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         (认领)

湖南大学 (http://www.hnu.edu.cn/)
网站类型:湖南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湖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
详细说明
学校概况/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由原湖南大学与原湖南财经学院于2000合并组建,2002年原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又并入,现任书记是刘克利教授,校长是钟志华院士。

湖南大学设有29个院系,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 59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14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大学的土木工程、建筑、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材料工程、分析化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保险精算等专业在国内均有很高的知名度。 

历史沿革/湖南大学

公元976年,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正式开始办学。历经七毁七建,建筑保存至今。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与原湖南高等学堂(1897年成立长沙时务学堂,1900年改为求实书院,1902年改为湖南大学堂,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合并,在旧址上成立新的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民国改元,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湖南高等学堂奉令停办,工科学生按志愿送到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次*教育年鉴》第13页)。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命迁入。民国四年十二月《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志·建制第二》载:“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即故岳麓书院。”(第2页),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编撰的《形势*》对校址岳麓山的地势,《建制第二》对校产岳麓书院的所有建筑以及作为前身的岳麓书院的历史沿革,《揭示第四》对岳麓书院全部重要揭示,包括讲堂揭示,斋舍揭示,膳堂揭示,均详细述载和书录,作为校史和学校教育思想的基本组成部分,并称:“一切仍之。”(第2页)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令停办,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学校,同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接收了前湖南高师的全部校产和一部分教师。1926年湖南工业、商业、法政三个专门学校合并,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省立湖南大学被国民政府教育部确立为国立湖南大学。

1949年新*成立,同年,省立克强学院、省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师范学院、私立民国大学等校并入湖南大学,组成文艺、社会科学、教育、财经、自然科学、工程、农业等7个学院、25个系,成为当时华中地区规模*大学。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国立湖南大学被撤消。但之前一些调整工作已经开始进行了。国立湖南大学的各专业系科去向如下:

1950年4月,教育学院音乐系和音乐专修科师生调往武汉中原大学,同年4月,工程学院水利系师生调往武汉大学。1951年3月,农业学院调出与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组成湖南农学院(今湖南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工程学院矿冶系和矿冶研究所师生调往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同年11月工程学院化工系师生调往广州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1953年10月前从国立湖南大学调出去的各院系师生陆续离校的是: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生物,文学院的中文(部分),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等6系325名学生和13位教师于10月2日出发,前往武汉大学。10月3日,社会科学院经济系师生部分去中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部分去武汉大学。

财经学院的会计、统计、企业管理、财政金融、合作等系师生527名去武昌中南财经学院。文教学院的中文系、外文系(小部分)、教育系及社会科学院的历史(部分),自然科学院的数学(部分)、物理(部分)、化学(部分)等系,师范专修科的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师生调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文教学院外文系大部分师生、历史系一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院的经济地理系大部分师生去中山大学,一部分师生去河南大学。社会科学院的政治、法律两系师生调往武昌中南政法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学院的电机、机械两系师生及有关实验设备全部调往武昌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学院的土木结构组、电机系的电机组共7位教师和135名学生调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院矿化专修科师生调中南矿冶学院。师范专修科的地理师生调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土木系师生全部调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国立湖南大学与其他一些大学的土建专业合并组建的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在原国立湖南大学原址成立。

1958年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增设机械、电机、化工三系,更名为湖南工学院,1959年湖南工学院复名为湖南大学,增设了文、理科,设十二个系,重新确定向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发展。1960年,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三个系和部分公共课教研室分离出去成立了长沙铁道学院。1964年再度调整为工科大学,但保留了大量理科的教学、科研师资力量,为后来重建理科院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1978年后,在保持工科优势的前提下,加强了理科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文科,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2000年原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2002年湖南省计算机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湖南大学,文科力量尤其是经济学科得到极大的增强,成为真正的综合性大学。

规模建设/湖南大学

 

学院专业

学院专业名称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含中外合作办学)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工程管理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
城市规划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
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艺术学位)工业设计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含中外合作办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会计学(含中外合作办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财务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工程)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含中外合作办学)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湖南大学信息科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
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
湖南大学国家保密学院信息安全(保密管理)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含理科基地)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日语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金融学保险学统计学
金融学(金融工程)
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法学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政学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媒体创意)新闻学广告学
广播电视编导(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
湖南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汉语言文学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设置

截至2013年,该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其中具有博士生招生权的学院达到18个,拥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0个专业学位授权,66个本科招生专业,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科研基地;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国际贸易学、分析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湖南省重点学科22个(凝聚态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学科名称排名学科名称排名
机械工程6统计学20
土木工程6*史20
环境科学与工程8法学21
建筑学9电子科学与技术21
马克思主义理论11软件工程23
应用经济学12考古学24
工商管理12生物医学工程26
化学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6
设计学13控制科学与工程27
电气工程13数学28
城乡规划学15物理学28
新闻传播学16体育学35
外国语言文学17材料科学与工程41
化学工程与技术19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该校拥有专任教师1900余人,正副教授1200余人。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4名,双聘院士6名,[19]  中组部“千人计划”33 人[20]  ,万人计划学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3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人,*教学名师4人,国家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教学团队7个。

