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淮阴工学院 淮阴工业专科学校
1958年,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停办。
1962年,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并入扬州工业专科学校。
1983年,淮阴职业大学创建。
1985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在淮阴职业大学的基础上恢复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但职大性质不变。
1985年,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创建。1985年6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1985)79号”文《关于同意筹建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的批复》。
1986年,江苏省政府批准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为统招统配的普通高校。
1986年,淮阴职业大学撤销。
1990年,省政府批准原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与淮阴工业专科学校联合办学,作为淮阴工专交通分部。1990年4月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以“苏政复[1990]19号”文下达了《关于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与淮阴工业专科学校联合办学的批复》。
淮阴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
1975年,淮阴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
淮阴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更名淮阴职工大学。
江苏农垦职工大学
1977年,创建江苏农垦职工大学。
2000年,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江苏农垦职工大学合并为淮阴工学院。
2013年,根据2013年本科院校筹划更名统计,淮阴工学院筹建淮安理工大学(Hua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办学条件/淮阴工学院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教职工1341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372人,博士、硕士810人,研究生导师24人,兼职研究生导师6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0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9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市级“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158人。
院系设置学校有15个二级学院与教学部,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此外还有公有民办的江淮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体育教学部。
学科建设学校拥有1个硕士点(化学工程专业),3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专业),5个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学建设学校拥有国家教育部“*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项,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9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江苏省*工程师(机械动力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省“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4个(含14个专业)、重点专业2个。
2012年11月份至2014上半年,淮阴工学院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首届大学生材料力学实验竞赛、江苏省大学生第八届高等数学竞赛等成绩均名列同类高校前列。学院共获得*比赛奖励52项,省级比赛奖励184项。
*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生物工程[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计划”试点专业(5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
省级品牌专业(1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4个)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
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
省级精品课程(9项)
信息与系统、数控技术及编程、机械制图及公差、机电一体化设备、微机原理及应用、化工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数学[10]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9个)
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盐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
学校荣誉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评“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学校和文明单位称号。
对外交流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8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每年有多名学生出国留学,有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并长期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
学术科研/淮阴工学院 科研机构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
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介入医疗器械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盐化工新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转化与过程集成工程实验室、江苏省交通运输与安全保障重点建设实验室。
*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5个
江苏省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学术资源学术期刊
《淮阴工学院学报》
《淮阴工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淮阴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涉及数理科学、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仪器仪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化工、生物、食品、制药、环境、农学等相关学科,二、四、六期刊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新闻与大众传媒、社会学、教育科学等相关学科。
《淮阴工学院学报》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CAJ—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7年荣获“江苏省期刊编校质量奖”,是《*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已被《*期刊网》、《*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波兰《哥白尼索引(IC)》、《*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化学化工文摘》、《*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等多个国内外著名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图书馆藏
据2014年6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3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中外文报纸100多种。馆藏随书光盘及其它非书资料5万余件,电子图书87万册,电子期刊近2万种。现已购买了*期刊网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Springer-link、人大复印资料、IEEE/IEL、ASME、ACS、CSSCI文献数据库等27个正式数据库,其中拥有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博文非书资料管理系统、凹土资源特色数据库、核心期刊查询系统等4个自建数据库。
专业介绍/淮阴工学院
机械工程院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编程、CAD/CAM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等。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应具备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引进数控设备与系统的技术消化、运用数控技术改造传统设备和提升产品档次的能力、具有数控技术研发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CAD/CAM技术、数控工艺编程、数控原理与系统、电机及伺服系统、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等。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工程化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力学性能、粉末冶金、表面工程技术、热处理工艺与设备、金属腐蚀与防护、失效分析。
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材料成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线从事材料成型领域内工艺及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CAD/CAM技术、测试与控制技术、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系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
培养目标:本大类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电气信息类相应专业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大类相应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电气工程、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系统设计、开发、集成、应用和运行维护等工作。主要课程:
1、大类主要课程:电路理论、MATLAB及其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EDA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2、专业主要课程: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DSP处理器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设计。
(3)自动化专业: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控制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工业自动化网络、运动控制系统。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有关企业、公司、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工程检测、产品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智能仪器开发应用、测控系统集成、科学研究和教学培训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测控电路、虚拟仪器技术、智能仪器设计(模块一)、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模块一)、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一)、光电检测技术(模块二)、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模块二)、测试计量技术(模块二)。
