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网是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本土文化网站,近年致力于通过跨媒介的创意整合推动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作了《南国泪珠》、《舌尖上的粤语》、《穿粤时光机》、《粤食粤滋味》一系列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的微视频,以及策划了广古封、利事封、自己友Tee、《童说岭南》等等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和书籍,均叫好又叫座,被誉为以互联网+思维复兴本土传统文化的成功模式。[1]
羊城网LOGO
成长历程/羊城网
2000年,独立网络媒体羊城网友周刊创刊,以电子邮件形式为订户推送关于广州本土文化、生活、观点等精华网络原创内容,是为羊城网的前身。
2001年,羊城网友周刊部署独立网站服务器,注册独立国际域名Gznf,并使用至今。
2002年,羊城网友周刊开设BBS“羊城网友论坛”,首年即获得十万个以上的注册用户。
2003年,羊城网友周刊因作为全球*披露Sars事件的媒体,因而导致服务器多次宕机。
2004年,羊城网友周刊推出个人专栏服务,用户可方便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发布、分类、分享,是为日后博客的雏形。
2005年,羊城网友周刊更名为羊城网,成为整合博客、相册、论坛于一体的广州街坊互动社区。
2006年,羊城网被人民网评为*八大知名独立媒体之一。
2007年,羊城网成为*获得广州警方邀请的独立媒体,参与报道广州水警演习。
2008年,羊城网网友发起的保护天字码头免被拆毁的“天字瞳情”网络签名活动,被认为是广州民间有史以来*次本土文化保育事件,成功让这座有故事有回忆的码头得以保留。[2]
2009年,羊城网再次进行全面改版,加入SNS元素,注册用户已累积达四十多万,成为广州*影响力的互动社区之一。
2010年,为呼唤公众关注广州市政改造过程中缺乏远见的大拆大建对历史建筑和社区生态的破坏,羊城网网友策划创作微视频《南国泪珠》,短短一个月便获得四十多万次播放,广泛引起广州媒体及社会对此的关注和讨论。[3]舌尖上的粤语
2011年,羊城网举行创办10周年网友聚会,著名南派讲古泰斗颜志图老师到场勉励诸位年轻人须再接再厉,把岭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4]
2012年,羊城网创作了微视频《舌尖上的粤语》,把大量粤语的历史文化知识浓缩到这个短短九分钟的视频之中,通过大量极其搞笑的画面和旁白进行表达,一经推出就极受粤港澳的年轻人欢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出惊人的病毒传播威力,半年内点播量超过了两千万次。[5]
2013年,羊城网与广州本土漫画家龚婷合作,以回忆八十年代广州生活为题材创作微视频《穿粤时光机》,在六一儿童节发布后,戳中了无数广州八零后的泪点,视频采用手绘原画制作成的明信片、台历亦迅速脱销,而广州地铁公司更购买了原画授权作为广告宣传之用。[6]
自己友粤语文化Tee2014年,羊城网创作微视频《粤食粤滋味》,介绍“食在广州”以及粤菜的前世今生,并探讨广州美食文化将何去何从的问题,获得媒体以及餐饮界一致叫好,由此开始了与广州高端餐饮机构南海渔村的长期战略合作;与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合作,推出*本土文化体验式的公益课程“粤学粤友营” ,并获得了社会公益创投支持成为持续发展项目。[7]
2015年,羊城网开始跨媒介整合的尝试,设计出世界上*款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粤语文化利是封,透过春节期间广府人向后辈派利是的传统传承粤语文化;[8]借助羊城网积累的精准粉丝群体开设*专为岭南文化产品而设的网上零售品牌“羊记杂货铺”,与设计团队美妙乐事合作创立设计品牌“自己友”,将粤语文化融入生活用品的美学设计之中,首次推出的粤语文化Tee由知名粤语文化、媒体界人士代言,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关注。[9]
首次电车导赏活动2016年,在广府庙会期间,羊城网与越秀区宣传部、广州电车公司合作,策划首次电车导赏活动,把社区导赏与电车路线结合,获市民和媒体盛赞:够粤味,够创新;[10]推动羊城网与新世纪出版社合作,推出由粤语说书传承人彭嘉志撰写的《童说岭南》系列丛书,透过与羊城网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可以让读者不单看得到作者写的故事更可听得到作者亲口讲得故事;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合作,制作电台《粤讲粤过瘾》,专访积极传承岭南文化的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