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走读大学         (认领)

海淀走读大学 (http://www.hdu.edu.cn/)
网站类型:北京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重点大学,重点大学,综合性大学
详细说明
历史沿革/北京城市学院 学校的前身海淀走读大学,诞生在改革开放之初,是新**所实行公有民办体制的新型高校,主要靠借用社会资源办学,以学养学,滚动发展。经过20余年的艰苦创业,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被广泛誉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1984年建校之初,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了新**所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民办高校。2003年升级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北京城市学院”。至今已有31个专业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二批次学位授予资格。2011年打破破公立大学的垄断,成为*拥有硕士研究生院的民办高校。并计划于2016年正式升级为“北京城市大学”。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校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服务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城市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向未来,北城人将继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城市大学,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术研究/北京城市学院 升本以来,学校不断加强科研工作,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科研促发展。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该校科研水平逐年提高。学校拥有一支以教授、研究员、博士、硕士为骨干的高水准、多学科的科研团队,成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八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科研课题与教改研究项目100余个,研究人员及项目获*奖项10余个、*专利6项。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关系,加强校际合作,并举办各类科学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论坛质量和学校声誉得到大为提高 。此外,学校主办的《北京城市学院学报》为北京市一级社科学报、优秀学报。

学校与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合作建设了“北京市社会建设研究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成立了“*信访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城市研究中心”。依托各研究中心,开展与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社会管理体系研究相关的重点科研项目。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城市义工社区服务、奥运志愿者服务、助残就业培训、企业人才继续教育订单式培训、中小企业技术与管理咨询等品牌服务,这些项目受到政府表彰和社会好评。近该校教师参与的*与省部级科研立项共30个、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百余篇被EI等三大索引收录,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 专著29部、教材150余部,其*家〈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教材1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教师论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十余个,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
此外,该校在民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信息安全研究所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研制出的“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BCUGap7710”等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投放市场后,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和市政府系统招标采购目录。人工智能研究所提出的思维进化计算方法为国内首创,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等项目资助。
办学条件/北京城市学院 院系设置北京城市学院成立当年,学校经批准开设6个本科专业 ,同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和二年制“专接本”学生,逐年增加,现共开设3个研究生专业,101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这些专业共归为MSW研究生院、公共管理学部、经济管理学部、城市建设学部、艺术学部、国际语言文化学部、信息学部 、生物医药学部、表演学部、国际学部、现代职业学部等共计11个学部(学院),总共近三万全日制在校生,数千教职工。
MSW研究生院
我校MSW研究生院紧跟社会需求,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突出城市特色。主动适应北京市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需要,通过MSW中心和研究部等校内机构将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对接社会管理 、社会服务部门的实际需要,服务于北京市社会建设大局。
该院采用“导师组+指导专家组”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即每名在校硕士研究生由一位学术导师、一位来自国家民政部门、北京市社会工委系统、信访系统、司法系统等政府部门和全国性社团组织、国际组织的行业导师,以及一位负责学生心理、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成长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同时根据专业方向,由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成立学术指导组,通过社会工作沙龙、专门问题小型讨论会、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 ,为硕士研究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发展支持。我校社会工作专业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国内一流社工专家、著名学者组成。
在教学中配套设施过硬,突出社工实践特色。建有国内一流的社会工作文献信息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社会工作实验室,拥有北京市*家社会工作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东城区司法局共建的矫正社会工作人才特色培养基地等各种领域的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入实际社会管理的项目,以项目制、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师资队伍强大,承担过多个*课题和部委研究项目,直接参与了国家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相关工作,掌握行业内发展的前沿状况。教师均有海外留学、访问经历,熟悉国外本学科*发展动态,专业教师编写的专业著述多次获得国家和部委奖项。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社会工作权威专家、机构资深社会工作专家组成专业顾问及实习督导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为MSW教育提供了良好保障。
同时,该院注重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本专业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同行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学术联系,学术交流频繁。近几年每年都会派出专业教师到合作院校进修访问或从事合作研究。我校也将选派品学兼优的在读研究生到境外短期访学或到国外高校 合作培养。
该院还有一大特色是实行研究生课题经费资助制度。我校与行业联合培养单位有非常充足的科研课题,研究生在校期间可直接参与到北京市的各项社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研究项目中。学校每年向在读研究生提供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课题经费资助。同时设立研究生专项奖学金。我校设立专门的研究生奖学金,并为研究生提供助研、助教、助管等工作机会,参与相关工作的研究生将获得相应津贴。
艺术学部
我校从1987年起即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2000年设立了艺术学院。2002年全校的艺术类专业进行了重新整合,组建了新的艺术学部,2003年起开始举*专业,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院校教学评估。艺术学部是*动画协会会员单位、*学院奖常务理事单位、北京高校 人物造型设计联盟单位。
2012年,教育部进行了专业目录调整,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学校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把原有艺术类专业进行了名称和方向的调整。学部现有7个本科专业,下设15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方向、广告设计方向、多媒体艺术设计方向),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方向、家居产品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方向、首饰设计方向),动画(影视动画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数字展示方向),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展示设计方向、虚拟漫游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数码影像艺术设计方向、数码绘画方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设计方向)。并设有1个专科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学部承担着我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把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突出城市特色的艺术类专业为首要任务,及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级实用型艺术人才。在教学 上,注重现代高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艺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专业发展上,紧密结合市场变化,围绕着“艺术与科技、传统、城市结合”的发展定位,不断拓展新的专业方向,为全国和首都创意文化产业服务。 
