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         (认领)

兰州城市学院 (http://www.lzcu.edu.cn/)
网站类型:甘肃高校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兰州城市学院
详细说明
历史沿革/兰州城市学院 前身历史1904年甘肃文高等学堂(师范馆)创建
1906年兰山书院更名为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
1911年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两级师范学堂
1911年甘肃两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初级师范学堂
1913年甘肃初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省立师范学校
1914年甘肃省立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师范学校
1936年甘肃省立*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兰州师范学校
1949年甘肃省立兰州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
1958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升格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校方认定的学校创立时间)
1961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
1962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停办
1971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兰州师范学校
1977年兰州师范学校(专科班)创建(合署)
1978年兰州师范学校(专科班)升格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独立办学
1992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42年培黎工艺学校创建
1943年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1950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
1953年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更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
1956年培黎石油技工学校更名为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57年广州石油机械安装技工学校并入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85年兰州石油技工学校(部分)改建为培黎石油学校
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
1984年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创建
1958年兰州师范学校更名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62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停办
1978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恢复办学并更名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3年培黎石油学校并入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兰州城市学院
2007年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并入兰州城市学院
学术研究/兰州城市学院 科研建设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厅级科研项目200余项,有108项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592篇,被SCI收录26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 77部,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184部。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师范大学及国立音乐学院、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和加拿大纽芬兰大学达成了项目合作协议,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香港公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术刊物甘肃高师学报
《甘肃高师学报》创刊于1998年,原由甘肃省内五所师专(兰州师专、天水师专、张掖师专、庆阳师专、合作师专)联办。现由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4],为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第 1、3、4、6期刊发哲学社会科学内容,2、5期刊发自然科学内容。主要特色专栏为:语言学、文学研究、文化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等。
研究机构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12月6日,经省政府批准,依托兰州城市学院挂牌成立。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是依托兰州城市学院组建的我省*城市发展研究院,是一所以城市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
主要任务是组织专家、学者,对涉及我省城市发展的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为我省城市理论和城市管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关研究所:城市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所、城市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戏剧研究所
兰州城市学院*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秋,2003年创办《*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高校尚属*。研究所以校内教师为主体,并聘请甘肃高校著名学者专家赵逵夫、张文轩、宁希元等先生担任学术顾问,聘请《甘肃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甘肃教育出版社主编、编辑部主任、总编辑担任特邀编委,以及兰大、西北师大部分教授、副教授为特约研究员,校内外研究人员共20余人,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结合、具有一定研究实力和较高编辑水平的学术团体。
甘肃方言研究所
甘肃方言研究所,于2004年11月5日在兰州师专(现兰州城市学院)成立。甘肃省引进的*位语言学博士莫超教授担任所长,西北师大雒鹏副教授担任副所长。*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振兴教授、《方言》副主编、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秘书长周磊教授、陕西师大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邢向东教授、青海师大张成材教授、青海民族学院民族所教授贾晞儒教授、西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赵逵夫教授、兰州大学张文轩教授受聘担任该研究所顾问,省内10多位语言学者特邀担任研究员。
教师教育研究所
兰州城市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兰州师专依托教育系成立于2003年6月的教师教育研究所,是甘肃省成立的*家专门研究教师教育的研究机构。2006年兰州师专改建为兰州城市学院后改现名。2010年改建为挂靠兰州城市学院成立的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二级研究所。
