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
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
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
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
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
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
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
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
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
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
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
1914年为建安道。
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
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二专区,1950年3月*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
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
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
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
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
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
1964年增设建西县。
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
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
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
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
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
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
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2014年5月27日,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行政区划/南平[福建省南平市] 截至2011年末,南平市辖2个市辖区、3个市、5 个县,有44个乡、71个镇、24个街道、218个社区、1630个村。其中延平区辖2个乡、13个镇、6个街道、70个社区、244个村;邵武市辖3个乡、12个镇、4个街道、38个社区、133个村;武夷山市辖4个乡、3个镇、3个街道、16个社区、115个村;建瓯市辖4个乡、10个镇、4个街道、27个社区、217个村;建阳市辖3个乡、8个镇、2个街道、22个社区、194个村;顺昌县辖4个乡、7个镇、1个街道、16个社区、130个村;浦城县辖8个乡、9个镇、2个街道、10个社区、286个村;光泽县辖5个乡、3个镇、5个社区、85个村;松溪县辖6个乡、2个镇、1个街道、7个社区、102个村;政和县辖5个乡、4个镇、1个街道、、7个社区、124个村。 地理气候/南平[福建省南平市]
位置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地理上介于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东西*间距约230千米,南北*间距约230.4千米。最北端为浦城县官路乡际洋,最南端为延平区漳湖镇马林坑,最东端为政和县镇前镇峰岔,最西端为光泽县李坊乡头坑隘。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63万平方千米,折3983万亩,是福建省面积*一个设区市政区域,又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资溪、铅山、广丰等县(市)接壤,东南与福州市闽清县及宁德市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等县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 地貌
境内地形地貌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构造地貌特征相当明显,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广,河谷地形呈峡谷或“V”、“U”状镶嵌该市各地,山间盆谷地沿河交替分布,山地切割明显,高差悬殊,以断裂为主的断块山,山峰陡峭,断层崖、断裂谷等断层地貌分布广。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4大山脉构成地形走势。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12.09%,海拔500-1000米的占44.03%,海拔300-500米的占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50%。境内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组成福建省北部*大山带。境内千米以上山峰绵亘不断,1300米以上山峰就有209座,其中浦城65座,武夷山41座,政和36座,建瓯22座,光泽17座,邵武16座,建阳7座,南平2座,顺昌2座,松溪1座。武夷山位于南平市的西北部,北接仙霞岭,向西南延伸,为闽赣边境。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不仅是全省*峰,也是*大陆东南部的*峰。杉岭系武夷山脉的支脉,从武夷山北向的桐木关向西南展布,至背岗、诸母岗折向南延伸至延平。武夷山和杉岭组成南平市*大山带。仙霞岭处于南平市的西北部,其山脉呈南北走向,沿闽、浙边界延伸。鹫峰山处于南平市东南部,山脉呈北走向,沿政和、建瓯与闽东交界处展布。
南平市土地总面积3983万亩,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1.7%,人均13亩;耕地面积309万亩,占全省的18.2%,人均1亩;山地面积3168万亩,占全省的25%,居全省*,人均10.4亩。
水力资源
闽北境内溪河纵横,水力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在4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分别为闽江、富屯溪、金溪、沙溪、建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集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76条,构成溪河众多、径流量大、流域面广的自然水系。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67.2亿平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8900平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闽江和建溪、富屯溪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87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50多万千瓦,居全省首位。
南平市是*南方的重要林区。林地面积2946万亩,森林覆盖率74.7%,绿化程度93.1%,活立木总蓄积量1.18亿立方米,毛竹535万亩,素有“南方林海”、“*竹乡”之美誉。
南平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种有7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6种。钽铌矿、萤石矿、硫铁矿为优势矿种,钽铌矿蕴藏量居全国*位、亚洲第二位,硫铁矿、萤石矿、石墨矿等矿石储量居全省*位。而在南平发现的南平石更以南平命名,为世界上独有的矿产。
初步考察有高等动物兽类70多种,鸟类近400种,两栖类37种,鱼类150种,昆虫4600多种,植物1700多种。珍稀名贵树种较多,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6种,省重点保护植物25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昆虫世界”、“鸟类天堂”、“蛇的王国”、“世界动物之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一、全市户籍人口
全市户籍人口3138967人,同2000年末的304079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168人,增长3.23%,年平均增长0.32%。
二、全市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为264554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81658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71032人,减少6.46%,年平均减少0.62%。
三、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893202户,家庭户人口为252589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人减少0.47人。
