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肿瘤医院         (认领)

河南省肿瘤医院 (http://www.anti-cancer.com.cn/)
网站类型:河南医院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首页-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详细说明
历史沿革/河南省肿瘤医院 1976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肿瘤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省市都要建立肿瘤防治研究专业机构。

1977年9月,经河南省委批准,河南省肿瘤医院筹建领导小组成立,河南省肿瘤医院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1984年6月1日,寄托着河南人民早日根除癌症的希望,河南省肿瘤医院正式开诊。

当时的肿瘤医院,虽然只有200多张病床、400多名职工,却标志着河南肿瘤防治事业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

三十多年过去,当年只有200多张床位的河南省肿瘤医院,已成为肿瘤防治能力国内知名、全省领先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目前拥有2991多张床位、46个临床医技科室,职工3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40余人,博士、硕士650余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2余人。[2]

医院实力/河南省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是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是卫生部指定的全国市、县级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导医院。河南省癌症中心、河南省肿瘤研究院、河南省抗癌协会、河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等省级肿瘤防治、研究机构,均设在这里;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省肿瘤疾病会诊中心、省食管癌诊疗中心、省肺癌诊疗中心、省血液病治疗中心、省乳腺癌诊疗中心、省宫颈癌诊疗中心等18大省级研究、诊疗和质控中心,成为医院建设肿瘤诊疗优势学科群的有力支撑。 学科实力

医院学科实力雄厚,目前拥有肿瘤科、胸外科、中西医结合科、护理专业等4个*临床重点专科,数量位列全国同类医院前列;胸外科、放疗科、血液科、肿瘤内、乳腺科、放射介入科等6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

诊疗实力

医院诊疗实力突出,胸部肿瘤微创技术、食管癌加速康复技术,*放射治疗技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肿瘤多学科综合规范化治疗、乳腺癌规范化治疗均居国内领先水平。甲状腺、口腔颌面部、下咽及喉等部位肿瘤的诊治及修复,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规范化治疗,肿瘤放射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胃肠肿瘤外科及微创手术等技术省内领先。作为*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突出传统医学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外,肝胆胰外科、生物治疗科、骨软组织科等都形成了独特优势。

诊疗设备

医院诊疗设备先进,国内首台西门子影像引导下直线加速器,省内首台瓦里安TUREBEAM直线加速机先后落户医院,省内首台PET-CT、西门子Skyra3.0核磁共振、菲利普256层 CT先后落户医院。具有国际水平的适形调强照射治疗系统、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支气管镜、乳腺机等一系列大型医疗设备,使医院的医疗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雄厚的学科实力、先进的医疗装备,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来,医院门诊量、出入院人次、手术台次均实现大幅增长,平均住院日、药品比例等关键指标明显下降。[4]

人才体系建设/河南省肿瘤医院 从筹建那一天起,无数大医的名字,就和河南省肿瘤医院紧紧连接在一起。为了早日解癌症患者之病痛,著名胸外科专家邵令方,肿瘤放疗专家李鼎九,放射学专家苏济豪,外科专家刘炳奎,内科专家邵梦扬……,从全省各地聚集到建设中的肿瘤医院,联手开启河南省肿瘤防治事业的新篇章。

1984年,河南省肿瘤医院正式开诊,更多专家在这里历练成长,高宗人、许金良、李现光、乔思杰、李正祥、沙永慧……,人才的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医院坚持“引育结合、以育为主”的原则,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体系建设。建立院内拔尖人才库,形成有效的科技人才评审选拔机制;实施“五年百人留学培养计划”,医院建立出国留学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培养出国留学人才。

科学的机制,持续的投入,使医院的人才队伍基础更加坚实。以血液科的宋永平、魏旭东、房佰俊,胸外科的李印,内科的罗素霞、杨树军、马智勇、刘艳艳,放疗科的王建华、葛红,乳腺科的崔树德、刘慧、刘真真,普外科的花亚伟、韩广森,妇瘤科的王莉,头颈科甲状腺外科的齐金星,甲状腺头颈外科的秦建武,肝胆外科的韩风、张玲、黄涛,神经外科的赵明,肿瘤中西医结合科的杨峰、姚亚民、刘怀民,放射介入科的黎海亮、陈学军等专家为代表,形成了一个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群。近年来,医院又先后引进了蔡启卿、高全立、何朝宏、秦建军、曲金荣等10多位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他们中不少人不仅带动了一个项目,而且带动了一个科室的发展,使医院的人才团队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大力培养人才的同时,医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韩忠朝教授为院士级专家,成立了河南省干细胞研究中心和河南省胎盘干细胞库;聘请*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放疗专家于金明为我院名誉院长、特聘专家,定期来院指导工作;聘请*工程院程京院士为特聘专家,建设省级靶向基因工程实验室;聘请4位海外学者为特聘学科带头人,其中郭永军教授回国后,不到1年时间,已经获得卫生部科研项目基金和省科技厅社会公益项目联合资助,在肿瘤基因检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新项目,并开展前瞻性研究。

