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湄江风景区、波月洞风景区、洛阳湾古建筑群、水府庙水库等旅游胜地各具特色、风光迷人。钟灵毓秀的娄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晚清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娄底悠久历史长河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的篇章。
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洛(阳)湛(江)铁路和湘黔铁路在这里交汇;上(海)瑞(丽)高速公路与规划中的太(原)澳(门)高速公路、娄(底)怀(化)高速公路在这里相交;207国道、320国道、1810省道贯穿娄底,娄涟、娄湘高等级公路纵横湘中。空运亦相当便利,距黄花国际机场仅70分钟车程。使娄底成为湖南继株洲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在全国均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娄底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锑都”、“百里煤海”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藏达48种,且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之冠,煤炭储量居湖南全省*,石膏、石墨、重晶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藏在湖南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娄底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日益完善。九十年代以来,娄底工业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为骨干的工业支柱产业,涌现出了涟源钢铁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金竹山电厂等产业典型。近年来,娄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日供水量总达60万吨的水厂、超高压变电站、第二煤气源厂等一大批基础设施,修建了两条高等级公路和多条市内主要交通干线,开通了40万门程控电话、20万部移动电话,建立了与全球联网的娄底信息港。娄底市中心城区已建成全国有名的森林城市。
娄底正敞开大门,以较优惠的政策、较优美的环境、较优质的服务,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共同开发这块宝地,共图繁荣富强。 自然地理/娄底市
娄底市境内有山地、丘陵、冈地、平原四种地貌,形态呈山地成片,冈丘交错成串,冈地如波,平地绵展的特点。
地貌格局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在大地貌格局中,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的西南部属湘西山地区,涟源市的中、东部和娄星区、双峰县属湘中丘陵区。属于云贵高原向江浙丘陵递降的过渡带。南起双峰县的猪婆山,到涟源市的龙山(1513米),再到冷水江市的狮子岭(591米)、癞子岭(994米)、锡矿山(825米),北至涟源市的参机山、红军寨(893米),将区境分割成东西二大地域。西部山势雄厚,峰岭驰骋,大多为侵蚀、构造、溶蚀地貌,地势险峻,海拔较高;东部地势逐步降低,地形起伏平缓,丘冈延绵、平地宽敞,海拔较低。唯双峰县东部大多为溶蚀堆积的丘冈平地貌。因下古生代印支期和中生代燕山期地壳运动,花岗岩侵入体局部隆起,形成一线九峰山脉(属衡山山系)。 地貌轮廓西部有新化、禾青盆地。其东部盆缘是金竹山、锡矿山至鹰嘴岩一线中低山地貌;西部及北部盆缘是由雪峰山所围成的孤形屏障,海拔高度平均在1000米以上,高于1500米的山峰有九龙池等10座;西南部盆缘由雪峰山余脉天龙山,板子山等组成,平均海拔800~1000米,资江在盆地内由南向北蜿蜒流过。中部北有伏口、四古至红军寨的中低山灰岩地貌,南有龙山至猪婆山的中山地貌与之对峙,桥头河、娄底、杨家滩盆地,雷峰低山夹在其中,形成涟源、娄底向东敞开的E字形地貌。东部双峰盆地,盆东以九峰山脉为缘,南有花门丘陵群体,北有洪山殿丘陵带,西有山斗灰岩低山,宽敞的龙田、吴湾、杏子平原冈地展布其中。综观全区地貌形态
北有九龙池--大熊山--癞子岭--红军寨横亘的雄厚山体,组成以山地为主的山地地貌。南部有天龙山--大乘山--龙山--五脑岭--猪婆山--江大山并列的山体,同样以山地地貌为主,与北部山体对峙。西部由雪峰山脉封闭。中部地势低凹,堆积平原广布,溶蚀残丘成串,剥蚀冈地如波,以平丘冈地貌为主。从新化县的琅塘起,南下横阳、炉观、洋溪、燎原,至冷水江市的潘桥、禾青,穿透金竹山鼻梁东折至涟源市的荷叶、杨家滩、桥头河,再到娄底市的涟滨、西阳、万宝,再转向双峰县的洪山、龙田、吴湾、杏子,则呈“S”型带状盆地分布。
娄底境内山脉纵横,群峰起伏,矗立大小山峰数百座。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主要支脉有天龙山、桐凤山、奉家山、古台山、凤凰山、大熊山和冷水江境内的祖师岭等;东南部有座落在双峰县的九峰山,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为双峰、衡阳两县的天然分界线;西北部是雪峰山余脉,向涟源伸入,西起白竹山,东至洪家大山,透迤起伏,峰峦重叠,*峰寨子山为涟源与宁乡的天然界山;中部龙山山脉横亘,主要山峰有龙山、石坪山、杨材山、仙女寨等,弯曲连绵40余公里。
娄底境内溪水奔流,河网密布,水系完整,水量充沛。全市主要河流有:东部涟水,为湘江中游一大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双峰县,经湘乡至湘潭县河口入湘江,境内全长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 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控制流域面积3906平方公里。 西部资水,由南向北,流经冷水江、新化。经安化柘溪,过益阳注入洞庭湖,贯穿境内西半部,区内流程112公里,有1-4级支流100条,控制流域面积3985平方公里。
区内各河流水质较好,PH值在正常范围内,离子总量不高,中等矿化度,适合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之用。全区年平均降水1406毫米,降水总量113.95亿立方米,且西部山区多于东部丘陵平地,直接形成的地表水资源38.87亿立方米。外来水资源丰富,共有133.42 亿立方米,主要在西部,控制利用少;东部入境水虽不多,但利用较好。地下水年平均为21.6亿立方米,年径流量平均达21.35亿立方米,主要公布在北、东、 南部地区、水能理论蕴藏量32.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14. 26万千瓦。目前具备人工养殖的水面18万亩。
娄底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其基本特征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秋季凉爽;春末夏初多雨,盛夏秋初多旱;积温较多,生长期长;气候类型多样,立体变化明显。
