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北麓,汉水之南,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这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地处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四大中心城市的交汇处。湖北医药学院就座落于该市的中心,是我国中西结合部鄂渝陕豫毗邻地区8地市2600多万人口中*国家普通高等本科医学院校。
1965年秋天,原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由原武汉医学院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在原郧阳地区行署所在地十堰创办医学院校,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学校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并定名为郧阳医学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合格评估。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结论。200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鄂、豫、陕、渝等省(市)结合部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目前,学校占地42.1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5亿元(不含附属医院21.7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9500多万元。《湖北医药学院学报》为国家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拥有鄂西北地区较大的图书馆,馆藏图书81.04万册,配有光盘检索系统,校园网覆盖全校,是鄂西北**教育科研网城市节点。
学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中西部地区,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用型医学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逐步发展留学生教育。学科门类以临床医学、护理学为主体,药学、医学相关学科、管理学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涵盖医学、管理学和理学三大学科门类。
学校共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7026人(不含药护学院5323人),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康复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卫生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0个本科专业,以及与之相应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其中麻醉学、护理学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麻醉学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护理学、口腔医学、药学和临床医学为省级本科品牌建设专业。拥有人体解剖学、内科学、生理学、临床麻醉学和外科护理学5门省级精品课程。这些专业很好地适应了社会需求,生源和就业形势良好。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增强学科综合实力。现有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3个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学3个硕士点支撑学科,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药剂学2个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外科学、内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覆盖27个二级学科37个专业。拥有1个省级胚胎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和1个计算机学习中心。建有基础医学、再生医学、生殖医学、临床医学、器官移植与肝胆外科5个高水平科研所(室)和鄂西北地区* SPF级实验动物中心。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32项,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务院部门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3项,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6166篇,SCI、EI、ISTP收录290篇,其中刘忠武教授在《nature》、《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论文引起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出版专着、教材194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7项,鉴定科技成果108项,获得发明专利36项。[1]
1965年11月,原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十堰创办医学院校,命名为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
1985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
1994年,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并定名为郧阳医学院。
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1998年,十堰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郧阳医学院。
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结论。
200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
办学条件/湖北医药学院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0人,其中正高职称93人,博士106人,硕士22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111”工程人才2人,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7人,有3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杨桂元、戴宗晴、王伦长、张群林、郭仁慈、曾孔生、吴绍光、刘菊英、李涛、张昌军、王家宁、郭鄂平、王玮、张建鄂、兰明银、程范军等一批知名专家教授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医疗一线,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陆士新、阮长耿、樊代明、周道洪等41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中青年学者被聘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或首席学科带头人。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652人,其中教授及相当职称者103人,副教授及相当职称者202人,中级职称者197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504人。高级职称人员、博硕士学位人员分别占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46.8%、77.28%。教师中有“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者4人,省“111”工程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2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58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34名,其中具有独立招收培养研究生资格者72名。另有3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开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含国际护理)、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卫生法学)、药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0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护理、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4个专科(高职)专业,并有全科医学、急救危重病医学等辅修专业。其中麻醉学、护理学是*特色专业,麻醉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和药学是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
学科建设 学校拥有内科学、外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和药剂学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8个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肿瘤)实验室、胚胎干细胞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所、肝脏外科与器官移植研究所等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拥有鄂西北地区* 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医学)基础实验、临床技能培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英语语言学习中心、计算机学习中心等多个大型公共实验教学平台。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632项,其中*14项、省部级32项;发表论文3583篇,SCI等收录215篇;出版专著、教材117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5项、发明专利159项,转让科研成果2项。 学术科研/湖北医药学院 科研机构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增强学科综合实力。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护理学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药剂学为省级二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外科学、内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等6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中医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覆盖27个二级学科37个专业。