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         (认领)

中南大学 (http://www.csu.edu.cn/)
网站类型:湖南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中南大学
详细说明
学校概况/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英文名称: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缩写:CSU )是在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为高文兵同志,校长为张尧学院士。中南大学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与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在*同时进行两个标准试点研究的两所院校之一,是*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五所院校之一,也是*拥有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成立的“*南方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的高校。)   

中南大学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合并组建而成。

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中南矿冶学院,于1952年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和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的矿冶系(科)合并而成。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7月改名中南工业大学。1996年通过立项审核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8年由*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划转至教育部直属。中南工业大学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1]

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创建于1914年,是*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为美国耶鲁大学在华*姊妹学校。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1960年以成建制的三个系和部分教研室为基础,另辟校址成立,隶属于铁道部。长沙铁道学院的主题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1]

历史沿革/中南大学 学校前身

中南工业大学(原名中南矿冶学院)

中南工业大学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6所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中南矿冶学院。

1960年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1985年更名为中南工业大学,标志着由单科性工学院向综合性工业大学的转变。

1996年9月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成为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先后隶属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冶金工业部和*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8年9月起再次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湖南医科大学(前身为湘雅医科大学)

1906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创办的*一所西医院,初名雅礼医院。

1914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湘雅医学院),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湘”代表湖南,“雅”代表雅礼;是*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首任校长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创者——颜福庆博士。

“勤奋、严谨、团结、进取”是学校的校训。先后培养造就了如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李振翩、谢少文、龙伯坚、吴绍青等一大批著名医学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1978年,该校成为卫生部部属高校,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并以部省共建形式进行建设,隶属于卫生部。

长沙铁道学院(前身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

长沙铁道学院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路科。

1953年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土建专业和原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和铁道专业合并建立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当时全国土木三强之一)。

1960年9月15日,以成建制的部分系和教研室为基础成立,长沙铁道学院正式挂牌,隶属铁道部,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的有行业特色的大学。

1970年,长沙铁道学院由铁道部划归湖南省领导。

1975年,教育部、铁道部决定将长沙铁道学院改为由铁道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铁道部为主的管理体制。

合并至今

2000年4月29日,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和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成中南大学,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科设置/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门类,以工学和医学见长;拥有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二级学科21个),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和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下设30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86个;是内地56所设有研究生院大学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二级学科19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8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

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商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软件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体育教研部航空航天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南大学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有4个*创新群体、1个*大学科技园、5个*人才培养基地和课程教学基地;现有*科学院院士3人,*工程院院士14人,博士生导师805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499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51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万多名,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

中南大学现占地面积38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等仪器设备总值近6.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藏纸质图书454.24万册,并已实现信息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2005年规划建立新校区,规划用地140.56公顷,规划建筑面积82.4988万平方米,并已于2009年投入使用。 校区规模/中南大学 校本部

中南大学校本部即原中南工业大学校区,坐落在岳麓山脚下,位于岳麓区麓山南路。校区在清华大学抗战南迁时留下的“民主楼”、“和平楼”等校舍基础上建成,建筑风格大多系红砖古朴的苏式建筑。校区目前是学校主校区及行政机构所在地,功能以高年级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科研为主。非医学专业的二级学院及科研机构大多在此校区办公。

南校区南校区为原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区,紧邻校本部,现主要为升华学生公寓所在地。文学院,法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已搬入该校区,全校所有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全部入住南校区。 新校区

新校区位于湘江河畔,与南校区仅一路之隔,其中教学楼A座,B座,C座,D座,外语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中铝科技大楼,体育馆等建筑已投入使用,全校所有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全部在新校区上课。

湘雅医学院老校区

湘雅医学院老校区即原湖南医科大学校区,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毗邻,位于河东开福区湘雅路。

湘雅医学院新校区

湘雅医学院新校区位于岳麓区桐梓坡路,紧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要为医学高年级本科生生活学习的地方。

铁道校区

铁道校区位于天心区韶山南路,为原长沙铁道学院校区,主要为土木,交通运输,软件,统计,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生活学习的地方。

国家重点学科 /中南大学 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矿业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遗传学、有色金属冶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外科学(胸心外)、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外科学(普外) 
学科成果/中南大学 科研成果中南大学在金属材料、有色冶金、矿物工程、生物医学、桥隧工程、军工国防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在某些领域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
学科  创始人    世界排行
生物冶金  王淀佐 
在金属材料领域属于亚洲*  
世界前金氏理论  金展鹏  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英国伯明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并称。   
地洼学派  陈国达  与19世纪发现的地槽、地台学一同被称为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与20世纪的板块学说一同被誉为地理学领域在20世纪的两块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  侯振挺  与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齐名,在数学界有“北陈南侯”之称  
湘雅学派  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    在*被誉为“南湘雅,北协和”
生物医学 汤飞凡、张孝骞  他俩领导微生物学和内科学位于世界前列  
军工国防 张兴铃 *国内爆炸物理学领军人 

中南大学自2000年来,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奖3项,居全国高校第1位。其中科研成果“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于2004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之久的空缺局面。自教育部推出“*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中南大学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

截止2013年末,学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拥有专利40余项。

2011年,学校专利申请560项,授权380项,同比分别增长33%和65%;SCIE收录文献1526篇,居全国高校第14位;EI收录期刊论文1701篇,居全国高校第9位,国际论文排名首次进入前10位。