学部现有专任教师100多名,大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且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多名,其中不少是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师和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教师团队中有多名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评估专家、*美协会员、*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动画协会会员、*流行色协会会员、*学院奖评委、*动画教育委员会委员、*美术教育学会会员、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会员、*包装创意基地常务理事。 
多年来,学部教师在各种专业媒体发表论文近百篇,作品百余幅,参加国家设计项目多次,国际国内展览数十次,获得国家专利多次,教师作品获得*奖项多个,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和访问数十次,其中包括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设计邮票、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设计、中非合作论坛部分视觉设计、中央办公厅贺年卡设计、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视频设计、2011年*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 》视频设计、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视频设计等。有多位教师作品入选十一届全国美展、美国纽约艺术博览会、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美国水彩画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德平面设计展、23届亚细亚水彩画展、第二届*粉画展、第六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双年展等。多名教师获“*包装之星奖”、 全国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第二届*粉画展*奖等。 
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余人。十几年来,艺术学部毕业的学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他们分布在国家机关、设计院所以及文化艺术、广告、建筑、传媒、剧院、歌舞团、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动漫设计竞赛、第五届*(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白杨奖”、第八届*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首届“麒麟杯”北京市大学生人物造型设计大赛、2011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2011 “靳埭强”全球华人设计比赛等竞赛上获得数十个奖项。2008-2011年学部先后大量同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传媒大学、*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城市建设学部
城市建设学部成立于2009年11月。本学部的创建与发展同我校学部学科整合同步同龄,体现了我校建设、改革与发展二十多年的巨变和成果,顺应了城市建设相关学科发展的趋势,集成了学科群体优势,是北京城市学院*以城市冠名的学部。
本学部各专业的设置,借鉴和吸取了原所在学部成功的办学经验 ,充分结合了本学部的学科优势,紧紧围绕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当今市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相适应。学部设有7个本科专业和5个专科专业,在校生共计2500人。7个本科专业:建筑学、工商管理(房地产评估与经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交通工程(规划与管理)、土木工程、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5个专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计技术,园林技术、市政工程技术。
本学部设有专家委员会,聘请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丰富实践及教学经验、并具备创新开拓精神的知名教授、行业专家参与学部教育整体规划制定、专业建设与发展。此外,还建有一支稳定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专家均来自于北京各大名校、名企。
本学部配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实验设施。校内建有制图室、化学实验室、土工与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材料与模型实训室、设备与工艺实训室、城市建设项目过程实训室、各类专业机房及多个多媒体教室,配有正版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等专业实训软件。与多家大中型规划设计公司、建筑设计院所、建筑施工企业、市政工程公司、环境监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科研院所如城建集团、建工集团、住宅总公司、新兴保信、民政局设计所、海淀区设计所、帕克监理公司、建扶监理公司、园林古建公司、江河幕墙公司、中建院建材所、中科院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建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公共管理学部
2009年12月,在原信息学部和原现代技术服务学部的基础上,经过学科整合,公共管理学部成立。公共管理学部以培养全日制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依托,大力发展城市人文类、城市管理类、城市服务类学科专业群。现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传播学、会计学、法学等1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广播电视技术、会计与审计等7个专科专业及方向。
公共管理学部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学部拥有一支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编教师队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80%,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占90%;兼职教师多为来自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实践、管理一线卓有成绩的业务专家。师资力量的多元化为日常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为学部面向市场、开拓视野开辟了广阔天地。 公共管理学部办学资源丰富,硬件条件先进。建设有公共管理实训室、现代传播实验中心、会计与审计实验室、模拟法庭等特色鲜明的实验室。并积极与行业广泛开展合作,建设了一批成效突出的实习实训基地。学部秉承校训,不断凝练专业特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严谨、系统的课堂教学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创新多样的专业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塑造了学生的精神品格。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密切联系实际的培养定位以及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国际语言文化学部
创建于 1989 年,其中旅游饭店管理专业在学部成立之前,于 1985 年在我校创办,是北京市最早创办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大院校之一。学部经过 20 多年发展,已经建立起外语和旅游管理两大专业体系,横跨本科、专科两个培养层次,涵盖了英、日、德、西、法五个语种和旅游管理等 20 多个培养方向,已向社会输送了上万名合格的外语和旅游毕业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在校生近 3400 人。
在日益开放的大环境中学部不仅致力于完善内部结构,狠抓教学质量,还积极开展国内 、国际交流,寻求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合作。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古巴、日本、瑞士、荷兰、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大学和企事业机构有着良好和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与交流今天已结出累累硕果,多批学生出国实习、实训、学习与深造,成为*和最终的受益者。很多学生出国深造后或是在国外直接就业,或是去了大使馆工作,或是归国后进了比较有影响的外资企业,前途一片光明。2010年学部以国际交流项目为依托,整合各学部师资与教学条件,引入国际化课程,配备国际化师资,采用国际化教材,大力发展国际化教育,开设了具有国际特色的专业。
经济管理学部
经济管理学部是北京城市学院1984年建校之初就成立的学部之一,现有在校生4050人。经济管理学部在学校“适合教育、全人教育、有效教育、实用教育”育人理念指导下,坚持“全面教育、层次培优、接轨行业、特色培养”的办学宗旨,已向社会输出了的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因与行业接轨的办学特色,2013年CCTV新闻频道曾对我学部珠宝鉴定专业方向和浦发银行班做了特别报道。
