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认领)

西北工业大学 (http://www.nwpu.edu.cn/)
网站类型:陕西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西北工业大学
详细说明
办学历史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由西北工学院和原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脉源三支:西北工学院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今*矿业大学)、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咸阳,抗战胜利后,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相继迁出复校,北平大学工学院和其它三校未迁出的师生继续留在国立西北工学院。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华东航空学院教学大楼(1956年)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1952年,*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哈军工空军工程系教学楼(1966年)西北工业大学1986年学校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正式建院,是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1997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1年4月,进入“985工程”队列。2003年被确定为由高校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的34个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办学条件/西北工业大学 院系专业截至2014年2月,学校下设16个专业学院,在62个本科专业招生。
门类学院名称
工科航空学院航天学院航海学院
材料学院机电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动力与能源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育实验学院
理科理学院生命学院
文科人文与经法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它工程训练实践中心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保密学院
独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师资力量截止2014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700余人,博士生导师538人,*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9人(含双聘),“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长江学者”成就奖、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突出贡献专家7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8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98人。学校还拥有7个*教学团队,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国防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优秀创新团队。
两院院士(含双聘,黑体系全职)
陈士橹马远良徐德民周尧和张立同傅恒志魏炳波
王兴治杨士莪周 廉陈一坚朱位秋乐嘉陵冯培德
沈绪榜崔俊芝于起峰唐长红谭建荣
千人计划入选者
安立楠刘铁军陈景东胡永才Susanto Rahardja   
汪德亮赵 涵魏秉庆Zied MoumniArtem Oganov
长江学者
魏炳波汪劲松介万奇张卫红高正红李玉龙宋笔锋岳珠峰刘 峰
周 洲黄卫东杨 合成来飞苑伟政蔡晋生张秋禹邓子辰安立楠
*教学团队
鱼雷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宋保维  2007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葛文杰  2008  
飞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赵美英2008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岳珠峰  2009
电工学课程教学团队史仪凯2009
电子系列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段哲民2010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赵雪爱2010
学科建设截至2014年2月,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31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在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器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发动机学
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电路与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水声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兵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力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一级学科硕博点
序号门类(9个)一级学科
0102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3法学0301 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4教育学0401 教育学
0403 体育学
0405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07理学0701 数学▲
0702 物理学▲
0703 化学▲
0710 生物学★
0711 系统科学
0608工学0801 力学▲
0802 机械工程▲
0803 光学工程▲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8 电气工程▲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608工学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3 建筑学★
0814土木工程★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1 生物医学工程▲
0835软件工程▲
0710医学1007 药学
0812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 工商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0913艺术学1301艺术学理论
1305设计学★
(注:▲ 表示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表示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表示为自主设置二级学科 。 ) 教学建设 2006年至2014年,学校获*和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其*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学校建有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项目获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13个*特色专业,9个国防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8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27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58本教材专著被列入国家和工信部教材专著建设规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航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实践训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航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航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航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际化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航空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特色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自动化
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含3个方向)
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  通信工程  
精品课程截止2014年,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7门,“陕西省精品课程”72门。
*精品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鱼雷技术基础电路基础理论力学