春季开始于3月下旬前期,天气多变,突晴骤冷。俗话“春无三日晴”,描述了春季天气多变的特征。4月开始气温逐渐回升,5月气温上升到20.0℃以上。夏季高温炎热。5月底~6月初,太阳辐射日益增强,气温升高。6月底~7月初,炎热少雨,是一年中气温*时期。7月份平均气温28.0℃以上。秋季始于9月中下旬之交,天气晴朗,夜间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始于11月中下旬之交,日平均气温一般在10.0℃以下。1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平均气温在5.0℃以下,有降雪、积雪和冰冻天气,低于0℃的日数平均有3.5~5.5天,个别年份较寒冷。
年平均气温16.5~17.5℃,年极端*气温40.l℃,年极端*气温-12.1℃。多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毫米,一日间*降水量147.3毫米,降水多集中在4~7月。年日照时数1410.4~1621.9小时,年日照率34~37%。年蒸发量1365.6~1521.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0%,年平均风速 l.5~2.0米/秒,多年*风速为20.3米/秒。全年无霜期253~281天。由于光、热、水基本同季,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娄底市区域内的地层发育齐全,出露完整,从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展布。地质构造西北向是弧状的褶皱及冲断层等压性结构面,以及与之伴生的张性断裂和扭性断裂;东西向是隆起和凹陷明显,弧状褶皱横跨其上,概言之是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交错存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造成岩浆活动频繁多样,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加上区域变质的作用,加速了成矿物质的贮存和富集。因而,大自然赐予的这块宝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矿种齐全。境内已发现47个矿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5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30%,是湖南矿种较齐全的地区之一。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8处,其中大中型矿床36个,以煤炭、建材、有色金属为主。保有储量占全国、全世界*位的有锑,占全省*位的有煤、白云石、石灰岩和大理石,占全省第二位的有石墨等,占第三位的有石膏和黄铁矿,其它如金、铅、锌、锰、钨等矿种的探明储量也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钒、硅石等矿种,虽然尚未探明储量,但潜在远景较大,有望成为未来的优势矿种。煤炭:娄底市内煤矿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有无烟煤、贫煤、瘦煤、肥煤、焦煤等,且品质好,发热量一般都在4000─5000大卡。
娄底不仅是湖南的重要产煤区,在江南地区也是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11亿吨,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局部见有石煤。主要分布在冷水江市、涟源市、娄星区以及双峰西北部和新化东部。铁:市内共有铁矿点58处,其中中型矿床2处,分沉积型、风化型和热液型3种类型。探明储量4307.6万吨,保有储量2946.5万吨,主要分布于涟源田湖,新化洪水坪、圳上,双峰钟岭、测水,冷水江锡矿山、潘桥等地。石灰石:分布极广,几乎随处可见。不仅储量大,而且质量好、品种齐,为全国少有。锑:境内共有锑矿点25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2处,均集中在冷水江锡矿山。
娄底境内锰矿、铁锰矿、钒矿、石膏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很丰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5月,中南石油局勘探开采的“冷水江一井”绽开了我省*束石油天然气火苗,标志着冷水江市的石油天然气试开采已获圆满成功,结束我省无油气历史,为湘中能源开发又添上了新的一笔。娄底矿产配套较好,空间公布较明显,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为娄底成为全省的能源原材料开发区奠定了基础。
自然资源/娄底市 矿产资源娄底市区域内的地层发育齐全,出露完整,从元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展布。地质构造西北向是弧状的褶皱及冲断层等压性结构面,以及与之伴生的张性断裂和扭性断裂;东西向是隆起和凹陷明显,弧状褶皱横跨其上,概言之是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交错存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造成岩浆活动频繁多样,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加上区域变质的作用,加速了成矿物质的贮存和富集。因而,大自然赐予的这块宝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矿种齐全。境内已发现47个矿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25种,占湖南省探明储量矿种的30%,是湖南矿种较齐全的地区之一。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58处,其中大中型矿床36个,以煤炭、建材、有色金属为主。保有储量占*、全世界*位的有锑,
占湖南省*位的有煤、白云石、石灰岩和大理石,占湖南省第二位的有石墨等,占第三位的有石膏和黄铁矿,其它如金、铅、锌、锰、钨等矿种的探明储量也在湖南省占有重要地位。钒、硅石等矿种,虽然尚未探明储量,但潜在远景较大,有望成为未来的优势矿种。煤炭:娄底市内煤矿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有无烟煤、贫煤、瘦煤、肥煤、焦煤等,且品质好,发热量一般都在4000─5000大卡。
娄底不仅是湖南的重要产煤区,在江南地区也是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11亿吨,以烟煤和无烟煤为主,局部见有石煤。主要分布在冷水江市、涟源市、娄星区以及双峰西北部和新化东部。铁:市内共有铁矿点58处,其中中型矿床2处,分沉积型、风化型和热液型3种类型。探明储量4307.6万吨,保有储量2946.5万吨,主要分布于涟源田湖,新化洪水坪、圳上,双峰钟岭、测水,冷水江锡矿山、潘桥等地。石灰石:分布极广,几乎随处可见。不仅储量大,而且质量好、品种齐,为全国少有。锑:境内共有锑矿点25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2处,均集中在冷水江锡矿山。