教师教育研究所着眼于推进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鼓励大胆探索,立足我校以及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以深入研究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与师范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同时注重师范生教育素质提高问题研究,注重体现研究者创造性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教育研究所特聘国内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胡德海教授,西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师教育专家李瑾瑜教授担任学术顾问。研究队伍由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和其他学院教师以及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现有研究人员6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0人,讲师12人。
基础教育研究所
为了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促进小学教育专业、中学教育各个学科专业教师教育质量提高,学校挂靠教育学院成立基础教育研究所,与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我校实验中学)合作开展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研究所定名为兰州城市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纳入学校科研机构管理,学校领导兼任名誉所长,学校教务处长任所长,教育学院院长、主管副院长,兰州市三十四中校长、主管副校长兼任副所长,招聘1名博士担任常务副所长。在三十四中和教育学院分别挂牌,设立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由教育学院教育学教师、各个学院教学法教师、三十四中教师兼任。教育学院主管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研究所主要任务是负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习研究;与三十四中合作申请科研立项,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当代敦煌文化艺术创意研究中心
兰州城市学院当代敦煌文化艺术创意研究中心是2012年3月在甘肃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依托兰州城市学院创建的国内外*一所敦煌文化艺术产业化科研基地,承担着为敦煌文化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等重大课题研究、政策咨询与信息服务、培养敦煌文化产业化各类专业人才、与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团体和文化产业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与合作、组织相关重大学术会议等重任。中心基本成员主要来自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传播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同时整合国内外其他知名院校、科研单位、文化企业等,共同搭建了一个跨院校、跨专业、跨行业的研究平台。
中心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专职人员的基础上聘请部分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作为兼职研究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敬业的研究团队。目前共有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以及高级技术人员若干。甘肃美学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王建疆先生现担任中心主任。
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有:敦煌艺术价值的哲学研究、敦煌音乐再生的人类学研究、敦煌舞蹈再生的美学研究、敦煌壁画价值再生的美学研究、敦煌艺术再生的宗教学研究、敦煌艺术再生的传播学研究、敦煌艺术再生的经济学研究、他者眼中的敦煌艺术价值研究、敦煌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敦煌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传播研究、当代敦煌舞台艺术的创意与发展研究、敦煌品牌的产业化研究、敦煌装饰艺术的生活化研究、敦煌文化的视觉产业化研究、敦煌艺术的都市化研究等。
甘肃书法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是于2013年3月经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第3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的学院内设文化教学科研机构,2013年9月被教育部批准为*书画等级考试直属考点组织实施机构,主要承担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本校书法教学、科研、书法文化宣传和推广工作。
城市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所
城市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Treatment,IUEPT)是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下设的一个专业研究机构,成立于2007年5月。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紧跟国际环境科学与技术大发展前沿,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城市环境修复,城市环境政策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
研究所现有成员1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有博士10人,硕士6人。有硕士生导师2人,校级学术带头人2人,校级教学科研双骨干4人。人员构成以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教师为主,并聘请校外有影响的专家担任研究所顾问。 研究所依托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进行人才培养,设有纳米材料、城市环境生态、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修复等四个实验室。有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原子吸收等仪器设备。
各研究室正依托国家自然基金、甘肃省自然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科研项目等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已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是2011年11月经兰州城市学院党委批准,挂靠教育学院成立的科学研究机构,隶属于兰州城市学院,接受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的业务指导。教育学院院长张海钟教授兼任研究中心主任,王小卫副院长兼任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王晓丽副院长兼任心理教育学研究室主任,张玉堂副教授兼任管理心理学研究室主任,刘锦涛讲师兼任办公室秘书。
研究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科研项目和成果评议机构。聘请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万明钢教授兼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游旭群教授,兰州大学民族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李静教授,宁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石文典教授等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机械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