经管学部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立足服务北京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部现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学科下设有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金融学作为校级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得到学校重点支持,下设银行业务、理财规划师、证券与投资、国际金融 四个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下设国际商务师和国际物流两个方向;工商管理专业下设9个热门专业方向,实行“大类招生,自主择向”的原则,学生入校后进行统一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进入高年级后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同时,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部已连续三年面向学校全体在校学生开设金融学辅修专业,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为了满足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部每年都要招聘“985工程”、“211工程”大学毕业的优秀博士(博士后),形成了一支由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的专兼任教师队伍。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育人目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部搭建了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有校级校外实习基地3个,校内实习基地3个,与浦发银行、*太平物业、华西证券、蓝岛大厦、北京市贸促会等20多家知名行业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进行小学期校外实习提供了多元的选择;成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有金融实验室、浦发银行实验班实训室、决策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ERP实验室、数据分析实验室、英语拓展练习实验室等7个实验室,配有多款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开展创新多样的专业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大学生开展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营造了良好的训练环境。
经管学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注重在校期间的职业资格培训,学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企业竞争模拟、ERP沙盘模拟、全国市场营销大赛等常规专业比赛中,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的毕业生因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 、上手快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平均就业率达96.8%以上,每年均有学生考取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苏州大学等名校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
信息学部
信息学部以信息学科群为主要办学方向,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方向、电路与系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系统设计与维护方向)、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交通工程(三本))、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师方向、软件工程方向、物联网应用方向)、通信工程(通信系统运营管理方向、移动通信和智能手机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分析师方向、企业信息管理方向、电子商务方向)等七大本科专业及其相应的专科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学校传统的优势专业。在校本科生大学2800人。
学部大力加强教学硬件建设,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了总面积两千平方米的软件工作室、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IT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学部学术气氛浓厚,教师积极进行教材编写、论文发表、教学研究等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学部教师负责建设了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承担*教科研项目5项、北京市教科研项目19项、省级教科研项目2项、校级科研项目33项;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编写出版教材及专著28余部;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得*和省部级教学研究奖项13个。
表演学部
表演学部由北京电影学院知名教授-*造星*人齐士龙老先生主抓教学 与人才培养,聘请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国内知名艺术院校的在职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常年聘请国内外名人、专家学者及影视界明星来校讲学并与国内外相关院校进行艺术交流。教学着眼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个人创造性的开发,课程设置科学,教材先进,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影视剧和电视节目制作及各类演出的实践机会。学校建有表演排练厅、舞蹈排练厅、演播厅、录音棚、影片观摩室、琴房、多功能厅、剧场等国内一流的高水平演艺表演实训基地,并配有高端设施设备以供学生实习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使学生成为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级实用人才。
设施环境北京城市学院坚持稳健的发展方针,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硬件设施日益完善。学院拥有主校区、航天城、大学城、昌平校区(建设中)四大校区,至2012年,占地面积1400余亩,教学设备总值达1.5亿元,并建有功能齐全的标准体育场馆、图书馆、学生公寓、现代化教学楼,拥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拥有计算机5000余台,图书馆藏书近200万余册,实验实训室(中心)70余个,校园网络化、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已初步形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校园。
校区分布
学校建有一个主校区(学校总部)和京南(东方大学城)、城北(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两大分校区,共有土地 472 亩,建筑面积 25 万平米,在建工程 2万平米;另外计划在昌平区南口镇征地 1000 亩,已列入北京市教育用地规划,完成征地后将尽快投入建设。
学校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69号,邮编100083
航天城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丰高科技园区,邮编:100094
大学城校区地址: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大学城, 邮编:065001
西红门校区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邮编:100076
昌平校区地址(未完工):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邮编:102202
师资队伍学校有专职教工1300余人,兼职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 或硕士、博士学位,包括数十名*、市级专家和教学名师、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专职外教。兼任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多为来自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教师和生产、建设、管理一线卓有成绩的实践专家。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城市义工社区服务、奥运志愿者服务、助残就业培训、企业人才继续教育订单式培训、中小企业技术与管理咨询等品牌服务项目受到政府表彰和社会好评。我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专著、教材130余部,教师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十余个,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实行年薪制,教师的各项待遇同本人的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学校从外校选聘富有经验的优秀退休教授、副教授100多人及讲师和行政人员共640多人,全时在校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和部分教学工作,保障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并带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理论课教师主要是北大、清华、北航、人大、外国语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的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占60%以上,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实践专家组成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才创造了良好条件。
人才培养建校以来,学院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改革探索、勤奋进取、艰苦创业、开拓前进”为校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服务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在探索*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与经验,从而在名校林立的首都迅速崛起,国务院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被誉为*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
“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是学院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经过不断的整合优化,学院现已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与办学格局,本、专科专业百余个,拥有理、工、文、法、管理、经济多个学科学位授予权。学校还面向社会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资格与技术等级证书培训 ,发展社区教育。全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德育、智育两手抓。教学管理实行“课内严格管理、课外放手搞活”的方式,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年来,我校毕业生以“用人单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8%以上,始终位于首都高校前5名之列,在保证“好就业”的同时,实现了“出路好”,通过提高就业质量,提供专升本、留学深造途径,为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交流