教育部推出“*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1998年-2012年),该校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专利实施率达70%,*高校*专利奖金奖排行榜第三名。2010*高校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排行榜,中南大学以6个一等奖位列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

2000年-2012年:该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奖3项,居全国高校第1位

2004年:获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获发明一等奖(空缺6年)1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与清华大学并列第1名;2007年,获得国家重大技术发明与科技进步奖12项;200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研制出世界首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方加胜教授获亚洲医学界较高奖,是*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2008年:发改委授予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教育部系统高校获得4项。黄伯云校长领衔的“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获此殊荣。

军事研究

该校从事军工研究,建有航空航天学院、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轻质高强结构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是承担军工项目和军工科研经费最多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最早取得武器装配生产许可证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以*科研任务为主体的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0余项,拥有专利40余项。曾为**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座生产性原子反应堆,*艘核潜艇的建造,*颗人造卫星、*枚洲际导弹、*颗同步卫星、*枚运载火箭的发射、神舟飞船、大飞机、高速列车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嘉奖,并多次授予“全国高校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中南大学也是*拥有*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为军队培养军官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术期刊

据学校官网2014年8月显示,该校有多种著名学术期刊: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医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学术刊。

《*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是*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化学文摘》等国际和国内主要文献机构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主要用于国际学术交流,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及*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其论文常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摘或全文转载。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和*铁道学会共同主办的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同时还是*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美国EiPage数据库核心期刊。

科研机构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
智能化综合能效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3个)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牵头)
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牵头)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参建)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其他*平台(1个)
国家高性能铝材工程化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
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
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有色冶金自动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2个) 
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新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
教育部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1个)
*人类遗传相关疾病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
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平台(5个)
金属材料基因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癌变与侵袭原理创新引智基地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创新引智基地
生物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粉末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1个)
流程工业节能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深部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色资源与水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湖南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
湖南省颅底外科与神经肿瘤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炭纤维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软钎焊料工程技术研究中湖南省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先进建材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亚健康诊断与干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研究中心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金融识别与自助服务平台工作技术中心湖南省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矿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
湖南省高校精密工程测量与形变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重大呼吸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学安全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高校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
精神疾病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湘雅医院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校级平台
人文社科类19个
自然科学类20个

知名校友/中南大学

陈国达(1912~2004):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科学院学部委员、*科学院资深院士;

陈新民(1912~1992):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科学院学部委员;

陈志武(1963~):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世界知名经济学家

古德生:*工程院院士、著名采矿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何继善:*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的应用地球物理学家、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会员;

黄伯云:*工程院院士、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 

黄培云(1917~2012):*工程院资深院士、世界著名的粉末冶金学家,是*粉末冶金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1945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科学博士学位; 

金展鹏:*科学院院士、国际相图计算杂志副主编、美国相平衡杂志顾问编委、亚太材料科学院会员;

鞠躬:*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解剖学家;

李振翩:美籍华人科学家、著名病毒学与微生物学专家; 

凌敏猷:一级教授、著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

刘宝琛:*工程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致力于采矿工程及岩土工程研究;

刘德培:*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专家;

刘业翔:*工程院院士、著名冶金、材料及工业电化学专家,美国TMS学会资深会员,欧洲ISE会员;

卢惠霖:著名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人类优生学家;

潘世宬:著名病理生理学、试验肿瘤学家;

齐镇垣:一级教授、著名血液病学专家;

汤飞凡:*科学院院士、著名病毒学与微生物学家; 

王淀佐:*科学院学部委员、*工程院首批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院士;

夏家辉:*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人类与医学细胞遗传学研究;

谢少文:*科学院院士、著名病毒学与微生物学家;

姚开泰:*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生理学、试验肿瘤专家;

易见龙:一级教授、著名血液生理学专家;

曾庆元:*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的教学和研究;  曾苏民:*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精密模锻工程技术研究工作;

张孝骞:*科学院院士、著名消化病专家;

钟掘:*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冶金机械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

周宏灏:*工程院院士、*遗传药理学开拓者和带头人;

左铁镛:*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  梁稳根:三一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被称为*股改*人,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胡润*百富榜内地首富

王传福:比亚迪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世界电池大王,2009年胡润*百富榜*内地首富;

李长进:*铁路工程总公司董事长,1977年至1982年初,就读于原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铁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赵正永:安徽马鞍山人;中南矿冶学院材料系毕业,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陕西代省长;

肖亚庆:国务院副秘书长,曾任*铝业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及其控股公司——*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排名情况/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目前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分别为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在2011-2012的*内地各种大学排行榜中,中南大学基本处于20名左右,其中在 武大*科学评价中心发布2012年“*重点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9名[2] ; 人大高等教育研究室发布的2012年“*大学50强”中列第23名; *校友会发布的2012年“*大学排行榜”中列第16名[3] ;网大“*大学排行榜2011——综合指标排行”中列第22名[4] ;武书连“2012年*大学排行榜”中列第16名[5] ;山东省高等教育评估所“*大学排行榜2012版”中列第15名[6] ; 校园设施/中南大学

长沙中南大学校园导视系统设计[7] ——由湖南美景创意标牌标识有限公司规划设计。

设计方案:

校园标识系统设计简约大气,将中南大学的LOGO图案完美融入标识系统之中,平面图的广泛运用增强了标识系统的导视作用,体现了中南大学“经世致用”的务实观。书本、铅笔、咖啡杯等辅助元素的运用,文艺气息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