娄底境内锰矿、铁锰矿、钒矿、石膏矿等金属和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很丰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5月,中南石油局勘探开采的“冷水江一井”绽开了湖南*束石油天然气火苗,标志着冷水江市的石油天然气试开采已获圆满成功,结束湖南无油气历史,为湘中能源开发又添上了新的一笔。娄底矿产配套较好,空间公布较明显,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为娄底成为湖南省的能源原材料开发区奠定了基础。
娄底境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秦置湘南县,辖今双峰、涟源部分地域,
属长沙郡。西汉属长沙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连道,辖今双峰县测水以西至涟源市蓝田等地。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析湘南县置湘乡县,连双峰、涟源大部分和娄底等县市,属长沙郡。三国时分属衡阳郡、昭陵郡。吴宝鼎元年(266),析昭陵郡置高平县,今新化县西部属之。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分属邵陵群。隋属长沙群。唐、五代、宋朝分属潭州、邵州。宋熙宁五年(1072),建置新化县。元代,分属天临路、宝庆路。明分属长沙府、宝庆府。清同明属。
新化县成为娄底境内最早的建制县,在宋代隶属邵阳郡,元代属宝庆路,明清属宝庆府。娄底境内的其他县市,双峰一带,秦时属长沙郡的湘南县,汉代以后长期属湘乡县地。涟源一带,秦至东晋时大部分地域分属湘南、连道、湘乡、昭陵等县,北宋以后,其全部地域便长期分属湘乡、邵阳、安化、新化四县。娄星区一带从汉代开始,就一直为湘乡辖地。冷水江一带在宋以前属“梅山蛮”地,宋以后长期属新化县地。
民国元年(1912),属长宝道,民国3年,改为湘江道。民国11年,(1922)取销道制直属湖南省。民国29年(1940),分属湖南省第五、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新*成立初期,境域隶属益阳专区和邵阳专区。1950年6月,设立锡矿山矿区(县级),属邵阳专区;1951年8月,筹建涟源县、双峰县。195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析湘乡、安化、邵阳、新化4县部分行政区域置双峰县、蓝田县(7月更名涟源县)。11月,两县划属邵阳专区。同年8月,撤销锡矿山矿区,划是新化县管辖。1960年2月,设立娄底市和冷水江市,隶属邵阳专区。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江市和娄底市,分别并入新化县和涟源县。196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冷水江市。
197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邵阳地区析置涟源、邵阳两个地区。涟源地区辖新化、新邵、邵东、双峰、涟源5县和冷水江市,地区机关驻娄底镇。同年11月,成立涟源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3月,改称涟源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娄底地区的娄底市和双峰、涟源县划归湘潭市管辖;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和邵东、新邵、新化县划归邵阳市管辖;撤销娄底市,改设为湘潭市娄底区(县级);撤销冷水江市,改设为邵阳市冷水江区(县级)。实际并未实施,娄底地区名撤实存。同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地区及其行政公署,原所辖邵东、新邵两县划归邵阳市管辖,娄底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涟源县、新化县归娄底地区管辖。
1987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所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娄底撤地设市,原县级娄底市改名为娄星区。所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双峰县、新化县行政区划不变。
风土人情/娄底市 涟源一带民间盛行剪纸艺术。相传,早在300多年前的明代,这一带人民在欢庆节日之时,或在婚丧喜庆互赠礼品之际,往往用纸剪些吉祥如意的图案,或张贴于门窗,或装饰于礼品,久而久之,便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剪纸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当地政府采取办学习班和艺术展览等方式扶植民间剪纸艺术,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剪纸骨干队伍,创作了大批作品,有的发表于各类报刊,有的参加了湖南省美术展览和全国美术展览。1981年,农民艺术家梁学先出席了省农村文化艺术表彰大会。1982年,涟源县文化馆收集民间剪纸作品,与地区群众艺术馆合编《涟源剪纸》一书,入选作品64件,109幅。涟源剪纸风格独特。在题材上,主要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多为“龙凤呈祥”“喜烛花瓶”“喜鹊登梅”等;在构图上,多取对称形式,不用大边框,显得质朴自然;在刀法上,细致圆浑,含蓄耐看。它受到姊妹艺术的深刻影响,与民间刺绣、木雕、漆画有着密切的联系。
山歌大意:古代乡村大户人家多子多女。威严的母亲,拘于传统礼节,以误了织绫罗为由,不许未婚的小女听有伤风化的山歌;可是,这位青春美丽的少女,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她巧妙的反驳:山歌本是古人传。这首山歌,善于从平常的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剪材,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严母”和“巧妹子”两个乡村女性的形象。勇敢的爱情,最终会战胜善伪的礼教。
这铺陈的诗化情节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凸现了世俗化的审美特征,更富有勃勃的生命力。
新化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异常丰富。像《诗经》一样,每一种手法几乎都是赋、比、兴的综合运用。这里,我只谈比喻和意象。与《诗经》相比,新化山歌更富有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泥土特色。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鲜活生动,易于吟唱相传,例
