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30日,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于1905年的前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2010年,学校在南宁市仙葫开发区五合大道建设新校区。
学术研究/广西师范学院 科研建设
截至2013年,学校共获纵横向科研项目974项,总经费11312万元,年均科研经费2828万元。
获*项目27项,省部级项目104项,厅级和校级项目430项。该校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共4777篇,其中被SCI收录184篇,EI收录206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26部。
获得发明专利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获得广西社科一等奖3项、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合作交流
“十一五”期间,广西师范学院先后接待了30多个国外大学的代表团,与美国、英国等10个国家近40所院校签订了国际教育合作协议,成立了泰国语言文化中心、韩国文化研究中心、美国卡布兰语言培训中心、印尼汉语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扩大了学校在国际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影响。
学校与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合作开设“1+2”本科项目,与越南太原师范大学开设“2+2”本科项目,与越南顺化外语大学开设“3+1”,与谅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2+1”、“3+2”等项目。
科研机构
截至2013年,学院有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
名 称 类 别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 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基地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学科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应用化学技术与资源开发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科学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前身为《南宁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由广西师范学院主办,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学术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文科优秀期刊,进入*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介的6170种学术期刊中的I324种核心区(RCCSE核心期刊),并获广西高校优秀期刊一等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特色栏目。
截至2013年,学院在职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774人,具有高级职称352人,具有博士学位109人、硕士学位39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八桂学者” 2人,八桂名师2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7人,广西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1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6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3人。广西院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团队5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截至2013年,学院有广西高校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立项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1门,其中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14门。
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5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90项,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97项。在教学成果评奖中,学校获*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先后成功实施了“2+2”、“ 1.5+2.5”、“3+2”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材资源建设上,学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编写出版了数十种地方特色鲜明的教材,15部教材获得广西高校优秀教材奖,8部教材获得广西高等学校重点(优秀)教材立项建设,编写了19种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和《班主任工作常规》等系列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学校先后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和“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成为广西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领导/广西师范学院 职务 姓名
院长 李丰生
副院长 黄初升、李仰智、彭宁、邓艳葵、元昌安
党委书记 莫诗浦
党委副书记 叶德明、梁半农
纪委书记 梁半农副厅级调研员黄少琴
校园环境/广西师范学院 校徽1.圆形校徽寓意和谐。大小圆之间,是手书繁体“广西师范学院”及英文校名“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2.中间外圆内方图形是*传统图形,表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寓意严谨、求实的学风;正方形右边开口,寓意开放、创新的精神。“1953”表示学院创办时间。
3、方形之中,“SH”是“师”字的汉语拼音声母,两个字母组成一个象征太阳的小圆形;“太阳”下面,是“院”的汉语拼音*字母“Y”,形状像展翅飞翔的鸿雁。寓意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象征学院盼望学子们早日成才、展翅高飞。
校训德才并育,知行合一
释义:
德才并育:就是要培育人的美德、培育人的才能,美德和才能要辩证统一;要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尚、美好、和谐的人格。
知行合一:就是要注重知识、注重实践,知识和实践要合而为一;要保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所获荣誉/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第二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华经典诵读2006年度全国优秀组织机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广西爱心大学”等荣誉称号。 对外交流/广西师范学院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签订了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协议,在教师和学生互派、图书资料交换、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路子,与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6所大学联合办学。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的教育事业,在巩固原有的留学生输送点基础上,增加新的合作单位,不断提升学校留学生的办学层次。
就业/广西师范学院50年来,学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凭借着扎实的基础、良好的品德、
优良的综合素质,为教育事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奉献着青春和热血。他们中的许多人被评为全国和广西各地的优秀教师,成为出色的教学骨干和教育管理者,有的还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展现了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的风采。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各种规格和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5万余名。绝大部分毕业生战斗在广西教育战线,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成为教育局长、中学校长,国家、省级、市级优秀教师,成为出色的教学骨干和教育管理者,有的还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展现了广西师范学院毕业生的风采。其中,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刘新文、莫永清,南宁市副市长郑军健等是学校校友,他们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2004年在全区高校排名*,2005、2006年排名第二,2007年排名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