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街道办事处 辖19个社区居委会(南华、升平、府又、中区、文秀、北区、金榜、新桂、顺峰、云路、新松、新滘、红岗、大门、近良、南江、苏岗、五沙、德和),2个村委会(古鉴、逢沙)。
容桂街道办事处 辖23个社区居委会(卫红、朝阳、东风、容新、德胜、振华、容山、桂洲、红星、细滘、海尾、幸福、红旗、四基、南区、容里、高黎、扁滘、华口、容边、上佳市、大福基、小黄圃),3个村委会(穗香、马冈、龙涌口)。
伦教街道办事处 辖2个社区居委会(三洲、常教),8个村委会(永丰、鸡洲、熹涌、霞石、荔村、新塘、羊额、仕版)。
勒流街道办事处 辖5个社区居委会(黄连、勒流、光大、新城、大晚),17个村委会(勒北、东风、新明、江义、扶闾、稔海、上涌、江村、南水、众涌、龙眼、西华、富裕、连杜、新安、裕源、冲鹤)。
北滘镇 辖8个社区居委会(碧江、北滘、槎涌、广教、林头、碧桂园、三洪奇、顺江),10个村委会(上僚、三桂、桃村、莘村、西海、水口、马龙、西滘、高村、黄龙)。
陈村镇 辖8个社区居委会(旧圩、勒竹、赤花、锦龙、南涌、合成、永兴、花城),7个村委会(弼教、石洲、仙涌、庄头、大都、潭洲、绀现)。
乐从镇 辖4个社区居委会(乐从、平步、腾冲、沙滘),19个村委会(新隆、葛岸、良教、上华、小布、荷村、大墩、小涌、岳步、良村、劳村、道教、大罗、路州、大闸、水藤、沙边、罗沙、杨滘)。
龙江镇 辖10个社区居委会(龙江、龙山、苏溪、西溪、坦西、排沙、陈涌、世埠、东涌、文华),13个村委会(旺岗、仙塘、沙富、集北、东海、官田、麦朗、西庆、万安、南坑、东头、左滩、新华西)。
杏坛镇 辖6个社区居委会(齐杏、杏坛、罗水、吕地、雁园、马齐),24个村委会(海凌、桑麻、逢简、龙潭、北水、吉祐、西北、上地、高赞、新联、昌教、路涌、马宁、马东、西登、麦村、光华、古朗、东村、南华、右滩、南朗、光辉、安富)。
均安镇 辖8个社区居委会(均安、仓门、沙头、三华、新华、天湖、鹤峰、南沙),5个村委会(星槎、南浦、沙浦、天连、太平)。
顺德大部分属于由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势西北略高,海 拔约2米,东南稍低,海拔0.7米,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小山丘。顺德四周岭环列, *山为西部龙江镇的锦屏山,其次为东南部旧寨的顺峰山 ( 即睡半岗)。
顺德境内河流纵横,水网交织。主要河道有16条、段,总长756公里。 主要河流依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河面宽度一般为200至300米,水深5至10米。 主要水道有西江干流、平洲水道、眉焦河、南沙河等。多数河流河床较深, 利于通航、灌溉、养殖及发电。顺德水系受洪水和潮汐影响很大,每年 4 至 9月为洪水期,其余时间属枯水期间*水位可达6.32米,大多数时间的水 位在0至1米幅度内波动。
顺德境内除少数山丘外,绝大部分为冲积土壤,富含各种有机物质, 适宜农作物生长。耕地类型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基塘区: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势低洼,耕作层厚,粉砂居多,土质疏松,酸性较大。历代农民利用低洼地深挖成塘,把挖出来的泥土堆高成基,塘里养鱼,基上种桑,桑叶摘来养蚕的副产品又拿去饲鱼,基上和塘边还可以种薯、豆、麦、粟、瓜菜、蕉、油料作物、果树等。
沙围田区:东北和东南部分布较多,是冲积沙田,土层深厚、土质肥活、水分充足,适宜种植双季水稻,间有种植甘蔗。
低丘陵谷底区:零星散布,总数不多,土壤干燥,硬砂较多,肥份低,水分不足。山脚和山坑地可种双季水稻,山坡地适宜种植旱作物,如番薯、木薯、花生、豆类等。
别名凤城
广东省直辖区、佛山市辖区
电话区号:0757
方言:粤语
车牌代码:粤X
顺德自古就是一个物华天宝、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岭南文化积淀深厚。在明清时代,就以基塘农业、缫丝工业、金融商贸业的兴旺发达被誉为“岭南壮县”、“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顺德是粤曲、粤剧的发源地之一,名伶辈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千里驹、白驹荣、薛觉先、马师曾等均出自顺德。
2007年顺德更被全国曲艺协会评为“*曲艺之乡”。顺德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素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之说,今日更享有“*厨师之乡”美誉,自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的“岭南美食文化节”已逐渐成为本地品牌盛会之一。顺德历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北宋至清末,出过状元四名,进士数百,还孕育了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梁有誉、明末“岭南三杰”之一的陈邦彦、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黎简和画坛怪杰苏仁山,以及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等杰出人物。境内的清晖园、碧江金楼、西山庙、逢简水乡等风景名胜,是古代岭南建筑文化和南国水乡风光的杰出代表。*改革开放30年来,已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和文化魅力的新兴城市,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08年以来,顺德被列为省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和行政体制改革试点,承担起开展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的重任,迎来了“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要发展机遇期。
气候简述/顺德区 顺德位于广州市的南方,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景色怡人。夏季自4月中旬至10月下旬,长达半年多。年平均气温21.9度,极端*气温为1.1度,极端*气温37.7度。日*气温≥30度的日数有120天,而≥35度的日数仅有5.5天。年总降雨量为1639mm,降雨日数为147.6天。4~9月是雨季,各月降雨量都在170mm以上,其间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3%。5、6月和8月份的降雨量都超过260mm,3个月的降雨量占年总雨量的49%。全年有暴雨日数6.6天,雨季各月平均每月约有1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11、12月相对湿度最小,为75%;2~9月相对湿度均在81%以上,其中6月相对湿度*,达到86%。 全年多北风,频率为13%。10月至次年3月以北风为主,4~8月南风或东南风较多。
年平均风速为2.5m/s,1~7月平均风速为2.5~2.7m/s,8~12月为2.3~2.5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天。夏秋受台风影响,大风暴雨较多。 全年雷暴日数为80天,各月均有雷暴出现,5~8月各月有10天以上,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0%,其中8月最多,达到15天。12月至次年2月,在强寒潮侵袭时,亦有霜冻发生,主要出现于1月份。