学校荣誉

学校在教学上保持和发扬“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传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在2005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达到优秀。学校设有国家工科、理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获得*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优秀奖8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19门,国家优秀博士论文3篇。通过稳定本科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格局。新*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6万多名高级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当选为院士。近三年,学生参加挑战杯、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TCL杯竞赛等一系列*和省级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25项次、1056人次。

学校发挥基础好、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同时,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8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形成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与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科技集团力量,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会计学等都已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学校“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化学生物科技创新平台”、“汽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结构与桥梁科技创新平台”和“经济开放与贸易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近年来,学校先后在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973”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一直名列全省前茅;*科技进步奖大幅增加,先后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大奖15项。

人才培养/湖南大学 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稳步推进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实施了“两班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李达实验班:学校每年从新生中选拔100名同学进入李达实验班学习。分李达自然科学实验班,李达社会科学实验班、李达人文科学实验班。实验班实行“2+2”的培养模式,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三年级进入宽口径专业教育;实行淘汰制,一年后考核不合格者淘汰至原专业学生班;两年后,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在相应学科门类中选择专业;保送研究生比例为合格学生的50%。
湖南大学本硕连读班:为了适应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缩短优秀人才的培养周期,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激励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该校在土木工程、化学、车辆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四个本科专业实行本-硕连读培养。对于*志愿报考土木工程、化学、车辆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且高考成绩位于前列的考生,择优选拔100名(每个专业不超过25人)考生实行本-硕连读学制。
大学生创新训练[SIT]计划: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本科生及早参与科研训练、接触社会实际、锻炼创业才干,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训练(Students Innovation Training[SIT])计划,已形成国家、省、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进入教育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在车辆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测控技术与仪表四个专业实施。
“访学”计划:即“第二校园经历计划”。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等高校合作,互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对方优势专业学习一年,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教育经历。
士英计划:为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加强优秀学生本科、硕士阶段的贯通培养,推行“士英计划”。以湖南大学原校长、*近现代建筑教育家柳士英先生的名字命名。在本科第五学期(五年制第七学期)选拔部分优秀本科学生实行导师制(选拔人数不超过学生所在年级当年实际招生人数的3%),进入导师科研团队,提前科研实践和创新体验。学生原则上在第七学期(五年制为第九学期)直接推荐为校内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本科生
学校每年面向全国招收5000名左右普通本科生,在新生中将推行以下培养教育举措:实行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允许学生提前一年或推迟两年毕业;允许学生根据学习进度在学院或导师指导下选课,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允许优秀学生或确有某方面专长的学生申请转专业;允许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申请修读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高考直录取100名优秀新生进入本硕连读班;入校新生选拔100名优秀进入李达实验班;150万专项经费直接资助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亿元项目打造大学生创新平台。
“千年学府”继承了“爱国务实”的教育传统,坚持培养"经世致用之才”,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好,历届毕业生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居湖南省高校*。各层次学生理论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强,深受招生单位和导师的欢迎。首届全国10名优秀发明企业家中,有2人是湖南大学的毕业生;1999年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基础性研究一等奖及高新技术开发一等奖的获得者中,均有1名湖南大学的毕业生。
研究生
湖南大学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湖南大学原工科研究所矿业部就开始招收研究生。自一九七八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共招收数以万计的研究生,并致力于营造完善的成才机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一贯坚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始终以“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2000年11月,湖南大学研究生院成立,成为全国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56所研究生院之一。经过长年的发展和“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建设和近几年加大学科建设的自我投入,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12年在籍研究生近12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近3000人,硕士研究生近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除积极参加所在学科、专业的科研课题研究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外,还组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竞赛,并多次获奖,已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留学生
湖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1998年,[2009年与]外国语学院合并成立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学院教学软硬件条件达到一流水平,并蝉联“全国十佳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称号。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38个国家和地区,基本涵盖所有专业大类,学历层次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和进修生。学院拥有包括一批资深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内的任课老师百余人,含外籍教师15人,其中85%以上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开设各类本科和研究生专业18个。2011年3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中南地区设立的*“国字号”出国留学培训基地落户湖大,进一步有力促进了学校留学事业发展。

 

学校领导/湖南大学 现任领导

湖南大学现任领导[29]  校长段献忠
党委书记蒋昌忠
党委副书记栾永玉唐亚阳陈伟
纪委书记栾永玉
名誉校长周光召
副校长张强陈收
刘金水曹一家赖明勇
校长助理韩绍昌于德介何益斌

