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医院的基础建设有了较快发展,1993年建成了外科大楼,2001年初省内一流的14层门诊病房综合大楼建成启用,大大改善了就诊和住院环境。
医院设有5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开设病区22个,另有分院一所。医院拥有先进的磁共振、全身CT、大型C臂血管数字减影仪、Au-1000生化分析仪、多导生理记录仪、流式细胞仪、电化学发光仪等,以及ICU、CCU、RICU、NICU成套重症监护设备。
医院重视专科建设和技术创新。呼吸科、心血管内科为市重点临床专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儿科、神经内科、烧伤及整形科、介入放射科等皆颇具特色,在常州地区有相当优势,并开展了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如呼吸科抢救重症呼吸衰竭和治疗气道狭窄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心内科已全面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在国内地市级医院中居先进水平;泌尿外科腔内手术和腹腔镜技术在华东地区颇有影响;心胸外科开展的"马凡氏综合症"诊治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冠脉搭桥术、神经外科开展的延髓肿瘤切除术等多项高难手术填补了市内空白。医院开通的远程多媒体医疗会诊系统汇集京、沪、宁医疗专家,进一步提高了对危重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医院信息管理微机化已初具规模,计算机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院实现了医院质量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准确高效。
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狠抓"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合理收费"三个环节,社会声誉日增,"爱院、爱岗、爱人、敬业、勤业、精业"已成为全院职工的自觉行为。 历史沿革/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1943年4月1日,经过7年的艰辛筹备,武进县立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正式成立,时为武进县*所公立医院。医院成立之初,设有床位50张,医疗设备仅有15毫安X线机、显微镜和单头无影灯各一架,以及一般常用的外科、妇产科手术器械,由丁克曾医师首任院长,并有来自上海、苏州的内科、眼科、外科、妇产科医师5人,以及护士长、护士6-7人。同时还创办护校,招护生20人,连同行政勤杂人员合计52人。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经治病种也较简单,外科能施行下腹部手术,内科能施行人工气胸术等,妇产科施行产钳助产等难产手术。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医院更名为武进公立医院。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医院更名为常州市人民医院。
1950年8月,医院更名为苏南公立常州医院。
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江苏省一些城市成立康复医院,收治志愿军慢性病伤员。同年7月16日,首批志愿军慢性病伤员100余人收治入院。8月15日,受苏南行署指令,医院正式更名为常州市康复医院。
1953年2月,随着规模扩大,医院被划归江苏省卫生厅康复医院管理局领导,更名为江苏省第五康复医院。
1956年初,江苏省第五康复医院(医院前身)由江苏省卫生厅康复医院管理局移交给地方,归常州市人民委员会领导,并更名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同年3月2日,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市工人医院与二院合并。4月7日,正式办理合并手续。当时全院核定床位200张,职工245人。
正当医院稳步发展时机,“文革”动乱给医院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医疗工作一度停止。
粉碎“四人帮”,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工作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医院进入飞速发展期。
2013年4月,医院迎来70周年华诞。
人才设备/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拥有城中、阳湖两个院区,占地面积约280亩,建筑面积近26万平方米。医院开放床位1800张。医院设有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45个。其中呼吸内科、内分泌科、骨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耳鼻咽喉科等2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呼吸内科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骨科为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重点学科。中心实验室为市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建立常州市糖尿病研究所。
阳湖院区一期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2500张,一期开放床位902张,共25个病区,12个医技辅助科室,拥有现代化的洁净手术室15间,其中有2间为数字化手术室,配备了1.5磁共振,64排CT、DSA、大型高压氧舱,现代化的产房及新生儿监护病房、血液净化中心,麻醉苏醒室,4个专科重症监护病房,制氧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系统,消毒供应中心以及现代化无线查房信息系统,万元以上设备达850台(套),完全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标准设计建成。是集园林、高新、专业、低碳、无烟、抗震能力强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
截止2010年,医院拥有职工17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1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5人,教授、副教授36人。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人才1名,省“333”人才培养工程4名,常州市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名,常州市重点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对象7名,常州市青年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3名。
医院拥有3.0磁共振、DSA、ECT、64排螺旋CT、256排双源CT、DR、直线加速器、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CCU、NICU、RICU、NSICU、ICU、EICU成套进口监护设备,检验LIS系统,影像PASC系统,OA办公系统等万元以上的先进医疗设备千余台。为新医院的正式启用,医院又购置了大型高压氧舱,彩色B超以及呼吸机、移动DR等。 学术科研/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坚持科教兴院,科研硕果累累,注重医疗质量和科研协调发展,积极开发、开展填补省内空白的先进医疗技术,积极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基础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几年来各级科研项目立项154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39项,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34项,发表中华级论文100余篇,SCI收录杂志论文26篇,各类资助科研资金270万元,各类获奖档次和科研项目均较同期有明显的提高。
医院设有教研室10个,糖尿病研究所1所,硕士生培养点5个,硕士生导师52人。2008年医院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培养基地,江苏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承担着10余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 交流合作/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标准、高起点,开创医院科研、交流科研工作新局面。2008年,医院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签订了急症医学合作交流协议,与法国77省立中心医院、法国诺曼底大区美国医院缔结为友好医院。医院先后还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美国GA、MONROE医学中心、台湾阮综合医院等成功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和互访学习。
有20余位科主任、专家和医疗骨干赴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进修学习,每年有数十位医护人员赴上海、南京、武汉各大院校进修学习。 特色专科/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拥有专科床位102张、三个病区,是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江苏省骨科重点专科、常州市重点专科,在省内已相当具有影响力, 全面开展三级甲等医院重点专科技术项目,现为南京医科大学骨科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科室拥有硕士生导师4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3人、博士2人、博士在读3人、硕士17人、硕士在读4人。在技术发展方面着重致力于脊柱外科、骨关节外科及微创骨科技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学科坚持走专科化建设,已细分为脊柱、关节、创伤及手外科等专业。
