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贺贤土院士任学院院长,*工程院朱高峰院士、刘盛纲院士、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原教育部职教司杨金土司长任学院高级顾问。
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富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新路子。致力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培养”等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9%,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0%以上。
学院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作保证、以特色谋发展,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几年来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成效得到了教育部及用人单位的肯定。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由学院牵头成立了浙江大港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开展浙江省中高职教育的集团化运作,并响应教育部的号召,积极探索东部与西部职业教育合作办学之路。
学院目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协作委员会副会长单位、*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及*高职高专教育网委托承担单位。学院还是国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高职高专实验基地、教育部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浙江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所等,也是浙江省日语自考(大专)主考学校。2005年被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教大会上受到了表彰。2006年,与宁波海天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入选 “*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是高职院校*一个入选案例。
学院“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办学模式被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和《光明日报》誉为“*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北仑模式”。
学院领导/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贺贤土
理论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1937年9月出生,浙江镇海(今属北仑)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1999年起兼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贺贤土院士为*的国防科研、基础理论研究作出了*的贡献,是国际上非线性等离子体领域的著名学者;国家863“高科技计划ICF”立项论证小组组长,负责起草*ICF研究整体工作规划;国家863高科技计划惯性约束聚变课题专家组秘书长。
贺贤土院士兼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后,提出了找准定位,高标准建设,不断拓展办学空间,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争创全国高职示范院校的办学目标。他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给教师和学生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勉励学生努力钻研,教师多育英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贺院士的影响下,朱高峰、刘盛纲等工程院、中科院院士们也关注学院的成长、发展,他们多次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学院办学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开设“院士论坛”,共建“风范苑”,以自己的院士精神激励和感染学院师生。
党委书记、执行院长 苏志刚 | 副院长 张学库 | 副院长 齐小萍 |
院长助理 史习明 | 院长助理 张慧波 | 副巡视员 陆问政 |
学院立足现代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前沿,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运用现代知识、技术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保障;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副教授以上占教师总数的55%,硕士以上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学院加强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逐步加大实验设备的科技含量,以适应教学需要。现拥有自动控制实验室、自动检测实验室、电气运行与控制室实训中心、模具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等多个现代化实验、实训室。
学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富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新路子。致力于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树立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学工交替”、“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培养”等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达99%,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0%以上。
学院把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按照“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努力造就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和管理工作,注重面向现代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顺应*产业高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已在各地建立了广泛的就业网络。机电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一直呈供不应求良好态势。
学院拥有*数控实训基地、浙江省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和宁波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如今,专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机电学院的一大特色,毕业生也因此屡获用人单位好评。学院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校风学风,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水平的师资配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特色鲜明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使机电学院教学成果斐然,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华建信息学院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华建信息学院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中科院华建集团合作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由计算机系、电子系和宁波华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成,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七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重点建设专业。
华建信息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100余人,专职教师3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中级职称教师17人,双师型教师35人。学院还拥有一支40人规模的来自行业和企业、具有较强生产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团队。
商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设有会计金融系、经济贸易系、商务管理系3个系,下设国际商务、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旅游管理8个专业,目前共有在校学生2500余人,已成为学院在校学生规模*、专业数量较多的一个分院。
一、办学特色紧紧围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要求,强调以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培养经营、管理和服务*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行以教学为中心、以国家示范性专业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校内外实验、训基地建设为两翼、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的发展思路,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学工交替等模式培养迎合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专业、善经营”高技能现代商务人才。
二、师资力量