随着人才聚集效应的凸显,医院临床科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走在了全省医疗机构前列;获批郑州大学7个硕士学位点及3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52余名专家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青年专家房佰俊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名单,由宋永平教授领衔的“干细胞移植与生物治疗”研究团队、罗素霞教授领衔的“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先后荣获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医院也被省科技厅遴选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院士工作站。[6]

服务设施/河南省肿瘤医院

30多年来,河南省肿瘤医院始终把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患者体验,作为医院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随着门诊医技大楼、新病房综合楼相继投入使用,医院就医环境发生巨变。

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的门诊医技大楼,润物无声的“无缝隙”服务,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也成为他们放松心情的新景观。

刚刚投用的新病房综合楼,是一座集住院手术、医技检查、后勤保障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大楼。大楼设置38个病区、开放床位1800余张,病区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病房全部朝阳,配置液晶电视、24小时供应直饮纯净水;设置独立卫生间,为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如厕,坐便器旁加装金属扶手。大楼拥有设备精良、功能齐备手术部,共有27间全净化层流手术室,其中包括6间防辐射的骨科手术室、10间一体化腔镜手术室、12间可实现远程手术直播和远程会诊的数字化手术室,充分满足了各类患者手术的需求。除此之外,从住院收费、药房、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到超声、心电图、病理检验,再到核医学治疗、ICU监护室等“一站式”服务,在大幅度大大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的同时,更让他们享受到了更加周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省肿瘤医院的管理者看来,肿瘤患者来到医院,本身就心存恐惧,入院后尽快得到确诊、治疗是患者和家属的期盼。为此,医院提出了肿瘤患者要按照“亚急诊”对待的要求。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了科学规划年、质量安全年、服务创新年、技术创新年、规范提升年和学科建设年活动,一年一个主题,夯实服务基础、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学科实力,*限度方便患者检查预约,缩短患者检查结果出报时间,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规范化治疗。

医院开设了全省*肿瘤患者“心理疏导室”,组建了“全国疼痛示范病房”和“安宁护理”病房,成立了肿瘤康复、放疗护理、化疗护理、营养护理等小组,及时服务患者。大力开展亲情服务、感动服务、延伸服务,实现了“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全覆盖。

为了给患者更全面的服务,医院整合医后服务中心、病房管理中心和临床服务中心资源,成立了河南省*客户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涵盖院前、院中、院后全过程的一揽子咨询、导诊、随访服务, 24小时免费热线电话400-0371-818,已成为闻名全省的服务品牌。[7]

交流与合作/河南省肿瘤医院 加强与国内外医疗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是提升医院医疗、科研实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河南省肿瘤医院学术交流、临床科研为纽带,紧盯国际先进水平,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先后与美国、德国、挪威、韩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全球化人才培养平台,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已完成施工改造,将于2014年6月投入使用。该项目是河南省政府支持,省卫生厅与美国荷美尔研究院合作建设项目,河南省肿瘤医院是该项目的承担单位。

美国荷美尔研究院隶属明尼苏达大学,是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肿瘤研究的合作伙伴,在肿瘤发病机理、肿瘤预防和干预等方面的研究居*水平。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正式投用后,我省将将借助这一广阔平台,直接引进国际*管理经验、科研方法、运营机制,从而实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河南肿瘤防治事业快速发展。

2013年4月,与*工程院院士程京领衔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靶向基因工程实验室”。经河南省发改委和省科技厅批准,在医院成立河南省肿瘤靶向基因研究院士工作站和肿瘤靶向基因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依托上述平台,医院将与程京院士团队深度合作,开展肿瘤预防、检测、靶向治疗、评估预测等方面的工作。

2013年4月,与德国汉堡大学癌症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医护人员交流、访问、学习和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方面展开合作。

