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东冶金学院
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1958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创建
1959年芜湖专区工业学校(部分)并入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
1960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
1962年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大专部)并入安徽机械学院,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现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58年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创建,后升格为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
1960年安徽省铜官山矿冶专科学校更名安徽省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
1961年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
1977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
1985年马鞍山钢铁学院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
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
1978年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大专班)创建
1978年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大专班)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
1979年安徽师范大学(马鞍山专科学校)升格为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1983年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
马鞍山联合大学
1983年马鞍山联合大学创建
1992年马鞍山商业专科学校、马鞍山联合大学合并组建安徽商业专科学校
1995年安徽商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三、安徽工业大学
2000年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2008年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独立,改建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 刘新跃 |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李家新 | |||
党委副书记 | 陈润 | |||
副校长 | 林钟高 | 葛芦生 | 魏先文 | |
顾明言 | 祖明 | |||
纪委书记 | 张国宝 |
设施建设/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共占地2467亩,校舍建筑面积近78万平方米。主校区位于霍里山以北,奥体中心以南。校内包含雨山湖等多个湖泊,东边是一排小山,常年绿色,整体环境优雅、环保。
安徽工业大学佳山校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 即安徽工业大学校本部,安徽工业大学校本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规划对山体、绿化等环境要素加以合理利用,建筑布局悉心安排,营造出连绵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道路布置结合现状,顺应地形,便捷而顺畅。校园南侧规划为佳山风景绿化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将延续并发展这种优势,创造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
安徽工业大学秀山校区: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新城东区,规划布局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构图形式,以两条轴线串联各功能区组成总体框架,结合水面、山林和园林步道构成既有几何秩序又有自然秩序的格局,各功能区围绕教学实验区布局,体现其他各功能区与之便捷的联系,将顺应城市主导风向的以山林水面为主体的校园主体绿化休闲区,自东部、南部引入并渗透至教学实验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及其它功能区。规划注重校园环境塑造,并使其与城市、自然紧密融合,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兼具为社会服务或对外联系较多的项目,
如体育中心、外事接待中心、行政办公等均设于临街或离校门不远的地段,保证对外联系的方便,减少对校园内部活动的干扰。校园功能区共划分为六个:教学实验区、 行政综合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休闲活动区、外事接待区。
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舍由校本部(湖东路)图书馆、东校区图书馆组成。现有馆舍面积61000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图书馆17000平方米,东校区图书馆44000平方米),阅览座位5000余席(其中校本部1500席,东校区3500余席)。东区馆各库室及公共区域设有有线上网接入点并提供无线上网服务。馆藏文献资源按文献类型和学科分类布局,全开架管理。两校区图书馆共设有27个借(阅)室(其中东区馆18个;本部馆9个)、4个研究室、2个学术报告厅、2个自修室;服务台提供图书的借还及咨询服务。截止2010年10月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计148余万册;电子图书72万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3万种(其中中文电子期刊10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187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43个。年订购中外文纸本期刊1500余种,纸质图书10万册。
学科建设/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设有58个本科专业,其*家一类特色专业5个(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安徽省特色专业4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校拥有2个在建博士授予权学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立项,2011年中期审核,2012年教育部验收),1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科,4大类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工程硕士、工商管理(MBA)、会计、资产评估),5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会计、资产评估)。有A、B类省级重点学科13个(冶金工程,材料加工工程、钢铁冶金、化学工艺、会计学、数量经济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热能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检验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 设有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重点研究中心,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4 个,学校还是国家“863”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依托单位。此外拥有9个功能齐全的实验中心以及15个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等合作成立的研究所。建立与马钢等企业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基地,实行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以及研究生学术论坛。