顺德建县以后,明、清均属广州府,辛亥革命隶属粤海道,1920年废道,顺德先后隶属国民党政权广东省政府和中区绥靖委员公署、*行政督察教导员公署。
1949年10月28日,顺德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顺德,10月30日,容(奇)艮(大良)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珠江行署。
1955年,顺德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隶属粤中行署。
1958年,顺德和番禺两县合并,改名番顺县,隶属佛山专区。
1959年6月,顺德、番禺两县建制恢复,顺德仍隶属佛山专区。
1968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佛山专区。
1980年,恢复顺德县人民政府,隶属佛山地区。
1983年6月,撤销佛山地区后,隶属佛山市。
1992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准顺德撤县建市,4月30日,顺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顺德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2003年1月8日,并入佛山市,成为佛山的一个区,关于合并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直争论不休。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
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起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前流行于县境及广州方言地区,以顺德腔为正宗。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和分村大榕树下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锣小鼓。边唱边敲,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龙舟”被应用于社会宣传,艺人所编写的反清、抗日及控诉“三害”等长篇唱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观音开库
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子夜,民间的“观音开库”日,容桂白莲池观音堂、龙江镇锦屏山的紫云阁和龙江镇龙峰山的观音阁前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拜祭庙会。
锣鼓柜
锣鼓柜,其实是用花缕木做成的亭轿式可抬动的木柜,上面雕刻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里面装有用作吹、拉、弹、奏、击的各类乐器,以“柜”为单位组成一个演奏班底。
唱粤曲
顺德的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名闻遐迩,其中尤以均安、容桂、大良为盛。据闻几年前*曲协的专家来顺德考评“*曲艺之乡”时,更引用了“万家灯火万家弦”来形容顺德的私伙局之盛况。
鱼灯
顺德有“元宵春灯”的习俗,在大良元宵节还举办鱼灯赛会。“大良鱼灯”是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以竹扎成鱼形骨架,蒙上明纱,绘染鳞鳍,点燃蜡烛,栩栩如生。
舞狮舞龙舞龙、舞狮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逢年过节常见的一种文娱活动。
桑基鱼塘桑基鱼塘,过去蚕桑旺盛时,顺德容奇镇每日有“丝船”运生丝出广州,回程运回白银。故有“一船生丝出,一船白银归”说法。1905—1906年广东生丝输出约值4000多万元,顺德一县占3/4。当时广州、佛山、顺德等地设有汇兑钱庄六十六间,顺德一县占有四十四间,占总数65%,可知当时顺德人的富裕。
自梳女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仿。1950年落成的冰玉堂原本是顺德均安镇沙头村自梳女的住所,被称为珠三角地区自梳女历史的重要见证,记录着自梳女这一独特群体的历史和文化。 饮食文化顺德乃粤菜主要发源地,善于博取众长,推陈出新,烹饪河鲜和蒸炒各种菜肴以风味清淡香脆驰誉海内外;早在清代,游宦广东的省外人士即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大良)”的说法,更获得外界普遍公认,广州、香港、澳门和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聘用顺德厨师,以“凤城名厨”以广招徕。烹饪的特色,折射出特定的饮食文化,顺德的烹饪特色强烈地表达了顺德饮食文化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享受生活的文化,享受生活中的真善美。顺德地处珠三角,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顺德人的勤劳,转变成物阜民丰的社会环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认真品尝食物,不浪费食物,也是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体现,一种极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德人在饮食上的求真求美,与他们求真务实,追求完美的文化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2004年10月1日,顺德被*烹饪协会授予“*厨师之乡”称号,同获该荣誉的还有安徽绩溪、河南长垣、陕西蓝田,评选专家组皆认为顺德在四个“*厨师之乡”中餐饮规模、水平*,名牌最多。
历史名人/顺德区 文武四状元
张镇孙
张镇孙(1235-1278),字鼎卿,号越溪,熹涌(今伦教镇熹涌村)人。宋咸淳七年(1271)状元。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婺州通判。宋亡后,回粤举兵抗元,诏封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兵败被俘自尽殉国。
黄士俊
黄士俊,字亮垣,号玉仑,甘竹右滩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状元。由国史馆修撰选、太子洗马累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一度入参机务,担任宰辅(宰相)。
梁耀枢
梁耀枢(1832-1888),字冠祺,号斗南,杏坛光华村人。清同治十年(1871)状元,授翰林编修。累官至侍读学士、参事府詹事。
朱可贞
朱可贞,字占遇,号子庵,顺德龙江人。明崇祯元年(1628)武状元。累官中都副留守,因触忤上官,贬广西广坐营都司。
政治人物
吕嘉
吕嘉 汉武帝时南越国相。老家在今大良西南的金斗、石涌一带,为越族人首领。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杀掉主张归汉的南越王赵兴,与中央朝廷抗衡。同年,被汉军击败擒杀。