在脊柱外科领域及脊柱创伤的治疗方面居于省内先进行列,尤其在颈椎外科领域成绩显著。该科最早在常州开展椎弓根螺钉技术并获专利两项;在颈椎外科中分别开展了颈前后路手术内固定,颈椎椎体切除重建,颈椎前路界面融合、前路后纵韧带漂浮术、后路单开门、双开管成形、高颈椎融合及脊柱畸形矫整等高难度手术,并于2004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率先在市内将颈椎椎弓根钉技术运用于治疗颈椎创伤与颈椎肿瘤,技术均居国内领先地位。我科于1998年开始行急诊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治疗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课题并于2002年通过专家组鉴定。“颈脊髓损伤急诊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内固定术”2002年获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该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并成功挽救了许多颈椎损伤患者。在脊柱矫形中,从97年起引进了CD三维矫形技术,使脊柱侧弯矫形达国内先进水平。
成立于1984年,在学科带头人成金罗教授的带领下,2004年科室被评为“常州市临床重点专科”。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07年获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称号。2008年获常州市劳动竞赛“红旗班组”称号。2008年获“常州市十佳护理团队”称号。2009年在内分泌代谢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常州市糖尿病研究所”,聘请中华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和江苏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为研究所名誉所长,聘请美国洛杉机加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室主任鄢新民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为兼职外聘顾问。科室拥有专科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5名。硕士生导师1名、博士1人、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2名。多人次先后赴美国、香港等地进修学习。
20余年来内分泌代谢科坚持团队协作,以优质服务立科、以严格管理治科,成为苏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内分泌代谢病的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本专业对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我科的部分研究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较早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教育工作,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常州糖尿病康复协会。在糖尿病综合防治教育、糖尿病早期诊断和防治有了成熟的经验。2009年起率先开设糖尿病健康咨询护理门诊。
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实验室进修学习,开展的“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射频消融桥术治疗心律失常”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省市空白,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与胸外科协作完成了市卫生局“冠状动脉搭桥术”招标科研项目,创立了配套先进的CCU重症心脏病监测治疗病房、心内科BP机急救小组”,“心梗抢救绿色通道”,极大地提高了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撰写多篇论文发表在*和省市级核心杂志上。
成金罗,男,1986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现任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内分泌学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综合防治,危、急、重病的诊断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科普知识宣传等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糖尿病规范化治疗早期胰岛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市科技进步奖二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三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成功申报省市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近三年在《遗传》、《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等核心杂志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2型糖尿病家系中正常同胞的血糖血脂代谢》一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多次赴国内外多家著名医院访问学习,在本专业有较高的知名度。现为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市政府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俞小卫,男,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呼吸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呼吸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医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常州市十一届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于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危重病人的抢救,精通人工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和呼吸道疾病的介入治疗。长期从事哮喘及COPD防治及健康教育工作,先后被评为院和市卫生局先进个人各一次,受市卫生局嘉奖2次,荣获常州市政府二等功一次,2008年被评为南京医科大学优秀教师,承担常州市局级科研一项,市级科研一项,获常州市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
俞海安,男,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耳鼻咽喉科学会委员,常州市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曾先后在上海瑞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进修学习,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本专科的疑难危重病人的处理有独到之处,腭咽成形手术、鼻内镜手术、鼻腔鼻窦肿瘤、喉癌根治、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市内首先开展并处领先地位。“鼻内窥镜筛窦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曾出席意大利罗马举办的“国际中西医结合成果交流大会”,论文在大会宣传得奖。
许豫英,女,毕业于南京医学院,儿科主任医师。擅长心血管、新生儿疾病,危重新生儿抢救,擅长儿科及新生儿科疑难杂症的诊疗。在省级杂志上发表过18篇论文。
高洪志,主任医师,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专业、师从我国着名内镜外科专家鲁焕章教授。曾任河北医科大学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兼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兼任国内多家医院内镜专业技术顾问。从事肛肠科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精于诊治肛肠科多种疾病及疑难杂症,曾无数次参加并指导对急、重、疑难病例的成功抢救,完成无数例复杂的高难度肠镜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最前沿的先进技术和方法,独创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诊疗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确诊率和治愈率,在业界享有盛誉。
杨建华,主任医师,*生殖医学实验室开创者,浙江不孕不育博士园专家,杭州广仁医院不孕不育中心首席专家。曾任法国Pellegrin医院、巴黎Bicetre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客座教授,上海市卫生局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专业博士。现任同济大学生殖医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特聘专家,《*男科学》杂志主任编委等职。主编有《实用男性不育诊疗学》、《男性不育实验技术》等专著。在男女不孕不育症的诊疗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国内外生殖医学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誉精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青年文明号”、“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文明标兵单位”等称号,全院在苏南地区享誉较高的评价。2010年全省60家三级医院满意度问卷函调中,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综合满意度96.48%再次居于全省排名*。
医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频繁。多渠道、多领域地开展友好往来,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促进了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狠抓“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合理收费”三个环节,社会声誉日增,“爱院、爱岗、爱人、敬业、勤业、精业”已成为全院职工的自觉行为。
位置交通/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A、城中院区:B2路、B11路、B21路、2路、3路、6路、8路、16路、28路、66路、68路、212路、308路、312路 文化宫站或购物中心站B、阳湖院区:B1路、B16路 兰陵路滆湖路站;2路、74路、502路 纺织学院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