院系设置
安徽工业大学的14个二级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 |
专业设置
国家一类特色专业
截至2013年,安徽工业大学有5个国家一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6个二级博士点,若干硕士专业学位和A、B类省级重点学科,具体如下。
冶金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自动化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会计 |
冶金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冶金物理化学 | 钢铁冶金 | 有色金属冶金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学 | 材料加工工程 |
工程硕士 | 工商管理(MBA) | 会计 |
资产评估 |
材料工程 | 冶金工程 | 化工工程 |
电气工程 | 机械工程 | 控制工程 |
计算机技术 | 工业工程 | 物流工程 |
项目管理 | 动力工程 | 环境工程 |
工商管理 | 会计 | 资产评估 |
冶金工程 | 材料加工工程 | 钢铁冶金 |
化学工艺 | 会计学 | 数量经济学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材料学 | 热能工程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应用化学 |
环境工程 |
师资力量/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在职教职工1895人,专任教师1175人,其中教授146人、副教授35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9人。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皖江学者、省教学名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一批拔尖人才,有安徽省科技创新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36人,第二届省级优秀名师三人,第三届省级优秀名师二人,另外学校还聘请包括12名两院院士在内的180多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姓名 | 备注 |
---|---|
龙世刚、洪乃刚、曹天守 | 第二届省级名师[27] |
方庆琯、邱支振 | 第三届省级名师[28] |
名称 | 类型 | 批准时间 | 项目负责人 |
---|---|---|---|
工程力学 | 省级教学团队 | 2008年 | 邱支振 |
电气与自动化 | 省级教学团队 | 2008年 | 洪乃刚 |
化工基础课程 | 省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水恒福 |
应用经济学 | 省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李致平 |
机械制造学 | 校级教学团队 | 2009年 | 余晓波 |
会计学 | 校级教学团队 | 2009年 | 林钟高 |
公共管理 | 校级教学团队 | 2009年 | 徐德信 |
大学数学课程 | 校级教学团队 | 2009年 | 陈松林 |
物理化学 | 校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诸荣孙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校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陈光 |
电工电子 | 校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章家岩 |
数据结构学 | 校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秦锋 |
理论经济学 | 校级教学团队 | 2010年 | 洪功翔 |
科学研究/安徽工业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不断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牢固确立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意识,通过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并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2006年学校在安徽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05-06学年50个班级被评为省、校先进班集体,1800多人分别荣获省、校两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发放奖学金近500万元,国家助学金近100万元,勤工助学岗位酬金50多万元,国家助学贷款625万元,校内贷款近50万元,发放各类困难补助12万元。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申请专利365 项,授权138项。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全国性大赛中取得出色成绩,两次获“高校优秀组织奖”,并成为第九、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联合发起高校之一。
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 多项,年科研总经费达到了 9000 万元。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和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32 项,批准专利 28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 3000 篇。在 2003 年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 " 全国高校技术成果转让当年实际收入前 100 名 " 排序中,学校名列第 25 位。学校科技产业也发展迅速,已建成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分园,具备新产品研发、制造、批量生产的能力,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覆盖机械、电力、化工、轻工、环保等行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2006年,科技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万元,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连续七年位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1]
国际交流/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典、韩国以及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派出进修、留学、访问、考察、合作科研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很多方面发展较快。每年各类海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合作科研的人员也逐渐增多。随着国际间友好学校的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也逐年增多,交流与合作领域也逐年拓宽,除学术交流、信息交流、出版物交流、留学生交流、访问学者交流、师资培训等项目外,还与部分学校成立联合研究所,共同开发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已在冶金学科、材料学科、自动化学科、机械学科、信息学科、经管学科等领域开展校际合作科研项目。
安徽工业大学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韩国国立昌原大学、美国朗沃德大学(Longwood University)、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英国诺森比亚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 、美国纽约理工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美国阿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Alaska)、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等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教师、留学生互派,实施了本科生中外校际合作培养项目。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在研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多项被列为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