罗惇衍
罗惇衍(1814-1874年)字星斋,又字兆蕃,号椒生。大良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点庶吉士,授编修。由学官累升至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卒谥“文恪”。
尢列
尢列(1865-1936年) 字少纨,号小园。北水乡新基坊人,同盟会元老。青年时代与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并称“反清四大寇”,协助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总部。后奔走日本和南洋各国,联络华侨支持民主革命。民国成立后,隐居香港教书行医为生。
冯菊坡
冯菊坡(1899-1954年)伦教人。早年就读于广州育才英文书院。1921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为广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第二年赴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历任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章审查委员、*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主任、中共广东区执委会代理委员长等。1930年受党派遣到北方工作,自行脱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建国后,任教于重庆南开学校和广东华南联合大学附中。
梁起
梁起 字起莘,号定山。逢简人。宋咸淳三年(1267年)中举。累官武经大夫、中顺大夫兼岭南招讨使。时称“有古良将风”,与名臣谢枋得交谊甚深。宋亡后,回粤与马南宝举兵抗元,任副帅。失败后,浪迹江湖终老。
邓华熙
邓华熙(1826-1916年) 字筱赤,又字小石,卒谥“和简“。龙山乡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官至安徽、山西、贵州巡抚,云贵漕运总督。
龙建章
龙建章(1872-?年) 字伯扬。大良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出国考察宪政大臣参赞等职。民国初年任北洋政府邮传局局长、交通部总长。
李民智
李民智(?-1926年)大门北村人。顺德县早期中共党组织领导人。1924年春当选中共顺德支部书记。后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期讲习班学习,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回顺德建立农会和农军。1926年5月,奉命转往曲江、增城两县活动。8月,在增城被土豪袭击牺牲。
黄萧养
黄萧养(?-1450年)原名懋松。冲鹤堡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县境龙眼村率众起义,攻佛山,围广州,自立为“顺民天王”,建元“东阳”,策封文武官员,队伍发展至十余万人。次年,被朝廷调集精兵围歼,起义失败,萧养阵亡。
黎兆棠
黎兆棠(1827-1894年) 字召民。昌教乡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禄寺卿。以爱国御侮著称于时。
麦孟华
麦孟华(1874-1915年) 字孺博,号蜕庵。吉祐乡人。康有为弟子,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长期在海内外主持维新立宪派报刊笔政。政论文颇得康、梁神髓。诗词风格绵丽沉郁,诗人陈三立认为,康门弟子以诗鸣者,首推潘若海和麦孟华二人,著有《蜕庵集》。
郭竹朋
郭竹朋(?-1928年)大良云路村人。大革命时期顺德县农民协会委员长,获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廖仲恺和组织部部长谭平山好评。1928年被捕牺牲。
梁储
梁储(1453-1527年)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石肯(1952年划归南海县)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选庶吉士。由翰林编修累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入参机务,一度出任台阁首辅(丞相)。
李文田
李文田(1833-1895年) 字若农,又字仲约。均安上村人。咸丰九年(1859年)中进士,殿试点为一甲第三名(探花)。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工部右侍郎,入值南书房。对元史、金石有精深研究,著有《元秘史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四库提要进书表注》等。书法方面,北碑功力甚深,对碑帖赏鉴也每多精当之见。
陈友仁
陈友仁(1878-1944) 原籍顺德,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特立尼达。1912年回国,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法律顾问。嗣任《京报》总编辑,反对袁世凯图谋帝制。1917年出席法国巴黎和会,任南方政府代表团顾问。次年回国。奉孙中山命在上海创办英文《上海时报》。1932年提出对日绝交、坚决抗战主张,未被采纳,愤而辞职。翌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外交部部长,失败后流亡海外。
潘兆銮
潘兆銮(1902-1923年)冲鹤乡人。1922年加入*共产党。其后任粤汉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和中央组织部干事。“四·一二”反共政变发生后,担任南方局军事委员会和肃反委员会秘书。广州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组建中共横滨支部,任书记。翌年回国,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被捕就义。
陈邦彦
陈邦彦(1603-1647年) 字会份,号岩野。与南海陈子壮、东莞张家玉并称“明末岭南三忠”。世居龙山乡(顺德龙江),移家县城教馆为业。明亡后举兵抗清,南明永历帝授官兵科给事中,转战广州府各县,屡挫敌军。后在清远县城兵败被俘,拒降被杀。谥“忠愍”。平生工诗,与番禺黎遂球、南海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作品意气豪迈,笔力老健。著有《雪声堂集》十卷。
梁铁君
梁铁君(1857-1906年)名尔煦。麦村人,少时好击剑游侠,后折节读书,研习佛学和王阳明学说。长期在梧州经营盐业,倾力接济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家追随康有为,流亡国外多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奉康密令回国行刺慈禧太后,事泄殉难。时称“近世列侠”。
伍宪子
伍宪子(188l-1959年) 名庄,字宪子,号梦蝶。古朗乡人。早年随康有为受业,加入保皇会,历任《香港商报》、《南洋总汇报》、《国事报》主笔,鼓吹君主立宪。民国初年,任广东、湖北内务司司长及冯国璋总统府参议,并与徐佛苏合办《国民公报》。1918年后,相继在京、港主办《*日报》、《共和日报》、《平民周刊》和《丙寅》杂志。1927年,与梁启超、徐勤等创立*民主宪政党,并赴美国三藩市主办该党机关报《世界日报》,一度出任该党主席。1947年任国民政府中央委员,*民主社会党中央主席。其后,定居香港著书讲学。著有《梦蝶文存》等。