历任校长

1913~1923 宾步程

1914~1915 符定一

1926.2~1926.7 李待琛

1926.8~1927.6 雷铸寰

1928.4~1929.7 任凯南

1929.7~1930.8 胡元

1930.8~1931.3 杨卓新

1931.3~1932.10 曹典球

1932.10~1935.12 1940.3~1943.8 1945.2~1949.6 胡庶华 胡庶华 胡庶华

1936.1~1937.7 黄士衡

1937.7~1940.9 皮宗石

1949.7~1949.12 易鼎新

1949.9~1949.12 余志宏

1949.12~1953.1 李达

1953.5~1958.6 柳士英

1959.7~1968.9 1981.3~1982.6 朱凡

1978.7~1981.3 张健

1982.6~1987.12 成文山

1987.12~1993.7 翁祖泽

1993.7~1999.5 俞汝勤

1999.5~2003.4 王柯敏

2003.4~2005.7 谷士文

2005.7~2011.9 钟志华

2011.9~2016.1 赵跃宇

2016年至今  段献忠

校园文化/湖南大学 校歌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楚材蔚起奋志安壤,振我民族扬我国光。

《湖南大学校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省立湖南大学时期。为湖南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胡庶华先生(从1932年至1949年三任湖大校长)作词,由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家、将西洋音乐传入**人萧有梅先生作曲。作为学堂音乐的产物,歌曲本身运用文言文作词,配以大气磅礴的旋律,气势浑宏;倡导继承传统、兼顾欧美之长,表达了一代有识之士的强国主张和爱国情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校训

实事求是 敢为人先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1917年岳麓书院改制时期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迁入时,校长宾步程先生提出;其撰写“实事求是”匾至今仍悬挂在岳麓书院讲堂。

作为校训,充分体现学校教育传统和治学理念;也是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奉行的“务实”“经世致用”精神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曾数度寄居于岳麓书院,当时书院内的“实事求是”匾对其产生了影响,“实事求是”后来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敢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髓,岳麓书院又是湖湘文化的摇篮;将其列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对优秀传统的承扬。湖南大学的所在地长沙市,曾经评选过“长沙精神”,最终“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入选。

校风

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博学 即“博于问学”:要求师生在治学上广播、深远;也是岳麓书院“博学之,审问之”的教学特色。
睿思 即“明于睿思”:要求师生达到思维的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也是岳麓书院教学传统中中思 考的特色和要求。
勤勉 即“学而不厌”:提倡学生有勤奋刻苦的奋发精神,要求教师潜心学术,乐于奉献;也是岳麓书院学规的主要要求。
致知 即“格物致知”:要求师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达到“明德”“明理”的目的;也是岳麓书院“务实行”“重实践”的治学传统和湖湘文化“坚定德性、明习时务”的特色。

校徽

以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上门为中心,以葱郁翠流的岳麓山为背景,象征着湖南大学这所“千年学府”,千余年来始终兴学不衰,弦歌相续。中心圆的上方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手迹,下方为湖南大学的英文字母。正下方的飘带上两组数字“976”、“1926”,分别为岳麓书院诞生时间和湖南大学正式定名时间。两侧共计十四瓣枫叶,代表当时(即1986年)湖南大学设立的14个系。

其他

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

湖南大学共青团是湖南大学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多年来学校各级团组织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以“服务大局,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寻求突破”为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立志成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学校各项事业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湖南大学学生会
湖南大学学生会是在校党委领导下的全体同学的群众性组织,是湖南大学全体同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 它维护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利益,反映并努力解决同学当中广泛的合理要求。接受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与帮助。
湖南大学学生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团结和依靠全体同学,充分调动同学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党、团组织和广大同学的支持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文体活动。

爱晚红枫-湖南大学影响力*BBS
爱晚红枫学生网是湖南大学学生自主筹划、创办、运营的非营利性网站。从创办时单一的BBS发展成为集论坛、网刊、博客为一体的具有门户性质的人文社区。网站始建于2004年7月1日,网站建设至今,现日均浏览量50000~70000,*时达到10万,日均访问量5000~7000,注册会员达140000余人,是一个的较大规模的高校学生网站。

