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性简称:*检科院
英文全称:Chinese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英文缩写:CAIQ
主要任务/*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以检验检疫应用研究为主,同时开展相关基础、高新技术和软科学研究,着重解决检验检疫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突发性和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并为国家检验检疫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检科院还承担着国家质检总局的部分技术执法辅助工作,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研究室、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妆品标签审核办公室、*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秘书处和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下设机构/*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科院下设食品安全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动植物检疫研究所、卫生检疫研究所、工业品检验研究所、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检验检疫技术情报研究所(检验检疫标本馆)等6个院直属研究所,另有北京中德联合化妆品研究所、中美检科微技术研究所、综合检测中心、北京陆桥质检认证中心(BQC),院部由办公室、科技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党委办公室5个职能部门组成。
硬件设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现有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各类检测仪器设备600余台/套,总价值约11800万元人民币。
人力资源/*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现有各类人员500余人,有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国内权威技术专家,其中研究员24名,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41名,博士35名。建有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专业领域/*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专业领域涵盖食品化学、分子生物学、动物检疫、植物检疫、流行病学、微生物、转基因、纺织、轻工业品安全项目检测技术、危险品及原材料安全评估与检测技术等多个层面,在食品、农畜产品、植物检疫、化工矿产品、转基因食品和卫生检疫检测技术的研究及检验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
下辖公司/*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科院下辖陆桥集团公司,该集团是专门从事科研成果转换、开发、经营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该集团包括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陆桥商检新技术公司、三河质检印刷有限责任公司、陆桥印刷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陆桥动植物检疫技术开发公司、北京陆桥综合服务公司等。
学术动态/*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1、《微流体芯片技术及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应用研究》通过专家鉴定
*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微流体芯片技术及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5DIA2J128)于2008年4月29日在京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该课题并于当日通过了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委托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的课题验收。
2、《香港特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及修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通过专家鉴定
2007年6月,由施宗伟主持的《香港特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及修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编号检科2005-008)通过专家鉴定。
科研成果/*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固相萃取(SolidPhaseExtraction,简称:SPE))是一种用途广泛而且越来越受欢迎的赝品前处理技术。由陆桥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固相萃取产品,其填料采用高纯、优质的材料,经过独特的表面改性工艺制备而得。具有国际一流的品质,经济型和价格和齐全的品种系列。产品包括反相SPE(C18、C4等)、正相SPE(NH2、CN等)、离子交换SPE(SAX、SCX等)吸附SPE(Carb、Florisil等)。
陆桥技术有限公司以强大的技术力量为后盾,可根据用户的特殊应用需求,量体裁衣,提供特定产品。我们不仅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特殊产品规格(填料力度、填料质量和柱管容积),而且可根据特殊应用进行特定的表面改性,提供具有特定的吸附选择性的产品。
显色培养基(Chromogenic/FluorogenicCultureMedia)是一类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显色的原理来检测微生物的新型培养基。利用显色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其反应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大大优于传统培养基。
目前,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所开发的系列显色培养基有:大肠杆菌与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大肠杆菌O157显色培养基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卫生检验检疫等方面。
E.coliChromagenicAgar
用于大肠杆菌的快速鉴别和计数,18-24h可初步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蓝绿色
其他无色或被抑制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液体显色培养基(LECC)
LiquidE.coli&ColiformChromagenicmedium
可同时进行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MPN法计数,
24h可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蓝绿色、有荧光
大肠菌群蓝绿色、无荧光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ECC)
E.coli&ColiformChromagenicmedium
用于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的同时快速鉴别和计数,
18-24h可初步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蓝绿色
大肠菌群紫红色
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CA)
ColiformChromagenicAgar
用于大肠菌群的快速鉴别和计数,18-24h可初步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大肠菌群蓝绿色
其他无色或被抑制
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
SalmonellaeChromagenicmedium
用于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分离鉴别,18-24h可初步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沙门氏菌(浅)紫红色
其他蓝绿色、无色,或不生长
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
ListeriaChromagenicmedium
用于李斯特氏菌的选择性分离鉴别,24h可初步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单增李斯特氏菌绿色菌落,周围有晕圈
绵阳李斯特氏菌绿色菌落,周围有晕圈
英诺克李特氏菌绿色菌落
大肠杆菌O157:H7显色培养基
E.coliO157:H7Chromagenicmedium
用于大肠杆菌O157:H7的选择性分离鉴别,
24h可初步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大肠杆菌O157:H7紫红色
其他大肠杆菌蓝色
其他无色或被抑制
坂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
E.SakazakiiChromagenicmedium
用于坂崎肠杆菌的选择性分离鉴别,
24h可初步判定结果
微生物菌落颜色
坂崎肠杆菌蓝绿色
大肠菌群无色菌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被抑制
弧菌显色培养基
VibrioChromagenicmedium
微生物菌落颜色
副溶血性弧菌紫红色
霍乱弧菌蓝绿色
拟态弧菌蓝绿色
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别,24h可
初步判定结果
专家介绍/*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庞国芳庞国芳,*工程院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
*检科院首席科学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公职化学家联合会(AOAC)资深专家。