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1个省级胚胎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2个大学生创新活动或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基础医学、再生医学、生殖医学、临床医学、器官移植与肝胆外科5个高水平科研所(室)和鄂西北地区*SPF(无特定病原体)级实验动物中心。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科研成果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632项,其中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国务院部门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3583篇,SCI、EI、ISTP收录558篇,其中刘忠武教授在《nature》、《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论文引起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出版专著、教材331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5项,转让科研成果2项,鉴定科技成果117项,获得发明专利159项。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同国内外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在主干学科和联合培养硕士点以非全职方式聘用了包括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Ferid·Murad教授、美国四院院士钱煦教授在内的45名海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注重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等兄弟学校加强学科共建、科研师资培训等合作,经常邀请著名专家来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陈竺、陆士新、樊代明、阮长耿、邓子新、杨叔子、樊明武、钟世镇、夏家辉、杨焕明、贺林等一批院士、留美博士和美、日、德、澳、罗马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先后来校参观考察、讲学交流。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WiCell研究所等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山西大学生命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院(所)科研人员多次到胚胎干细胞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到生殖医学研究所指导工作。2003年,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ACU大学和悉尼西南卫生署分别签定了教学与管理人员交流、护理学联通课程项目(学生交流和课程互认)、护理人员培训(学生实习)等联合办学备忘录并交付诸实施。2014年护理学院外籍院长维尔莉特.洛佩兹被聘任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
专业介绍/湖北医药学院 一、本科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
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是我院最早开办的专业,也是我院的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有较扎实的临床医疗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医学法律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临床医疗专业医师,能从事各种疾病的临床医疗工作,也可从事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法律和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
就业去向:在省、市(州)、县各级医院及其他卫生事业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年就业率90%以上。
麻醉学
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麻醉学专业开设于1989年,是湖北省最早、全国第二家开设的麻醉学本科专业。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医学类本科品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麻醉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是麻醉医师及研究生的培养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麻醉学知识及技能,并能熟练掌握麻醉操作技术,胜任麻醉学科各项工作的初级麻醉医师。可从事麻醉学科及临床医学其他学科,如内科、外科等工作。
主要课程: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及麻醉学专业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疼痛诊疗学等。
就业去向:在省、市(州)、县各级医院及其他卫生事业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年就业率90%以上。
医学影像学
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全面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医学影像学专业诊疗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医疗知识、医学法律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临床实用性专业医师。能从事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影像诊断工作,并能完成常规性的介入诊疗工作,也可从事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法律和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医学、核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设备学和介入放射学等。
就业去向:在省、市、县等各级大中型医疗机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中心、放射科、CT室、MRI室、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等)工作或从事疾病介入诊疗工作(介入放射科、放射科等);亦可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继续学习深造进行医学科研工作。历年就业率100%。
口腔医学
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口腔医学学士学位。口腔医学专业依托鄂西北地区*口腔专科医院——十堰市东风口腔医院组织实施专业教学,实行临床见习导师制,以操作规范和临床技能实战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技能造作过硬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2007年口腔医学专业成为2007-2010年在建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项目。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各级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及地方牙病防治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口腔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医学基础及临床相关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等。
就业去向:在省、市(州)、县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历年就业率100%。
康复治疗学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在医疗卫生、学校、体育运动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等部门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主要课程: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及康复治疗专业课程,如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骨科学、神经病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传统康复方法学、康复功能评定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内外科疾患康复学等。 就业去向: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儿童康复机构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工作,并可在社区从事临床康复医疗工作以及大、中专院校或特殊学校(聋校、语训学校等)从事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
医学检验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统计学、检验仪器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诊断学、内科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就业去向:在各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血液中心、医学院校从事医学检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在环境保护、海事检疫、试剂研制及营销等单位从事医学检验相关工作。历年就业率90%以上。
药学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院和医药营销、管理及生产部门从事医院药学、药物分析、药品管理、营销以及生产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在教学中强调“专”与“博”相结合,能力与科研并重。在课程设置方面,前期趋同,夯实专业基础;后期分化,突出就业优势,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多出路的办学格局,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专业方向,培养实用型药学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按照一专业四方向的培养目标,在大药学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意愿及成绩,划分为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医药营销、临床药学四个方向,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天然药物治疗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要等。
就业去向:在药品生产企业、各级医院制剂室从事药品生产、GMP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工作;在各级医疗单位从事各种临床药学服务、医院药事管理、临床药学研究等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从事中药新药开发及中药资源开发等工作;在各类医药企业、药品监督管理及相关机构从事分析、策划、市场营销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药学系基本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习就业模式,历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
