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于2014年正式落地广州南沙新区。广州*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的国家任务,致力通过该平台打造物联网标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着力解决我国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1]
平台现已成为广东省物联网发展重点项目,列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片区第九大创新业务体系,并创新性提出1+211物联网战略,*“1”是指一个标识服务平台,建立一个*物联网标识的服务平台,向社会全面开放并提供标识注册、运行、管理、数据处理等服务,基于该平台实现行业客户、企业客户、合作伙伴、消费者可查询溯源,可开发应用;第二个“2”是指两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接入,包括基于Lora低功耗广域网和壁咚Wi-Fi无线网络,实现多网络融合;第三个“1”是指一个全面开放的支撑千万亿个物联网标识的平台接口,实现标识的互联互通及数据交换;第四个“1”是指创建一个物联网金融,包括融资租赁与产业基金,实现科技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物联网全生态链。
2、2013年8月,“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2]
3、2014年10月,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广州南沙开发区
4、2015年1月,平台官方应用“扫码兽”正式上线
4、2015年5月,广东省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
5、2015年12月,广州市、南沙区政府、中科院联合投资建立平台*运维单位--广州*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6、2016年3月,平台标识注册量超5亿,日解析量超百万
7、2016年9月,中心孵化车联网公司,广东中科南海岸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8、2016年10月,平台衍生产品国物标识成型,商企服务平台上线,首批接入企业300家
9、2017年1月,平台标识注册量突破13亿
平台目标/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以提高物联网标识管理和规划能力,促进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为目的,研究提出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1]
政策支撑/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发改委2012年立项通知原文引用[4](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现有第三方评测服务实验室(平台)为基础,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构建涵盖物联网标准与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标准符合性验证,及物联网智能传感终端、智能仪表等产品检测与认证、解决方案测评等功能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2、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提高物联网标识管理和规划能力,促进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为目的,研究提出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发改委2014-2016物联网建设通知原文引用[4] 2、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类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经营管理等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和模式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为企业法人,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应用示范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在制定应用示范实施方案时,严格控制征地、新增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
(二)项目建设标准。项目要参照国家物联网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和运营。涉及标识管理的,要与我委已批复的由*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物品编码中心实施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