计算机工程系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开发和网络技术等。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软件、硬件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编程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安全等。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安全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网络通信、软件开发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信息安全产品开发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信息安全产品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密码学、软件保护技术、计算机病毒学、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网络工程技术,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等工作。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TCP/IP原理与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络环境管理、信息与网络安全等。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软件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软件开发能力,获得软件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主要课程:Basic of Computer ,OOPS using C++、操作系统、离散数学、Data Structures & Algorithms、编译原理、GUI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using 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Designing & Implementing Database Design using SQL Server、计算机信息安全、Object-Oriented Analysis & Design using UML、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Testing等。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嵌入式系统技术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嵌入式系统、通信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单位从事系统的组织、设计、开发和应用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智能传感器、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等。六、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通信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计算机应用等单位从事通信系统与网络的组织、设计、开发和应用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及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交换原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级软件工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VB 程序设计、C++ 程序设计、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编程、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淮阴工学院课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算法、计算机系统结构和汇编程序、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编程(JAVA描述)、系统分析与设计、人机交互、互联网安全、并发编程、软件工程(面向多媒体)、Web和因特网编程、非过程语言、编译器构造、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高级Web技术、软件项目管理、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工程项目(新英格兰大学课程)。 建筑工程系一、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注册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砼结构基本原理、房屋建筑学、桥梁工程、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土木工程施工、钢筋砼结构、工程项目管理等。二、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交通土建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岩土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基础施工、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土木工程类法规。三、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砼结构基本原理、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钢筋砼与砌体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土木工程类法规等。四、城市规划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城市规划理论素养,掌握城市规划专业技能,获得注册规划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应具备从事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史、城市环保与生态学、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城市工程规划、城市经济学。五、建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应具备从事建筑设计、建设群体规划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设计部门、规划部门及建筑管理部门担任设计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美术、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六、工程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等学科基本理论,受到土木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咨询、监理、造价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施工、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
计算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受到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够解决信息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C++程序设计、运筹学、常微分方程、概率论、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值分析、复变函数、信息论基础。
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等化学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单位和部门从事生产与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和产品开发和应用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设计、化工工艺学。二、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掌握生物工程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如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园林、卫生防疫、商检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物技术和工程相关的生产、管理、品质分析与控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新工艺与新设备的设计、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三、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动手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等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泛的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工矿企业、城市区域及流域从事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管理与应用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力学基础、环保设备机械基础、水泵与水泵站、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四、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掌握制药工程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药物相关领域,如医药、农药、化工、卫生、生物产品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管理、药物分析与检验、药物应用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制药工程与工艺学、制药分离工程、药剂学、药物化学与合成、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工程。五、园艺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农艺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园艺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花卉、蔬菜、果树、园林绿化及相关领域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保护学、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研究方法、园艺植物栽培学、观赏树木学。六、园艺专业 (风景园林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园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园林、交通、水利、社区等领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树木栽培、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美术、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外园林史、城市绿地生态学等。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国际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内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食品、医药、商贸等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食品化学、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分析等。八、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安全与控制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国际竞争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工程领域内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食品、医药、卫生、质检、商贸等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品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仪器分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质量与控制等。九、农学专业(联合办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植物学、土壤学、环境保护、农牧场管理、动植物培育与生产、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与农业有关的部门从事动植物生产与贸易、教学与科研、农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动植物生产、培育与经营、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农业生产与科研实践能力,能在农业及其相关部门从事与农业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科研、技术与管理工作,也能自主从事农产品生产以及与农业有关的产品的经营。
主要课程: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农业微生物学、土壤肥料学、农业生理生态学、实用动植物培育、环境土壤科学、高等植物保护学、动植物生产和产品学、农牧场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推广科学、生态学和植物适应性、动物生产体系介绍等。同时,选修或必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园艺植物栽培、农场资源管理等专业的部分课程。
