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认领)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http://www.wzvcst.edu.cn/)
网站类型:浙江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于2008年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其前身是1950年创办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和1958年创办的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详细说明
历史沿革/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以温州市农科院为基础筹建的。温州市农科院是2000年2月由原来的温州市农科所、温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和温州农校合并组建而成,同时挂“浙江省温州农业学校”牌子,是一所集教学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机构,是全国*农业科研教学合二为一的单位。

院(校)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温州农业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8月由省文教厅批准建立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技术学校”,于1983年恢复建设。办学以来共为社会输送了9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担任领导职务或成为业务骨干,在温州有较大的影响力。

院校的科研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取得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曾受到国务院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馀项,市级科技成果奖项200馀项。研究领域涉及农作物育种、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生态环境、农产品检测、畜牧兽医、食品加工、园林设计、科技信息等领域,温州白猪、水稻珍汕资源的育成以及细绿萍繁育技术的发明等享誉农业科技界,与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内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福建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均建立了比较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在“139富民攻坚战”、 “菜篮子工程”、“食无忧工程”、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本信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办学类型:高职高专 所在地: 浙江

性质类别:综合类

通讯地址: 温州市六虹桥路1000号

邮政编码: 325006

联系电话: 0577-88412441

电子邮箱: zs@wzvcst

学校网址:

招生网址: zs.wzvcst/

就业网址: jy.wzvcst/

学院简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明确

学院坚持发挥“农科教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立足温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建设农类特色鲜明、全面发展的高职院校和农业科研强院”的办学定位。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效显着

学院现设有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园林系、动物科学系、经贸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公共教学部、成教学院等五系一部一院,已开设农林牧渔、财经、电子信息、制造等四大类20个专业,在校学生5246人。现有教职员工453人,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专业教师队伍。 学院教学内涵建设成绩显着,已形成省、市、院三级重点(特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结构体系。

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条件优良

学院现占地677亩,校舍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备,建有农类、商务、信息技术等七大类校内实验实训室89个,校外实习基地90个,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4074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0馀万册。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合格校内实训基地7个,并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发挥区域、行业和科研优势,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组建了“浙江省农业技术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共享联盟” 。

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为温州农业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曾获国务院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现建有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温州综合试验站、*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拥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流动站分站、1个院士工作站,13个研究所。2011年外来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学院培育的新品种、研发的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

就业渠道宽广,创业氛围浓厚

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优质就业”为目标,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学院的“一把手”工程,全程化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活动,已建立120多家实习就业基地,学院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已形成特色和品牌。温州市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浙江省小企业创业基地、浙江现代农业中小企业研究基地、温州市网商创业园、温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与研究基地、温州青年创业学院先后落户我院,现设立了70多个创业项目,为学生搭建了多个创业实践活动平台,其中“亲子农庄”创业项目获全国竞赛一等奖。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12%。

奖助学金全面,农类专业免学费

学院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励志奖学金、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助学金,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奖面占在校生数的1/3,2011年学院奖助学金资助达428馀万元。录取并就读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和商品花卉等七个专业的浙江省户籍学生免交学费,所需经费由浙江省财政负担。

校园文化深厚,社团活动丰富

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人文型、实践型、素质型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育人环境。近两年,学院获得“浙江省平安校园”和“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目前学院设有艺术团、瑜伽社,羽毛球社、户外登山社,舞动青春社等38个学生文化社团,学生业馀生活丰富多彩。在第三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三等奖;3人获得全省职业生涯十佳规划之星、创业之星。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生活便利

学院坐落于温州市六虹桥路1000号,位于市区景山公园南侧,毗邻汇昌河水上公园,环境优美;距火车站、温州南站仅5公里左右,距汽车客运中心3公里左右,距市中心5公里左右,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是学生求学、成才、就业、创业的理想摇篮。

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1)招生热线:0577-88412441 (2)传 真:0577-86185777(3)联系地址:温州市六虹桥路1000号(4)学院网址: wzvcst 学院招生网: zs.wzvcst

院系设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系名 专业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设施农业技术 种子生产与经营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食品加工技术
动物科学系 畜牧兽医 宠物医学
园林系 园艺技术 园林技术 水利工程
商品花卉
信息技术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 低压电器制造及应用 电子商务
经贸管理系 会计 连锁经营管理 金融管理与实务
国际商务 市场营销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平阳学院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公共管理部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有科研教学工作人员65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副高2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2人。

系内设有作物研究所、蔬菜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等五个科研所,还有浙江省重点试验基地 “浙南水稻选育种试验基地”。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品种选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环境保全型农业生产研究;作物抗病性研究;食品安全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馀项,市级科技成果奖200馀项,并曾获国务院嘉奖。现承担国家、省、市课题40多项。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科研设备先进,教学设施完备,总价值超过3000多万元,有浙江省较大的人工气候室,标准种子检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遗传栽培实验室,植物病理实验室,土壤肥料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冷藏室,智能温室大棚5000平方米,学生生产实践基地300多亩等。