兰州城市学院机械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Institute of Mechnical Detection and Fault Diagnosis,Lanzhou City University)成立于2005年4月。研究所本着“立足西部、服务社会”的宗旨,对外坚持诚信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愿意竭诚与社会各层面、各企业、单位和个人建立合作关系,开展项目研究、查您开发和技术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对内努力构建全所成员从事科研的工作平台,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服务,培养科研人员,构建人才梯队为目标。
主要从事机械成套设备设计、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服务以及新产品、新材料开发、机电控制系统和软件开发、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技术及其自动化研究等。研究所成立以来,不断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寻求企业合作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科研项目的研发。
兰州城市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于2005年4月由兰州城市学院正式批准,依托培黎工程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物理系建立。
研究所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4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0%;年龄在35岁以下10人,36-45岁11人。研究所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科研队伍,具有较强的研究优势。
2005年-2007年期间,研究所共承担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校级科研项目4项,其*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项;自2005年以来,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的学术论文30篇,发表在EI收录期刊上的学术论文7篇,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学术论文15篇,省级刊物论文60多篇;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获得兰州城市学院科技进步奖5项和教学成果奖2项。
学术交流国内:安宁五所高校战略联盟
2012年5月15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共同发起的“安宁五所高校战略联盟”在西北师范大学成立。
“安宁五所高校战略联盟”的成员高校将实现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方面,促进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在成员学校之间的跨校交流与培养,开展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与试验,实现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资源的协同开发与共享,联合组织学生开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等活动。并推进联盟成员间的教师互聘制度,促进跨校授课、跨校指导学生等,实现优质师资共享。联合开展教师招聘与培训工作,联合共聘高水平研究人员与教授。
联盟成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科研平台在联盟内部实现开放,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动联盟成员之间的图书文献、实验设备、信息资源等的共享与共建,联合举办各类高端学术论坛及系列讲座,推进联盟成员之间文化、体育等资源共享,相互开放校园。
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
2012年5月15日,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8所高校共同签约组成“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联盟将建立相对统一的甘肃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实现成员单位之间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
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由举办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承担基础教育师资职后培训的8所甘肃省属高等师范院校组成,其中本科院校6所、专科学校2所。联盟成立后,将协调各成员学校积极发挥各自办学优势,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培养、培训模式;建立相对统一的甘肃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不断予以完善;共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实现成员单位之间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加强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交流研讨,为甘肃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咨询和服务,促进甘肃基础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国际:
新西兰
克赖斯特彻奇综合技术学院(CPIT)“1+3”项目
1、招生专业:Bachelor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2、专业学制:四年。
3、专业培养层次:本科。
4、培养形式:1+3。*学年在兰州城市学院学习,第二、三、四学年到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综合技术学院学习。在兰州城市学院学习期间,可报名参加雅思(IELTS)考试(自费),成绩达到IELTS 6.0分及以上,于该学年赴CPIT进入专业学习;IELTS成绩5.5分的,于该学年赴CPIT学习半年foundation课程,成绩合格转入专业学习;IELTS成绩5.0赴CPIT学习一年foundation课程,成绩合格,转入专业学习阶段。
5、毕业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在CPIT学习三年,完成规定的学习课程,成绩合格者,CPIT颁发BICT学位证书(英联邦国家认可的学历学位)。CPIT成绩转入兰州城市学院认可后,兰州城市学院颁发相应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6、在CPIT学习估算费用:年约12—15万人民币。
美国
福特海斯州立大学(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2+2”项目
1、专业不限。
2、专业学制:4年。
3、专业培养层次:本科。
4、培养形式:2+2。在兰州城市学院学习前2学年,从第三学年转入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学习。ibt 60, IELT5.5, 或在FHSU大学的ESL语言中心进行A1(8周)和A2(8周);B1(8周)和B2(8周)级别的英语强化课程学习(含假期),考试合格,进入专业学习。
5、毕业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在FHSU学习成绩合格,由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同时把FHSU的成绩转入兰州城市学院认可后,兰州城市学院颁发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
6、在FHSU学习估算费用:年花费约12万元人民币。
美之旅赴美带薪实习项目