经济管理学院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对外贸易政策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外向型企业从事相关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基本工作。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二、工商管理类专业
培养目标:本大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与科学修养,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较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必要的工商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应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等。三、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与科学修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系统、熟练地掌握现代企业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高级会计学、金融企业会计、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等。四、财务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与科学修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系统、熟练地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计的理论与实务,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金融证券行业从事财务管理实务、科研及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项目评估、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具有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承担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开发、设计与实施、电子商务管理与应用工作的综合型、实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规划(ERP)、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六、财务管理专业(联合办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中西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的、国际化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VFP程序设计、中级财务会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财务原理、宏观经济学、中级财务管理、管理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在UNE期间主要学习以下课程:成本管理原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商法、审计学、成本管理、税法、高级财务会计、公司法、小企业管理和财务报告分析等。
交通工程系一、交通运输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国际竞争能力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管理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交通运输企业从事交通运输组织、规划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运筹学、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经济学、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商务管理、物流与运输法规、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运输枢纽与港站、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二、物流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物流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工程、仓储、配送等工程技术设计、管理和营运等工作。
主要课程:运筹学、系统工程学、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分析与设施规划、物流系统设计与仿真、物流管理。三、车辆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车辆检测、故障诊断、维修、运用等工作,也可从事车辆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及CAD、工程力学、发动机原理、车辆理论、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控系统、汽车设计与制造工艺学、汽车远程测试与诊断技术、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维修工程。四、交通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能力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交通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交通规划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部门从事交通规划、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交通规划、总图运输设计、 交通枢纽与港站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轨道交通、交通工程经济与法规、交通项目评价、工程概预算、智能运输系统。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汽车服务领域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营销与服务、保险与理赔及汽车服务企业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使用与维修工程、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市场调研与分析、汽车技术法规与法律服务、汽车电子商务、车辆营销学、汽车服务企业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等。
外语系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精英语,懂经贸,毕业后能够从事经贸、外事、涉外旅游等部门的翻译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史、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西方经济学、国际营销学。
文与社会科学系一、社会工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卫生、党政机关和大中型企业的社会工作部门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学原理、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保障概论、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政策概论。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和现代化公共管理要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担任公务员或者在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障、邮政、通信、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住房等公共事业单位、公共企业单位及非盈利组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有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财务、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礼仪与实务、经济法学、行政法学、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应用统计、管理文秘等。
设计艺术系一、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工业设计专业系统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等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等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素描、色彩、构成原理、产品设计表现技法、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系统设计等。二、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艺术设计专业系统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城建、规划、园林、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等部门及相关企业从事策划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展示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装饰设计效果图、建筑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艺术史、版面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民族艺术研究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等。三、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系统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等部门及相关企业从事整体策划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展示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装帧设计、设计概论、 平面设计史、中外美术史、设计美学、版面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平面设计、民族艺术研究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招贴设计。
现任领导/淮阴工学院
章 跃 | 党委书记 |
李北群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陈明辉 | 正院级调研员 |
金叶玲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吴建华 | 党委常委、副院长 |
许兴友 | 副院长 |
陆为群 | 党委常委、副院长 |
朱晓文 | 党委常委、副院长 |
杨正亚 | 副院长 |
张有东 | 副院长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校徽标志中心图形是一个球体造型,象征多元化、圆满和完善。
球形上镌刻着的飞扬跋扈的造型是“淮阴工学院”的英文名称首字母“H”“I”“T”组合,并有汉字“工”的变形,提供了学校的具体信息,体现了“淮阴工学院”的主题。图形以流畅的旋弧箭角勾兑与变换的球体中,三个箭弧造型生动,有强烈的速度感,呈航天飞船视角,运动形态似雄鹰腾飞、如航天穿梭,象征学校开拓创新、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采。
球体造型寓意信息、科技、电子、工程等特征,如同翻动的书页,传达学校的特征,体现了学校“创办理工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目标。
学校中英文校名环绕在中心图形四周,体现出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的办学方针。整体造型为圆形,象征至善圆满,寓意学子成功的未来、圆满的学业,和学校至善的伟大抱负。