知名校友/安徽工业大学 创业
姓名 | 性别 | 专业 | 届别 | 成就 |
游振华 | 男 | 物资管理 | 88 | 瑞钢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周勇 | 男 | 自动化 | 82 | 深圳赛为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总裁 |
张群 | 男 | 自动化 | 84 | 深圳爱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 |
于剑波 | 男 | 机械 | 83 | 深圳市力生实业有限公司总裁 |
丁劲松 | 男 | 自动化 | 84 | 芜湖金鼎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总裁 |
吴建敏 | 男 | 会计 | 87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公司总经理 |
郑宏杰 | 男 | 物理 | 82 | 深圳特发集团总经理 |
陈华 | 男 | 工业会计 | 87 |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
吴立平 | 男 | 会计 | 88 | 安徽省科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汪栎鹤 | 男 | 自动化 | 86 | 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麦思科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汤万里 | 男 | 会计 | 92 | 上海易驰滚动轴承有限公司董事 |
焦海青 | 男 | 机械 | 82 | 华联商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徐进 | 男 | 自动化 | 88 | 深圳市恒旭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
周元 | 男 | 物资管理 | 88 | 上海泰莱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
徐实 | 男 | 机械 | 82 | 上海龙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
庄凯 | 男 | 计算机 | 89 | 马物贸易有限公司经理 |
姜宁 | 男 | 自动化 | 82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亚洲总部 |
高桂根 | 男 | 自动化 | 84 | 神州电脑公司副总经理 |
管理者
姓名 | 性别 | 专业 | 届别 | 成就 |
苏世怀 | 男 | 金相 | 82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新产品主任(全国劳动模范) |
温业云 | 男 | 自动化 | 87 | 马钢公司机电安装公司副经理(全国劳动模范) |
吴双全 | 男 | 压力加工 | 83 | 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海外事业部主任、教授级高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程建国 | 男 | 计算机 | 82 | 马钢公司钢铁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包玮 | 男 | 机械 | 83 | 安徽省水泥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 |
苏允隆 | 男 | 炼铁 | 82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新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省劳动模范) |
吴结才 | 男 | 压力加工 | 83 | 马钢技术中心产品开发新副所长、十届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 |
岳楷 | 男 | 压力加工 | 89 | 成都轧管厂厂长(四川省劳动模范) |
陈英颖 | 女 | 工业分析 | 90 | 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助理、上海宝钢研究院院长助理(三八红旗手) |
姚有领 | 男 | 自动化 | 86 | 莱钢集团公司宽带筹备处负责人 高工 博士在读 、科技标兵 |
陶兰芬 | 女 | 煤化工 | 87 | 上海梅山集团公司化工公司 总工程师(上海市女工标兵、三八红旗手) |
叶光平 | 男 | 自动化 | 82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H型钢厂机电科科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马钢公司级劳模) |
*管理者
姓名 | 性别 | 专业 | 届别 | 成就 |
王万宾 | 男 | 机械 | 69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 |
艾宝俊 | 男 | 统计 | 83 | 原宝钢集团总经理,上海宝钢股份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
诸骏生 | 男 | 轧钢 | 83 | 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
杨自玺 | 男 | 机械 | 83 | *矿冶总公司经理 |
蔡漳平 | 男 | 炼铁 | 82 |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
陈新桂 | 男 | 焦化 | 82 | 重庆渝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博士,高级工程师 |
张厚启 | 男 | 自动化 | 84 | 联想集团副总裁 |
施卫国 | 男 | 轧钢 | 82 | 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
李胜玉 | 男 | 焦化 | 74 | 山东省莱芜市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 |
张源 | 男 | 焦化 | 83 | 宁夏自治区宁武市副市长 |
倪根来 | 男 | 金相 | 82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华黎明 | 男 | 中文 | 80 | 马鞍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副厅级) |
陈平 | 男 | 焦化 | 83 | 中钢集团中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
陆匠心 | 男 | 轧钢 | 82 | 上海宝钢研究院(技术中心)常务副院长(常务副主任) |
苏从勇 | 男 | 机械 | 85 | 马鞍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
杨少虎 | 男 | 机械 | 83 | 马鞍山市雨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
李真 | 女 | 工业分析 | 83 | 马鞍山市金家庄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市十三大人大代表,高级工程师 |
吴永胜 | 男 | 物资管理 | 87 | 中钢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
程刚 | 男 | 机械 | 98 | 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厂长 |
冯林桢 | 男 | 机械 | 97 | 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副厂长 |
李辉 | 男 | 工业会计 | 92 | *联通马鞍山市分公司副总经理 |
高海建 | 男 | 轧钢 | 82 | 马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
惠志刚 | 男 | 炼铁 | 82 | 马钢集团副总经理 |
杨阳 | 男 | 炼铁 | 82 | 马钢集团副总经理 |
丁毅 | 男 | 炼铁 | 82 | 马钢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
高若眉 | 男 | 机械 | 83 | 合肥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
刘永顺 | 男 | 炼钢 | 83 |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采购中心副经理 |