梽木叶子开花碎渣渣
恋姐还要恋十七、八
十七、八姑娘三股辫子压地扫
玉石金簪满脑插
满脑插,满脑插
插过全头樊梨花
这是一幅梅山村姑的工笔肖像画。十七、八的姑娘,长得象盛开的梽木叶子花;
三股乌黑的长辫子落地扫,玉石金簪插满头,美得象古代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梽木叶子花”的意象是美的,姑娘妆扮成“樊梨花”的比喻是美的,这种追求改善物质条件而取悦于心上人的心理渴望,是美轮美奂的。正因为这种民俗特色和世俗化了的意象、比喻,才是新化山歌的艺术手法,推陈出新,醇香醉人。
在新化山歌中,可俯首拾得新颖别致的比喻和意象,特别是反映粗野的世俗化生活的比喻和意象,更为出彩。例如:田坪镇山歌手李萼周演唱的山歌《三根丝线两根青》:
姐——
你十指尖尖是我郎的糖包饼
一对奶子是我郎的饼包糖
两手弯弯是我郎的龙凤枕
一身四体是我郎的竹花床
腿部弯弯是我郎的磨刀石
罗裙脚下牡丹花是我郎的耍花身
这是一首典型的陶情山歌,山歌的内容是否有伤风化暂且不论。不容置疑,它反映男欢女爱的比喻和意象——如:“糖包饼和饼包糖、龙凤枕和竹花床”等,既高度生活化,又鲜活生动,达到了较高的愉悦效果。由此看来,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最能体现民间歌手的天才。
“歌谣是民间性情之响”,情歌更能完美体现。古梅山人那种粗犷、骠悍、真率、朴实,在山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新化地区的方言,是梅山文化的基石,是汉、瑶、苗、侗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土、野、逗、俏”地域语言风格。这种民族化、世俗化的特色语言,更添新化山歌的野趣和神韵。
与《诗经》相比,新化山歌的语言地域特色更典型、更鲜活、更生活化,更能抒发世俗化的情感,获得听众的愉悦。如《小小姣莲小小情》:
门前送到后门转
眼泪汩汩进绣房
一来走到床边拍三板
骂你木匠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床两人困
我咯花花床上困姐一个人
二来我走到花花席子拍三板
骂你篾匠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席子两人困
我咯花花席子困姐一个人
三来走到花花被子上面拍三板
骂你弹匠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被子两人困
我咯花花被子盖姐不盖郎
四来走到花花枕头上拍三板
骂你裁缝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枕头成双对
我咯花花枕头成单冒成双
这首情歌的方言俗语很有梅山特色,如:
眼泪——读“俺沥”。
汩汩——泪汪汪的意思
花花——漂亮的意思
困——睡觉的意思。
冒——没有的意思。
《小小姣莲小小情》,是描述一位思郎情切、又野又痴、又俏又逗的乡村妹子,
她从天黑到三更没有盼到幽会的心上人,于是她忧伤地骂床、骂席、骂被又骂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阳雀子叫了的黎明前,把情哥骂来了。这首充满地地道道梅山土话的山歌,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位痴心妹子的人物形象,真实而细腻地表达了她一唱三叹的情感落差和对情爱的执着,使敢爱敢恨的辣妹子跃然纸上。新化山歌,世俗化的审美情趣,是梅山民间歌谣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有待大家共同挖掘。
梅山文化渊源于湘中的梅山地区,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新化、安化、冷水江、涟源四县市的全部和双峰、新邵等周边部分,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现讲“梅山”,主要指新化、安化一带。
新化秦属长沙郡,汉为益阳县地,隋属潭州,唐入邵州,五代、宋初,“为梅山蛮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采纳湖南转运副使蔡煜所奏,乃以“怀柔之策,工复梅山,建邑置吏,以上梅山置新化县。
从悠久的历史遗存看,新化县槎溪乡朝阳村雷公山出土了包括第四纪古脊椎动物东方剑齿象等多种动物化石,说明几万年前这里衍生着生命;在圳上乡的观音洞遗址和茶溪乡云霄桥紫宫洞遗址的发掘中,可以看出其文化堆积层厚分别为1.5—2米,文化遗存说明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人类居住劳作繁衍。在横阳、茶溪乡和大洋江三角洲墓及龙爪塘大桥下,出土的青洞礼器和青铜斧、剑等兵器和汉、唐、宋以来的县城内出土的壶、瓶、钱币等,以及最近在县城开发发掘中的厚达2米以上的文化层,都说明了新化县在县城在唐宋时期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经济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新化尽管属“蛮峒”,但其文化基本上是融入了楚湘文化之中的并与之同步发展的;可以这样说,梅山文化实质上就是楚湘文化在新化的具体表现,它蕴藏于这里的民族同情(如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娱活动)、民间艺术(山歌、民谣、传说、武术)、山水景观(如大熊山),古建筑(明清以来的县城、北塔、杨氏宗祠院落、龙潭桥)等等,这些都是梅山文化的标志性实体。因此,我想说,梅山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融入在各种物体中的物化了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宝贵财富、保护、发掘、整理、研究这笔财富,使之有利于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才是今天我们讨论梅山文化的主旨。这种标志性的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今人的“家当”,如何使其发扬光大,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保值增值,是当今城市建设中新的课题。
“清时商贾云集、一时鼎盛繁华”之建筑风景,并不比凤凰县逊色多少,比起现在怀化市下大力气保护原貌的黔古街来说,也是别具一格,各有千秋。
一个城镇,特色文化的积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有了它才会显得多姿多彩富有生气和特色。除此,楼高路宽、灯红酒绿,也只会显得畸形和苍白。丽江古城之所以被国际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每年吸引上亿人次的参观,不就是因为它的古城风貌和蕴藏的文化吗。如果我们在旧城改造建设中既保护了原有的历史,又有新的规划建设;即保护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根基,又发展了这座城市,使它的内涵更丰富,更具吸引力。这将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社会发展/娄底市 贸易旅游
