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以来,共获得*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00余项,授权专利和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500余项。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有研总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组建了若干高技术产业化公司,并在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稀土材料、有色金属粉末、特种有色金属加工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冶金装备等方面形成了产业集群。2011年,有研总院实现收入67.5亿元,利润总额7.5亿元。
院本部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产业基地二部位于北京通州区,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截至2009年6月底,我院(集团)资产总额为25.6亿元。有研总院现有从业人员约3500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5名,国家特聘专家和百千万人才11名。旗下11个*中心和实验室、7个控股公司现有员工2400余人。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稀土冶金与材料、稀有及贵金属材料、粉末冶金与材料、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有色金属加工、选矿冶金、能源及环境材料、超导材料、分析测试、设备研制及自动化、科技信息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国家有色金属行业开发基地、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机电设备研究开发中心、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中心和实验室设在该院。建院以来共开展了6500多项课题研究,获科研成果400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00余项,授权专利和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500余项。先后为“两弹一星”、“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和有色金属行业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国防军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有研总院已建设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广、综合实力强、具有承担重大攻关任务和解决复杂技术难题能力的综合性研究院。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高科技产业建设中,有研总院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加强资本运营,先后组建若干控股公司和一批参股公司,逐步形成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对外经贸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集团(有研集团)的发展格局,并与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关系。
有研总院现有从业人员约3500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5名,国家特聘专家和百千万人才11名。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冶金工程”等学科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面向未来,有研总院将秉承战略引领至上、创新发展至先、客户服务至诚、员工培育至善的使命,知崇礼卑、止于至善,建一流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做百年有色科技服务先锋,努力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领导班子/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王淀佐。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屠海令。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少明。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赵晓晨。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卫东。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熊柏青。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黄松涛。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李彦利。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周旗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张世荣。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总会计师:马继儒。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助理:江轩。
组织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职能部门院务部、开发经营部、基建办公室、条件保障部、基建办公室、产业发展部、财务部等。
二级单位1、粉末冶金及特种材料研究所
2、能源材料研究所
3、动力电池研究中心
4、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5、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
7、稀有金属冶金材料研究所
8、稀土冶金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9、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10、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所
11、机电设备开发中心
12、科技信息研究所
13、服务中心
14、物业公司
*中心1、国家有色金属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2、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有色金属新能源基础制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半导体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5、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6、国家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8、生物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
9、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10、国家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1、企业技术研究中心
控股公司1、有研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有研粉末新材料(北京)有限公司
5、厦门火炬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6、北京国晶辉红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7、国瑞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8、北京康普锡威科技有限公司
直属单位1、粉末冶金及特种材料研究所
2、先进电子材料研究所
3、能源材料研究所
4、超导材料研究中心
5、矿物资源与冶金材料研究所
6、有色金属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7、机电设备开发中心
8、科技信息研究所
9、北京市兴达利物业管理公司
10、北京兴友经贸公司
经营理念/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总院的企业经营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以一体”、“四个面向”和“四个服务”,具体是:
三以一体:以科研为基础,以有色金属新材料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建成技工贸结合的跨国经营的高科技实体。
四个面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防军工高技术,面向有色金属行业,面向区域经济发展。
四个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军工、有色金属行业、区域经济服务。
研究生教育/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侧重点:当前,主要从事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有色金属特殊功能材料、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有色金属选矿冶金技术、特种装备研制、有色金属材料分析与测试、有色金属情报与软科学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与服务。
招生专业:现有两个一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另有分析化学、矿物加工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与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招生规模: 根据2012年招生简章,有色院共招收6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共46名。
复试分数线:2012年复试线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分析化学专业:总分≥290分,政治、英语≥38分,业务课1、业务课2≥57分;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总分≥275分,政治、英语≥37分,业务课1、业务课2≥56分。
报录情况:大约为1:2-3,每年均需少量调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