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前身史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就曾提出过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分出,单独成立以采矿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设想。1954年陕西省委根据陕西地区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曾多次考虑在西安创办一所为煤炭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均未实现。
1957年7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将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调整到当时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采矿系调至交通大学后,原归属采矿系的地质教研组分出,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袁耀庭教授担任系主任。候运广教授仍担任系采矿系主任。
西安科技大学本史
1999年6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
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2012年,西安科技大学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陕西省全部实现本科一批招生。
2012年9月,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揭牌,是西北地区*一家矿业类院校的研究生院。分为雁塔校区、临潼校区和长安校区三个校区。其中,雁塔校区、临潼校区负责本部学生的教学工作,长安校区负责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 学术科研/西安科技大学 学科建设
西安科技大学(简称西科大),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分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16个学院(部),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矿山救援西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4个陕西省“13115”工程研究中心,并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以及*教学成果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电子杂志/西安科技大学《成长·我的青春》是西安科技大学创办,运用iebook超级精灵制作的陕西高校中首部校园青春励志电子杂志,通过大学生特色、生动的语言、文稿,从独特的视角讲述校园新闻和青春故事,为广大爱好文学、摄影、音乐、电影、新闻等方面的读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188项,其*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15项;科研经费总额7.3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项;获准专利248项。
2007—2010年,西安科技大学被三大检索目录引用次数达282次,SCI,EI,ISTP每年平均被引用次数分别为53.25次、11.8和2.0次。3年间三大检索系统共收录西安科技大学论文1205篇,其中SCI收录150篇,EI780篇,ISTP275篇。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图书馆有各类馆藏文献资料250多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13万册),现刊2000余种,电子版全文期刊13000余种。馆藏文献与本校的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基本形成了以煤炭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为特色,以计算机、通信、电气自动化、机械、材料、地质、环境、建筑等学科为重点,文、管、理、工兼收的多学科藏书体系。拥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煤炭数字图书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知网、读秀知识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银符考试库、万方数据库等20个中文数据库,陆续引进了Elsevier数据库、PQDT国外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Ei、Springerlink、国道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库、ACM、ASCE、ASME等9个外文数据库,收藏有6000多种多媒体光盘。
学术期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技术与创新管理》;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高教研究》;
《成长·我的青春》
学校有教职员工18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由一支由2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8人。全日制在校博、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生2万余人。学校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MBA培养中心和52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办学特色/西安科技大学学校以“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四个一”的工作思路(即:确立一个可行的奋斗目标,作为凝聚全校教职工的一面旗帜;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作为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制定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作为以人为本从严治校的基础;建设一个开拓奋进的领导班子,作为学校事业前进的火车头),积极推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战略。学校一贯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强化“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规律,初步构建了“三个对接、三个走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让师生走出书本;加强教学与科研的对接,让师生走出课堂;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让师生走出学校),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了有利于学科创新、科研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安全技术及工程、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九五”以来,承担并完成了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312项,其中*科研项目39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0余项。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凭借自己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建立了科技孵化基地,学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XK型复合胶体灭火材料及设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配电过程自动化”等产品投入了批量生产,许多研究成果创造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始终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方针,“内稳”“外引”并举,不断完善育才、引才、留才、用才的用人机制;十分强调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大力推动学科专业学术团队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人才稳定与潜能发挥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夯实事业留人的基础;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加强。截止2006年10月,在编教师943人,其中,博导30人、正副教授313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649人。
学校以“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理念,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和基本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占地面积117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4万平方米,校园景色秀丽、环境优雅。藏书130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7亿元,拥有3个省(部)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校重视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波兰、荷兰、澳大利亚、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院校、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我校校友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并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各类学生,使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不断提高。
日月流逝,斗转星移。在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学校秉承西工的“公诚勇毅”和交大的“爱国荣校、饮水思源”,几代西科人遵循“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辛勤耕耘,艰苦创业,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基础扎实,适应性强,作风朴实,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基础厚实,管理严格,注重实践,强调素质”的办学风格,以及被诠释为“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人才4万余名,他们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2万余名西安科技大学师生员工正以新的姿态、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积极推进学校各项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综合实力新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西安科技大学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 |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截至2013年,学校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精品课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省级精品课程(资料不全无法统计,校友可添加,需提供参考资料)
《微机应用系统设计》(2010)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201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名称、负责人、实验区名称、获批年份
西安科技大学、李树刚、应用型安全技术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基于CDIO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材料类专业“五段式”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荣誉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刘德安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杨更社 |
党委副书记 | 张立杰、甘安生 |
纪委书记 | 刘子实 |
副校长 | 韩江水、马宏伟、张金锁、李树刚 |
总会计师 | 黄英维 |
历任校(院)党委书记 | ||
---|---|---|
刘德安 | 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2006至今 |
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 2003~2006 | |
西安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 | 2000~2003 | |
王斗虎 | 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2003~2006 |
西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 1999~2003 | |
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 1997~1999 | |
徐子善 | 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 1990~1997 |
王学文 | 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 1987~1990 |
肖继彦 | 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 1983~1987 |
罗沛 | 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 | 1965~1983 |
历任校(院)长 | ||
---|---|---|
杨更社 |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 | 2013-今 |
苏三庆 |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 | 2006-2013 |
常心坦 |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 | 2003~2006 |
西安科技学院院长 | 2000~2003 | |
徐子善 | 西安科技学院院长 | 1999~2000 |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 | 1995~1999 | |
赵文杰 |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 | 1987~1995 |
王学文 |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 | 1983~1987 |
李树荣 |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 | 1979~1981 |
罗沛 |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 | 1981~1983 |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 | 1965~1979 | |
郝耀 |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 | 1961~1965 |
校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学校精神
励志图存、自强不息
知名校友/西安科技大学陈苏社:神华神东煤炭公司大柳塔矿总工程师
刘建辉:四川大成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
沈浩:陕西延长石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靳宏利: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董事长
何万盈: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