2012年娄底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75亿元,增长15.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2.62亿元,增长1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13亿元,增长15.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63.18亿元,增长15.5%,餐饮消费额34.57亿元,增长14.8%。
在限额以上企业批零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7.5%,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0.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6%,日用品类增长17.7%,化妆品类增长18.6%,金银珠宝类增长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2%,家具类增长6.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6.5%。
娄底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6.83亿美元,下降24.8%,其中进口13.98亿美元,下降18.4%,出口2.85亿美元,下降45.7%。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10.99亿美元,下降31.4%,私营企业4.36亿美元,下降19.8%,外商投资企业1.47亿美元,增长69.8%。
娄底市实际到位外资2.37亿美元,到位内资220.81亿元,分别增长30.5%和40.2%。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
2012年娄底市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2.96亿元,增长9.4%。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23亿吨,增长24.3%;公路货物周转量114.84亿吨公里,增长22.8%;公路客运量1.04亿人,增长4.7%;公路客运周转量32.34亿人公里,增长4.6%。年末娄底市公路线路里程1.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长0.96%,娄底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7.49万辆,增长16.0%,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53万辆,增长18.0%。
娄底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4.26亿元,增长1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3.03亿元,增长10.1%,邮政业务总量1.23亿元,增长17.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60万户,下降16.0%;移动电话用户243.78万户,增长12.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3.58万户,增长64.8%。
截至2012年底,娄底市共有旅游等级区(点)8家,其中4A级及以上3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08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接待入境旅游者6.89万人次,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67亿元,增长17.5%,其*内旅游收入65.8亿元,增长17.7%;旅游外汇收入2025.69万美元,增长28.4%。
2012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07.03亿元,比年初增加129.66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560.15亿元,比年初增加81.51亿元,单位存款余额326.40亿元,比年初增加48.4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0.03亿元,比年初增加81.0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 269.05亿元,比年初增加33.05亿元,短期贷款239.31亿元,比年初增加42.89亿元,票据融资41.62亿元,比年初增加5.17亿元。
娄底市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完成股票基金交易额712.24亿元,同比下降21.7%;2家期货公司完成期货交易额1258.21亿元,增长43.5%。
娄底市22家保险公司完成保费收入21.85亿元,增长3.3%,其中财产险收入5.25亿元,增长19.7%,寿险收入14.54亿元,下降2.4%;各项赔款与给付5.94亿元,增长25.0%,其中财产险3.09亿元,增长38.1%,寿险2.58亿元,增长9.1%。
娄底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68万人,在校生2.44万人,毕业生0.7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4万人,在校生3.52万人,毕业生1.3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2万人,在校生7.19万人,毕业生2.06万人;初中学校招生4.92万人,在校生13.95万人,毕业生4.8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0万人,在校生30.42万人,毕业生5.2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11人,在校生650人,毕业生4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1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娄底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达到5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50.56亿元,增长0.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1.21亿元,增长1.9%。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38亿元。全年受理申请专利1147件,增长10.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7件,增长17.3%;授予专利权873件,增长61.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件,增长81.8%。申报*科技计划项目44项,立项17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5项,立项48项。