吴耀宗
吴耀宗(1893-1979年)登洲乡人。早年赴美国留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加入和平主义组织唯爱社(FOR)。归国后,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任职。1950年,发起*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1954年当选*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温汝适
温汝适(1757-1808年)字步容,号篔坡,龙山乡(顺德龙江)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任尚书房行走,累官至都察院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博学工诗文,著有《携雪斋诗钞》、《携雪斋文钞》、《曲江集考证》、《张曲江年谱》等。
梁敦彦
梁敦彦(1857-1924年)字崧生。龙眼乡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官费保送美国留学。光绪七年(1881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归国,分发福建船政学堂任英文教习。累升汉阳、天津海关道员,外务部侍郎、尚书,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大臣,北洋政府交通总长。
连声海
连声海(1885-1947年) 勒流沙富村人。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时加入同盟会。1913年起在孙中山身边供职,历任办公室、大元帅府、总统府秘书,军政府大理院书记长,总检察院书记长及铸印局局长。1925年以后,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政治会议秘书长、国民政府秘书长、海外部部长、铁道部部长,兼行政院秘书长。
郑彦棻
郑彦棻(1902-1990年)北滘槎涌村人,郑军凯侄。早年留学法国。毕业后,受聘于日内瓦国际联盟秘书处。1935年回国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1939年进入政界,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委员副秘书长、秘书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任“行政院司法行政部部长”、“总统府秘书长”、“国策顾问”等职。
何 禄
何 禄(?-1856年) 又称何六,原名金殿,字贤相,潭村人。早年在东莞石龙经商,喜习武,为广东天地会四大堂口之一的洪义堂首领,清咸丰四年(1854年)在东莞发动武装起义,随后与佛山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会师攻广州。事败后,率部北上,战死于湖南郴州毛栗圩。
曹嘉祥
曹嘉祥(1864-?年)字希麟。顺德人,里籍未详。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官费保送美国留学。光绪七年(1881年)归国,在北洋海军供职,参加甲午海战。1915年出任北洋政府海军次长。
卢信
卢信(1885-1933年) 字信公。大晚乡人。同盟会员。历任檀香山《民生日报》、《自由新报》、《大声报》、《*日报》主笔。民国成立后,任广东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兼财政委员。“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唐绍仪集资办保险公司。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护法。1922年,出任农商总长,旋去职。1924年,任浦信铁路督办。1926年春晋升司法总长,不久辞职。
经济人物
温子绍
温子绍(1833-1907年)字瓞园。龙山乡(顺德龙江)人。为清嘉庆兵部侍郎温汝适曾孙。自幼喜欢钻研西方机械技术。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任两广军装机器局总办,精于设计和制造,开广东近代培训产业工人技术风气之先。所带大批徒弟成为清末民初广东工业的骨干技术力量。
薛广森
薛广森(1865-1943年) 字湛禧,号公奋。顺德龙江美里坊人。民国时期广东著名民族工业家。清末经营缫丝机械维修业,民国初年创办广州协同和机器厂,首制国产柴油机,并兴办粤海航运、十多家机器碾米厂、缫丝厂和接办华南地区*型的造纸企业绵远纸厂。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拒绝日伪商会的笼络,所办企业迭遭打击,终至破产。
何华生
何华生(187l-1945年) 霞石乡人。香港著名工商业家,以经营鹦鹉牌成药致富,药行分号遍及两广及南洋各埠。致力公益事业甚多。
陈占梅
陈占梅(1875-1944)年 名攀龙,以字行。桂洲人。早年赴吉隆坡经营锡矿。后成为南洋矿业巨子,历任马来亚矿务总董事、中华总商会董事。曾参与组建*同盟会吉隆坡分部。20年代归国任大元帅府参议。其后复回南洋。“七七”事变后,受聘为广东省政府参议及筹赈会委员,发动全马来亚华侨捐款抗日。
梁培基
梁培基(1875-1947年) 字慎余。大都乡人。民国时间广东著名民族工商家,早年毕业于博济医科学校,将奎宁掺合中药制成“梁培基发冷丸”,风行华南各省,逐渐致富。先后兴办制药厂、卷烟厂、炼奶厂、热水瓶厂、广州二沙岛珠江颐养园。并投资开发从化温泉疗养院和风景区。
老焱若
老焱若(1883-1966年) 名景璜。北海村人。少时入京深造机械技术。民国时期,历任农商部度量衡研究所技正、总工程师,北京艺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工艺系金工学教授。1951年退休后,受北京市工业局邀聘,担任20多家工厂技术顾问。一生创造发明甚多,主要有蜂窝煤自动压制机、折叠伞、三用真空抽水机、自动电话回轮齿及各种自动生产线等。
岑国华
岑国华(1886-1942年) 名汝鎏,以字行。葛岸西村人。民国时期广东蚕丝工业巨子。1919年在全省率先采用日本新式缫机,变四角车丝为六角丝,产量、质量均显著提高,及时集股扩大生产,属下丝厂发展至18家,股份总额200多万银元,年产生丝4万担。同时,在广州创办永泰隆丝庄和永泰隆洋行,直接与各国丝商交易,常年营业额在1000万银元以上,居全市同行之冠。20年代末当选广州商会会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破产。
简东浦
简东浦(1888-1963年) 连村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后受雇于该国正金、万国银行,业绩卓著。1918年集资200万港元在香港创办东亚银行。后在海内外增设多家分行,地位跃居全港华人银行之首。抗日战争爆发后,倾力发动全港华资银行捐款抗战。历为香港太平绅士及香港大学董事。
梁墨缘
梁墨缘(1893-1976年) 罗沙村人。1915年集股创办西南联商航运公司。后与广州协同和厂董事薛广森等合作,筹建粤海航运公司,任经理,锐意改革,以新问世的柴油机取代老式蒸汽机作航船动力,推动华南内河航运业发展。50年代中期,当选广州市政协委员。
文树声
