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         (认领)

长春理工大学 (http://www.cust.edu.cn/)
网站类型:吉林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长春理工大学
详细说明
历史沿革/长春理工大学 1958年,两院院士王大珩遵照聂荣臻元帅要建立一所主要为国防培养光学人才的高等学校的指示,创立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并担任*任院长。

1959年6月,*科学院吉林分院和吉林省教育厅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机械学院、长春化学学院合并,定名为“吉林科学技术学院”。

1960年5月,又将校名改成“吉林科学技术大学”。

1960年11月,随着长春光机所和长春机械所合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与长春机械学院真正合为一校,校名仍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吉林科学技术大学的名字不再沿用。
1960年底,办学规模扩大,仅靠长春光机所自身的力量办学,已经难以承当。鉴于此种情况,从1961年开始学校停止招生两年。

1962年5月30日,吉林省委宣传部宣布,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停办。但在王大珩的努力下,学校成为长春市1958年创办的十余所院校中*保留下来的学校,也成为当时全国407所大专院校之一。1962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选举张希光、宫雷、张宗璞、马春庭、陈庆洮、李桐林、刘万平为党委委员,张希光任党委书记,宫雷任党委副书记。从1963年开始,学校调整了学校规模和专业以及教学计划。

1963年9月,学校在光学仪器、精密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光学、应用物理4个专业恢复招生,115名学生报到入学。同年,首届毕业生373名学生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1965年2月,*科学院同意学校与长春光机所分开,人员编制和经费独立核算,这时学校才真正成为*科学院的一个直属单位。
1971年,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8年,学校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1979年,学术委员会成立。1980年,与日本中央大学建立友好关系。

1982年至1993年,因国务院部委调整,学校先后划由兵器工业部、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总公司主管。

1994年,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

1996年,军用光学博士点申报成功。

1999年,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

2000年,长春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并入学校。 2002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更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机学院时期)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院士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200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

2007年,吉林省电信培训中心并入。

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22日,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正式向社会公布,长春理工大学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称中西部100所,小211工程)大学 ,成功进入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国家第三阶梯大学行列。



设施建设/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现有3个校区,土地面积7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资产总值2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212万册、电子图书10629GB。截至2013年,长春理工大学有东、西、南三个校区,分布在长春市朝阳区卫星路两侧。

东校区

东校区位于卫星路7089号,为长春理工大学校部机关所在地。主要分布理学和工学。主要建筑物有办公楼、图书馆、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俱乐部、*教学楼(电信学院和国防学院)、东配楼、西配楼、第二教学楼(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第三教学楼(光电学院)、一食堂、二食堂。

理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位于东校区中。


西校区

西校区位于卫星路7989号,主要分布工学和文科。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外国语学院)、图书馆楼(中部为西校区图书馆,东侧为文学院和法学院,西侧为生命学院,故又称作文法楼或生命楼)、攀岩馆、实验楼、大学生俱乐部、第三食堂,大学生乐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位于西校区。


南校区

南校区位于卫星路7186号,为研究生学院和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以及部分计算机学院学生所在地。主要建筑物有理工科技大厦、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华苑宾馆、体育俱乐部、研究生教学楼、研究生公寓楼。



教学理念/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校以来,一代代建设者秉承王大珩院士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崇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艰辛求索,不懈奋斗,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积淀形成了“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的理工大学精神。当前,全校师生正朝着建成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交融、军民兼顾,光电技术特色鲜明,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工、理、文、经、管、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开放式、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不懈奋进。

 

校训

明德、博学、求是、创新

明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明德”在这里,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明德”同时也要求全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国、爱校、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立、自省、自强。

博学:“博”,大通也(《说文》),即宽广、广博之谓。现代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求是:“求是”即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既立足现实,又要眼界高远。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校风

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



学科建设/长春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防特色学科、13个吉林省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5种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7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和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现有各类学生总数2489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67人,硕士研究生4304人(含专业学位硕士919人),本科生15863人,留学生175人,成人教育学生4183人。


院系设置
学院下属系别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系、探测与信息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通讯工程系、自动化系
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
长春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朝鲜语(韩国语)系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语言文学系、广告学系、艺术设计系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系、社会学系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学院----------

 

硕博设置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光学工程
物理学
机械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点

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5种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



特色学科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防特色学科、12个吉林省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包括物理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及信息与通信工程;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

一级*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光学工程
光学
物理电子学
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
光学
物理电子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通信与信息系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材料学
企业管理
生物医学工程
*特色专业建设点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光电信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光电子技术科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器
光电信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师资队伍/长春理工大学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0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67人,双聘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05人、正高职192人、副高职35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2人;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

有中央直接联系掌握的高级专家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2006-2010年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 *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委委员1人,吉林省拔尖人才入选人员两批23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3人,享受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 ,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8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带头人2人。




科研学术/长春理工大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9月,学校建有1个高功率半导体激光*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中心、5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知识产权研究中心。2012年成立了面向国防兵器工业现代化建设和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2个协同创新中心。

   *重点实验室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
部级重点实验室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光电功能材料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光电检测装备工程实验室
空地激光通信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
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光电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光电测控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网络数据库应用软件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光机电一体化研究与设计科技创新中心
激光加工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工程研究中心
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加工长春市科技创新中心
数字化制造长春市科技创新中心

 

科研建设

截至2013年9月,学校承担国家、部委和省级科研项目1100多项,其中包括核高基”、“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七框架协议项目,2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励。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2013年被评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力推进了吉林省光电子产业的发展。



交流合作/长春理工大学

校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挪威、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设有吉林省对外汉语教学培训中心、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和长春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2010年,学校入选上海合作组织中方项目院校。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进行学历学习或语言进修。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建有1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学堂。



现任领导/长春理工大学

党委书记:骆孟炎
校长:于化东
副校长:孙伟志
副校长:史国权
副校长:李延忠
纪委书记:杨玉新
副校长:王清和





知名校友/长春理工大学
学术界[19] 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龚祖同中科院院士
张作梅中科院院士
邓锡铭中科院院士
刘颂豪中科院院士
王福熹中科院院士
王之江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
唐九华中科院院士
陈星旦中科院院士
薛鸣球*工程院院士
潘君烨*工程院院士
王立鼎中科院院士
杨雄里中科院院士
林祥棣*工程院院士
姚骏恩*工程院院士
薛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黄苇町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
商界施正荣[20] 2005年*大陆首富
樊友山[21]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孙兵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树山*兵器装备集团副总经理
裴爱华*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跃森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付万成原*新时代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
谢毅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松林*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洪小秋[22] 扬子石化公司书记、副总
王茵桐七星华电董事长
孙兆东*建设银行总行处长
卢家金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袁晓敏南京北方信息产业集团总经理
张信灿南京洋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何玉林江苏宝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吕志宏柯达公司华东地区总经理
王文清*平安养老保险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
彭国武重庆建设摩托副总经理
王文远济南燕兴公司经理
政界高金榜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
张国清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
张恩礼沈阳铁路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长江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职副组长
高广滨[23]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
李德成原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李伟长春市副市长
刘长德*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少将

 

 

荣誉奖项/长春理工大学

200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被航天科技集团授予“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