工程制图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现代通讯系统原理
材料力学飞行器结构设计航天器控制原理机床数控原理及应用导弹总体结构设计
大学英语导弹飞行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工学水雷兵器原理
航空发动机燃烧学数学建模飞行器结构动力学声纳原理操作系统
资料来源于西北工大学精品课程网
对外合作 截至2013年,西北工业大学已与亚洲、欧洲、美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先后加入“*-芬兰大学联盟”、“*-西班牙大学联盟”、“*-白俄罗斯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 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 建设院校、是“*政府专项奖学金––高校研究生”自主招收院校;学校是2项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的成员单位,与法国INSA-Lyon在本硕贯通培养层面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有2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并建立了26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哈罗德.克罗托(Prof. Harold Kroto)先生在内的13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术研究/西北工业大学 科研机构 截止2014年2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3个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另设有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
西北工业大学科研机构一览
级别名称依托单位
*实验室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航空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
水下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航海学院
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航天学院
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365所
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航天学院
省部级实验室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学院
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理学院
空天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学院
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学院
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动力与能源学院
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航空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生命科学院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学院
陕西省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理学院
陕西省摩擦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理学院
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理学院
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学院
陕西省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机电学院
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理学院
陕西省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学院
陕西省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学院
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航天学院
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省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实验室机电学院
陕西省交通安全监控网络工程实验室自动化学院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学院
航空微电子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学院
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航空学院
无人机先进气动布局与控制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365所
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理学院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航海学院
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航空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动力与能源学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实验室机电学院
*工程研究中心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
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工业难变形材料锻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材料学院
先进金属材料精确热成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学院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空航天电机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风机泵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旋转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摩擦焊接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先进材料及凝固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数字化特种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陕西省电动伺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高可靠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工程中心陕西省传感网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云计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空间攻防对抗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对抗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微/纳米系统研究中心航空宇航动力技术研究中心对地观测研究中心战略预警信息融合技术与仿真研究中心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未来飞行器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概况 科研情况2006年至2013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0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武器装备型号项目、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预研计划、863计划、973计划、自然基金、以及各类行业基金在内的国家各类纵向计划。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学校在大飞机、核高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0个重大专项不同程度的参与了前期论证及科研攻关。研究经费学校科研经费连年递增,从2006年的9.15亿元到2012年的19.76亿元,居全国高校前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行业基金大幅增长,学校2012年国家自然基金获批150项(含1项创新群体、3项优青),获批经费9018万元。其中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率为21.4%(全国平均19.24%),青年项目的资助率达到27.1%(全国平均23.45%)。科研成果2006年至2013年,学校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59项,其*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国防科技奖149项,陕西省科技奖83项,授权发明专利1236件。2011年度学校国内论文发表总数3676篇,居全国高校第9位;SCI论文818篇,居全国高校第32名;EI1624篇,居全国高校第15位;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 (CPCI-S)论文510篇,居全国高校第9名;SCI收录*材料科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西北工业大学在机构排名中位居第5位。 