30余年始终工作在检验检疫*线,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等化学污染物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分辨率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在研究新型萃取、分离、富集等样品制备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多有创新。在检测技术标准化工程化方面颇有建树,研究建立了139项国家技术标准和3项国际AOAC标准(其中一项正在组织AOAC协同研究),提升了相关产品的质量,促进了相关行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3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次荣获国际AOAC科学技术奖。论着8部(1300多万字),论文80多篇(其中30篇SCI论文)。培养带出了一支包括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5名教授级研究员和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储晓刚有害物质分析与代谢机理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专家,总局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科技部863专家, 科技部公共安全发展规划、卫生部食品安全专项、亚太地区公共安全特聘专家。
社会兼职:*仪器仪表学会、*分析测试协会、*质谱学会有机分会、*色谱学会和*分析毒理学会会员,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委5个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任*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沈阳农大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7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研究方向:食品中未知有害物质筛查技术,复杂基质食品中有害物质分离技术,实验材料应用研究,实验室样品处理设备研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向战略研究、进出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技术。
陈颖物
种鉴定和转基因安全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
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国家质检总局优秀女科技工作者。
社会兼职:山东农业大学客座教授,*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分会理事,*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2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食品生物安全(包括:转基因检测、生物物种鉴别、食品真伪鉴别,微生物分子生物快速检测等)。
范春林,农产品质量安全化学污
染物检测、监测与溯源技术研究首席专家学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
研究方向: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检测、监测技术研究,农产品及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溯源技术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发表SCI文章27篇,制定国际AOAC标准2项,出版专着8部(1700万字)。
朱水芳
植
物病害检疫与预警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动植物检疫研究所所长。
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专家,中央直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质检总局先进个人,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专家,科技部863专家,ISO转基因技术委员会专家,,国家发改委生物产业咨询专家。
社会兼职: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委会委员,第九届国际植保大会分会主席,第十届国际植病大会分会主席。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
研究方向:生物安全及检验检疫安全国家战略规划,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检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规律、成灾机理、侦检与防控技术研究等。
林祥梅动物检疫与人畜共患病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动植物检疫研究所副所长。
荣誉称号:国家质检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检科院“先进个人”、*检科院“先进中层干部”、*检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社会兼职:*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检疫学分会副秘书长。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3项;以*作者发表SCI文章1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王超工业(消费)产品安全研究首席专家,硕士,研究员,工业品检验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国家实验室认可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
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化学危险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2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篇。
研究方向:工业消费品有害因子检测关键技术及风险评估研究;工业消费产品的安全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比较研究;工业消费品中新材料检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
王静外来传染病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
荣誉称号:中央国家机关十佳杰出青年,中央国家机关
优秀青年,质检系统先进个人(记一等功),质检总局优秀青年,质检总局优秀共产党员。
社会兼职:*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病原微生物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专家委员会委员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研究方向:外来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监测、检测、溯源及预警研究。
王跃进检
疫处理研究首席专家,学士,研究员,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
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专家,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先进个人。
社会兼职:*植物保护学会理事,*粮油学会理事,*粮油学会储藏专业分会常务理事,IPPC植物检疫处理技术专家组成员,国际森林检疫专家组成员,国际储藏物气调与熏蒸大会常设委员会委员。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1项;以*作者发表SCI文章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
邹明强现场
快速检验检疫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所副所长。
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专家,总局首届中青年专家。
社会兼职:全国纳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委员会委员,*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应用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谱学学会理事,《现代科学仪器》期刊编委。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2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研究方向:纳米生物、小型拉曼、微流控芯片、流式微球免疫筛查等前沿分析科学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陈会明化
学品安全研究首席专家,博士,研究员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荣誉称号:*检科院先进工作者,优秀中层干部,国家质检总局应对REACH专家工作组首席专家。
社会兼职:国家认监委检验检疫标准化政策研究工作组组长,全国危标委化学品毒性检测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分会委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科研业绩:自2004年以来,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二等奖2项;以*作者发表SCI文章6篇。
研究方向:化学品战略与政策;化学品风险分析;化学品信息平台;化学品安全、卫生和环保(EHS)评价新检测技术。
相关词条/*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 *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七二五所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 *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 *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 *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 *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 *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
*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