2012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艺术馆和文化馆6个,博物馆和纪念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年开展各类培训42期,举办各类展览50多期,接待群众60多万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40多万人次,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8万场次。工业题材大型现代花鼓戏《钢之魂》,公演20多场,获省艺术节田汉大奖和5个单项奖。
2012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5座,教育台1座,城镇有线电视用户20.3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5%,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5%。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2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8个,村卫生室348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卫生技术人员14676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736人,注册护士4766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692张,其中医院7130张,乡镇卫生院4562张。
娄底市共有体育馆16座,运动场23个,游泳池7个,各种训练房859个。市县两级共举办各种体育活动300多场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29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2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22个。
2012年末总人口437.78万人,常住人口381.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9.56万人,乡村人口231.65万人,城镇化率为39.23%。人口出生率为13.64‰,死亡率为6.55‰,自然增长率为7.09‰。
2012年娄底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33元,增长13.6%。其中,工资性收入11614元,增长13.0%;经营净收入3079元,增长13.4%;转移性收入4207元,增长5.2%;财产性收入684元,增长27.7%。农民人均纯收入4762元,增长20.6%,其中工资性收入2482元,增长26.2%;家庭经营纯收入1683元,增长11.5%;转移性收入531元,减少24.1%;财产性收入67元,增长8.1%。
娄底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680元,增长15.7%,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10.7%、30.2%、13.7%、7.5%和6.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2%,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96元,增长14.4%,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增长3.9%、18.6%、66.5%、5.9%和4.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6%,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娄底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80万人,比上年增长10.2%,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万人,比上年减少5.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每年在北京所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中,娄底籍艺术家占据了湖南省的2/3强;即将开幕的“艺术湖南——湖南美术家晋京精品展”,娄底市就有20幅作品被选送……娄底市文联引入考核机制,乐当文艺家们的“贴心保姆”,带来该市文艺事业大繁荣。
通过机制创新,成功完善自我“造血”功能的娄底市文联,一改过去对艺术家协会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甘当协会和文艺家的“贴心保姆”。对举办展览、文艺研讨会的艺术家,市文联积极帮他们跑经费、拉赞助;对重点作品重点作家,市文联主动上门服务,帮助确定主题、探讨修改意见。娄底市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开始在湖南省乃至*显露影响。其中,纪实文学《憨山画传》、音乐作品《啄木鸟》、摄像作品《家园的故事》等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书画艺术出现国内有名的“娄底现象”;戏剧《村官是个堂客们》获得*第八届“映山红艺术节”金奖,实现了娄底戏剧在*获奖零的突破。
湄江湄江风景区地处湘中腹地、涟源市北部,交通、通讯便利,具备食、宿、行、游、娱、购整体服务功能。1993年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依其独特的岩溶地质、地貌,今年正在申报*地质公园。
它的自然景观类型为岩溶地貌,有着千资百态的地表和地下景观,具备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湄江独特的地质景观,明显区别于云南石林、广西桂林、湖南张家界等著名景观而独具一格。
湄江溶洞数量之多,种类齐全,国内少见。十里画廊是国内少见的独特地质地貌景观,具有地质构造科研价值。仙人府的薄层状灰岩类硅质岩形成的溶洞,国内罕见。观音岩下的莲花涌泉是由地下溶洞裂隙形成的涌泉,终年不断,且有五个泉眼,似沸水哗哗,引人入胜。藏君洞国宝厅的石桩,高达16米,围径需12人合抱。古神州是一处较大的溶洞,四层自生桥,造形奇特,得天独厚。香炉山的风动石,一人用手可摇动,但几十人推不倒。香炉山一石八景,也是一处绝妙天成的岩石雕塑。
湄江风景区是地质、地貌考察、科研和观光旅游的良好场地。它有十大景区:仙女寨、观音岩、藏君洞、塞海湖、龙泉峡、古神州、仙人府、大江口、黄罗湾、香炉山。 梅山龙宫梅山龙宫位于资水之滨的娄底市新化县。这一独特的洞天福地,其地下溶洞鬼斧神工。梅山龙宫是有九层楼高的巨大地下溶洞群,由上万个溶洞组成,洞府现已探明的长度为2876米,包括那466米的神秘阴河,该河可划船游览,曲径通幽,美景琳琅满目.