知名校友/湖南大学 政军界
毛泽东*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领袖[43] 
蔡锷近代军事家,组织护国军,任*军总司令,四川督军兼省长
黄兴大元帅,中华民国陆军部部长、行政院院长
方鼎英黄埔军校代校长兼教育长
熊希龄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程潜国民政府陆军上将,原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军委会参谋总长、*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
谢觉哉*无产阶级革命家,法学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人民法院院长
曹典球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湖南大学校长,湘雅医院董事长
甘泗淇*人民解放军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周良柱*人民解放军少将,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慈云桂*人民解放军少将,*计算机之父,*科学院院士,“银河”巨型计算机总设计师
熊清泉原湖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周小舟原湖南省委*书记,原*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
彭清华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区人大主任
周本顺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
傅自应中央纪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组组长[44] 
高锦屏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吴向东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5] 
李慎明*人民解放军少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田进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李光强武警水电指挥部主任
蒋作斌湖南省人大委员会副主任
李薇薇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张群山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秘书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46] 
高峰云南省副省长,无党派人士
彭祥松辽宁省副省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洪毅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正部级),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张骥广州市副市长
学术界
杨树达中央研究院院士,*科学院院士,*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周凤九著名公路工程专家,*土木工程学会首任理事长,交通部公路局副局长
周福霖*工程院院士
马克俭*工程院院士
周长霖*工程院院士
柳士英*近现代建筑教育先驱,原湖南大学校长
刘敦桢*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
陈耀祖*科学院院士
姚绍福*工程院院士
陈希孺*科学院院士
慈云桂*科学院院士
陈荣悌*科学院院士
陈星旦*科学院院士
李薰*科学院院士,原*科学院副院长
姚守拙*科学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俞汝勤*科学院院士,原湖南大学校长
吕振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代史学家
刘筠*工程院院士,全国著名鱼类发育生物学家
钟志华*工程院院士,现任*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原湖南大学校长,原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科协主席
周绪红*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原兰州大学校长
赵跃宇湖南大学校长,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力学学科评审组专家,*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兼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成会明*科学院院士,*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
周小舟*科学院原中南分院副院长
陈立东*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
胡文平*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所博士生导师
胡安荣美国阿波罗探月飞船设计师
陈同祥神舟系列飞船主任设计师
杨小凯著名经济学家,华人距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人
王柯敏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原湖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
彭国甫湖南省科技厅厅长,原湘潭大学党委书记
聂建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工程结构工程与振动实验室主任
吴建宏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数学理论家。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赵争鸣清华大学教授,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何人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
伍海华青岛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青岛啤酒独立董事
高敏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专家、教育系统全国劳动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张逢铿登上南极的**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将南纬77°44′、西经126°38′处定名为“张氏峰”,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的金质奖章和奖状
黄学东微软总部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微软研究院语音技术组项目主持人
李子青微软亚洲研究院形象计算组项目负责人
张一沂原湖南大学法语系副主任。荣获法国国家一级荣誉勋章
李元元*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陈春阳中南大学副校长[47] 
周良柱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王守法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樊行健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李达原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
王善平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袁浚原湖南大学体育系主任、成都体育学院(原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首任校长
庾建设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原校长
张湘伟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罗胜联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
王耀中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张建仁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
王汉青湖南工业大学校长
张昌凡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谷正气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孙培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
王麓荪著名中文教育家,曾在湖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思想家王船山嫡孙)
商界
范旭东*“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肖钢*证监会主席,原*银行董事长,原中央人民银行副行长
官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党组成员,*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建设计集团董事长
蒋超良吉林省省长,原*农业银行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原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兼行长,原*交通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原*银行业协会会长
许罗德*银联总裁
易都佑*金币总公司总经理
熊晓鸽IDG亚洲区总裁,全球副总裁,创始合作伙伴。IDG资本副董事长。“赢在*”栏目策划人、北京网尚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任晓常*汽车工程研究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开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副院长)
倪正东清科集团的创始人、CEO兼总裁
向文波三一重工总裁
赵想章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王伟宇通集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朝华*工程设计大师,中交第二公路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欧阳洁东风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
荣秀丽天宇朗通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裁
黄智勇阿科普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田劲美国晨星公司亚太区总裁,晨星资讯亚太区总裁
薛向东东华集团总裁
傅军新华联集团总裁
马正武*诚通控股公司董事长
李凡聪裕鲁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野碧博大国际有限公司(投资银行)董事会主席
潘向东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王恒*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CIO(首席信息官)
邓树兴深圳市艾贝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献兵常德卷烟厂厂长兼党委书记
高凤有现代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原金杯汽车贸易公司总经理
王振江富春东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石乐明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赵小刚*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韩德宏深圳市水务集团总经理
陈学荣华欧国际董事长,湘财证券董事长、总裁
肖伟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副总裁
周跃宏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
袁定江隆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龚云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吴敏文原世纪证券总裁、党委书记,*最年轻的券商CEO。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黄国宣广东交通实业投资公司董事长
郭伟华*联合工程公司总经理
李光辉大连口岸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思博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海大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海事大学客座教授
汤世生*信达信托投资公司副总裁兼宏源信托(现宏源证券)董事长。原*国际金融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副总裁,*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黄勇重庆机电控股集团总裁
陈和生原*磨料磨具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新友上海东江集团总裁,原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上海市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
唐红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湖南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
陈保民湖南武陵源茶籽油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钧业之峰装饰集团董事长、*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
韦光深圳市深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