2007年开招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等3个专业,计划招生150人,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我们已经和在温州的一些大型企业签订协议,联合办学,明确学生就业方向,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将始终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就业的教育方针,开展多形式办学,成为特殊鲜明,富有活力的科研教学团队,学生成才的推进器。

园林系

园林系现设有“园林技术”、“商品花卉”、“园艺技术”、“设施水利工程”四个专业,其中园林技术专业为温州市级示范性专业、学院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内设系办公室、园林技术教研室和商品花卉教研室。

园林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具备高中级职称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既有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又有技能高强的农业专家,注重工学、产学相结合。园林系主编出版教材有全国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教材《园林植物造型技术》、《园林植物应用技术》、《经济林栽培》等,主编出版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普通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本科教材《园林树木栽培学》。先后完成多项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如:温州市农科院河滨绿化工程、苍南玉龙陵园规划、文成东溪乡“青山白化”整治工程等。并承担“良种花卉引试开发”、“现代园艺技术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温州城市河道生态景观修复技术示范研究”、“浙南草坪草种的引选与应用研究”、“边坡绿化技术引进、筛选与应用”、“观赏桉树的引种和开发利用”等科研项目。

园林系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习环境优美,专业设施齐备,尤其重视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拥有现代化的智能型大棚5000㎡,并建立有 “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测量”、“园林绘画”、“园林花艺”、“园林制图”等一系列实验室,还有一批知名园林花卉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园林系坚持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紧扣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积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动物科学系

动物科学系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主干教学系部之一,拥有动物科学研究所、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畜牧兽医专业为院系部的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副教授3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5名,双师型教师10名。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4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馀篇,一些专业教师在担任着行业或企业的技术顾问。

动物科学系具有精良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实习实训条件。拥有畜牧兽医类四大专业实验中心和宠物医院,畜牧兽医、动物医学临床应用诊疗仪器设备和分析化验设备先进精良,在满足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生产、技术和科研服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动物疾病控制中心为温州市规模猪场提供阶段性和经常性的免疫监控和监测,保证了温州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开创了浙江省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的先河。动物科学系拥有动物品种多样的综合畜牧场,种鸡场和与之配套的孵化厂、饲料加工车间、现代化动物医院及兽药生产与检测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完全满足专业学生在校内的专业实习实训。拥有温州基地生猪产销合作社、乐清绿雁家禽合作社、藤桥民鑫畜禽专业合作社、温州康利饲料兽药有限公司、温州动物园、温州白云山农业观光园等门类齐全而稳定充足的动物医学、养殖企业、生物制品企业等实训基地,完全满足师生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农民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需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就业机会。

动物科学系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学生为目标,在省市畜牧兽医局的指导下,积极适应浙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线,致力培养中高级技术型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专门人才。

经贸管理系

经贸管理系现开设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国际商务等5个专业。

该系拥有一批具备中高级职称的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成立了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和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该系现有ERP沙盘对抗实训室、财经实训室、会计实训室等实训室,同时在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十几个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专业技能竞赛集训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专业技能大赛;组织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以适应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信息技术系

信息技术系下设系办公室、实训科、学工办、计算机网络教研室、数字媒体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电气自动化教研室、电子工程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等部门。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数字媒体、开源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网络程序设计、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开发、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工艺、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等11支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3 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70%以上,具有高级技师、技师、工程师等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超过60%。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能工巧匠任兼职教师。

该系现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等五个专业(或方向)。面向各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岗位群,培养各单位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系部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级各项科技竞赛。近两年来,我系学生5人获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银奖、铜奖、团队三等奖,一支队获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10人获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三等奖, 100多人次在温州市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中获团队银奖、铜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系部拥有各种专业实训设备,价值千万馀元,现已建程序设计实训室、操作系统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平面设计实训室、视频制作实训室、摄影实训室、电子电工综合实训室、电子创新实训室、单片机与PLC实训室、传感器技术实训室、程控交换技术实训室、镗床实训室、铣床实训室、电子工艺实训室等。通过实训,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系部积极发展校企合作项目,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新思路,实现学校与企业零对接。我系已与*正泰集团、天正集团、飞跃集团、新亚电子、浙江奥乐安全器材有限公司、申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龙星自控设备厂、温州怡联科技有限公司、温州盛利科技有限公司、温州数码科技广场、温州电脑市场等单位签约共建实训基地。并成立了以企业家、行业专家为主的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就业提供保障。

