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4-1952.10 长春汽车技术训练班(为1953年7月15日一汽建厂而设)
1952.10-1953.5 长春汽车技术学校
1953.5-1953.12 长春汽车工业学校
1953.12-1958.8 中央*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6.6 中央*机械工业部长春*工人技术学校并入中央*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8.8-1961.8 长春工业专科学
1961.8-1962.8 吉林理工学院
1961.8 长春无线电工业学校、长春理工学院合并入吉林理工学院
1962.5 吉林矿冶学院并入吉林理工学院
1962.8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专部)并入吉林理工学院
1962.8-1970.10 吉林工学院
1963.7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并入吉林工学院
1963.8 吉林轻工学院并入吉林工学院
1970.10-1978.10 吉林工业大学
1970.10 吉林工学院并入吉林工业大学
1978.10-2002.3 吉林工学院
1978.10 吉林工学院复院
1992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首批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
2000.9 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
2004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3年7月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4年,学校作为全国首批、吉林省*高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办学条件/长春工业大学 院系设置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信息传播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教研部、军事教研部、软件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2个教学学院(部)。 师资力量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119名,其中教授175名,博士生指导教师33名,硕士生指导教师500名;教师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3名,全国百名优秀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2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8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4名,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4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吉林省学科建设工程首席教授1名、主讲教授1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吉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名,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名,吉林英才奖章获得者13名,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1名,吉林省教学名师9名;享受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4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刘云旭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
刘云旭、张德江
全国模范教师(1人)
李万龙
全国优秀教师(3人)
王承中、张会轩、胡明
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
胡明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
张德江、胡明、吴化、李元春、董小刚、毛志阳
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2人)
张德江、韩明友
吉林省优秀教师(5人)
李万龙郭晓立、郭久柱、姜键、董小刚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刘云旭
学科建设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有2个省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8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一级)学科名单
序 号 | 学科名称 |
1 | 化学 |
2 | 机械工程 |
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立项培育(一级)学科名单
序 号 | 学科名称 |
1 | 数学 |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一览表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1 | 0802 | 机械工程 |
2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
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 授权一级学科 | |
统计学 | 授权一级学科 | ||
法学 | 法学 | 授予二级学科 | 民商法学 |
社会学 | 授予二级学科 | 社会学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授予二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授予二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化研究 | ||
授予二级学科 | 思想政治教育 |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授予二级学科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理学 | 数学★ | 授权一级学科 | |
化学★ | 授权一级学科 | ||
工学 | 机械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授权一级学科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电气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授权一级学科 |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授权一级学科 |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授予二级学科 | 纺织工程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软件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授权一级学科 | |
公共管理 | 授权一级学科 | ||
艺术学 | 设计学 | 授权一级学科 |
*特色专业
机械工程 | 金属材料工程 |
自动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省级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金融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英语 |
计算机控制系统、立体结构设计、综合日语、财务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工程实训、大学英语、化学反应工程、投资学市场营销学、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建模与分析、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健美操创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数值分析、数学分析、大学物理、金融工程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数据库原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焊接成型原理、工程材料学、Java程序设计。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中心、长春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
*教学团队
自动化教学团队等
省级教学团队
自动化教学团队、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国际贸易教学团队、化学教学团队、化学原理教学团队、高等数学教学团队、金融与投资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团队、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等。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学校于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术科研/长春工业大学 科研成果该校碳纤维、ABS树脂、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汽车安全气囊自动生产线、冶金节能等一批重大成果在吉林省实现了产业化。09年至15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710项,全口径科研经费3.2亿元,其*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8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1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9项,SCI、EI、CSSCI和ISTP收录论文1215篇。2012年9月,由长春工业大学牵头,联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吉林化工学院、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中钢吉林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长春旭阳工业集团公司、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等10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碳纤维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平台根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2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2012年9月,由长春工业大学牵头,联合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吉林化工学院、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中钢吉林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吉研高科技纤维有限责任公司、长春旭阳工业集团公司、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中石油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等10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碳纤维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机构
序号 | 机构名称 |
1 |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2 | 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3 | 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省级科研机构
吉林省合成树脂与化学纤维科技创新中心、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吉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中心、新型结构材料及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省级工程实验室、控制工程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石化资源与生物质综合利用工程实验室、吉林省特色资源与生物质研究中心、吉林省智能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三维微纳结构功能器件高效制造吉林省重点实验室、碳纤维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高等学校先进结构材料及加工成型技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吉林省数据服务产业公共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汽车零部件生产与质检装备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吉林产业发展与企业环境研究中心、吉林省民生问题研究中心、吉林省人才测评研究中心、长春工业大学党建研究中心、吉林省汽车文化研究基地。
学术资源学术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该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研究综述等学术性文章。已被列为《CJFD*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发表的论文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索引。
该刊入选为《*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群》、《*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书生网》收录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报道长春工业大学工学门类的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机械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管理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的有《*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该刊多次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评比中获奖。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该刊设有高教论坛、教育理论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史研究、教学研究与改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研究等栏目,是全国高校中仅有的几家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高等教育研究类刊物之一。
该刊入选为《*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群》、《*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书生网》收录期刊。
图书馆藏截至2012年12月,图书馆馆藏各种文献总量152万册(种),其中纸质文献104万册,电子版中文文献48万种。图书馆还有超星电子图书、时代华辰、CNKI、万方外文、EBSCO、科技信息参考(本馆)、学位论文(本馆)等各类数据库13种。中文电子期刊收录文献14129679篇,外文电子期刊收录文献13100篇。
校园文化/长春工业大学 校训爱国、敬业、求实、创新
爱国:提倡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学校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更需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信念和精神。
敬业: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中,尤其是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发扬敬业精神,离开了敬业精神或敬业精神不足,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求实:求实是我们党积极提倡的良好作风,更是我们工科院校师生应该具备的品格。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的是祖国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教育他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实心实意、实实在在地为祖国做贡献。
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尤其是高校,我们培养的是祖国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将通过因材施教、社会实践、广泛开展科技活动等手段不断激励广大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敢为人先,为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爱国、敬业、求实、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爱国”是核心,“敬业”是基础,“求实”是品格,“创新”是灵魂。它们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学校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及特色。
理念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一汽、吉化等大型重点企业和新兴高科技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三实、三结合”的办学特色。如与吉化公司合作20多年,为吉化开发出多种产品,新增产值50多个亿;合作开展碳纤维公关,产品用到了“神五”、“神六”、“神七”上等等。办学层次
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
学科结构
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教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人才规格
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同时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服务面向
以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主,同时积极开拓省外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渠道。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我校建成国内一流的地方工业大学。
校长:张会轩
副校长:张会轩、熙莹、胡明、童猛
党委副书记:岳学军、王忠
纪委书记:李德民
知名校友/长春工业大学刘忠范 1962年10月生,吉林九台人。1983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1984年至1993年留学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硕士(87),东京大学博士(90),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纳米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863计划”纳米器件专项首席科学家、我国著名的纳米器件研究专家、长春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夏大慰 1982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起在上海财经大学任教。1988年至1990年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1994年晋升为教授。自1993年起曾先后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管理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务,2000年奉调组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并担任院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