学校秉持立足自我、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工作,积极拓展国际交流的新领域,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古巴等二十几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各类合作关系,加强了与世界知名高校的联系,推动了校际合作与交流。每年都有学生和教师前往这些国家进修留学、考察访问和学术研究,同时也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作家前来我校讲学。近几年,学校应邀参加各种国际性教育会展及论坛,如在法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 、巴西等国举办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和中西、中古、中俄、中德大学校长论坛以及美国教育工作者年会、“第五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联合国第60届非政府组织年会”等活动。2007年学校还陆续在西班牙、法国等地自主举办了“*文化周”,师生现场表演与图片、音像等资料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在当地引起了重大反响,受到了热烈欢迎。建校以来,学校共派老师和学生2500余人次,前往31个国家和地区进修留学、考察访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展览、学术会议。应邀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海外学者及专家共100余人次。学校接待的境外代表团组累计170余个,共计1600余人次。 学校还和美国、英国、拉美等国产业界建立了长期联系,在校生赴外带薪实习和境外就业项目成果初现。
2013年,我校开展硕士学位的合作办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编号MOE11UK1A20131445N),北京城市学院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举办项目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通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管理人才。
合作院校
英国华威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2013-4-22)
英国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College Birmingham(2013-4-22)
英国亚伯大学 Aberystwyth University(2013-4-22)
英国赫尔瓦特大学 Heriot - Watt University(2013-4-22)
英国斯旺西大学 Swansea University(2013-4-22)
英国三一圣大卫威尔士大学(2013-4-22)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2013-4-22)
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 Cardiff University(2013-4-22)
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 Bangor University(2013-4-22)
英国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 Canterbury Christ Church University(2013-4-22)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Long Beach(2013-4-22)
美国西俄勒冈州大学 Western Oregon University(2013-4-22)
美国宾州爱丁堡大学 Edinboro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13-4-22)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St. Thomas University(2013-4-22)
美国国际基金会(2013-4-22)
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赴美带薪实习)(2010-4-9)(2013-4-22)
美国南塔科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2013-4-22)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2013-4-22)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Tasmania University(2013-4-22)
加拿大温莎大学(2013-4-22)
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he Fraser Valley(2013-4-22)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2013-4-22)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2013-4-22)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2013-4-19)
德国格莱弗斯瓦尔德大学 Ernst-Moritz-Arndt-Universitat Greifswald(2013-4-19)
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2013-4-19)
德国弗伦斯堡高级经贸学校(2013-4-19)
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2013-4-19)
西班牙维拉比尔吉利大学Universitat Rovira I Virgili(2013-4-19)
西班牙布鲁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Burgos(2013-4-19)
西班牙加的斯大学University of Cadiz(2010-4-9)(2013-4-19)
西班牙 ESIC 商学院(2013-4-19)
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 Universite Michel de Montaigne Bordeaux3(2013-4-19)
法国拉罗谢尔高等商校集团 Universite de la Rochelle(2013-4-19)
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技术学院传媒中心(2013-4-19)
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2013-4-19)
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Chartere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4-9)(2013-4-19)
葡萄牙蕾莉亚理工学院(2013-4-19)
葡萄牙维亚纳斯堡理工学院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Viana do Castelo(2013-4-19)
日本京都情报大学(2010-4-9)(2013-4-19)
日本加计学院(2013-4-19)
日本樱美林大学J.F. Oberlin University(2013-4-19)
日本学校法人顺正学院(2013-4-19)
秘鲁Universidad de Ricardo Palma(2013-4-19)
秘鲁Universidad Nacional de Tumbes(2010-4-9)(2013-4-19)
阿根廷Universidad del Salvador(2010-4-9)(2013-4-19)
阿根廷国立科技大学Universidad Tecnológica Naciona(2013-4-19)
智利马约尔大学 Uniersidad Mayor(2013-4-19)
台湾南亚技术学院(2013-4-19)
台湾育达商业科技大学(2013-4-19)
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2013-4-19)
台湾建国科技大学(2013-4-19)
澳门理工学院 Instituto Politechonico de Macau(2013-4-19)