名师风采/淮阴工学院 刘远伟,男,1954年生人,机械工程教授,*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高校金工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刘远伟教授1969年参加工作,1982年1月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商业机械系,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从教二十余年,先后讲授《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主编出版教材6部。教学之余,致力于机构学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2000年作为淮阴工学院引进的*位教授,在机械系任教,并任机械系副主任。2001年主持了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突出该院技术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及教学特点,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的要求,结合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践技能、工艺设计与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利用该院现有的场地条件,合理规划,重点投入,力求将工程中心建成体现现代机电技术水平、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素质教育基地。注重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训练体系、改造训练科目、改革训练模式、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经过机械系和中心员工的努力和学院的支持与投入,中心为该院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省内工程中心中建设思想领先、训练体系领先、管理模式领先、指导方式领先,并有较高知名度和一定学术水平的公共基础教学实践基地。该中心的建设成果获得2004年度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张宇林,男,1970年8月生于江苏淮阴,副教授, 硕士,江南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先后承担《微机原理与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自动控制原理》 、《人工智能》、 《DELPHI程序设计》等课程的主讲任务,完成多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验教学工作。
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实验室建设之中,微机原理课程建设先后获校一类优秀,省二类优秀课程称号,自编微机原理教材5万字及部分实验指导书,主持了电气工程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建设。主持参与多项院教改项目和市省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的计算机公共工控网络实验室,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签定,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研制的微机原理实验装置,获得江苏省教育厅自制设备三等奖。
张东有,男,1967年生,硕士,副教授。1989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博士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993年开始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设计、智能楼宇设计等方面的工程设计与研究,现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和数据挖掘。
主要讲授课程有《数据结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TCP/IP原理及网络互联》(双语)和《人工智能》。在教学中能够严格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获得学生好评。曾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次(1/5)、三等奖一次(2/2),参编《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江苏省精品教材)高校本科教材1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等期刊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3篇。
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十余项工程及校企合作项目,三项省教育厅、市科技局项目,其中四项通过省交通厅、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已在国际会议与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2篇,其中EI、CSA检索1篇。
另外,创建并组织了计算机工程系分布式技术研究所、淮安市信息安全与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
现主要从事土力学与基础、项目管理与建设监理等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的《土力学》课程建设被评为校级I类课程。主编的《土力学》教材已于2005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近几年承担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二项,院级科研项目一项,市工业项目一项参加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EI检索4篇,ISTP检索2篇。作为省招投标专家库、市基坑支护、工程质量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积极参与市工程项目的技术咨询工作。
朱艳茹,女,1964年4月出生于北京,1988年7月 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工程专业,曾进修于*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专业和江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任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系交通运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主要承担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物流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多次指导运输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每年指导毕业设计(论文)6-8人;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及参与交通厅课题《高速公路使用与管理研究》 、《淮安市农村道路建养体制研究》等4项,主持并参与校级教改课题4项;参编并正式出版教材有《交通运输企业管理》 、《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等4部 ,参编校内讲义3部;曾获院优秀党员、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院级年度先进个人等奖励。 就业情况/淮阴工学院 学校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十分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良好服务,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 以上,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地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CET-4 考试通过率、考研率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文体活动中,连续多年获得殊荣。 交流合作/淮阴工学院 学院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扩大交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支持教育,服务社会”的方针,紧紧围绕学院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和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配合学院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开展了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学院按照“广开渠道,促进交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推进多层次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澳大利亚高登技术学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工业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澳大利亚纪念塞迪·圣·里昂基金会无偿投入基金与该院联合成立非赢利性质的“中澳教育交流中心”,该中心使用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的步伐,淮阴工学院考察团曾先后赴澳大利亚、美国考察。主要考察了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工业大学以及美国有关高校,与他们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书和交换了备忘录,为让该院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该院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该院广开渠道聘请外籍教师。外籍教师的及时到位不仅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使全院外语学习的氛围更为浓厚。
学院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出国深造工作,近几年该院不断与省市有关单位联系,为该院青年教师的出国深造提供方便,出台有关政策,让青年教师学得静心,学得安心。先后有数十位教师赴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学习深造,其中已有数人学成归国,成为教育教学岗位的骨干力量。
相关条目/淮阴工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 | 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工程学院 | 河海大学 |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工业大学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职业大学 |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常熟理工学院 | 宿迁学院 | 江苏职工医科大学 |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金陵科技学院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三江学院 |
南京理工大学 | 常州工学院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南京林业大学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无锡轻工大学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 淮海工学院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审计学院 | 淮阴工学院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师范大学 | 淮阴师范学院 | 晓庄学院 |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 徐州工程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徐州工程学院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南京体育学院 | 江南大学 |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 *药科大学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徐州教育学院 | 江苏教育学院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 徐州师范大学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医科大学 |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 徐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警官学院 |
南京艺术学院 |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 徐州医学院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 |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 南通职业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培尔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大学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盐城工学院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工业学院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 | 扬州教育学院 |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 民办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扬州职业大学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南通大学 | 扬州大学 | 扬州环境资源管理学院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rsc.hyit/
gkcx.eol/sIndexSchoolInfoAll.html?sort=6&schoolid=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