2014年4月,河南省肿瘤医院与美国弗雷德·哈钦森肿瘤研究中心、*疾控制中心三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国际标准的肿瘤生物样本库,共同开展肿瘤等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研究,不断提高肿瘤等疾病防治能力,共同造福人类健康。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肿瘤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癌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拥有大批*研究人员,其中3位获得诺贝尔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肿瘤预防、控制和研究方面代表着国家*水准。河南省肿瘤医院作为河南肿瘤防治的排头兵,在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9]

科室介绍/河南省肿瘤医院

外科*医学部

乳腺科、肝胆胰外科、甲状腺头颈外科、骨与软组织科、泌尿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

外科第二医学部

胸外科、普外科、头颈甲状腺外科、妇科、神经外科

内科*医学部

肿瘤内科

内科第二医学部

血液科、生物免疫治疗科、疼痛科、中心实验室

中西医结合医学部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医技医学部

放射介入科、检验科、超声科、病理科、核医学科、内窥镜诊疗中心、PET-CT、输血科、分子病理科

放疗医学部

放疗科

门急诊医学部

防癌体检中心、药学部

就诊指南/河南省肿瘤医院 来院路线

郑州2路 [ 金水阳光生态园 - 火车站 ]

郑州40路 [ 大学路南环路站 - 经二路东韩寨 ]

郑州58路 [ 公交电车公司 - 世纪联华汝河店 ]

郑州65路 [ 民航花园公交站 - 火车站 ]

郑州105路北线 [ 公交电车公司 - 公交电车公司 ]

郑州105路南线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公交电车公司 ]

郑州205路 [ 鑫苑名家 - 大石桥 ]

郑州区域257路 [ 林科路中州大道站 - 二七广场 ]

郑州319路 [ 黄庄 - 市第三人民医院 ]

内部布局

医院内部环境布局如图所示

 

发展现状/河南省肿瘤医院

近年来,医院的临床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位居全省医院前列;获批郑州大学7个硕士学位点及3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内科、外科及肿瘤学)。有39名专家被郑州大学遴选为博导和硕导。年轻血液病专家房佰俊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名单,他也是河南省卫生系统*入选专家。由河南省肿瘤研究院院长宋永平教授领衔的“干细胞移植与生物治疗”研究团队荣获河南省2010年度“创新型科技团队”。

近年来,累计投资数亿元,购置价值百万元以上诊疗设备近65台。国内首台西门子影像引导下直线加速器,省内首台瓦里安TUREBEAM直线加速机也落户医院。具有国际水平的PET-CT、适形调强照射治疗系统、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支气管镜、乳腺机等一系列大型医疗设备,使医院的设备配置达到国内同类医院的先进水平。

近年来,医院强化科学管理,通过富有时代特色与鲜明个性特征的医院文化建设,逐步提炼形成了“致力三早、造福中原”的医院使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院理念、“团结、务实、博学、创新”的院训、“追求*、赶超一流”的医院精神等一系列医院文化体系,造就了一支素质过硬、德艺双馨的职工队伍,营造了“尊重病人、关爱病人”的良好氛围。医院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双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两次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殊荣。

科学管理,使医院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矢志创新,为医院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我院已确立了建设*区域肿瘤医疗中心的目标和肿瘤医疗集团的发展模式。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院职工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练内功,强素质,力争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文化/河南省肿瘤医院 办院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病人为本,提高医疗质量,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把病人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其次,要以员工为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限度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科学发展,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医院精神

追求* 赶超一流

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

对党负责,尽心竭力完成高干医疗保健任务,让党中央放心。

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

医院院训

团结 务实 博学 创新

医院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身为河南省肿瘤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事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牢记救死扶伤天职,恪守医德神圣,维护医学圣洁,对医院忠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秉承团结、务实、博学、创新的院训,发扬追求*、赶超一流的精神,致力“三早”,造福中原。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无私奉献社会,全心服务人民,为攻克癌症,为医学事业发展、为人类健康奋斗终身!

