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         (认领)

网站类型:陕西政府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辖1市2区9县、156个乡镇、16个街道办事处、2974个行政村,总人口370万。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 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详细说明
简介/榆林市

榆林是陕西省最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又名“驼城”。

榆林是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明长城从该市北部穿过。是一个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边塞城市。榆林是*重要的煤、石油、天然气、盐产区,被誉为“*的科威特”。这里是从塞外入陕的要道。 

历史沿革/榆林市

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部(今靖边县北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年7月改为地级市。

战国秦筑长城。秦昭襄王时,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东胡、匈奴南下骚扰,在今榆林周边地区修筑长城,从内蒙古伊全霍洛旗古城壕七盖沟经陕西神木进入榆林地界,在城北2.5公里处的红山跨越榆溪河,蜿蜒西向穿过巴拉素镇乔家峁村,直至红石桥乡古城界村,全长约60公里。出榆林界向西南,经横山、靖边、吴旗等县与甘肃环县北上的长城相接。


西汉文帝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掠扰上郡,西汉丞相灌婴发骑八万击之,匈奴败走。后元六年(前158)冬,匈奴三万骑入侵上郡,杀掠甚众,后出塞。此后,匈奴仍不断进行侵扰。于是,汉景帝任命飞将军李广为上郡太守,坐镇肤施(今榆林城南30公里)。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六月,匈奴由雁门关入侵上郡,李广率部御敌。李广率精兵与匈奴多次作战,终将匈奴逐出上郡。 

北宋元丰五年(1082)初,宋神宗命令给事中徐禧主持修筑永乐城。永乐城主体城堡位于今横山县党岔乡与榆林市鱼河堡紧邻石峁村的龙家寨山上,在其周边还依山势建成12个寨堡。同年9月,西夏派大将叶悖麻率20万兵向刚刚竣工的永乐城发起进攻。攻破后,徐禧、高永能、李舜举等200多名将校战死,士兵和役夫损失20多万人。永乐城及所有堡寨被西夏占领。消息传到京师,宋神宗面西痛哭。

1911年11月22日,杨昆山以哥老会龙头大爷名义,召集哥老会成员秘密开会,决定利用内外有利时机,立即发动起义。当晚11时,起义士兵分头向镇署及府县衙门冲去,清朝官员几乎全部束手就擒,起义军占领了军事要地,接管了武器弹药库,迅速控制了全城局势。第二天建立了新政权,公推杨昆山为秦陇复汉军榆林分统,主持军政大事,并分设机构,整编军队,布告安民。第三天传檄各县,怀远(横山)、佳县、神木、府谷、米脂等县均表示拥戴杨分统之反清义举。不久,陕西省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凤正式委杨昆山为复汉军榆林地方统带。 

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发动了*次榆林战役。8月6日,解放军在榆林外围发起攻击,经过六昼夜艰苦的攻坚战斗,歼灭国民党驻军两个整团、一个营,但未能将榆林城攻下,且伤亡约1000人以上,遂于19日晚从榆林撤围。 

1947年10月27日至11月16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第二次榆林战役。在围城打援中,共击毙、重伤国民党军队5000余人,俘虏2000人,解放军伤亡约4000人。仍未能攻占榆林城。

1958年将十二县并为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六县。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原制。1968年将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函[2015]209号)批复同意撤销横山县,设立榆林市横山区,以原横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横山区的行政区域,横山区人民政府驻横山街道北大街9号。

行政区划/榆林市

榆林市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64.5万人(2015年)。

榆林市下辖2区10县、156个乡镇、16个街道办事处、2974个行政村。

榆林市行政区划
行政区名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人)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榆阳区7053 55719000鼓楼街道
横山区408437719100横山街道
神木县763542719300神木镇
绥德县187837718000名州镇
靖边县508834718500张家畔镇
定边县692034718600定边镇
府谷县321224719400府谷镇
子洲县204332718499双湖峪镇
米脂县121222718100银州镇
吴堡县4289718200宋家川镇
清涧县188222718300宽州镇
佳县214427719200佳芦镇 
地理资源/榆林市 位置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地理座标: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榆林市行政区划版图形似三角形。榆林最东端为府谷县皇甫乡段寨村,最北端为府谷县古城乡刘家坡村,最西端为定边县刘峁塬乡,最南端为定边县白马要乡铁角城。东西*长度309公里,南北*宽度295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21%,居陕西省10个地级市之首。

