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         (认领)

陕西中医药大学 (http://www.sntcm.edu.cn/)
网站类型:陕西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陕西中医药大学
详细说明
办学历史/陕西中医药大学

1952年,西北中医进修学校在西安成立。
1959年,学校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
1961年,学校迁至咸阳。
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陕西中医学院为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
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
2015年4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陕西中医学院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函》(教发函[2015]39号),正式批准学校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 。同年4月28日,被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办学条件/陕西中医药大学 机构专业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13个教学院(系、部)和2所直属附属医院、1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另有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开设21个本科专业。

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专业

院系
专业
*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
药学院  中药学、制药工程、市场营销、药物制剂、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
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
护理学院  护理学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应用心理学
人文管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
外语学院  英语
社会科学部——  
体育部  ——  
基础医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附属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非直属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电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宝鸡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宝鸡中心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铜川矿务局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安康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银川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脑病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延安附属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兵器五二一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省第四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庆阳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商洛医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汉中人民医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501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739人 
,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26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19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5名、博士后导师2名;拥有2位“国医大师”,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有*、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43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三五”人才17人,陕西中省名老医、名中医32人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
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 

陕西中医药大学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项目名称批准时间带头人批准文号
1中医基础理论2007年张登本陕教高(2007)52号
2中医内科学2009年张学文陕教高(2009)21号
3中药学2010年王景洪 陕教高(2010)7号
4中医骨伤科学2011年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18门。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序号项 目 名 称级 别批准时间批准文号
1中医学*2013年教高司函(2013)56号
2中药学
3中医学省级2012年陕教高(2012)15号
4中药学2012年

特色专业

序号项 目 名 称级 别批准时间批准文号
1中医学*2009年教高函(2009)16号
2中药学2010年教高函(2010)15号
3中医学省级2007年陕教高(2007)64号
4针灸推拿学2008年

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
妇产科学方剂学医古文刺法灸法学生理学
伤寒论医学免疫学温病学中医妇科学
校级精品课程
诊断学中药鉴定学病理学专项体育生物化学
护理学基础外科学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序号项 目 名 称批准时间批准文号
1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7年陕教高(2007)53号
2“思邈计划”中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陕教高(2009)48号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序号项 目 名 称批准时间批准文号
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陕教高(2009)25号
2中医骨伤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陕教高(2011)41号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厅局级重点学科10个。 
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内经学、中医康复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文化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中医血液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  
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制药、中医药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中医骨伤学科、中医学(中医养生学)。 
厅局级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方剂学、中医脾胃病学、中西医结合骨伤学科、中医心病学科、中医脑病学、中医消化内科、针灸学、中医肿瘤学、中医康复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点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序号硕士专业名称
医学中医学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临床基础
3中医医史文献
4方剂学
5中医诊断学
6中医内科学
7中医外科学
8中医骨伤学
9中医妇科学
10中医儿科学
11中医五官科学
12针灸推拿学
中西医结合1中西医结合基础
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临床医学1内科学
2外科学
3妇产科学
4肿瘤学
5麻醉学
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7临床检验诊断学
8全科医学
公共卫生12014年批准
护 理12014年批准
理学中药学1中药药理学
2中药鉴定学
3中药炮制学
4中药化学
应用心理12014年批准
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1中药制剂学
2制药工程
总计831
学术研究/陕西中医药大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有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1个,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心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
中药制剂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中药药理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二级实验室
中医药分子生物实验室
中药鉴定学实验室
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
藏象分子免疫学实验室
针灸推拿实验室
血证诊断实验室
脾胃病分子免疫实验室
中药化学实验室
中药物理实验室
中西医结合免疫学研究室
分子病理学实验室
中医骨病理与生物力学实验室
中医药分子学与免疫学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中药饮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针药结合创新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研究室
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09年至2014年,学校新增纵向科研课题6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9项,发表学术论文4484篇,其中核心期刊1361篇。 
2010年至2015年,学校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陕西省“13115工程”重大项目等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9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2015年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藏书100余万册,各种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古籍4万余册,1000余种,其中珍善本300种,如明嘉靖仿宋刊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学术期刊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双月刊)由陕西中医药大学主办,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是*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期刊网·*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生物学文摘·*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荣获“以岭杯”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和陕西省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陕西中医药大学 校徽

设计整体色彩以绿色烘托,代表了蒸蒸日上的强大生命力;中心主体图案是一支有力的大手,寓意“支持、援助、服务、关爱”,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更是医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他也隐含了一只和平鸽,既象征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也喻示医学校校莘莘学子发奋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案的“大手”上方托起的是银杏叶。
“大手”与银杏叶整体又蕴含了一个“Y”,是医、药、语言的拼音*字母,其读音仍为“Yi”。
在本图案内圆的右下方,有一个黄颜色的飘带,整体构成一个大写“Q”,是陕西简称“秦”的拼音的*字母。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徽体现了陕西中医药大学人团结、友爱和发奋向上,积极奉献的精神风貌。 

校训

精诚仁朴
精诚:原取于唐代医家孙思邈名句“大医精诚”。“精”,指以精微之心,精勤不倦的学习和研究以学这门“至精至微”的学问;“诚”,愿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和通过修养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指品德高尚,真实可信,不虚伪,不妄欺。孙思邈论述“大医”要修养 “精”与“诚” 两个方面。就是说,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也是高等院校在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工作中应该遵从的风尚。
仁朴 :仁:“仁”为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核心内容。“仁者,爱人”,是要求个体“品德完美”的思想境界。“医乃仁术”是*传统医学给医学下的定义。这种认识始于汉代,人们称医术为“仁术”,称医家为“仁义之士”。强调“仁”与“术”的统一。认识到,“仁”是医学的核心和特质,医学不但是“救人生命、活人性命”的技术,更强调医者要有一颗同情病人、真诚地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仁爱”之心,尊重生命,关爱病人,做到有“仁心仁术”兼备。可见, 医乃仁术”是医术与医德的统一,是医学职业精神的写照。“朴”,是指本然样态的原木。《庄子》云:“无刀斧之断者为之朴”。又指纯真而无华饰。这里是指返朴归真、朴实无华。
陕西中医药大学校训,包揽了师生员工在品德、行为、学识与才能方面的要求。主旨明确,内涵丰富,辞精义达。四字校训古今融通,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感,既有内敛之力,又有外显之效。读之琅琅上口,思之回味无穷。且文理通用,雅俗共赏。专家学者不以为浅,市井百姓不以为深。

校歌

《大医赋》
秦山苍,渭水长,岐黄圣地,药王故乡。
古风新韵续远志,国医学府,教研谱华章!
学如舟,教有方,医药工文,相得益彰。
杏林苑里展宏图,继往开来,桃李竞芬芳。

知名校友/陕西中医药大学
刘勤社曾任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中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
王益民步长集团执行总裁。
刘绍国西安医学院副院长。
刘元琳陕西省保健局局长。
袁瑞华陕西省卫生厅医疗科研处处长。
刘少明陕西省卫生厅厅长。
唐俊琪西安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现任领导/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主要领导
职位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永学
党委副书记蔡国良
党委副书记康亚国
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力
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瑞辉
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智斌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新平
党委委员、副校长郑刚
党委委员、副校级干部 第五太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