护理学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护理学专业开设于1999年(在湖北省属院校中开设最早),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在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如: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神经精神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社区护理学等。
就业去向:在大中型综合性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以及涉外护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社区从事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历年就业率100%。
护理学(国际护理方向)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基础知识和较扎实的护理学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系国家文化,能在国内、外各级医院、教学科研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的涉外型高级护理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交往礼仪、护理教育学、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综合、雅思听力、雅思口语、雅思词汇、雅思阅读、雅思作文等。
毕业去向:出国留学;在涉外医疗机构或大中型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年就业率100%。
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医疗卫生)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设有医疗保险、卫生法学两个专业方向,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熟悉我国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现状,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保险、法学、卫生政策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能在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管理、医疗保险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概要、临床医学概要;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管理统计学、管理文秘、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保险学原理、医疗保险学、法理学、卫生法学等。
就业去向:医疗保险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各大中型医疗机构和有关科研院所等。就业面宽,发展前景广阔,历年就业率95%以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信息方向)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急迫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医药学和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实践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在各大中型医院、医药科研教学单位、医药软件研发企业等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与维护、医学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价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要;管理学原理、医院管理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医院信息系统等。
就业去向:高等医药院校、大中型医院、科研院所、医药软件开发公司、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等单位。就业面宽,发展前景广阔,09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临床医学
学制三年,属全日制普通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初级卫生保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社区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医用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用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与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耳鼻咽喉科学、眼科学、卫生法学。
就业去向:在省、市(州)、县乃至乡镇、社区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卫生保健和医药营销工作。
护理学
学制三年,属全日制普通专科。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护理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医学、预防保健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人体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
毕业去向:在各级综合性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
康复治疗技术
学制三年,属全日制专科(高职)。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初级卫生保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康复治疗专业技能,能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和康复保健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医用物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要、*传统康复治疗学、神经病学、骨内科及骨外科诊断治疗学、运动疗法技术学、理疗学、基础作业学、临床康复学、言语治疗学、康复疗法评定学、假肢与矫形器学。
就业去向:在省、市(州)、县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从事康复治疗、保健和科研工作。
医疗美容技术
学制三年,属全日制专科(高职)。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初级卫生保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医疗美容技能的,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能从事临床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医学概论、美容局部解剖学、临床医学概要、美容化妆品学、美容药学、美容心理学、美容外科学、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学。
就业去向:在国内大中型城市整形美容机构、医院以及美容营销部门、美容咨询服务机构、化妆品营销机构等从事医学美容治疗、美容行业的管理和咨询工作;在医学美容教育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获奖成果/湖北医药学院
2005-2007年度教师科技与教学成果获奖情况一览表
院系 年度 获奖成果名称 作者1 作者2 获奖名称
第二临床学院 2005 悬雍垂-软腭折叠成形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勇 李佩华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临床学院 2005 肝癌患者CIK的诱导及对肝癌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张有顺 袁方均 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5 复元愈肝胶囊抗肝纤维化及护肝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黄骏 刘爱华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5 医疗机构MPE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运用 刘春华 钟森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5 野生绞股蓝复方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谭华炳 车舟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5 赤黄肝康口服液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 吴金虎 肖雨清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5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过程中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张昌军 王华 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5 复方健骨关节汤治疗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张功礼 胡阿威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5 丹参注射液椎管内局部灌注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实验研究 张功礼 余永桂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认知能力与脑SPECT研究 陈洪波 王大斌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结肠旷置术治疗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代全武 漆子桂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尼莫同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半暗带干预的时间窗研究 何国厚 席刚明 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评估与处理 李亚玲 王耕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银杏叶制剂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刘久波 吕军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分期针灸配合德国促通技术对中风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彭力 