(四)推进全省文化艺术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引导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拟订全省文化事业基本建设规划,指导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五)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起草有关规章草案,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
(六)指导、管理全省社会文化事业,指导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指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古籍保护工作。
(七)拟订全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协调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八)研究拟订全省文化市场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协调、指导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进行行业监管,指导从事演艺活动民办机构的监管工作。
(九)负责文艺类产品网上传播的前置审批工作,负责对网吧等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行经营许可证管理、对网络游戏服务进行监管(不含网络游戏的网上出版前置审批)。
(十)研究拟订全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动漫、游戏产业发展。
(十一)研究拟订文化科技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推进文化科技信息化建设。
(十二)研究拟订全省对外文化交流发展规划,归口管理对外文化工作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按规定申报和组织实施全省对外文化交流计划和项目,推进对外文化产业发展与合作。
(十三)指导文化行业协会、文化类社会组织的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文化专题/浙江省文化厅
[2011-05-17]《富春山居图》海峡两岸合璧展
[2010-10-21]胡庆余堂
[2010-06-13]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活动周
[2010-05-10]浙江省属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揭牌仪式
[2010-04-08]2008—2009全省文化工作表彰会
[2008-03-21]2006—2007年度文化表彰
[2007-01-21]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成效显著
[2006-11-0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2006-07-04]鲍钢摄影作品展
[2006-01-18]浙江省文化工作表彰大会
[2005-02-0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4-10-20]浙东学派 互动交流/浙江省文化厅
在线访谈
浙江省文化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访谈
《阳光行动·厅长在线》--文化厅杨建新厅长 文化交流
[2007-09-19] 对英国公共文化艺术多元共生及全球市场战略的思考
[2006-06-29] 感受澳大利亚政府所创建的多元文化政策和环境
[2006-05-17]2006年美国·*浙江文化周
[2006-03-15] 感受浙江-法国·*浙江文化周
[2006-01-23]为*民乐喝彩—*浙江民乐团赴瑞士卢塞恩首演引起轰动 文化特色/浙江省文化厅
农村文化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群众中也出现了公德缺失、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变异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之举,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在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中。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乡风文明、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才能实现。
(2)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需要填补这方面的短缺;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新农村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因此,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浙江戏剧
浙江是戏剧大省,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戏剧新纪元的*缕曙光,就在浙江东南沿海城市温州闪耀。*最早成熟的戏剧样式--南戏,就在这方山明水秀、钟灵毓秀的沃土上孕育诞生。在悠久而绵长的戏曲发展史中,浙江谱写了耀煌的篇章。浙江戏曲人才辈出,佳作迭现。高则诚、徐渭、王骥德、李渔、王国维等一批杰出的浙江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如巨星闪耀,彪炳史册,四大南戏“荆刘拜杀”、《琵琶记》、《长生殿》等一批不朽的传世之作至今仍流播舞台,幽香袭人。浙江声腔剧种资源丰富。明传奇"四大声腔"中,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即占其二。越、京、昆、绍、婺、姚、瓯、湖、木偶等地方剧种争奇斗妍,姹紫嫣红。越剧以其清新优美的艺术风格,在戏曲百花园中一枝独秀,已跻身全国性大剧种之列。新时期以来,随着越剧“小百花”的崛起和《西厢记》、《五女拜寿》等艺术精品的涌现,浙江戏剧舞台生机勃勃,风景这边独好。
浙江文化发达,文物荟萃,音乐歌舞非常昌盛。早在夏代,即有涂山女歌“候人猗”曲的记载,被后人称之为“南音之始”。周代仍在浙江流行的"越人歌"即是其中的一首。汉唐时期,浙江人杰地灵,物阜民丰,音乐、歌舞、百戏大兴,品种丰富,尤其是参军戏主要盛行于浙东一带,长期流传的歌舞百戏、巫觋活动,为浙江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终于形成了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素质的综合艺术。 浙江音乐
浙江音乐源远流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出土的160件骨哨及陶埙,足以反映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浙江地理环境优越,繁荣的经济,发达的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名人,也为浙江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逐渐形成了自己富有独特乡土味和浓郁生活气息的鲜明特色,并在历史上曾产生了“浙江古琴”、“浙江锣鼓”、“江南丝竹”等一批丰富多彩的音乐门类及各自的代表人物。
浙江的民族民间音乐,就其表现形式和演奏演唱内容划分,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乐曲,以及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 浙江文学
浙江先民口头文学的产生,远在汉字产生之前。不过,浙江的文人创作起步较晚,不及中原地区,是*古代文学的后起之秀。六朝以后,浙江文学逐步兴起。晋室东渡,王谢贵族迁居浙东,中原文化随之深入浸染,浙江文学蔚然勃兴。谢灵运开创了*古代山水诗派,对后世影响颇巨。隋唐、北宋,浙江代有其人,如骆宾王、贺知章、孟郊、罗隐、周邦彦等。白居易、元稹、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大文豪先后任职浙江,文采风流,代代相传。
南宋时期,浙江文学蔚为大观。陆游作品众多粹美,史所罕见。南渡的李清照和世居钱塘的朱淑真乃宋代女作家的双子星座。陈亮、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均为南宋词坛大将。而古代的白话小说和戏剧文学,也都发源于这一阶段的浙江。
元明清时期,浙江文学继续繁荣,赵孟頫、杨维桢乃元之大家,杭州更是后期的杂剧中心。晚明张岱的小品,徐渭、袁枚的诗文和以朱彝尊、厉鹗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影响很大。清初洪升的《长生殿》是戏剧瑰宝,晚清龚自珍、王国维等皆一代之杰。
浙江对于现代文学的贡献可谓荦荦大观。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他的《呐喊》、《彷徨》是非常重要的白话小说集。鲁迅还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茅盾等则是文学研究会的干将。而郁达夫则是创造社的主将,其《沉沦》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本白话短篇集。1922年在杭州成立的湖畔诗社是我国*新诗社,其他如徐志摩、戴望舒、夏衍、施蛰存、艾青等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新*成立后,浙江文学进入了崭新的阶段。50年代前期,许钦文、陈学昭、冀汸等均有建树。文革时期文学凋敝。新时期文学复苏,80年代的中篇小说和90年代的长篇小说,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如张廷竹的《五十四号墙门》和叶文玲的《无梦谷》、王旭烽的茶文化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这一时期的浙江诗歌、散文和杂文,以及文学理论、儿童文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2年,孙建江(笔名雨雨)的寓言集《美食家狩猎》荣获*作协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浙江文学是辉煌灿烂的*文学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