办院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院理念,秉承“团结、务实、博学、创新”的院训,发扬“追求*、赶超一流”的医院精神,担负起“致力‘三早’、造福中原”的使命,努力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医院地址/河南省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位于郑州市东明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向南50米 乘101、105、2、23、205、77、57路公共汽车可直达

血液病治疗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

血液病治疗中心已成功进行了30多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异基因外周血联合骨髓移植4例,CD34+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非血缘关系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填补了省内空白。该中心承担的“恶性实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和“树突状类细胞抗肿瘤疫苗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被省科委列为重大科技项目和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项目。

河南省重点专科胸外科,合理扩大了食管癌手术范围,使食管癌外科切除率达到98%以上,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1%以下,居全国领先水平。该科承担的省科委攻关课题“肺癌经支气管壁浸润程度的临床病理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肿瘤放疗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放疗中心,近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购置了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腔内热疗机和目前国际上*德国产适形调强照射系统,开展了高*放射治疗等新技术10余项,使我省放疗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肿瘤介入治疗科开展了经皮穿刺胆道内外引流及支架置入术等新技术,完成肿瘤介入治疗2000余例,发展势头良好。头颈科的“喉癌患者全喉切除后发音重建术”、乳腺科的“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术”等技术,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未来展望/河南省肿瘤医院

经过37年的艰苦创业,河南省肿瘤医院已经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201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对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肿瘤疾病谱变化以及医疗政策变化进行系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十年发展规划(2014-2023)。

规划的核心框架,可以用三个数字来表述:1,5,9。

1,就是一个中心

我院站位全国,瞄准标杆医院,紧紧围绕“建设*区域肿瘤医疗中心”这一目标,编制发展规划。

5,就是五大平台

医院将围绕核心目标,明确建设预防、诊疗、教学、科研、康复五大平台,具体包括:

(1)预防平台:以河南省癌症中心为依托,构建全省肿瘤防治体系,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和筛查工作,打造省、市、县肿瘤防治网络。

(2)诊疗平台:以复杂难治的恶性肿瘤诊治为主,全面推进质量内涵建设,发挥诊疗质控中心作用,推进分级诊疗,规范化治疗,探索集团化发展模式,促进分院、协作医院协调发展。

(3)教学平台:在郑州大学的领导下,以建设郑州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为切入点,完善博士、硕士、本科生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打造科研教学型医院。

(4)科研平台:以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建设为依托,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肿瘤医疗科研机构的紧密协作,建设国际肿瘤研究和交流平台。

(5)康复平台:以肿瘤康复医院建设为契机,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完善医院功能,建设以康复养老、临终关怀为主的“医养结合”、“护养结合”模式的河南肿瘤康复医院。

9,就是九个着力点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做好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学科建设、完善人才梯队、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精细化管 理、完善基础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和加强集团化建设9个方面的工作,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医院升级转型。建设目标主要包括:

(一)强化质量管理。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完善业务培训考核体系;充分发挥省肿瘤诊疗质控中心作用,拟新组建胰腺癌、胶质瘤、骨肉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卵巢癌6个单病种首席专家组。

(二) 加强学科建设。一是完善学科建设体系。优化医院学科结构、实施目标管理,加强考核评估,鼓励和支持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和临床研究。二是完善学科建设平台, 力争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及培育学科4个。三是延伸学科链条。加强临床医学和转化医学研究,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食管癌、肺癌、胃癌、大肠癌、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研究、生物治疗等多个品牌学术团队,着力构建3-5个省内领先的优势学科群,争取获得*重大课题3-5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0项。

(三)完善人才梯队。一是加大人才引进 力度。面向国内外聘请院士及院士级专家2-3人定期来院工作,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或“百人计划”学者1-2人。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扶持、鼓励医务人员到 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力争引进培养“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人,省级人选20人,培养选拔100名院内科技拔尖人才。打造我 院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形成结构合理、梯次科学的人才梯队和多学科团队。

(四) 提升创新能力。以荷美尔肿瘤研究院为中心,加大投入,争取新增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厅级重点实验室5个。健全创新机 制。注重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的互相转化,全面提升医院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产-学-研服务体系,争取获得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成果奖 2-3项,实现医院由医疗型向科研型转变。

(五)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 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建立符合我院实际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教学模式,力争成功申报郑州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未来10年,硕士生导师增加 200人、博士生导师增加20人,教授增加30人。培养硕士研究生5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

(六) 推进精细化管理。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坚持“两调两提”,调整发展方式,调整收入结构,提高业务收入的技术含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职工 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流程再造,加强业务过程控制。加强绩效管理,积极推进HRP系统建设,健全财务 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运营机制和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体系。