王晓南 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腺病毒介导反义AT1R基因转移对肺动脉高压的防治作用实验研究 涂明利 刘为舜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尼莫通影响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的研究 谢集建 陈宝芳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宽叶缬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 杨桂元 王玮 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超声心动图计算机纹理分析法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张文君 谢明星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夹脊电针加三维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赵大贵 王晓南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5 马兜铃酸肾病防治的实验及临床系列研 朱少铭 刘久波 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础医学院 200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L型及其意义的研究 邓维秀 王襄 十堰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基础医学院 2005 人与猪升主动脉、肺动脉干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黄铁柱 余明华 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础医学院 2005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 阮绪芝 曾凡龙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基础医学院 2005 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的制备 严世荣 阎家麒 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础医学院 200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杨江林 况成云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基础医学院 2005 机能实验课程结构改革与创造力教学的研究 郑先科 李国华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6 甲倍霜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 汪选斌 肖雨清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6 风池穴神经经路研究 席刚明 何国厚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6 封闭式膜过滤集菌法在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肖雨清 尤世刚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6 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 万楚成 夏云金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临床学院 2007 应变率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心房功能的初步研究 杨汉东 许浩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三临床学院 2007 人突变p27基因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徐少勇 陈君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7 复方左氧氟沙星喷雾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杜士明 黄良永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7 BRCAI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检测及其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冯景 郭建华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临床学院 2007 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与内镜治疗 王强 吴清明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现任领导/湖北医药学院 党委书记、院长:涂汉军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鹏飞
党委常委、副院长:魏文芳
党委常委、副院长:李云霞
党委常委、副院长:严世荣
党委常委、副院长:闵前发
校园文化/湖北医药学院 校徽校徽整体呈圆形。综合了“蛇杖、太极、中草药(或橄榄叶)”三种元素;蛇杖是医学通用元素,标识着学校的主体是西医教学事业,与外围的中草药(或橄榄叶)图案相辅相成,表达着中西结合的理念,阐述了湖北医药学院的“医”和“药”两大办学特性;天下太极出武当,标识中使用了变形的太极图元素,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区域特征;标识采用象征春天的绿色为主色调,代表着医学的生命科学特征,也预示着学校蕴含着无限的发展生机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校训厚德勤学 求实创新
释义:
1、厚德勤学,意谓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广大学子勤奋学习,全面成长。
2、求实创新,即办学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附属医院/湖北医药学院
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即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是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学院的主体,十堰市太和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占地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500张、固定资产6亿元,拥有“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张群林教授等大批知名专家。
太和医院占地三百余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开设病床1348张,固定资产6亿元,现有职工18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者300余人,中级技术职称者400余人,有按专业设有大内科(含心血管、肾病、血液、消化、呼吸、内分泌、风湿病、老年病等学科)、神经内科、大外科(肝胆、胃肠、儿外、肛肠、内分泌血管外科、骨关节、创伤骨科、脊柱、整复烧伤、美容、神经外、心胸外、泌尿外、男科等专科)、麻醉科、中心手术室、肿瘤科、妇产科、儿童医疗部、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传染病科(肝病防治中心)、康复医学中心、针灸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医学科、家庭医学科等临床科室30余个。
附属人民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即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是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的主体,十堰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国际急救网络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湖北省三甲示范医院、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医院人文管理荣誉奖、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在全省率先通过ISO国际质量环境体系双认证。自1982年建院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恪守“病人至上、质量*”的方针,弘扬“仁爱、敬业、严谨、创新”的精神,争做患者亲人,创造员工家园,形成了“仁德为怀、精诚为民”的核心文化理念,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人民医院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7.5亿元;拥有职工1800多名,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700多名,硕、博300余名;开放病床1550张,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5个;年门急诊工作量70万人次,出院病人4.5万人次。医院拥有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口腔科、急诊科、生殖医学科等15个省、市级临专科。生殖医学中心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全国市州级医院*家人类辅助生殖医学机构,也是省卫生厅批准的全省市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生殖医学研究所是“胚胎干细胞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是十堰驻军*定点医院、广州军区鄂西北部队离休老干部医疗保健定点医院、十堰市*出入境人员体检保健机构。医院拥有1.5T超导核磁共振、1250大型数字减影X光机、高能直线加速器、16排螺旋CT、高强度超声聚焦刀、大型生化分析仪、手术导航系统、三维彩超、超声胃镜、胶囊内镜、全身热疗系统、眩晕诊断系统,以及各种门类齐全的系列腔镜等总值达2.85亿元的国际国内先进的诊疗设备。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人类辅助生殖及产前诊断技术,癫痫外科手术,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心脏外科手术,腔(内)镜诊疗技术,显微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综合诊疗,复杂骨科手术,内分泌及免疫疾病的综合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上百项高新技术。
附属东风医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即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公司总医院,是湖北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的主体,东风公司总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占地15万平方米、开放病床1418张、固定资产3.5亿元,“白求恩式好医生”戴宗晴教授就在该院工作。医院现开设病床1400余张, 其中高级职称近2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年门诊量达到了9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2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