地势

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 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7℃,极端*气温38.9℃,极端*气温为-24℃,年降水量412.4毫米。自然灾害多,有旱、霜、风、雹等。

河流

榆林市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均较短小,较大的河流主要是四川四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汇入黄河的河流以黄河为侵蚀基准,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其中无定河上游流向三折),支流呈树枝状并从下游到上游增多。较大的河流下游为基岩峡谷,比降较大,支流少而短直;中游一般河谷宽阔,漫滩阶地发育,河道宽浅,较大的支流多在中游汇集。上游多发育在老谷涧上,河流深切成黄土(部分底部切入基岩)峡谷,比降大,多跌哨,流向受古地形的谷、涧走向控制,支流较多,但一般较直。

自然资源/榆林市

榆林市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5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3种,金属矿产只有铝土矿1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钠盐、镁盐和芒硝3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砂岩、高岭土、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泥炭等6种,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2种。榆林市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能源和盐类矿产具突出优势,已探明储量巨大,资源远景相当可观,且分布集中。全市所拥有的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占全省约95%,占全国约30%,以*优势超过全国任何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堪称全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州)市。

煤炭资源

含煤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4%,预测资源/储量2714亿吨,已探明资源/储量1406亿吨。其中陕北石炭二叠纪探明56.7亿吨,侏罗纪探明1349亿吨。煤的灰分平均7-9%,含硫小于1%,含磷0.006-0.035%;发热量28.470-34.330MJ/kg。神木北部矿区已建成全国特大型现代化年产原煤800万吨的矿井有大柳塔煤矿、活鸡兔煤矿,在新民矿区正在进行基建的特大型矿井有榆家梁煤矿、杨伙盘煤矿。同时在榆神矿区正在勘探,规划建设的特大型矿井还有榆树湾煤矿、大保当煤矿、航来湾煤矿。2000年全市原煤产量为2900万吨。不久将来,榆林市将成为我国*优质环保煤生产和出口基地。 

天然气

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天然气预测远景资源量4.18万亿立方米。气源中心主储区在榆林市请边、横山两县,现探明储量有2691亿立方米,气田储量丰度为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单井*无阻流量为126万立方米/天。属于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机硫极微。在燃烧中不产生灰渣和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小,被称为清洁燃料,目前已向北京、西安、银川等中心城市输气,并列入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补充基地。2000年生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市内同时建设了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厂,年产甲醇20万吨(地方9万吨)。 

石油

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子洲、横山等地,含油面积2300平方公里,预测资源量6亿吨,已探明储量3亿吨。2000年生产石油180万吨(地方80万吨)。 

岩盐

长庆油田榆林、米脂、绥德、佳县、吴堡等地发现特大型岩盐矿床,探明氯化钠资源量8854.55亿吨,平均品位96.47-98.16%,硬石膏型,大部属一级品。规模巨大、盐质优良。矿产资源总量潜在价值达33万亿元,超过全国任何一个省区。预测岩盐分布范围达4.3万平方公里,总资源量达6万亿吨,开发利用前景良好。陕北特大型盐矿的发现,填补了陕西钠盐短缺的历史,为发展盐化工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目前,已确定在镇川建立年产8万吨真空盐盐厂,盐化工建设也正在积极规划立项。

人口民族/榆林市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榆林市常住人口为 3360000人。

榆林市常住人口:榆林市常住人口为 33600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 319898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2456人,增长4.8%。年平均增长率为0.47%。

家庭户人口:榆林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88769户,家庭户人口为 306414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5人减少0.65人。

性别构成:榆林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1769702人,占52.80%;女性人口为 1581735人,占47.2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2上升为 111.88。