美之旅赴美带薪实习项目是经美国政府核准的国际青年学生交流活动之一,专门为18岁以上的大学生及研究生设计,特别准许大学生在美国停留期间,可以先从事短期性工作获取收入,再实践接触美国文化、学习语言、建立友谊等文化交流目标;在赚取薪资后,再用它支付到美国各地旅游所需的费用。参加WORK & Travel带薪实习旅游的学生可以持J-1交流访问学者签证赴美,签证的有效期为5个月左右,学生可以从事的短期工作2-4个月,工作完成后,尚拥有1个月的合法停留时间,可以在美国尽情观光旅游。
德国
莱茵—普法尔茨州立文化中心、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合作项目
1、 专业不限。
2、 专业学制:本科4年,硕士1.5年。
3、 专业培养层次: 本科、硕士。
4、 培养形式:各专业学生在兰州城市学院读*学年,在兰州城市学院由德方派教师强化3个月德语(报名费、培训费2200欧元)后,赴德国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在莱茵—普法尔茨州州立预科学习一年,成绩合格,转入本科专业学习;读硕士的学生经预科学习、考试后在凯泽斯劳腾应用技术大学或该州其它公立大学进行硕士学位学习。
5、毕业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在德方大学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后,由所在大学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学生成绩转入兰州城市学院认可后,兰州城市学院颁发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
6、 在德国学习预科、本科、硕士免学费,生活费等估算费用:年约4—5万元人民币。
俄罗斯
奔萨国立大学合作项目
1、 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制造类、管理类及基础学科类专业。
2、 专业学制:本科4年,硕士2年。
3、 专业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4、 培养形式:兰州城市学院在校生或毕业生申请奔萨国立大学相应专业本科学习或硕士学位学习,需在奔萨国立大学读一年预科,考试合格后转入专业学位学习。
5、毕业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在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后,由奔萨国立大学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学生学习成绩转入兰州城市学院认可后,兰州城市学院颁发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
6、在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年费用:约4万元以内人民币。
法国
欧亚高等管理学院(私立)合作项目
1、 商科类专业。
2、 专业学制:本科4年,硕士2年。
3、 专业培养层次:本科、硕士。
4、 培养形式:学生在兰州城市学院学习*学年,可申请赴欧亚高等管理学院学习,英语要求IELTS5.5,在欧亚管理学院学习是英语教授课程。另外,每天学习90分钟法语。
5、 在欧亚高等管理学院完成学业,考试合格后,由欧亚高等管理学院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另外,学生也可以获得与欧亚高等管理学院合作的法国大学(公立)的毕业证。学生在法国学习成绩转入兰州城市学院认可后,兰州城市学院颁发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
6、 在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学习期间免学费,生活费等估算费用:每年约5万元人民币。 办学规模/兰州城市学院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1156人,正高94人,副高301人,博士88人,硕士413人。学校现设17个二级学院,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等22个研究院(所)。有各类本专科专业37个,全日制在校学生14390人,专业设置涵盖人文科学、理学、社会科学、管理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有物理、化学及化工、计算机、体育、教育技术、焊接工艺、数控、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等综合实验室及实训中心68个。并设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甘肃基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非学历培训甘肃站、甘肃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省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甘肃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甘肃省第21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省级研究培训机构。
办学方针从2005年开始,兰州城市学院的转型呈现了不断加快的特点。2005年,由学校主要领导带队赴南方四省考察后,在全校开展了转型发展的大讨论,确立了“实现转型发展,突出办学特色,调整专业结构,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制定了“专业基础扎实,应用技能优良,人文素质全面,思想品德高尚”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以“一专多证”为基本思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每个学生有一个专业,毕业时有一个毕业证,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业技能证书。课程设置、实验实训都按照这一模式进行设计。
之后,经过2007年,在全校广泛开展的以“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方式,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两创一优三提高”活动和2009年“加快结构调整与转型步伐,突出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制定了“五项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了逐步将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经过四年的结构调整,2011年,在学校招生的33个本科专业中,应用型专业已达20个,占本科专业总数的61%。应用型专业超过师范类专业开始逐步占主体,说明学校的转型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校计划在三年内使非师应用型专业达到本科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院系设置 
学院名专业名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School of Literature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汉语言文学(中英文高级文秘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英语(教育方向)、法语
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School of Urban Economics and Tourism Culture经济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方向)、历史学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幼儿师范学院School of Education/Kid's normal school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方向)、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School of Media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School of Social Management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城市管理