洞内有大量形态各异的流石景观,美不胜收。其中更有四大溶洞景观之绝:一是洞府云天绝世景观,其层楼空间结构,规模宏大、布局天成、水陆遥相呼应;二是哪吒出世绝世景观,一个从中裂开的巨大的天然钟乳石莲、一叶剥落的花瓣以及带有红色血团的哪吒肉身组成。三是形似雾淞的白色非重力水沉积物绝世景观;四是水中金山绝世景观,景点顶部有数百万根洁白无瑕、美妙绝伦的鹅管和姿态各异、层次分明的钟乳石,底端是一巧妙天成的瑶池,池底水平如镜,池的一侧是一座自然形成的拦水坝。
更妙的是“孔子游学”:一个身穿长衫的老人,面容慈祥,背着行囊,怀中还抱着一个书童,在灯光下显得栩栩如生。据称,这样和真人同等大小,表情生动、细节逼真、形象传神的景观在世界溶洞中是极为罕见的。 蔡和森纪念馆该馆位于双峰县城复兴路与书院路交汇处,1987年7月1日建成开馆,总建筑面积1624平方米,正门上方是聂荣臻元帅题写的“蔡和森同志纪念馆”馆额。馆前为蔡和森广场,竖立9米高的纪念碑,碑文由陈云同志同志亲笔题写,顶层为蔡和森同志立身塑像。馆内陈列有蔡和森同志从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到为*革命奋斗终身的文物、照片、著作等140多件。1995年3月30日,蔡和森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馆前蔡和森、向警予、蔡畅、葛健豪四人群塑破土奠基。同年,该馆被确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熊山森林公园大熊山位于新化县北端,与安化县接壤,距新化县城50多公里,总面积73平方公里。这里险峰如林,古木参天,多出异兽,是新化重要的林区和美丽壮观的风景区。2003年6月27目,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开园。
从锡溪凼上行数里,有樊家洞瀑布,峭壁横断,飞流崩泻,落差在200多米,洪水期瀑流宽达15米, 水声如雷,震人心魄。
大熊山主峰"九龙池"位于樊家洞西北20余里,海拔1622米,是娄底*高峰。峰顶有一池,水深如墨,清凉彻骨,九股清泉从池底涌出,咕咚之声清雅悦耳。相传远古大熊山有九座峰峦,尽得天地之灵气,黄帝登熊山时将其点化为九条金龙,从池中遁入东海。自此池中涌出九股清泉,直通龙宫。九龙池因此得名。从这里极目远眺,林海苍茫,云雾迷离,疑临蓬莱仙境。
大熊山是一座难得的自然植物园。九龙池四周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次生林,保存着许多珍贵树种,其中有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有在其他地方已濒临绝灭的连香树、金钱柳、罗柏、天师粟等。大熊山还有许多珍稀飞禽走兽,如豺狼、花面狸、穿山甲、山鸡、锦鸡、画眉等。 曾国藩故居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侯府,坐落在位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东部的荷叶镇富托村, 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半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曾国藩故居已被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女峰在市北部,距蓝田约35公里处,又名紫华峰。相传唐朝时候曾有九女在此山修炼成仙,化鹤飞身,瑞映此峰,因而得名。在群山起伏之中,唯此峰突立,高达980多米,耸峙于大桥、桂花两乡之间,登高极目,大有"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之势。峰顶有紫华庵,又名仙女庙,创建于清初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庵碑记述:"自唐世界,有九仙女化鹤飞身,瑞映此峰,兴发乾隆,考有始祖瑞明,于顺治癸已年间创修殿宇,上下三栋"。还有山门一座,以及和尚居室与杂屋。山门高约5米、宽6米,门额正中刻有"紫华庵"三字,上层有"双龙戏珠"浮雕,顶端有一个造型精致的"佛"字。两旁门框各雕一门神。山门前稍左有岩泉、水井,四季常清,可供饮用。门前右方有一石,形状如杵臼,相传是仙女捣药用的。进山门沿石板路到*殿,登37级石阶至第二殿,再上三级石阶便是第三殿。殿内立有佛像,壁上绘有仙女美容。除*、二殿是砖木结构以外,山门、殿基和第三殿均系石料建筑,三殿相连,耸立峰顶,绿树掩映,如仙台琼阁。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64年),山门八亭记载:"尝闻仙女名山,古今可观,人皆仰望,丰乐(当时此地属安化县丰乐乡)*境也"。今从黄旗坳至仙女峰顶,途中仙麓亭、禁碑犹存,登山道路,曲折崎岖,三十六亭,步步趋高,蜿蜒而上点缀山林,别具风光,峰顶紫华庵遗迹尚存,山门挺立,碑文可辨,石臼如故,泉水长流。其自然景色,依然如画。若春光融融之天,云蒸霞蔚,雾绕山林,景物朦胧,使人有飘飘欲仙之感;夏天炎热之时,绿树蔽日,泉水潺潺,凉风习习,游人仿佛置身于避暑胜地;秋高气爽之日,天高云淡,丽日风轻,举目环顾,四周山峦,田园村舍,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紫鹊界梯田紫鹊界秦人梯田,位于新化县水车镇。她集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广西龙胜梯田的壮美、菲律宾巴拉韦梯田的险峻和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于一身,总面积近6万亩,集中成片的有2万余亩,坡度在25-40度,最陡达50度以上,且层层叠叠于海拔500米—1100米之间,共400余级,蔚为壮观。
置身于新化县水车的紫鹊界,你不能不被它的苍茫它的朴素所打动。六万多亩梯田,美丽绝伦的原野,粗犷的基调,沉厚的民俗,一望无际哟。坦荡大气的造型,俨然梯田王国。无怪乎它入选为*风景名胜并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紫鹊界是一本苍茫的历史典籍。一页页记载着这里的先民沉甸甸的生活沧桑,记载着他们通俗的悲喜和淳朴的传奇。触摸土地,似乎有一种体温抵达掌心,那是先民们剽悍的胸膛、精魂、气息、脉动。有风掠过,梯田上空弥散一种亲近的气息。
紫鹊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多年历史,想当年,那些避秦的遗民,逃亡到这逶迤的群山中,狩猎、开荒,他们的汗水他们的血肉他们的智慧融入了紫鹊界的苍茫,先民辉煌的杰作,是一种凝固的本土舞蹈。
位置:位于新化县西部山区水车镇境内,距新化县城70多公里。
面积:近6万亩,集中成片的有2万余亩。
经济概况/娄底市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为449.51亿元,增长15.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其中,*产业增加值87.6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17.14亿元,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144.68亿元,增长13.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565元,增长14.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据快报统计,全市财政总收入32.75亿元,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05亿元,增长24.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全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5:48.3:32.2,呈现出"二三一"产业结构特点,工业主导地位凸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3.77亿元,增长60.2%;实现利税48.34亿元,增长3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21.9%;园区工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91亿元,增长65.7%;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完成增加值193.46亿元,增长17.8%,占全市GDP比重的43%,比重上升7.5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199.92亿元,增长21.1%,