年龄构成:榆林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33603人,占15.92%;15—64岁人口为 2569890人,占76.68%;65岁及以上人口为247944人,占7.4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3.4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1.4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00个百分点。

榆林市地接甘、宁、蒙、晋四省区,是陕西省的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区,12个县(区)共有35个少数民族4890人,其中以回族人数最多,有3902人,主要分布在定边县。其他少数民族:蒙古族429人、满族179人、苗族29人、彝族71、土家族38人、藏族76人、壮族35人、朝鲜族19人、僳僳族18人、维吾尔族12人、布依族10人、傣族10人、哈尼族7人、黎族6人、土族6人,其他19个民族共43人。

经济/榆林市 农业

耕地面积64.1万公顷。加快以山川秀美工程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关键措施。米粮下川,林草上山,打坝淤地。2000年全年退耕2万公顷,造林8.4万公顷,绿色长廊2.15万公顷,绿色长城1.21万公顷,飞播造林4万公顷,人工种苗6.7万公顷。榆林市森林面积108.6万公顷,覆盖率为24.9%。草地面积1 95.52万公顷万亩天然草地170.32万公顷,“三代”面积72.3万公顷。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羊、果、薯三大主导产业。

工业

榆林市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是目前*陆上*整装气田。石油预测储量5—6亿吨,探明1.9亿吨。截止目前,国家和地方已投入资金200亿元,能源重化工基地已具雏形。全市有企业7000多户,大中型企业15个,重点为纺织、煤炭、石化、轻工、电力、化工等。 

社会/榆林市 城建环保

2012年,榆林市市域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榆林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27个路桥项目建成通车,104条巷道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6%,气化率达到83%。空港生态区、西南新区、芹河新区、东沙新区组团式开发建设拉开序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通过验收,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通过技术评估。锦界、东坑两个省级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11.4亿元。振兴南部工程投入振南资金4.5亿元,投资额是“十一五”以来的总和,带动各方投资近10亿元,创历年新高。

2012年,榆林城区二级以上天数335天,比上年增加1天,其中达到一级标准天数为50天,比上年增加8天。全市各监测断面无劣V类水质,其中无定河米脂断面水质由四类改善为三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教育事业

榆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山西和京津的文化影响较大。开化程度显然高于毗邻地区。榆林内,历史上南边的6县比北边6县发达。榆林最早的官办学校——儒学,唐初建干绥德,而靖、定、横儒学创建较晚。明朝中叶,随着延绥军事政治中心北移,榆林的教育事业逐步发展起来。民国时期,杜斌丞创办榆林中学。

1949年以后,榆林教育大体经历了这样3个阶段:卓有成效的17年(1949~1965),遭受重大破坏的“文革”10年(1966~1976),拨乱反正和改革提高的12年(1977~1989)。到1989年榆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30所,其中小学5893所,初中179所,高中26所,农业职业中学14所,技工学校1所、中专8所,大专2所,成人学校4所,成人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405140人,职工人数达到28775人,其中专任教师24727人。

截至2012年末,榆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48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217所,职业中学21所,小学549所,幼儿园542所,特殊教育学校9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累计招生177327人,毕业187026人,在校学生数576705人。在校学生中,小学218110人、初中107615人、高中87368人、职中(高职)35718人、特殊教育553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8766人,代课教师597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8%和99.7%。

榆林主要学校
榆林学院、榆林中学、榆林*中学、榆林市卫生中专学校、榆林财贸学校、榆林职业技术学校。

风景名胜/榆林市

榆林市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居多,属旅游宝地。历史上有秦始皇长子扶苏、秦大将蒙恬和汉朝名将李广戍边镇守,大夏王朔赤赤连勃勃兴国建都,杨家将父子杨继业、杨延昭,抗金名将韩世忠,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红石峡是陕西*摩崖石刻群。名胜古迹还有镇北台、青云寺、易马城、星明楼、沙地植物园、统万城、红碱淖、二郎山,七星庙、古长城、白云山庙群、李自成行宫、万佛洞等。