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School of Mathematics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化学、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化工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G软件工程师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ava工程师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网络优化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BaiLie School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物理学、物理学(通用技术教育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职教师资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BaiLie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工程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College of Music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音乐学(音乐表演方向)、音乐学(舞蹈教育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School of Fine Art工艺美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城乡规划(景观设计方向)
兰州城市学院北方汽车工程学院Northern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工程方向)、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方向)、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方向)、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营销方向)
2013年新增加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城市管理,工艺美术

特色专业

序号学院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负责人
1音乐学院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050401丛铁军
2培黎工程技术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080207W同长虹
3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050419张军民
4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050101莫 超
5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040331W赵明霞
6外国语学院英语050201罗桂保

 

精品课程
兰州城市学院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批准年度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型所属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
1高等代数2004谢继国专科数学基础数学
2无机化学2004李生英专科化学无机化学
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006熊旭军专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
4有机化学2006王桂良专科化学有机化学
5篮球2006范海荣专科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6分析化学2006陈明凯专科化学分析化学
7声乐学2006魏素萍专科艺术学艺术学
8*现代文学2007雷岩岭专科*语言文学*现当代文学
9现代汉语2007王小敏专科*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0解析几何2008梁延堂本科数学基础数学
11概率论数理统计2008田丽娜专科数学概率论与数量统计
12声乐学2011孔庆浩本科艺术学艺术学
13常微分方程2011王素云本科数学应用数学
兰州城市学院2011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所属学院课程负责人职称课程类型所属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
1机械设计基础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同长虹教授本科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古代文学文学院杨玲教授本科*语言文学*古代文学
3运动生理学体育学院董静梅教授本科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4分析化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明凯副教授本科化学分析化学
5变态心理学教育学院张海钟教授本科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管理学院雒季副教授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7模拟电路培黎工程技术学院熊旭军副教授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
兰州城市学院2010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批准年度负责人姓名课程类型所属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
1常微分方程2011王素云本科数学应用数学
2有机化学2011白 林本科化学有机化学
3无机化学2011许世红本科化学无机化学
4电工电子技术2011王国伟高职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
5大学人文2011高 原本科高等教育通识教育
6纤维艺术2011杨广银本科艺术学艺术学
7田径2011姜继权本科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8政治经济学2011景 丽本科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9普通心理学2011张海钟本科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10大学英语2011刘晓霞本科外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兰州城市学院2009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批准年度负责人姓名课程类型学科门类所属一级学科
1数学实验2010张效贤本科理学数学类
2声乐2010陈 缨本科文学艺术类
3数学学科教学论2010陈 婷本科理学数学类
4大学物理2010雒向东本科理学物理学类
5外国文学2010张彦丽专科文学*语言文学类
6电子技术实验2010熊旭军本科理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7计算机应用基础2010韩晓红本科理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8新闻评论2010闫顺玲专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兰州城市学院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批准年度负责人姓名课程类型学科门类所属一级学科
1心理学2009王爱兰本科理学心理学类
2仪器分析2009赵国虎本科理学化学类
3高等代数2009谢继国本科理学数学类
4美国文学2009罗桂保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5计算机组成原理2009魏邦龙本科理学电子信息科学类
6机械设计基础2009同长虹专科工学机械类
7数学实验2009刘海涛专科理学数学类
兰州城市学院2007年度校级精品课程
序号课程名称批准年度负责人姓名课程类型学科门类所属一级学科
1无机化学实验2008李生英本科理学化学类
2解析几何2008梁延堂本科理学数学类
3概率论数理统计2008田丽娜专科理学数学类
4数据结构2008包世堂专科理学计算机科学类
5中学数学教学法2008张 锐专科理学数学类
6田径运动2008刘 恭专科教育学体育类
7运动生理学2008董静梅专科教育学体育类
机构设置/兰州城市学院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阎晓辉
副书记、校 长王汝锋
副校长刘举科,张兴福,马振林,梁延堂,姜秋霞,莫超
纪委书记王基
校长助理郑小平
教授委员会副主任王恩涌