文树声(1898-1941年) 马冈人。早年赴美国深造,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电学硕士衔。北伐战争期间归国,为中校电务教官。其后历为广西省建设厅交通处处长、中山大学理学院教授、广东省建设厅技正、省电报线路委员会委员,长途电话管理处主任,滃江水电站勘测团主任、广州市工务局局长,勷勤大学工学院院长。在陈济棠“广东三年施政建设”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文化人物
梁銶琚
梁銶琚 (1903-1994年)杏坛镇北头村人。早年赴香港,致力金融和贸易业,成为两大行业的巨子。他热心公益事业,为香港十大慈善家之一。改革开放后,鼎力支持祖国、家乡发展文教卫生事业,获国务院的表彰,被顺德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苏珥
苏 珥 字瑞一,号古侪,晚号睡逸居士。碧江人。清乾隆年间岭南著名学者与书画家。“惠门八子”之一,时称“南海明珠”。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上京赴考落第,不再涉足科场,潜心教书治学。著有《宏简录辨定》、《笔山堂类书》等。
吴梯
吴 梯 字秋航,黎村堡(今荔村一带)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广东乡试解元。由大挑出仕,为政廉能。博通经史,能文善诗,与张维屏、黄玉衡等七人并称粤东“道光七子”。著有《岱云初编》、《岱云续编》。
区仕衡
区仕衡 (1217-1277年) 字邦铨。陈村人。宋景祐间以乡贡入太学,为上舍生。景定初率诸生伏阙上疏,指斥贾似道专权误国,不报。归筑九峰书院讲学,人称九峰先生。诗文沉郁婉雅而气格劲健。著有《九峰集》。
胡亦常
胡亦常(1743-1773年) 字同谦,号豸浦。均安豸浦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中举。负诗名,以五言*出色。与同县张锦芳、钦州冯敏昌并称“岭南三子”。著有《赐书楼诗集》。钱大昕称其诗“妙悟天成,能于南园五子外自成一家”,《粤东诗海》亦称其“敏悟高妙”。
简朝亮
简朝亮(1852-1933年) 字季纪,号竹居。简岸村人。清末民初广东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廪生出身。早年与康有为同在名儒朱九江(次琦)门下求学。中年后在乡设读书草堂讲学。时人评价朱门两高徒,认为康有为“思借治术使孔道昌明”,简朝亮“思借著述使孔道灿著”。著有《读书堂集》、《读书草堂明诗》等。
区适子
区适子字正叔。宋末县境鮀洲(今登洲村)人。以博学多才闻名郡邑,人称“登洲先生”。据史料记载,童蒙课本《三字经》为其所撰(一说为浙江学者王应麟撰,前人多持异议)。
张锦芳
张锦芳(1747-1793年) 字粲夫,又字花田,号药房。龙江乡(顺德龙江)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广东乡试解元,五十四年(1789年)成进士,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以诗、书、画名世。与同县胡亦常、钦州冯敏昌合称诗界“岭南三子”,后来又与同县黎简、黄丹书与番禺吕坚并称“岭南四家”。著有《逃虚阁诗钞》《南雪轩文钞》《南雪轩诗馀》。
何藻翔
何藻翔(1865-1930年) 字翙高。马宁乡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兵部主事,为官刚正。甲午之战中,清朝海陆军惨败,藻翔联同礼部主事罗凤华(顺德大良人)上疏弹劾兵部尚书孙毓汶,历数六大罪状,为倒孙先声。平生工诗学,著有《邹崖集》。所编《岭南诗存》以精审见称于世。
胡汉辉
胡汉辉 (1922-1985年) 桂洲人。40年代后期在香港从事金融业。1955年,加入香港金银业贸易场,1970年当选理事长,以后迭届蝉联,直至逝世。其间经常出国进行研究考察及专题演讲,直接或间接促成国际重要金商到香港开业,为建立和巩固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作出*的贡献,赢得“香港金王”的称誉。在香港地产业和金银证券交易业方面,亦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罗天尺
罗天尺(1686-1766年) 字履先,号石湖,大良人。乾隆年间广东著名诗人和文献学家。著有《瘿晕山房诗钞》和《五山志林》,诗风力矫清初以来竞尚神韵的流习,骨力特重。
梁廷枏
梁廷枏(1796-1861年) 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伦教乡人。精研史学,兼擅诗文戏曲,著有《海国四说》、《粤海关志》、《夷氛闻记》、《广东海防汇览》、《南汉书》、《南汉书考异》、《南越五主传》和曲本《断缘梦》、《江梅梦》、《县花梦》、《圆香梦》及《藤花亭曲话》等。曾任澄海县教渝,学海堂学长,越华、粤秀书院监院及两广总督林则徐幕僚,以献策抵御外侮获内阁中书衔。
孙 蕡
孙 蕡 (1338-1394年) 字仲衍,号西庵。平步堡人。青年时与好友王佐、赵介、黄哲、李德相聚于广州南园抗风轩,共组诗社,人称“南园五先生”。后为江西行中书省首席长官何真幕僚。明初考取举人(一说进士),授工部染织局使,继调安徽凤阳府虹县主簿。其后,入京任翰林典籍官,参与编修大型韵书《洪武正韵》洪武二十七年受凉国公蓝玉案诛连被处死。有《西庵集》传世。诗作气势雄浑兼见清圆流利。
黎简
黎 简(1747-1799年) 原名桂锦,字简民,又字未裁,号二樵,弼教村人。清代著名诗人兼书画家。在艺术上富于创新精神,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喜用新奇语汇和笔法,创造曲折幽深的意境。作品风格峻拔清峭,文学家洪亮吉称赞其诗“如怒猊饮涧,激电搜林”,“造境造意”,“拔戟自成一队”。绘画擅长山水竹石,书法擅长行草。著有《五百四峰堂诗钞》、《五百四峰堂文钞》、《药烟阁词钞》、《英蓉亭乐府》等。
罗瘿公
罗瘿公(1872-1924年) 名惇曧,字孝遹,号瘿公,以号行。大良人。以国子监生,应考经济特科,授邮传部司官。辛亥革命后,历任民国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袁世凯称帝后辞职。擅长诗词书法,为岭南近代四诗家之一。兼通京剧,善于度曲编剧。著有《鞠部丛谈》和有关近世掌故的专著《庚子国变记》、《德宗承统私纪》、《中日兵事本末》、《割台记》、《拳变馀闻》、《太平天国战纪》、《中俄伊犁交涉始末》。
黄丹书
黄丹书(1757-1808年)字廷授,号虚舟。大良人。以诗书画名世。时人誉为“三绝”。诗词与黎简、张锦芳、吕坚齐名,并称“岭南四家”著有《鸿雪斋诗钞》,《胡桃斋诗馀》,《鸿雪斋文钞》。
罗复堪
罗复堪(1872-1955年) 名惇。大良人。早年与堂兄罗瘿公从康有为受业,后肄业于京师译学馆。民国初年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壹圆”二字即出其手笔。后长期在北京艺专和北京大学文学院讲授书法。新*成立后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擅长章草。著有《三山簃诗存》、《三山簃学诗浅说》、《书法论略》等。
欧大任
欧大任(1516-1596年) 字桢伯,号仑山,陈村人。以优贡出仕,历任江都训导、光州学正、国子监助教、大理寺评事、南京工部员外郎、郎中。以诗歌名世,与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并称“南园后五子”。著有《欧虞部全集》
温汝能
温汝能 字希禹,号谦山。龙山(顺德龙江)人。清乾、嘉年间广东著名学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曾应荐入京任内阁中书,未几告归,专心治学,著有《谦山诗钞》、《谦山文钞》。所编《粤东诗海》、《粤东文海》及《龙山乡志》,均取材洽博,体例精当,向为学界重视。