四、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58661人,占51.36%;女性人口为1286888人,占48.6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36下降为105.58。
五、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69159人,占17.73 %;15-64岁人口为1909352人,占72.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385978人,占14.5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7038人,占10.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23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4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74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148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2802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1719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3507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603人上升为610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1905人上升为123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2447人上升为3466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2593人下降为35345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75311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7587人,文盲率由11.05%下降为2.85%,下降8.2个百分点。
七、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342310人,占50.74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03239人,占49.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 116558人,乡村人口减少287590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7.2个百分点。
八、人口流动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602507人,其中延平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8] 为29010人。全市具有本省外市户籍的迁入人口为64753人,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入人口为106188人。2012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3.88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3万人,出生率12.0‰;死亡率7.1‰;自然增长率4.9‰。城镇化水平为51.6%。
工业
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加快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三大产业组团建设。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全面展开产业调研论证,编制旅游、养生、生物、创意、矿产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加紧生成。坚持抓大扶小,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培育首批31家新“五南”式重点工业企业。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配件、纸及纸制品、电线电缆、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七大产业加快集聚发展,2012年实现产值252.78亿元,增长29.2%。实施工业“四个一批”项目,南纸、南铝、太阳电缆、中竹纸业、王斌装饰、圣农产业化等一批重大技改和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工业项目投资占重点项目投资比重35.9%,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全市产值上亿元企业达67家,新创*品牌4个、省级品牌32个。工业化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17%和21.87%,是“十五”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2012年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2012年有大中型企业36家,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福建南纺、福建南纸、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南铝为福建*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电缆生产企业,圣农发展是光泽县鸡业公司。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全面落实粮食收购等政策,粮食生产平稳增长,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23.63万公顷,总产129.11万吨。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579家,增加60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14个,增加85个。深化农村集体林权改革,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林权登记发证面积123.57万公顷,占应发证面积的94.8%。农村公路硬化1306千米,行政村公路化率、通客车率分别达90.05%、93%。建设林业“四大基地”2.7万公顷。新建竹山机耕路2451.6千米,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商品粮基地和标准化农田建设0.62万公顷,投入烟叶基础设施1.42亿元。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行政村固定电话、电信宽带、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100%、95.8%、97.87%、70%。开展“家园清洁行动”,77个乡镇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行,31个乡镇、345个行政村达到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垃圾治理验收标准;建设户用沼气池8000口。农村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新下派506名村支书,选派科技特派员647名、流通助理77名,选聘农村“八大员”15897人;164个部门与118个村结成互动联动关系。
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该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新兴乳品产区。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2012年生猪出栏242.92万头,比上年增加9.17万头;家禽出栏19766.77万羽,比上年增加6390.06万羽;兔出栏247.44万只,比上年减少90.14万只;羊出栏17.66万只,比上年增加0.08万只。奶牛存栏2.89万头,牛奶产量9.76万吨,比上年增加0.005万吨;禽蛋产量4.85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肉类总产量41.87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35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7.56万亩,比上年增加0.2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37万亩,比上年增加0.01万亩;网箱养殖1.50万个、37.73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10.12万吨,增长7.4%。