陆匠心 | 男 | 轧钢 | 82 | 上海宝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陆熔 | 男 | 炼铁 | 82 | 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厂长 |
寇建国 | 男 | 工业会计 | 87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经理,高级会计师 |
冯翔 | 男 | 机械 | 83 | 安徽省机械工业设计院院长 |
杨钧 | 男 | 机械 | 83 | 青岛开发区经管局综合处处长 |
程刚 | 男 | 机械 | 83 | 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炼钢厂厂长 |
赵志群 | 男 | 炼铁 | 82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总厂厂长 |
管孝群 | 男 | 炼铁 | 82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厂长 |
杨伟 | 男 | 计算机 | 83 | 马钢股份有限攻速H型钢厂厂长,党委书记,高工 |
李爱群 | 男 | 自动化 | 83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厂厂长,教授级高工 |
王步更 | 男 | 炼钢 | 82 | 马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监督中心主任,高工 |
李真 | 女 | 工业分析 | 83 | 马鞍山市金家庄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高级工程师 |
徐宏勇 | 男 | 会计 | 86 | 马鞍山市科技局副局长 |
吴来根 | 男 | 焦化 | 83 | 攀钢(集团)公司营销管理处处长 |
李建设 | 男 | 自动化 | 88 | 首钢公司设备总处处长 |
张宗先 | 男 | 自动化 | 88 | 首钢公司计量自动化公司党委书记 |
蔡峰 | 男 | 焦化 | 85 | 济南钢铁集团内材料总处处长 |
谢文 | 男 | 仪表 | 89 | 济南钢铁集团总计量处处长 |
杨宪礼 | 男 | 钢冶 | 88 |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
朱玉延 | 男 | 煤化工 | 86 |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焦化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
丛国庆 | 男 | 会计 | 88 | 江苏沙钢有限公司审计处处长 |
周善良 | 男 | 压加 | 88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厂长,总设计师 |
尉国 | 男 | 企业管理 | 88 | 江苏沙钢有限公司财务处长 |
顾军 | 男 | 机械 | 86 | *冶金设备南京公司国际工程部主任,总工程师 |
马平儿 | 男 | 焦化 | 85 | 重庆钢铁集团焦化厂厂长 |
章金南 | 男 | 钢冶 | 83 | 重庆钢铁集团钢研所所长 |
吴晓峰 | 男 | 自动化 | 83 | 莱钢公司自动化部部长 |
王广连 | 男 | 自动化 | 88 | 莱钢股份有限公司特钢厂厂长 |
杨少虎 | 男 | 机械 | 83 | 马鞍山市金家庄区人民政府区长 |
应秀梅 | 女 | 国贸 | 95 |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产业公司经理 |
孙军红 | 男 | 液压 | 95 |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集装公司经理 |
王秀珍 | 女 | 会计学 | 94 |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审计主任 |
李培松 | 男 | 自动化 | 88 | 江阴钢铁公司副总经理 |
李移峰 | 男 | 工业会计 | 92 |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审计处副处长 |
黄国俊 | 男 | 压加 | 92 | 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废钢处副处长 |
学者风范
姓名 | 性别 | 专业 | 届别 | 成就 |
陈建民 | 男 | 分析化学 | 85 | 复旦大学博士、教授、博导 |
邱介山 | 男 | 焦化 | 84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导、工学博士 |
安虹 | 女 | 自动化 | 84 | *科技大学博士、教授 |
王普 | 男 | 自动化 | 82 | 北京工业大学博导、教授 |
何闻 | 男 | 仪表 | 90 | 浙江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 |
高自友 | 男 | -- | 87 | 北京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卫宏远 | 男 | 焦化 | 85 | 天津大学引进杰出人才,教授和博导 |
尹晓春 | 男 | 机械 | 82 |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胡文容 | 男 | 化工 | 85 | 山东省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
梅东生 | 男 | 金相 | 82 | 攀钢集团公司钢研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张晓东 | 男 | 金相 | 84 | 美国俄亥俄洲大学研究员 |
李涛 | 男 | 金相 | 83 |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 |
冯翔 | 男 | 机械 | 83 | 安徽省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
吴小根 | 男 | 工业会计 | 88 |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高级会计师 |
那永洁 | 男 | 钢冶 | 83 | *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李明 | 男 | 压加 | 82 | 安徽工业大学纪委书记 |
李家新 | 男 | 炼铁 | 82 |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 |
郑明东 | 男 | 焦化 | 83 |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教授 |
汪光阳 | 男 | 自动化 | 75 | 安徽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
潘紫微 | 男 | 机械 | 82 |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教授 |
李胜祗 | 男 | 轧钢 | 82 |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士 |
葛芦生 | 男 | 自动化 | 83 | 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 |
王建军 | 男 | 炼钢 | 82 |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相关阅读/安徽工业大学 校徽寓意
由专业设计公司设计、该校专业教师参与修订的学校校徽图案,经多方征集意见、反复筛选修改、校领导审定,于日前正式确定。
1、校徽图案由外圆内方两层构架组成,外层内容为学校中英文规范名称,内核为校徽基本形。
2、基本形主要由安徽工业大学英文名称缩写大写字母“A”、“U”、“T”变形组合而成。其中“A”变形为一片广袤的天空及天空下的一组相辅相成、竞相发展的参天大树;“U”变形为一本摊开的书籍;“T”则是众多大树的巨大根系。
图案寓意为:在良好的教育大环境下,安徽工业大学与时俱进,扎根于知识的土壤,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蓬勃兴旺;形象化地展现出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宗旨。
3、图案中心的一组大树在设计中错落有致地排列,竞相生长支撑起辽阔的天空。寓意为: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和支柱,多学科交叉融合、并重发展,共同提升办学水平、创造学校教育事业的美好前景;也形象化地展现出安徽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校争创省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校徽图案的论证设计和公开使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学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一贯倡导。希望该图案及其蕴含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广为宣传、认同,能够深入人心、凝聚人心,共同推动安徽工业大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