黄节
黄 节(1873-1935年) 原名晦闻,字玉昆,号纯熙。甘竹右滩人。清末在上海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成立后加入南社,长居北京,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一度出任广东教育厅厅长。以诗名世,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著有《蒹葭楼集》。作品兼见唐诗的文采风华与宋诗的峭健骨格,人称“唐面宋骨”。对先秦、汉魏六朝诗文颇多精当见解,著有《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风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阮步兵诗注》、《鲍参军诗注集说》、《谢康乐诗注》、《谢宣城诗注》、《顾亭林诗说》等。
梁有誉
梁有誉(152l-1556年) 字公实,号兰汀居士,乾滘(今北滘镇广教村)人。青年时代,与欧大任、黎民表等五人重结南园诗社,世称“南园后五子”。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在京与诗人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徐中行、吴国伦缔交,共结诗社,风靡一时,人称“后七子”。著省《兰汀存稿》(又名《比部集》)。
仇巨川
仇巨川(?-1800年)字汇洲,又字竹屿,号池石。勒竹人,清乾、嘉年间广东文献学家。所撰《羊城古钞》对了解珠江三角洲风土沿革甚有价值。
邓实
邓 实(1876-1951年) 字秋枚。水藤人,邓方胞兄。清末民初报界名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政艺通报》,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探讨救国途径。后与黄节、章太炎、马叙伦、刘师培等创立国学保存会、神州国光社,出版《风雨楼丛书》和《古学会刊),主编《国粹学报》,在知识界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释道丘
释道丘 俗姓柯,字离际,号栖壑。龙山(顺德龙江)人。早年受戒于憨山禅师,后到江南深造,得授净土宗衣钵。南归后曾任广州白云蒲涧寺住持法师。崇祯末年创建鼎湖山庆云寺。康熙年间圆寂。
何惠群
何惠群 字和先,号介峰。羊额人。清嘉庆九年(1804年)广东乡试解元。十四年成进士,授浙江新昌知县,不忍催科逼粮,托病辞归,长居广州讲学。著有《饮虹阁诗钞》。并作粤讴俚词,风靡闾巷。兼擅象棋,时称“国手”。
罗普
罗 普(1876-1949年) 原名文梯,字熙明,号孝高,别署披发生、羽衣女士。上佳市人。早年受业于康有为,后赴日本留学,撰文鼓吹维新变法。所著长篇小说《东欧女豪杰》及翻译小说《佳人奇遇记》为时人注目。
薛始亨
薛始亨(1617-1686年) 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剑道人、二樵山人。顺德龙江人。工诗书画,兼精琴棋剑艺。明亡后,隐居西樵山,后入罗浮山为道士。著有《南枝堂集》。
黎应南
黎应南 字见山,号斗一。昌教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举。道光年间任浙江丽水、平阳知县。精研算学,是著名天文历算学专家李锐的入室弟子。李锐《开方说》未完稿由他续成。自创“求勾股率捷法”。中年以贫病卒于杭州。
蔡哲夫
蔡哲夫(1879-1941年) 名守,号寒琼,别署寒翁、成城子、寒道人、茶丘居士等。顺德龙江人。工诗词书画及文物鉴赏。早年加入南社,襄助黄节和邓实主办《国粹学报》,刊辑《风雨楼丛书),与潘达微合编《天荒画报》。著有《寒琼碑目》、《寒琼金石跋续)、《说文古籀补》、《漆人传》、《瓷人传》、《画玺录》、《印雅》等。
陈恭尹
陈恭尹(1631-1700年) 字元孝,号独漉,又号半峰,晚号罗浮布衣。陈邦彦长子,顺德龙江人。与番禺屈大均、南海梁佩兰合称清初岭南三大诗家。作品风格郁勃沉酣,著有《独漉堂集》。诗人朱彝尊、王士祯、赵执信、纳兰成德等均与缔交。
梁九图
梁九图字福草。麦村人,世居佛山。清道光年间广东名士。著有《十二石斋诗集》、《岭表诗传》、《紫藤馆文存》等。其私家园林十二石斋为粤中四名园之一。
岑仲勉
岑仲勉(1885-1961年) 原名汝懋。桂洲里村人。历史学家。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重要著作有《突厥集史》、《西突厥史料补厥及考证》、《隋书求是》、《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唐史余审》、《中外史地考证》、《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郎官石柱题名新校补》、《金石论丛》、《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岑仲勉学术论文集)等。
艺术人物
李子长
李子长(1436-1526年) 名孔修,号抱真子,大良人。明代中叶岭南著名画家。善写禽畜、虫鱼、花鸟。与新会陈白沙交厚,时人誉为“书画两绝,陈李二仙”。
温其球
温其球(1862-1941年)字幼菊,号菊叟,别署语石山人。龙山(顺德龙江)人,民初岭南著名国画家。山水学石涛,水墨淋漓而富有新意;花卉设色敷粉亦有独到之处。20年代在广州六榕寺与李凤廷、潘景吾等组织国画研究会,名重于时。
赵善鸣
赵善鸣 号丹山。顺德龙江人。陈白沙门生。明弘治举人,历官南户部员外郎、云南曲靖知府。工书法,行草天机自然,时人誉为“神品”,著有《朱鸟洞集》。
刘佐朝
刘佐朝(约1893-1936年),名社同。腾冲村东坊人。石湾陶塑名艺人。陶艺泥、釉、火全能,作品以半尺许人物为主,题材擅长渔樵耕读、诗酒琴棋、仕女仙佛,兼喜塑造社会下层人物。施釉善用乳绿、乳蓝、乳黄、灰黑珐琅釉显现纹理,并首创高温胎中温釉冰裂纹的制作方法,作品表层质感明显,丰富耐观。
梁元柱
梁元柱(1581-1628年)字仲玉,又字森琅,伦教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庶吉士,由监察御史,官至云南按察使。工书法,善画山水、人物、松竹。
黎葛民
黎葛民(1894-1978年) 号逸斋。昌教人。早年留学日本,从高剑父、陈树人学画。40年代任南国画院教务长。新*成立后为广州市文史馆馆员。擅画山水花乌、虫鱼兽畜,笔墨清隽雅淡,风格新颖而不失古法。
彭睿壦
彭睿壦 字公吹,号竹本,别号龙江村獠、江村馀子。顺德龙江人。清初岭南著名书画家,草书以怀素为体,以柳公权为骨,拗折刚劲,势态灵动,兼擅兰竹树石,以书法入画,时称“竹本派”。平生隐姓埋名,蛰居乡里,罕为世知,致使埋没300多年。其艺术成就渐为海内外关注,论者认为造诣在张瑞图、傅山之上。
千里驹
千里驹(1886-1936年) 原名区家驹。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创立“驹派”表演艺术。迭获“花旦王”、“悲剧圣手”、“滚花王”、“中板王”“广东梅兰芳”的美称。为人正直,被同行尊为“伶圣”。梅兰芳在30年代曾称赞在众多的粤剧艺员中,千里驹是他“最祟拜的一个人”。
郭适
郭适(?-1794年) 字乐郊,号郊民。顺德龙江人。清乾、嘉年间广东著名花鸟画家。与黎简、张锦芳、黄丹书等为艺友。长居广州卖画为生。作品以水墨牡丹和木棉鹧鸪最擅胜长,格调近似陈道复和石涛。
白驹荣
