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以本科生为主。面向全国12个省、市(四川、云南、重庆、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吉林)招生。开设有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药物制剂8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护理学4个专科专业,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医学整形与美容、儿科学、肿瘤、生殖卫生4个本科方向,妇幼保健、皮肤与性病学2个专科方向。有基础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临床医学系、药学系、医学影像系、医学检验系、护理学系7个教学院(部、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研究生学历的占5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0余人,研究生导师10人,*工程院王正国院士为成都医学院名誉院长。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300万元,有多媒体教室45个,有配置500多台电脑的网络微机教室,有语音教学、分子生物等一批现代化实验室。2005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人体解剖互动教学系统、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应用心理学实验室、护理示教室和机能学实验室。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3000余种,拥有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阅览室。五年来,学院获科研及教学成果奖30项。省部级自然科学成果奖 15项,其中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学、教材、人文社科成果奖15项,其中四川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发表论文1160篇。
学院*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床位800余张,有心脏起搏、心胸外科、儿科急救、创伤外科、传染病防治5个地区性医疗中心。开展了肝、肾器官移植手术,心胸外科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替换、多种复杂先心病的矫治进入省内先进行列,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院同时与50余所实习教学医院(基地)、10余所见习教学医院(基地)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保证了学生临床实习、见习的需要。
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坚持走创新之路,建特色强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树立高素质人才资源是*资源的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今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经四川省教育厅、人事厅批准,率先在成都医学院成立“高校专家服务基地”,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优越平台。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学生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学风和校风。继承发扬军队院校优良传统和育人优势,对学生从严管理,严格要求。学院历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三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普通高校平均水平。
学院从军队院校转制地方办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学院的发展寄予厚望,并在学院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遵循“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求真务实,团结一心,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益,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属一流、国内知名”的高等医学院校而不懈奋斗
历史沿革/成都医学院 学院创建于1947年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之中,初期为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1950年11月改编为18军卫生学校;
1962年改编为西藏军区卫生学校;
1969年与成都军区卫生学校合并整编为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干部训练大队;
1974年扩编为成都军区军医学校;
1993年6月升格为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5月由成都军区转划至第三军医大学,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正师级);
2004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退出军队序列撤销番号,整体移交四川省并更名为成都医学院,为省属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天回校区,为适应形势发展,学校在成都市新都区征地1100亩建设新校区,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新校区设计为园林式生态校园和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高等学府,2012年9月秋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
办学条件/成都医学院 院系设置据学校2015年10月官网显示,成都医学院共有11个学院,设有18个本科专业。基础医学院 |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 药学院 | 检验医学院 |
护理学院 | 生物医学系 | 公共卫生系 | 心理学系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继续教育学院 | 临床医学院 |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影像学 | 麻醉学 |
药学 | 护理学 | 生物技术 | 康复治疗术 | 药物制剂 |
应用心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生物制药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生物医学工程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截至2015年10月,共有四川省特色专业3个。学校有*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
*实验教学中心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
药学、护理学、检验医学
课程名称 | 主持人 | 制作时间 |
---|---|---|
医学机能实验学 | 张晓 | 2006年 |
医学心理学 | 刘隆祺 | 2007年 |
计算机文化基础 | 梅挺 | 2008年 |
药物分析 | 臧志和 | 2007年 |
外科手术学基础 | 赖雁 | 2006年 |
医学细胞生物学 | 潘克俭 | 2009年 |
临床检验微生物学 | 王跃 | 2010年 |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14年3月,成都医学院有教师51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203人,占教师总数的39.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02人,占教师总数的60.5%。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0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3人,*工程院王正国院士、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原部长张立平将军为学校名誉校长。四川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
四川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发育再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科研团队。
截至2014年3月,成都医学院共有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
二级学科硕士点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省级重点学科
烧伤整形外科、消化内科
成都医学院积极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截至2013年底,学校与哈佛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四川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泰山医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教学联系。
截至2014年3月,成都医学院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
类别 | 级别 | 机构名称 |
---|---|---|
实验室 | 部级 | 体温调节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 |
微生物与免疫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 | ||
中药药剂学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 | ||
省级 | 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
省级(高校) | 结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
体温与炎症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
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省级 | 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
协同创新中心 | 省级 | 四川省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
研究机构 | 校级 | 成都医学院体温调节与炎症研究中心 |
成都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 | ||
成都医学院医学文化研究中心 | ||
成都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 ||
成都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研究(系列论文) 带头人:周玉
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医学文化概论》 作者:昝加禄
馆藏资源
2014年成都医学院共有馆藏纸质图书48万册,纸质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3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近20个。
学术期刊
《成都医学院学报》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社、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里希指南等国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学校领导/成都医学院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余小平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樊均明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高宁 |
副院长 | 郝明、唐平、卯辉、潘克俭 |
博学博爱、精益求精
“博学”体现了“厚基础”的要求,医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多,学习要求也高;医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没有爱心、良心、善心,不配做医生”,“博爱”正是医学教育“高素质”要求的概括;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这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知识,做事必须“精益求精”,好上更好,这是“强能力”教育要求的体现。
《我们是守护生命的人》
曲:丁晓里
词:屈全绳
歌词:
美丽的校园绿树成荫,
嘹亮的歌声抒发胸襟,
教学相长师生情深,
奋发有为,团结一心。
医学高峰勇攀登,我们是播种健康的人,
医学高峰勇攀登,我们是播种健康的人。
成都医学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们与时俱进,我们开拓创新,
我们是白求恩的后来人,白求恩的后来人。
年轻的校友精神振奋,
携手负起历史重任,
白衣使者以人为本,
报效祖国,奉献青春。
求死扶伤尽天职,我们是守护生命的人,
求死扶伤尽天职,我们是守护生命的人。
成都医学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们与时俱进,我们开拓创新,
我们是白求恩的后来人,白求恩的后来人。
成都医学院,改革激活青春,
我们与时俱进,我们开拓创新,
我们是白求恩的后来人,白求恩的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