专业介绍/北京城市学院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医学类 中药学 本科

工学类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土木工程 本科

交通工程本科 给水排水工程 本科
文学类 法语 本科 英语 本科

传播学 本科

法学类 法学 本科

理学类 生物技术 本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科
管理学类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旅游管理 本科
经济学类 金融学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学校领导/北京城市学院

校长、党委书记刘林
党委副书记田培源
副校长冉楠
纪委书记曹世平
副校长胡丽琴[2]

校园文化/北京城市学院

该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与城市义工服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每年一度的艺术文化节成为文艺爱好者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文明校园 健康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学生长才干、受锻炼、做贡献的活动阵地。此外,我校首倡城市义工服务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参与、奉献中收获成长。北城学子还积极响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在建国六十年庆典上我校数千学子参与了锦绣中华方阵,尽己所能、服务他人,城市义工已成为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彩的学生社团组织、独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培养了北城人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强烈的公益心和独立自信的精神品格。

学校荣誉/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曾获荣获“北京市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北京城市学院获评2010年“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北京城市学院被评为2010年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
北京城市学院2011年荣获*民办 大学研究生授予资格
北京城市学院荣获2011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北京城市学院荣获“驻区高校先进人民武装部”荣誉称号
北京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北京城市学院荣获“全国企业招聘*十佳民办高校”称号
北京城市学院就业中心被评为北京地区示范性就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