白驹荣(1892~1974年) 原名陈荣。大良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是现代粤剧五大流派之一“白派”的始创人,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音色优美清润,嘹亮悦耳,吐字玲珑,叮板结实,感情细腻;善于通过声乐表现角色的性格。后发展为现代粤剧的一种主要唱法,被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誉为粤剧艺术的“一个*改革”。40年代末双目失明。新*成立后,克服困难重登舞台,以耳代目,听声辨位,演技更为精湛。历任广州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广东粤剧学校校长。
张如芝
张如芝(?-1824年) 字墨池、默迟,别署默道人、荷村渔隐。顺德龙江人。张锦芳侄。清乾、嘉年间广东著名画家。擅长山水,兼工花卉翎毛。作品笔墨秀润,风格高雅,为正宗南派文人画。
马师曾
马师曾(1900-1964年) 字伯鲁。桂洲马地桥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喜演丑生,演技诙谐通俗,灵活机变,唱腔起伏跌,善于表达激情。新*成立后,任广东省粤剧团团长,当选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苏六朋
苏六朋(约1798-1862年) 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布衣、南水村佬、南溪渔隐等。南水村人。早年随德堃和尚学习书画。学成后,长居广州授徒卖画为业。以人物最擅胜场,兼工山水、花乌、虫鱼。喜用粗犷遒劲的意笔作盈丈巨幅,笔势雄劲,气魄宏大。巨幅人物画多为历史题材,小幅作品则喜描绘市井平民,从各个侧面指揭社会弊病。
薛觉先
薛觉先(1904-1956年) 顺德龙江镇十三坊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有“粤剧伶王”、“*老倌”、“*泰斗”的美誉。能编善演,戏路宽广,兼工丑生、小武、旦、净、末诸行。锐意“融南北戏成一家,合中西乐为一体”,创立“薛派”表演艺术。解放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委员,*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苏仁山
苏仁山(1814-1849年) 字长春,别署静甫、夤珊、寿庄、七祖、栖霞、菩提、再生尊者、顺德砚农等。马齐乡人。清代岭南名画家,画人物、山水、花卉俱佳。构图、笔法恣肆古朴。画人物喜用线条,不多作渲染。画山水几乎不用皴、擦和点苔,充分运用线条的粗细和运笔的轻重,钩勒出淡远奇拙的意境。书法篆、隶、草、楷、行均所擅长,行、楷尤胜。平生愤世嫉俗,触忤权贵,人称“画怪”。因抨击礼法而被拘捕,病死狱中。
李小龙
李小龙(1940-1973年) 原名李振藩,英文名Bruce.Lee(布鲁斯.李),均安上村人。生于美国三藩市,长于香港。幼年习武,先后在20部影片中饰演童角。19岁重到美国半工半读,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课余创造性地发展了咏春拳的技击,动作简捷,辅以迅疾的腿功,常在数秒之内决胜负,他把这门独创的武功命名为“截拳道” (Jeet.Kum.Do)。1971年起,接连主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四部体现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武打巨片,风靡东南亚、欧
洲、美国和日本,打破各大城市的电影票房纪录。其*的技击和出色的表演,为*武术赢得崇高的国际声誉。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拍摄影片期间猝然逝世。
经济发展/顺德区 经济简介由于拥有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顺德历来就是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外贸出口基地,这里出产的甘蔗、蚕茧、塘鱼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顺德社会经济更有了巨大飞跃。如今,顺德是珠江三角洲中部崛起的新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家具、燃气具和日用品生产基地,其中家用电器和燃气具两类产品产销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销量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素有广东“四小虎”之一的美誉。据统计,1995年,顺德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达12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374.28亿元,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12.2亿美元,全市财政收入达18.1亿元,全市职工人均收入 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38元,城乡居民年未储蓄余额高达173.7亿元。 *产业
2012年顺德实现农业总产值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种植业18.6亿元,增长4%;水产养殖业48.3亿元,增长1.4%;畜牧业12.5亿元,增长0.2%。
2012年农作物及水果种植面积226926亩;其中,花卉种植面积43991亩,盆栽植物数量3520万盆,比上年增长35.8%;观赏苗木数量4701.4万株,比上年增长-3.3%。全2012年菜产量100383吨,比上年增长-16.4%。全2012年类总产量52061吨;其中,禽肉产量16500吨,比上年增长-4%。全2012年产品产量229739吨;其中,优质鱼产量158609吨,比上年增长4%。
2012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52.5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27.96亿元,增长9.8%。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增加值0.67亿元,下降11.1%;集体企业增加值0.48亿元,下降2.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10.09亿元,增长1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95.78亿元,增长9.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604.64亿元,增长7.8%;重工业423.32亿
元,增长15.3%。轻重工比例由上年的60.6:39.4转变为58.8:41.2。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民营企业增加值651.98亿元,增长11.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4.8%。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82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家用电器制造业384.97亿元,增长8.2%;机械装备制造业268.61亿元,增长21.8%;电子通信制造业42.71亿元,下降1.9%;纺织服装制造业56.79亿元,增长1.1%;精细化工制造业35.54亿元,增长14.9%;家具制造业19.13亿元,增长3.8%;印刷包装业9.98亿元,下降5.9%;医药保健制造业4.52亿元,增长4.7%。