(七)完善基础建设。适度控制规模,积极推进内科楼建设,完成康复分院建设并投入运营。根据医院临床和科研需要,及时引进PET-核磁共振、质子治疗仪、达芬奇机器人等先进设备。

(八)加强文化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创建*文明单位为目标,完善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打造品牌,树立良好形象。

(九) 加强集团化建设。构建“预防”网络,加强省市县三级肿瘤质控体系建设,构建三级质控网络,筑牢肿瘤质控防线。加强健康管理。制定全省肿瘤单病种医疗质量控 制评价指标、技术规范,实施技术准入。建设医疗联合体,在3—5个地市托管3-5家医院,缔结200个左右的协作医院关系。[10]

焦作名仕医院新院项目简介/河南省肿瘤医院 焦作名仕医院位于焦作市新区文苑办事处,医院成立于2012年,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检测、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先后被评为焦作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院,焦作市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院,焦作市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新区养老定点医疗机构。开设床位100余张。我院特聘请各科资深专家长年坐诊,开展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肿瘤科、医学检验科等。特色科室以中医肿瘤科室为主,先后为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患者解除病痛。
医院成立以来,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服务广大患者。到院就诊病人不断增多,现医院已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经院委会研究决定,投建新医院。 新医院选址在焦作市武陟县新型农村社区,医院占地3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一期工程由50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和2000平方米的医技楼组成。二期工程为60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和2000平方米的行政大楼构成。             
新医院将购置:美国GE公司64排动态CT、光纤1.5T核磁共振、3100大平板DSA血管机、瓦里安直线加速器、万东 DR、数字胃肠机、四维彩超等大中型医疗设备;开放病床500余张,设10个病区,20个临床科室。特色科室以中医肿瘤科、肿瘤化疗科、肿瘤介入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康复科为主。
新建医院为国家二级综合性非营利医院,但医院的配置将按照三级医院设立,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上不亚于三级医院。医院将购进一流的化验设备和检验设备,为当地群众及村诊所提供检查、化验等技术支持。新院建成后肿瘤科将会成为亮点及重点科室,预计每年可接收全国各地肿瘤患者8000余人次,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可有效地帮助附近交通、餐饮、住宿等产业带来经济效益。医院在长远规划中还将考虑养老机构的建立,医院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养老与医疗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机构,让更多的老年群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新院建成后,将紧密配合当地卫生局工作,在公益、慈善、教育、就业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运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多年临床治疗经验为依据,深入研究和探索肿瘤病的治疗,并把这种治疗方法向社会推广,以*努力解决肿瘤病治疗难题,为更多的肿瘤患者解除病痛,并作出贡献。
新医院将实行正规化管理,以医疗质量为基础、以医疗安全为前提、以新特技术为主导、以人性化服务为理念;积极展开精神文明建设,秉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行诊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倡导感动服务为理念,让百姓满意,让百姓放心!
特色疗法张中海教授采用自己研制的“特效抗癌粉”配合中草药辨证施治恶性肿瘤,以形成他的新理论、新概念,正在被一个个康复患者所证实,高达95.33%有效率,令患者及医疗界所震撼,一个疗程(20天)做胃镜或透视检查,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 
张中海教授独创的“中医内部疗法”及“特效抗癌粉”有很多优势,小剂量使用可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大剂量使用短时间内可使肿瘤缩小或完全消失,并具有无毒副作用及不易复发的特点,在目前治疗肿瘤病中效果独特、疗效可靠、患者评价高的治疗方法。 
中医讲肿瘤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气血不通,气血瘀滞。中医认为“气”和“血”都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如果某种情况下气和血出现了异常,也就是不正常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气血不通、气血积聚、气血瘀滞,此时肿瘤就渐渐形成。身上癌毒积聚就是导致癌症的发病要因。我们利用中医中药活血化瘀就是癌症的治疗根本。配合清热解毒,清除全身癌毒就是癌症的关键。