公共教学部

公共教学部是分管全校公共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管理部门,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校

公共理论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师配备、质量检查等具体工作。公共教学部下设社科、英语、语文、数学、音体美五个教研室,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经济数学》、《体育与健康》、《经济应用文写作》等;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有《音乐欣赏选修》、《人际沟通与交往艺术》、《大学生心理健康》、《美术欣赏》等。本部承担全院的公共英语等级考试、数学建模比赛、体育竞赛、学院运动会等工作,另有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体育器材室等相关教学附属设施。

在学院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公共教学部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改为突破口,不断探索高职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学改革,以质量求生存,团结一心,开拓创新,共谋学院新的发展和飞跃。

学院大事记/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2004年

7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和市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温州市农科院(温州农校)启动了科技职业学院的申报工作。

8月,聘请张致光、孙蔚两位专家担任申报筹建工作顾问,着手编制申报材料。

2004年8月16日,邀请市领导和专家召开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论证会。会后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在温州市农科院基础上创办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要求。

2004年8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了《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论证报告》。

2004年9月1日,温州市委常委会原则同意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初步方案。

2004年9月15日,冯志礼副市长来院进行高职院申报筹建工作调研,指出农科院在高职院的申报筹建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增强实力,提高素质,提升形象,加快发展”。

9月21日,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递交《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温政〔2004〕84号)。

10月,钱成良副市长,陈光元副秘书长,教育局林卫平局长、谢树华副局长等同志到省教育厅向教育厅领导专题汇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申报筹建工作。

10月15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温委办〔2004〕66号),成立以冯志礼副市长任组长的筹建工作领导小组。

2004年10月24日,刘奇市长在我院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钱成良副市长、冯志礼副市长、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2004年11月4日,省高校设置评估组对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工作进行评估。

2005年

8月2日,冯志礼副市长来院进行高职院申报筹建工作调研,指出在高职院申报筹建过程中要“坚定目标不放松,坚持两手抓不放松,坚持改革发展不放松”。

12月5日,召开“创办高职院专家研讨会”,陈肖鸣、丁金昌、周锦成、张致光等专家,谢树华、张志宏、吴镜湖、赵明等部门领导及温州市农科院领导班子参加会议。

12月15日,刘奇市长在我院召开市政府关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专题会议。

12月15日,刘奇市长主持召开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就市农科院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冯志礼副市长和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2006年

1月4日,市人民政府再次向省人民政府递交《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温政〔2006〕2号)。

3月7日,《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校园规划设计》文本通过了温州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组织的会审,并于5月完成修编工作。

4月14日,钱成良副市长、冯志礼副市长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期间挂靠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学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并当场签订了挂靠办学协议。

5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筹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政函〔2006〕55号)。

5月11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联合发文下达我院2006年招生计划500人。

6月29日,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任命由冯志礼、徐和昆、吴金法、褚建成、王阳、林时进、周剑等7位同志组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党政领导班子,温州市副市长冯志礼同志兼任学院党委书记和院务委员会主任,徐和昆同志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吴金法同志任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9月,学院挂靠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收首届高职学生490人,分别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和会计专业。17日,首批高职学生顺利报到注册。

9月2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举行隆重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授牌仪式暨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市委书记王建满向学院授牌。

12月4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任命苏孝永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院务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温州农业学校)副院长(副校长)。

2007年

1月26日,学院首批成立了经贸管理类、会计和计算机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并与16个校外实训基地正式签约。

3月,学院一期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基本落实,准备全面开工建设。

3月9日,在市行政审批中心召开我院一期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议并通过项目审批。

3月24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温州市农科院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4月27日,中共温州市委发文(温委发〔2007〕75号)任命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育满兼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党委书记、院委会主任。

5月30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德康莅临我院调研,充分肯定了我院在服务三农、学校管理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建工作中所取得的显着成绩,并对学院下一步的发展理念、运行管理机制、工作重点与目标以及筹建工作提出了要求。

6月2日,学院成立一期建设项目实验设备、图书、后勤保障等物品采购领导小组,制订了《一期项目物品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物品采购工作全面启动。

6月7日,学院召开院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院内一期实训基地建设启动。

6月26日,学院成立“去筹”工作领导小组。此前及之后,相继成立(调整)了一期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学工作委员会、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出台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办法、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制度,并向学院各部门下达了具体“去筹”工作任务。

6月2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我院党委书记、院务委员会主任王育满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就一期项目中学院出入口改造和人行天桥建设等有关问题与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7月4日,陈作荣副市长莅临我院调研,提出学院要提前去筹,实现2008年自主招生。

7月4日,我院向市发改委编制上报了“院十一五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安排院二期建设项目。

7月24日,学院召开中层干部学习会,深入贯彻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院再次掀起高职教育理念学习新高潮。