分院现有专任教师5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人。有双师素质教师40人,硕士研究生20人。
三、实训教学
分院非常注重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科学设计学生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
2、校外实训基地
分院已与宁波讯达物流有限公司、宁波正铭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宁波保税区祺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宁波保税区卓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开发区支行、*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鄞州支行、*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支公司、清华IT学习中心、深圳市赛格营销有限公司分公司、宁波市北仑区意宵财务有限公司、宁波市文鼎担保有限公司、宁波市江东方正财务有限公司、宁波市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北仑区加贝购物俱乐部、*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宁波市北仑区凤凰山旅行社、宁波保税区富春国际大酒店、宁波大港旅行社、宁波南苑饭等60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3、技能证书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以下技能证书的考试:
①高级推销员
②珠算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③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助理理财规划师、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证书
④外贸业务经理助理、跟单员、单证员职业资格证书
⑤电子商务师
⑥助理物流师
⑦外贸业务员职业资格证书
⑥导游证、中级和高级前厅、客房、餐饮等各类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四、机构设置
分院现院长室、党总支办公室、办公室、分团委办公室;实训中心室;还有8个专业主任室,即:国际商务专业室、金融与保险专业室、市场营销专业室、旅游管理专业室、物流管理专业室、会计专业室、电子商务专业室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室。
五、校生规模及就业
分院现有班级56个,全日制在校生近2508人。自1999年以来,每年的招生规模大,各专业每年就业率高达99%,专业每年的签约率也高达90%以上,居同类院校前列,2002、2003、2004、2005、2006连续五届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六、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
分院现开设专业8个,其中物流管理、国际商务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高职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会计专业是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成果也越来越多,目前在学院现有的13个专业中有“应用化工技术”及“建筑工程技术” 两个*示范建设专业,1个宁波市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宁波市重点专业,1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同时还有1门*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逐渐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定单”办学模式已基本成型,并已陆续开办了“大安”班、“科元”班、“东港电化”班等8个教学班,全院均实行“2+1”培养模式。此外在东西部合作办学过程中,每年还为西部地区兄弟院校培养2个教学班。与企业共建了1个“应用化工联合研发中心”、1个“联合海外工作室”、1个依托于华丰公司的“院内设计室”。
几年来学院在合作办学、创新模式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为地方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承担了大量企业员工培训任务,也为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研发项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以探索求实的精神,不断进取、不断奋斗。
录取规则/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按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体制,按考生德智体三方面公平、公正、择优录取。
外语语种要求:不要求
男女比例:不作要求
身体健康要求:报考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考生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1.60米以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需为正常值。
按照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本校*志愿的考生,若*志愿不满时,再考虑第二志愿考生;
对于进档考生,根据考生考试成绩按照专业志愿先后方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录取分数线以上,*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考生,按其第二专业志愿投档,仍不能满足的按其第三专业志愿投档,以此类推,当某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其随机调录到录取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
专业 | 毕业生数 | 就业率 |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 228 | 100% |
应用电子技术 | 172 | 100% |
通迅与信息技术 | 149 | 99.33% |
电子商务 | 157 | 100% |
广告艺术设计 | 67 | 98.51% |
摄影 | 14 | 100% |
会计 | 117 | 100% |
旅游管理与服务 | 56 | 100% |
市场营销 | 35 | 100% |
精细化工工艺 | 46 | 100%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 | 296 | 98.99%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92 | 100% |
应用生物技术 | 46 | 97.83% |
实用英语 | 181 | 100% |
实用日语 | 62 | 100% |
合计 | 1718 | 99.71% |
校训 校风 学院精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校训:勤 信 实
勤――天道酬勤、勤奋求知,勤俭建校,勤勉育人。
信――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诚信立业,维护信誉。
实――实事求是,实用为本、善于实干,注重实效。
和而不同――做人、做事、做学问和而不同,百花齐放,共建和谐。
学院精神:创业、创新、创优
创业――借智借资,整合资源,忠诚敬业,办法总比困难多。
创新――合作办学,互惠互利;合作育人,工学结合;合作就业,共同管理。
创优――创建示范高职,打造名师团队,构建知名专业,亮出学生名片。
学院充分利用地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现代高职教育宁波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宁波模式是指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指向,区域特色鲜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三位合一”是指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三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学院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学院科创中心和北仑科技局合作共同创建了技术创新平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搭建了桥梁。
为缓解宁波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蓝领技术工人紧缺现象,促进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从2004年开始,学院开展东、西部合作办学,为区域培养紧缺人才,先后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开展“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目前已有200多名学生已通过合作办学方式在宁波实现就业。
此外大港教育集团还和宁波职教中心、温岭职技校等40多所中高职院校合作,搭建了区域人才引进网络,建立了“2+1、3+2”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为宁波及周边地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
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以全A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学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全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
全国高职院校校长联席会议常务理事单位
全国数控技术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
全国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
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浙江省高职科研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浙江现代制造技术示范性实践基地
浙江省大学生素质拓展试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