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梁延堂
教学督导委员会副主任王志林
党群部门
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工会团委 
行政处室
学校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科技处
产业开发处保卫处体委国有资产管理处离退休工作处招生就业处
膳食处监察处基建处发展规划处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评建办
审计处后勤管理处国际交流处东校区管委会

教学辅助

教授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档案馆图书馆
信息网络中心《甘肃高师学报》编辑部附中(实验中专)校医院
实训中心21职业技能鉴定所心理咨询中心


 杰出校友/兰州城市学院 贾廷权,1981届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科学生。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甘肃永登人,中共党员,1983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2013年4月起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
李钰,兰州师专1981届中文系学生,男,汉族,甘肃省临潭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曾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兼甘南州行政学院院长。2011年11月任甘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赵凌云,兰州师专1986届政史系学生,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11年10月任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王春华,兰州师专1981届中文科学生,男,藏族,1956年8月出生,大专学历,甘肃卓尼人,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81年8月加入*共产党。曾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广播电影电视局党委书记、局长。2011年11月任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卢小亨,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0届政史系政史专业学生。男,汉族,1972年1月出生,1993年5月加入*共产党,籍贯甘肃通渭,研究生学历,1993年6月参加工作,2011年11月起任武威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田雁青,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届物理专业学生,女,汉族,1962年3月出生,山东泰安人,研究生学历,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共产党。2011年11月当选为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梁维吉,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9届毕业生,男,汉族,1970年7月出生,甘肃白银人,中共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2013年1月起任武威市政府副秘书长。
宋丕林,兰州师专1979届数学系学生,男,1962年11月生,籍贯甘肃秦安,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1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政协天水市秦州区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何升兰,兰州师范专科学校1986届中文系中文专业学生,女,汉族,1968年3月出生,甘肃白银人,研究生学历,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2012年5月任白银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高文阳,兰州师专1990届政史系政史专业学生, 男,汉族,1970年3月生,甘肃靖远人,2001年9月入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2013年9月起任兰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常务副主任。
芮文刚,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89届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男,汉族,甘肃景泰人,1969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中共党员。2011年2月任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2013年6月任兰州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
常太洲,兰州师范专科学校1983届学生,男,汉族,1964年4月出生,甘肃会宁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11月加入*共产党,大学学历。2011年9月任中共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
马秀兰,兰州师专1992届中文系学生,女,回族,甘肃积石山县人,生于1974年3月,1995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2月加入*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2013年8月任中共临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宋涛,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1届物理系物理专业学生,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甘肃靖远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13年4月任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向阳 (1953~)笔名阳飏。天津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兰州师专。毕业后在兰州市文联从事编辑工作,任《兰州文苑》主编。2004年加入*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阳飏诗选》、《世纪末的花名册》(合作),长诗《青海湖长短句》、《落日之色——笺注〈*通史〉》、《西夏王陵笔记》、《青藏旅行日记》、《有关青海湖》、《西藏:迎风诵唱》、《甘南:8个片断》、《咏叹》等,随笔《生命的谢恩》,散文《青藏高原记事》等。
何建华,1981毕业于兰州师专中文系。男,生于1962年4月8日。甘肃省民勤县人。1991年短期进修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从1981年9月至1996年9月曾先后在甘肃省民勤一中至甘南州合作二中从事过长达十五年之久的中学教师工作。离职前为中学一级教师。1997年9月辞职来北京发展。到北京后先在北京千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事词曲、影视剧本创作。其后在*乐器协会主办的《乐器》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两年后的1999年9月辞职创办《电脑音乐报》,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并广受好评。2001年7月正式注册北京金色彼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至2005年更名为北京浩歌行影视广告有限公司。现为文化部*音乐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香港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秘书长。
苗恒:文学院2007界毕业生,80后作家、国际华语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协会员、*国际文化出版社名誉副总编。出版《青春的胴体》《泪水飞扬》等书。