生态环境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进入“九五”以来,国家把榆林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12个县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 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榆林人民几十年坚持“南治土、北治沙”,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5%;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比五十年代减少45.2%;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林木保存面积1629万亩,沙区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由沙进人退转变为人进沙漠。

城市交通/榆林市 铁路:铁路有3条,包(头)神(木)铁路全长189公里,境内48公里;神(木)朔(州)铁路全长274公里,境内100公里;神(木)延(安)铁路全长385公里,境内299.9公里。形成“ 一纵两横 ”铁路总骨架。

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 201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77公里。*首条沙漠高速公路、陕蒙半幅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府谷一级公路也将建成。榆神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公路密度为0.46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以210、307国道,包神府、榆靖西省道为干线的公路网络。

航空:榆林榆阳机场是陕西省第二大航空港,目前共有1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航点包括北京、上海、西安等国内十余座城市。

基础设施/榆林市

电力装机容量57.5万千瓦,电网有330千伏线路两条,总长268公里,330千伏变电站两座,变电容量6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全长1485公里,主网架覆盖全市。通信,济银、西呼两条国家一级干线光缆交叉经过榆林,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城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4.8部,移动通讯用户35.5万户,互联网用户2.2万户,是陕西第二大通信枢纽。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乡乡通程控电话。

城市教育/榆林市

从2011年开始,针对榆林城区学龄人口激增与立足于榆林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学校“上学难”、“大班额”等迫切问题,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民生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出台了《榆林城区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规划“十二五”期间,在榆林城区新建、改扩建42所中小学、幼儿园,之后又调整为45所。截至目前,45个项目中,已累计投用19个,累计新增教学班432个,新增学位19770个;剩余26个项目中,2014年底竣工18个,2015年底竣工8个,届时,45个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将累计新增教学班1299个,新增学位61080个,榆林城区“上学难”、“大班额”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在原有全市范围内实施义务教育“零收费”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再免除学前三年幼儿保教费和高中阶段学生学费。更针对农村人口向城镇大批转移的实际情况,专门出台了外来人员子女与当地居民“一律平等、就近入学”的原则。

高等教育
学校名称类型所属部门
榆林学院本科陕西省人民政府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陕西省教育厅、榆林市人民政府
基础教育陕西省示范高中名单(榆林市)
学校名称所在区县批准时间
神木中学神木县2011.12.15
榆林中学榆阳区2012.06.28
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名单(榆林市)
榆林中学榆林市*中学榆林市第二中学榆林市苏州中学榆林市第十中学榆林市实验中学
榆林第二实验中学榆林育才中学横山中学横山区第四中学绥德中学绥德县*中学
神木中学神木县第四中学神木县第七中学府谷中学府谷县第三中学靖边中学
靖边县第三中学定边中学定边县第四中学米脂中学清涧中学子洲中学
吴堡中学




文化民俗/榆林市 起居榆林的风俗有古朴的传统,山区的农民修窑洞时,先请阴阳先生看地势山形,定方位、择吉日。窑洞的样式多而且讲究,门面用细凿凿出,窑前有穿廊和雨盆。窗棂曲直交错,长短相间,组成各种美术图案。城里的有钱人家住高屋脊大瓦房,一进两开,穿廊虎抱,雕棱绘彩。更有大户人家,门前树旗杆,蹲石狮,大门水磨砖砌门楼,有照壁,二进中有月亮门,分前后院,前院是书房,会客室,后院是家眷。   

榆林的气候四季明显,春秋温差大,而且多风沙,民谚说:“早上棉袄手套,中午单衣草帽,晚上风镜口罩”,又说:“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饮食在饮食习惯上,南北不同。北草地的群众爱吃炒米、奶茶、酪饼子,酥油、黄米饭、猪肉熬酸菜。西面的三边人爱吃燕面炒面、荞剁面、羊羔肉、尤以荞面食品作法很多,如剁面、饷、搅团、圪、凉粉、碗等。东南面人爱吃豇豆钱钱饭、揪面片。民间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如子洲“果馅”,米脂“驴板肠”,绥德“黑粉油旋”,镇川“干炉”,佳县“马蹄酥”,榆林“炸豆奶”,神木“粉皮”,清涧“煎饼”,府谷“果丹皮”都有其独特风味。另外还有羊杂碎、粉浆饭、拼三鲜、黄酒、麻汤饭等都是在别处难以吃到的。 