2012年,学校ESI论文5073篇。2007年获得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重大贡献奖,是全国*受此嘉奖的高校。2009年10月1日,在60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学校研制生产;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04、2006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8月底,图书馆累计馆藏量达320余万册,特藏有姜长英航空史料约5000册,历届学位论文2.2万余册。 共有各类数据库89种,子库246个,其中外文数据库60种、中文数据库29种。包括中外文电子图书127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8万种,国内外学位论文389万余篇,国内外会议论文13万种,科技报告100万篇、技术标准11万篇。学术期刊《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EI 工程索引、CSCD *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机械科学与技术》:中文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3)、CSCD *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本刊系国家科委批准的学术性英文期刊(ISSN1007-4546),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航空工程进展》:本刊是*知网、万方数据系统、*学术期刊(光盘版)、*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高等数学研究》: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由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数学会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数学期刊;1997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年获陕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学术交流 2011、2012两年间,学校成功举办了50场国际学术会议,51场全国性学术会议、年会。2012年举办的信号处理应用国际会议、第12届软件质量国际会议、第4届喷气推进与动力工程国际会议及第11届*项目管理大会、第4届*无人机大会、2012*浮空气大会等,促进了学科建设与发展,推进了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国内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的教授主题沙龙、太白教授沙龙,围绕学术领域,广泛的沙龙主题覆盖了航空航天航海等重大战略发展的科技问题,涉及了管理、经济、文化及环境发展等方面关乎学校、*与世界发展的学术问题。沙龙使教授们在科学信息、思想、观点上得到沟通和交流。2013年,学校学术交流立足发展前沿、围绕战略问题,协同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学术团体,搭建并规范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发展平台。2013年,主办并承办的IEEE TENCON大会、第32届*控制大会、2013首届国际航空维修技术与管理学术论坛等在7至11月间举办。西北工业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将落脚在新学术思想和学术创新上,为各学科领域的学者教授指出激励和启迪。 文化传统/西北工业大学 校徽校训 校徽标志为圆形,中间三角代表飞行器,示意西工大“航空”特色;中间浪花代表海洋,示意西工大“航海”特色;中间点状圆环代表大气层,示意西工大“航天”特色。标志中“1938”字样表明学校的建校时间,同时标志中还有学校的中英文标准字及标准译文。校徽望予以庄重、大方之感,又有冲破陈规约束、大胆创新、永攀高峰、锐意进取的思想。校训公、诚、勇、毅 校歌校风 校歌《西北工业大学校歌》作词:厉汝尚作曲:阎绍华西岳轩昂,北斗辉煌,泽被万方,化育先翔。巍哉学府,辈出栋梁 ,重德厚生,国乃盛强。千仞之墙,百炼之钢,镂木铄金,飞天巡洋。公诚勇毅,永矢毋忘,中华灿烂,工大无疆。校风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 学校领导/西北工业大学 现任领导 
陈小筑党委书记,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
汪劲松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赵瑞君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常务副书记
陈建有党委常委、副书记
刘丽华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主持纪委全面工作,负责监察、审计、宣传文化和网络信息化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审计处、宣传部、信息中心,联系航天学院、人文与经法学院
郑永安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工会主席,负责组织、党建、离退休和工会工作。分管组织部(党校)、机关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工会,联系航海学院、管理学院
宋保维党委常委、副校长
何国强党委委员、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卫红副校长
胥效文党委常委、副校长,负责基建、后勤保障、校园综合治理和扶贫工作。分管基建处、后勤产业集团、校医院,联系计算机学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魏炳波党委常委、副校长,负责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继续和网络教育工作。分管教务处(教育实验学院)、研究生院、工程实践训练中心,联系明德学院、继续(网络)教育学院
张 骏党委常委、副校长,负责学生、共青团、保卫、人民武装和体育工作。分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团委、公安处、体育部,联系动力与能源学院
万小朋校长助理,协助分管教学工作
黄新波校长助理(挂职)协助万小朋副校长负责本科教学、体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工作
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
姓名职务在职时间
李书田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1938~1939
赖琏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1939~1944
潘承孝国立西北工学院院长1944~1949
蒋崇景西北工学院院务委员主任1949~1950
田鸿滨西北工学院院长1950~1956
范绪箕华东航空学院筹备组负责人1952~1953
西安航空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1956
寿松涛华东航空学院院长1953~1956
西安航空学院院长1956~1957
刘海滨西北工学院院长1956~1957
王维棋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58~1966
寿松涛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58~1967
王恒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78~1982
季文美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82~1984
傅恒志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84~1992
戴冠中西北工业大学校长1992~2001
姜澄宇西北工业大学校长2001~2012
汪劲松西北工业大学校长2013至2013年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职务在职时间
寿松涛华东航空学院院党委书记1953~1956
西安航空学院院党委书记1956~1957
邓旭初华东航空学院院党总支书记1953~1954
王维棋西北工学院党委书记1954~1956
刘海滨西北工学院党委书记1956~1957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书记1958~1967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书记1973~1982
林星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82~1984
周延海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84~1988
李保义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88~2001
叶金福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2001~2010
陈小筑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2010~今
知名校友/西北工业大学 党政精英
吴仪前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  
谭绍文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刘胜*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中将。  
刘晓江*人民解放军海军政委,海军上将。  
张庆伟河北省省长,十六、十七、十八届中央委员,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主任。  
郝鹏青海省省长。  
白恩培原云南省委书记、青海省委书记,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地原全国妇联副主席。  