2012年全年全市4所普通高校招生6963人,在校生23084人,毕业生12174人;20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227人,在校生20312人,毕业生6840人;37所普通高中招生17881人,在校生52388人,毕业生16190人;127所初中招生29672人,在校生91712人,毕业生34378人;353所普通小学招生31410人,在校生180955人,毕业生29557人;61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8651人;10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697人。全市校安工程三年规划重建项目281个,开工率为100%,已竣工274个,竣工率为97.51%,竣工面积48.06万平方米,其中2012年70个项目全部竣工,竣工面积13.9万平米。广泛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全年发放中职助学金1285余万元,免学费资金882余万元,惠及8566名学生;发放高中助学金800余万元,惠及5387名学生;发放少数民族中学学生助学金20.76万元,惠及173名学生;全市幼儿低保家庭学生发放80余万,惠及660家幼儿园的儿童等。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1个项目,已竣工项目19个,竣工面积30769平米,2012年全市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84%;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市103所中小学完成标准化学校创建,2012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积极推进发展高等教育,全市年末有高校在校生2.76万人,比2002年增长4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4%。
全市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4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5%。全市全年专利申请1061件,同比增长34.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5件,增长41.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12件,增长21.6%;外观设计专利申请364件,增长51.7%。全市专利授权778件,同比增长30.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0件,增长46.3%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6件,增长13.8%;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22件,增长55.6%。
2012年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2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参保登记115.08万人,平均参保率90.91%;10个县(市、区)均已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已登记参保3.65万人。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1234户20127人和农村低保对象34868户73068人,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5999万元和农村低保金10903.1万元。筹集城市医疗救助基金1572.17万元,投入178.06万元资助32164人参加居民医保,实施医疗救助24182人次836.23万元;筹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1849.84万元,投入380.77万元资助77428人参加新农合,实施医疗救助34621人次1317.74万元。新建松溪县社会福利中心、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1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2所农村敬老院。全年共开工保障性住房建设9600套,已有8500套基本建成,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铁路至江西的鹰厦铁路、外福铁路、至江西上饶等的横南铁路、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客流量200万人次,仅次于省城福州。来舟站为福建省*列车编组站,也是华东地区的主要中转站。
公路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至宁夏银川的福银高速公路纵横交汇,直通全国各地,福建省在单个设区市境内建设里程最长的浦南高速公路已于2008年12月25日通车。宁武高速、松建高速、龙浦高速均已通车。205国道、316国道
闽江及其支流水运航道畅通。水南货运码头是福建省吨位*内河港码头,500吨级轮船可沿闽江而下直抵福州马尾港。
武夷山和平古镇、九峰山、溪源峡谷、石佛山、圣公殿、宝山寺、黄氏峭公祠 ·建窑遗址、天心永乐禅寺、武夷宫、朱熹纪念馆、游定夫祠、开平寺、明翠阁、茫荡山·、城村汉城遗址、闽越王城遗址、白云禅寺 、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光孝寺、宝山清莲寺、馀庆桥古迹、虎山庙大屠杀旧址、武夷山紫阳楼、武夷山古汉城遗址、武夷山红色之旅-赤石暴动遗迹。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主要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溪源庵
溪源庵位于延平区郊茫荡山南麓,外围环境很好,是南平市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景区。风光秀丽,峡谷清幽。溪源峡谷古有十八景、三十六洞、七十二曲,且气候湿润,生态和谐。生长有1500余种植物及数十种珍惜动物,故明清以来,便是避暑、浏览之地,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龙德寺海内外闻名的溪源庵,是朝圣祈梦圣地。溪源庵有萧公祖庙、观音堂、老君庙、济公庙多种信仰。
南平市地灵人杰,物产丰富,历朝历代又是相对安定之地,所以群贤毕至,人才辈出。延平四贤,又称“闽学四贤”,是指两宋时期崛起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南平有四贤街,四贤广场、塑像纪念这四位大儒。宋慈,字惠父,建阳童游人,为宋代名医,其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医学检验专著,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译本,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淳祐九年(1249年)宋慈卒于广州经略安抚使任上,后归葬建阳崇滩昌茂村。现宋慈墓依然保护完好。朱熹,号晦翁,祖籍江西婺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尤溪。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建阳考亭,后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黄坑后塘村。朱熹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讲学著书,自成考亭学派,成为一代理学宗师。现朱熹墓、考亭书院等遗址已逐步修复。江淹: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三朝。柳永,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有婉约词祖之称,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鹤冲天》。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县(今南平市延平区)人,北宋(1044—1130)南平的*位状元。黄裳博学多才,精通礼经。元丰5年(1084),考中状元,为官多年,*做到礼部尚书,政绩斐然。他喜读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著作颇丰,著有《演山集》60卷《南平县志》收有《水云村记》和《隐鳞阁》、《茶苑》、《藏春峡》、《客照岩》等诗文多篇。
文天祥,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南宋忠臣,集“状元、宰相、诗人、英烈”,四项桂冠于一身,,正气长存,可与岳飞齐名,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南平开都督府聚兵起义抗元,得到南平人民的大力支持。茫荡山莲花峰上仍有文天祥遗迹“文山城墙”又名“鬼城墙”,见证文天祥和南平人民一起众志成城,保家卫国。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后人称其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
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初任邵武知县,天启二年正月,进京朝觐,经御史举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邵武县志》记载:“袁崇焕知邵武县,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
李纲,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之一,于岳飞、韩世忠齐名。(1083-1140)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李纲曾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
欧冶子:欧治子,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人,是*古代铸剑的鼻祖。
廖刚(1070-1143),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南剑州顺昌谟武人。
此外还有南平理学名家游酢,邵武南宋诗人严羽,《通鉴纪事本末》作者建安(今建瓯)袁枢,浦城一代名相真德秀等等。
城市荣誉/南平[福建省南平市]
南平荣获“2012*特色魅力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