李城,毕业于兰州师专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主任编辑,作品曾被《作家文摘》《读者》《散文精选集》《感动中学生的100篇散文》《中华活页文选》等转载或录入。已出版散文集《屋檐上的甘南》、《行走在天堂边缘》,以及中篇小说集《叩响秘境之门》、长篇小说《较后的伏藏》。 2006年获甘肃首届黄河文学奖,2009年获甘南藏族自治州六十年文艺成就奖。
车一鸣,毕业于兰州师专美术系,主要学习和研究*山水画,在校期间举办个人书画展,曾应邀在甘肃省委党校举办个人书画展,为甘肃武威绘制高18米、宽6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巨幅山水瓷壁画。
潘石屹,1981届培黎石油学校(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校区)校友,后考入*石油管道学院,现SOHO*的董事长。
孙茜,毕业于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分院),后考入*传媒大学,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主演《兰花花》、《金婚风雨情》、《后宫甄嬛传》、《母仪天下》、《尖刀》等。
柴杰君,97年毕业于兰州师专美术系,兰州市西固区实验学校任专职(书法)美术教师,*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校外高级书法教师。
何延春,80年毕业于兰州师专物理系,学大兰州分公司文化宫校区专职老师。
毛健,89年毕业于兰州师专,任教于火星街小学。2011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程伟红,90年毕业于兰州师专英语系,任教于建工路小学。2011年被评为“兰州市骨干教师”、“兰州市优秀教师”、2011年获“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课展评一等奖”。
刘玉忠,95年毕业于兰州师专(大专),北湾中学副校长。
马莹,92年7月毕业于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第十九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张建民,90年毕业于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兰州八中教务处副主任。
陈靖,01年毕业于于兰州师专(现兰州城市学院),新安路小学语文教师。
赵英生,91年毕业于兰州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兰州市商贸职业学校高级教师。
王小霞,90年毕业于兰州师专,兰州三中一级教师。
王文平,89年毕业于兰州师专,合作二中高级教师。
庄玲,98年毕业于兰州师专物理系,嘉峪关市师范附属学校教师。
赵玉花,89年7月毕业于兰州师专物理系,临夏回民中学高级教师。
刘希晨,92年毕业于兰州师专化学系,兰化总校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教师,教务主任。
李丰,毕业于兰州师专,物理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曾多次承担公开课,主持市级课题《物理学习困难与对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曾获唐山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沈彦容,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兰州PUB歌手大赛冠军、快乐女声、*达人秀西北赛区评委。
高治华,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张掖市华文国际旅行社法人。
曹薇,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兰州交通音乐广播主持人。
汪茜,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电视台《较爱我车》编导。
校园环境/兰州城市学院 西校区兰州城市学院西校区(校本部)位于安宁区街坊路11号,毗邻甘肃农业大学,原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在地,现兰州城市学院的前身之一。原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占地628.8亩,校舍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亿元,各类教学仪器设备11781(台)件,教学仪器设备值4600万元,图书馆藏书59万册,电子图书15.3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1800余种。
2008年以后主要新建设逸夫图书馆、体育综合训练馆、田径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及辅助用房9.9万平方米。
现有学院:文学院、数学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经济与旅游文化学院、社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除学前教育专业)、继续教育学院
甘肃省实验中等专业学校(兰州城市学院实验中专)毗邻西校区。 培黎校区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校区位于安宁区安宁东路180号,毗邻培黎广场,原培黎石油学校所在地,现兰州城市学院的前身之一。原培黎石油学校占地面积153332㎡,建筑面积103000㎡,图书馆藏书18万册,固定资产总额6500万元。2008年以后主要新建设工业实训中心和4号学生公寓等教学及辅助设施3.5万平方米;项目总扩建面积13.4万平方米。
现有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培黎工程技术学院、北方汽车工程学院
东校区兰州城市学院东校区位于城关区嘉峪关西路692号,原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所在地,学校占地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办学条件优越,生活设施齐全。
现有学院:幼儿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一部分) 校园建筑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前身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始建于1979年。自学校建校开始,图书馆随着学校的几度合并、升格、易名,逐步得到发展。现有馆舍呈三校区分布,即有本部、培黎校区和东校区三个馆,面积合计34686.4平方米。
学校荣誉/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人文气息也十分浓郁,先后被命名为甘肃省文明单位,省、市、区公民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示范单位,甘肃省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卫生先进单位,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典型单位,兰州市园林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命名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5年10 月,学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发展定位/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以加快转型步伐,努力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教学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以服从和服务于甘肃省的城镇化建设和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为办学宗旨,以“突出和发展城市服务功能,保持和优化教师教育特色,注重和强化应用技能培养”为办学指导思想,逐步把学校建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城市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培训中心,城镇化战略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城镇化信息交流与继续教育中心,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人才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