姜志刚北京市委组织部长、常委。  
黄强甘肃省副省长。  
徐济超河南省副省长。  
李群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  
王秦平  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司德鹏  原国防科工委机关党委书记。  
马中平陕西省政协主席。  
孙同川原四川省政协主席,重庆市委书记。  
陶晞晦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朱振义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刘应力原深圳副市长。  
陈光  山东省省长助理。  
陈坚贵州科技厅长。  
唐川平成都市政协主席。  
桂维民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郑德义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郑砚农*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邓小刚*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总师,少将  
刘长秀负责“神舟”飞船逃逸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喷流影响研究,少将  
申良启空军装备部技术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空军少将  
刘兴堂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少将  
顾文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少将  
熊笑非  空军研究院研究员,少将  
郑锦富总装备部研究员,少将  
赵协和  总装备部空气动力试验中心高速所研究员,少将  
萧泰顺  总装备部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总工程师,少将  
温清澄空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少将  
贺先觉  解放军96351部队总工程师,少将  
贺德馨国防科工委空气动力研究试验中心总工程师,少将  
陈锦彪天津警备区政委,少将  
米东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院长,少将
两院院士 
吴自良*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师昌绪*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较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宋文骢*工程院院士,歼10总设计师。  
高景德*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校长。  
史绍熙*科学院院士,原天津大学校长。  
李恒德*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杨卫*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赵振业*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  
崔俊芝*工程院院士,*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朱位秋*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  
尹泽勇*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  
姚穆*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  
于起峰*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唐长红*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运20总设计师。  
樊会涛*工程院院士,*空空导弹研究院总工程师  
张沛霖*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学家。  
高为炳*科学院院士,控制理论专家。  
雷廷权*工程院院士,材料学专家。  
陈秉聪*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专家。
三航英才 
金壮龙*商飞董事长,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薛炽寿*航空一集团成飞原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  
周自全歼10试飞总师  吴伟仁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李玉海*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  钱建平*船舶重工集团副总经理  
孟 光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杨海成*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机械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郭博智*商飞上海飞机设计所所长  谭永华航天六院院长  
赵霞沈飞副总工程师  桑建华成飞副所长,枭龙总设计师  
侯晓航天四院总工程师  张海南*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欧阳绍修空警-200预警机总设计师  白松柏  陕西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沙长安  *试飞研究院院长  华 俊  *航空研究院副院长  
葛 森  *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  杨 鹰  *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周为民*航天四院院长  刘选民*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  
刘行伟  空军装备论证研究所总工程师  罗乖林  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装备研究所总工程师  
李先哲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设计师  吴方辉原洪都航空董事长,现中航飞机监事会主席  
朱剑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  聂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程崇庆南京大学副校长  
杰出青年 
张庆伟  河北省省长,1999年*十大杰出青年  
黄强  原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2001年*十大杰出青年  
雷凡培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神舟四号火箭发动机系统主要负责人,2002年*十大杰出青年。  
荣毅超原*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2003年*十大杰出青年。  
刘郑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秘书长,2004年*十大杰出青年。  
李鸿空军*人民解放军某部副部队长,2004年*十大杰出青年。  
杨伟原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歼十双座型总设计师,歼20总设计师,获*青年五四奖章、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任全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所所长,获*青年五四奖章。  
马佳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指挥、总设计师,获*青年五四奖章  
樊会涛*空空导弹研究院副院长、总设计师,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宋庆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副院长,获*青年五四奖章  
何胜强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 ,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江和甫*燃气涡轮研究院总设计师,航空动力专家,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  
企业领袖 
吴亚军龙湖地产(00960)董事长,大陆女首富  吴长江雷士照明(02222)总裁、董事长  
陈志列研祥集团(02308)董事局主席  王湛生百度创始人之一,生前任百度CFO  
邓斌云南星耀高科公司董事长  詹纯新中联重科(000157)董事长  
张长虹大智慧(601519)董事长  王英明海南航空董事长  
黄迪南上海市委委员、上海电气(601727)总裁  陈国平康恩贝集团(600572)总裁  
唐军中航飞机(000768)总经理  宋承志洪都航空(600316)董事长  
赵忠尧TCL集团(000100)高级副总裁  张积耀延长石油总经理  
余承东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  张锋漳泽电力(000767)董事长  
孟岩威海广泰(002111)总经理  王应民  美菱电器(000521)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王相明金风科技(002202)副总裁  朱水兴江铃汽车(000550)副总裁  
郭盟权  彩虹集团副总经理,彩虹电子(00483)董事长  曾 川  海特高新(002023)副总裁  
王勇  松禾资本副总经理,著名风险投资人  刘诗君  松禾资本副总经理,著名风险投资人  
赵广杰*铁建(601186)独立董事  马金泉*西电(601179)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