"特效抗癌粉"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具有针对性地杀伤癌细胞,可有效地抑制与阻断癌细胞血道转移、淋巴转移、直接侵入及种植转移等,也可有效地激活处于睡眠状态的免疫系统,升高白细胞,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祛邪扶正,最终将全身性癌细胞赶尽杀绝。此治疗方案具有比手术安全,比烤电(放疗)可靠,服药后患者元气恢复快,康复后不易复发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无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也不伤害正常细胞,其治疗原理及技术成果已通过有关专家肯定及专家委员会鉴定。并荣获*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发明人金奖及国际优秀成果奖。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深受全国各地患者好评。
主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张中海教授、副主任医师,全国著名肿瘤病专家,世界传统医学博士,*华佗医药研究会研究员,国际中医药学会会员,*抗癌协会理事,*中医药学会中草药研究组主任委员,从事肿瘤病研究30余年,潜心研制的纯中药“化癌丸散”荣获国际优秀成果奖及*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发明人金奖”,在治疗食道癌、贲门癌、肝癌、肺癌、鼻烟癌、宫颈癌及恶性淋巴瘤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及独特的治疗效果。
张中海教授多年来经常被聘在北京同仁堂、北京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华疑难病研究中心、北京长峰医院、北京名仕医院等多家医院座诊看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病患者解除病痛,以高超的医疗技术多次受到政府部门的一致公认,北京市民都称张教授为:“治瘤王”。许多中央领导干部、海内外知名人士、佛寺的和尚、尼姑以及各色各样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来找张中海教授看病,提起张中海教授他们都赞不绝口。2004年—2005年北京晚报、 *老年报、*信息报、健康导报,曾以显赫的标题报道了“北京有个治瘤王”,报道了张中海教授的有关治癌事迹,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为张中海教授的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做过专题报道,一时间,张中海教授的名字轰动了整个北京,随着癌症患者一个个的康复,张中海的名字也传向了海内外、传向了中华大地的角角落落。
治疗案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张绍兰
1,家住新乡县洪门乡梁任旺村,53岁的张绍兰女士,患乳腺癌肺转移,1990年来找张中海大夫就诊。经过张中海大夫一个疗程的精心治疗,病人完全康复了。10年后病人无任何不适。2000年3月26日,她的丈夫梁平贵特做一面锦旗,送到了肿瘤医院,并和张中海教授合影留念。
2,肝癌肝硬化腹水并肺转移患者徐长海 
家住河南省焦作市获嘉县城内二街,62岁的徐长海先生,患肝癌肝硬化腹水并肺转移。患者肝内可见64x65mm的团块,曾到多家大医院治疗,花费几十万元而效果不佳,病情渐渐加重。后慕名找到张中海教授,经过张中海教授两个疗程的精心治疗,病人肿块明显缩小,状况明显好转,逐步康复。2011年1月20日,他的家人特制作了一面“感谢张大夫,治愈我肝癌”的锦旗送到了张大夫手中,并与张中海大夫握手、合影留念。
3,恶性淋巴瘤患者郑博涵
家住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梁祝镇张庄村,年仅10岁的郑博涵小男孩,患恶性淋巴瘤,曾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两年多,花费了30多万元,但病情反反复复,常年在外治病使孩子受了很大的痛苦和折磨。2013年6月2日,在病友的介绍下,他们找到了张中海教授,在张中海教授一个疗程的精心治疗下,郑博涵身体上的肿块全都消失了,病情逐步康复。2014年8月7日,郑博涵在爸爸和妈妈的陪同下放着鞭炮把锦旗送到了张中海教授手中,并和张中海教授握手、合影留念,以表感激之情。
4,恶性淋巴瘤患者李振川
家住河南濮阳县城关镇大屯村21岁的李振川女士,小名叫李丹,患恶性淋巴瘤。曾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化疗十二次,先后花费十五万元,而得到的结果是病情反反复复,一天不如一天。在好心人的介绍下,于2013年3月9日前来我院就诊。张大夫当即对李振川说不要怕,你还年轻,只要好好配合用药,一个疗程就能把你全身肿块彻底消掉。经过张中海大夫一个疗程(20天)的精心治疗,李振川女士终于完全康复了!
2013年5月5日,李振川女士在母亲和姑姑的陪同下,高兴地放着鞭炮将锦旗送到了张中海大夫手中,并和张中海大夫握手、合影留念。
5,贲门癌康复患者付印熙
付印熙,男,69岁,家住安阳市汤阴县韩庄镇小付庄村,2016年年初出现胃撑胀,按胃炎治疗20天,病情逐步加重。2016年2月前往医院做检查,胃镜结果:患贲门癌晚期,并患有红斑渗出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炎,于2016年2月19日慕名前来我院就诊,经过我院张中海教授一个疗程的精心治疗,病人撑胀等症状消失,逐步康复。2016年5月30日,付印熙在家属的陪同下把锦旗送到焦作名仕医院,并和张大夫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