正月初一大拜年,初五送穷鬼、迎财神,初六小年,初七“人情”,十二老鼠嫁女,十五元宵节。到了元宵这一天,喜庆活动到了*潮、闹秧歌、转九曲、观灯、垒火塔塔、放焰火,锣鼓鞭炮、哨呐秧歌,到处是火树银花,欢声笑语,红火热闹。正月十六“燎百病”,家家户户在院里燃火堆,燎衣物,大人小孩跳跃火堆,祈求吉祥。二月二龙抬头,早上吃龙眼窝窝,全家人分吃馍块叫“咬鼍头”。室食清明吃“摊黄”。北部各县用面捏成青蛙、蛇、鱼、雀等动物,寓意万物复苏。五月端五吃棕子,门前插艾叶、菖蒲避邪。六月六,新麦登场,农家尝新。七月十五中元节,农人携瓜果上坟,五更在地里选择庄稼长得*地块悬黄白纸幡,预示丰收。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瓜果。九月九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

十一月冬至熬猪羊骨头叫“熬冬”。腊月初八,吃焖饭称为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君,旧时用糖粘灶君牌位,以盼望灶君大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过后,人们就开始筹备年货,忙碌地准备过年了。年三十除夕,早饭后祭祖上坟,回来后贴对联,挂红灯、垒火塔塔、点长夜灯、合家欢乐吃年夜饭守岁,给小孩枕下放压岁钱。   

婚礼

在礼俗方面,有特色的要数结婚,合龙口两件大事了。榆林解放前普遍实行早婚,双方择亲讲究门当户对,讲人品,重八字。择亲还有不能倒向骨肉之说法,即妗子不能作婆,同族五服内不能结婚。姑姑姨姨作婆也有“姨姨作婆,刀类相磨”,姑姑作婆,一世不和的说法。男女娶嫁时举行婚礼,新人坐帐后要绞去“黄毛”叫“开脸”,将男女头发搭在一起梳一梳叫“并头”,从此成为结发夫妻,然后交换酒杯喝交杯酒。这都是古代婚礼的遗存。  

建筑

修窑盖房举行合龙口仪式。盖房上梁,修窑过顶临结束时,要请阴阳先生选定吉日良辰,张贴对联,届时鸣放鞭炮,鼓乐齐奏,一匠人手端一个盛有五谷和碎馍块糕片的碗,边撒边唱,掌线大师傅手搭一块红布,在“龙口”放进五谷、五色丝线、五色布条、五色石子,笔砚书籍之后,迅速把砖或石砌上,“合龙口”仪式结束。主人搬进新居,邻居新友赶来祝贺叫“暧窑”。

城市名人/榆林市 古代
姒禹氏族赫连勃勃李继迁李元昊杨继业
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杨家将宇文恺
近现代
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张季鸾邓宝珊
胡启立刘澜涛张德生高克亭尤祥斋
马文瑞张达志王兆相阎揆要安子文
尤先航高景德胡启恒柳青路遥
张天恩杜聿明张维迎王二妮李有源
友好城市/榆林市

2008年3月23日,榆林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市结为友好城市。

城市荣誉/榆林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爱心城市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市 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中华旅游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竞争力100强2011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100强
2012*十大创富城市2012*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潜力的十大古城*能源化工基地2013*西北部*投资吸引力城市
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石油后备基地
国家煤炭后备基地国家重要资源供应城市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 
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前50个城市(第5名)全国文化改革先进市全国*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整市推进的地级市
*羊毛防寒服名城全国山羊绒产量*大市2012年**幸福感城市50强 
全国第三批、陕西省*加入互联互通的城市2006*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6**幸福感城市3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