8月下旬,我院2007年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实现继2006年首届招生开门红后的再次突破。招生计划1200名,实际录取新生1206名,并呈现了平行志愿投档数较充足、理科征求志愿分数高,农类专业一志愿满足率较高,新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生源地与性别结构合理的可喜特点。

9月,学院所有工程进入招投标阶段,学院一期建设工程九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并将于2008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9月15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07级1112名新生正式报到入校。

10月,学院“去筹”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去筹申报材料进入全面调整、修改、完善阶段。

11月9日下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筹)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暨校外实训基地签约仪式"在我院隆重举行。学院与温州市各大企业分别签订了农类各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等5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以及32个校外实习基地名单。至此,我院专业指导委员会达到8个,校外实习基地达到48个。

11月18日,何泳生教授等来院对学院“去筹”进行了预评估,并指导下一步工作。

11月25日,省人民政府马林云副秘书长、省教育厅张绪培副厅长在温州市府副秘书长谢树华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学院,并对学院“去筹”及建设发展工作进行了指导。

11月28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在我院举行“温州市农村干部与农民培训中心”授牌仪式,首期“温州市自然灾害避灾、减灾及损报技术培训班”同时开班。

12月5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向浙江省人民政府递交《关于要求正式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请示》(温政〔2007〕100号)。

2008年

1月2~3日,浙江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对学院进行“去筹”评估。

2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同意正式建立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政函〔2008〕28号)。

4月8日,教育部公布了2008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名列其中,标志着学院已具备自主招生资格。

专业介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专业名称 专业层次

农林牧渔类 宠物医学 专科 园艺技术 专科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专科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专科


设施农业技术 专科 种子生产与经营 专科


畜牧兽医 专科 商品花卉 专科


园林技术 专科 食品加工技术 专科

电子信息类 低压电器制造及应用 专科 数字媒体技术 专科


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科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科



财经类 连锁经营管理 专科 电子商务 专科


市场营销 专科 国际商务 专科


会计 专科



师资力量/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432人,其中:任教师257人,农业专业科技人才100多名;高级职称7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8人;有省"151"人才、市"551"人才、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专业人才45名。

发展规划/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全国,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农字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两年高标准去筹,五年全面达标,努力建设成以农字为特色、在全省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和区域性科研强院,为创建优秀高职院校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发展目标

1、办学规模

到2010年,实现全日制在校生4500人的规模。

2、专业及课程建设

经过5年努力,形成以农类专业为特色、其他优势专业为支撑的专业体系,全院专业数控制在20个左右。建成4~5个院级重点专业,1~2个市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建成10门院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

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200人左右,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0%,具副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30%,培养造就5名以上在省内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注重教师“双师”结构,建立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科研发展

加大现有省重点试验基地建设力度,争取成为省重点实验室。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分站建设。建立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3个,增设非农类研究所2~3个。增强现有农类研究所实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研究水平和档次,拓宽研究领域,争取承担省级以上科技发展项目、市重大科技发展项目15项以上,育成新品种15个以上,获市级以上奖励30项以上,科研经费突破2000万元。

5、社会服务

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与应用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1000万亩以上。年组织社会服务150次以上,指导受益5万人次以上。

6、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高职在校生8000人的规模制订学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总规划建筑面积21.27万平方米,总建设投资4.46亿元。

2008年完成一期项目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41亿元,建成建筑面积6.68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大楼2幢1.4万平方米,图书馆1幢1.12万平方米,教学大楼3幢2万平方米,学生公寓3幢2.1万平方米。

2009年启动二期建设项目,投入建设资金1.59亿元,建设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到2010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馆藏图书达30万册。

建成各类实验实训室100个,校外实习基地60个以上。建设好藤桥科研与实验实训基地。多渠道拓展各类科研与实验实训基地。

7、成教培训

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与教学场所,开展继续教育、农村干部和农民培训工作。设立研究生教学点1~2个,成人学历教育达到2000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5000人次以上,各类专题培训2万人次以上。

8、科技产业开发

大力开展科技产业开发,实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立院开发总公司,统一规范管理院办产业及科技产业开发工作,力争科技开发创收800万元以上。

9、校园文化建设

创造“整洁文明、平安和谐、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发展策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六个坚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坚持适度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科研强院战略,推动科研工作上层次、上水平;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坚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农字特色品牌;坚持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探索实践社会服务新机制新模式。

收费标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学费及住宿费:录取并就读设施农业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园艺技术和商品花卉等七个专业的浙江省户籍学生免交学费,所需经费由浙江省财政负担;其他专业学费6000元/年。

学生寝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六人一间,带阳台和独立卫生间,配有电热淋浴器、电话、计算机宽带网接口等,每人12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