顺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6.84%。资产贡献率11.94%,资本保值增值率107.35%,资产负债率63.0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1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45%,全员劳动生产率15.57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7.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87.6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利润总额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利税总额339.58亿元,比上年增长4.1%。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74.3亿元,增长13.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7.7亿元,增长9.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8%,肉禽蛋类增长46.2%,服装类增长29.5%,汽车类增长1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4%,日用品类下降6.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9.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7%,通讯器材类下降3.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6%,家具类增长17.1%,化妆品类下降3.2%,金银珠宝类下降28.5%。
顺德是国内最早一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截至2009年,已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救济互相衔接、覆盖城乡、保障全面、服务领先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为家庭人均月收入350元。低保和低保临界家庭子女享受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程助学。包含门诊和住院保险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顺德城乡居民和30万外来务工人员,参保人数已达140万人。全省首创完全被征土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3万人。试点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31万。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顺德十个镇街,日间托养服务、社区义工组织等社区服务蓬勃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区级慈善机构近3年来共募集资金超过3.5亿元用于赈灾、助残、助学等社会公益事业,130多个村居建成村级福利会。
顺德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已构建起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种类齐全、协调发展、优质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及终身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县级区域前列,十个镇街均是广东省教育强镇。职业教育享誉全国,有*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个,全国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基础教育实力雄厚,有*示范性高中6所。拥有高等院校2所。近年来,幼儿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都达到100%。2009年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并专项支出16亿元重点对13所学校进行新建或改建,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发展。
医疗事业
顺德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截至2009年,顺德有二甲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0间,网点分布比较均匀,群众出门15分钟基本都能到达医疗站点。2009年融资16亿元易地重建新顺德*人民医院。顺德十个镇街都是*卫生镇,顺德200个村(社区)中有155个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顺德主要旅游点有清晖园、西山庙、宝林寺、逢简水乡、陈村花卉世界、广东状元博物馆、顺德展览中心、乐从国际家具城、龙江国际家具城、李小龙乐园、奎福古寺、新世纪农业园、甘竹滩、长鹿农庄、南国丝都、容桂树生桥、容山书院等。
逢简水乡
地处杏坛镇北端,锦鲤江畔,水资源以及水环境极优。绕村居水道达十公里之余,辖区水道达28公里之多。
碧江金楼
碧江金楼座落于“*历史文化名村”北滘碧江,属明清时期建筑,已有几百年历史。金楼古建筑群由泥楼、职方第、金楼、南山祠、见龙门、亦渔遗塾、慕堂祠、砖雕大照壁和三兴大宅等等多座建筑物组成。集中了宅第、祠堂、书塾、书斋、园林等功能,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等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实物。珠江水乡的古建艺术和官宦儒商的文化积淀,在这组紧凑的古建筑群中体现无遗。游客登临,可亲身领略昔日珠三角富庶人家的生活,认识岭南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建树。
陈村花卉世界
陈村花卉世界是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展览、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它凭借庞大而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展览配套设施每年举办各种大型的花事活动。花卉世界是现代农业观光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佛山新八景花海奇观”、“顺德新十景花海奇观”。
*燃气具之都 | *家电之都 | *涂料之乡 | 广东四小虎 |
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 *家电之都 | 南国丝都 | 广东银行 |
国曲艺之乡 | *厨师之乡 | 国际美食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