比全市GDP增速高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62亿元,增长24.6%,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量在全省排名第8位。其中轻工业增加值8.81亿元,增长40.1%;重工业增加值163.81亿元,增长23.8%。全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2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主营收入的83%。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3家,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企业由2006年的31个增加到50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9.54亿元,增长29.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1.9%,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52.9%,采掘业增长36.8%,制造业增长26.8%,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4%。企业创新步伐加快,国内*热轧带卷在涟钢问世;"闪星牌"商标成为继涟钢"双菱牌"之后的第二个"*商标"。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4.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3%,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7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0.8%,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生产705.01万吨,增长28.9%;发电量78.97亿千瓦小时,增长38.4%%;钢材产量630.03万吨,增长16.2%;十种有色金属6.81万吨,增长1.9%;纯碱9.17万吨,增长14.9%;水泥407.76万吨,增长31.8%;化肥(折纯)25.17万吨,增长16.7%。 行政区划/娄底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娄底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娄星区,面积428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2006年)。
冷水江市,面积 436平方千米,人口 35万。邮政编码417500。市人民政府驻冷水江街道。
涟源市,面积1895平方千米,人口109万。邮政编码417100。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
双峰县,面积1713平方千米,人口89万。邮政编码417700。县人民政府驻永丰镇。
新化县,面积3635平方千米,人口129万。邮政编码417600。县人民政府驻上梅镇。 现任领导/娄底市
职务 | 姓名 |
市委书记 | 李荐国 |
市委副书记、市长 | 杨懿文[18] |
政府副市长 | 陈蕾[19] |
市委副书记 | 徐文龙 |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何文君 |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 雷绍业 |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 周纯良 |
市委常委、副市长 | 谢志雄 |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 伍美华 |
蔡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湖南双峰人。
蔡和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湖南双峰人。
熊清泉,湖南省委书记、书画家,湖南双峰人。肖志恒,广东省委秘书长,湖南新化人
龚佳禾,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湖南新化人
罗和秋,湖南省人事厅副厅长、巡视员,湖南涟源人。
易炼红,中共岳阳市委书记,湖南涟源人。
谭谈,*作协副主席,湖南涟源人。
吴奇修,湖南省粮食局局长,湖南涟源人。
傅国良,湖南省体育局局长,湖南涟源人。
禹奇才,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州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秦科才,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副省长,湖南双峰人。
陈芸田,湖南省人大副主任,湖南双峰人。
方鼎英,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新化人。
钟林,重工业部副部长,湖南双峰人。
曾宪植,全国妇联副主席,湖南双峰人。
秦科才,河南省副省长,湖南双峰人。
刘淑金,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湖南新化人。
李聚奎,上将、石油工业部部长,湖南涟源人。
邹庚壬,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湖南新化人。
龚谷成,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湖南新化人。
毛国斌,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少将,湖南涟源人。
刘化锦,军事经济学院训练部部长、副院长、院长、少将,湖南新化人。
邹志美,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湖南新化人。
陈秉臣,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舟山基地司令员、少将,湖南双峰人。
陆绍庭,海军海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湖南新化人。
段达球,总政治部直工部部长,湖南新化人。
贺贤书,海南军区政治委员、少将,湖南双峰人。
曾求腾,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湖南涟源人。
曾家修,解放军206医院病理科主任、少将,湖南新化人。
谢玉久,山西省军区副政委、少将,湖南涟源人。
袁朴,二级上将,湖南新化人。
宋希濂,中将,湖南双峰人。
方鼎英,中将,湖南新化人。
李文,中将,湖南新化人。
陈正湘,中将,湖南新化人。
罗云,少将,湖南涟源人。
姜齐贤,少将,湖南娄底人。
匡斌,少将,湖南双峰人。
张信威,*工程院院士,湖南娄底人。
邓起东,*科学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谢和平,*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曾昭抡,*科学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刘筠,*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刘耕陶,*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曾苏民,*工程院院士,湖南双峰人。
曾益新,*科学院院士,湖南涟源人。
余彭年,彭年实业董事长,湖南涟源人。
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湖南涟源人。
周建和,庄胜集团总裁,湖南双峰人。
伍跃时,长沙新大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湖南新化人。
邱则有,长沙巨星轻质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娄底人。
陈响莲,娄底响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湖南冷水江人。
刘晓剑,长沙圣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涟源人。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业集团总经理,湖南涟源人。
陈德勋,深圳市恒立清洁公司董事长,湖南双峰人。
颜光美,中山大学副校长,湖南娄底人。
李平,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长,湖南涟源人。
刘海藩,中央党校副校长、经济学家,湖南涟源人。
禹奇才,广州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朱坚真,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谢和平,四川大学校长,湖南双峰人。
王继平,湘潭大学副校长,湖南双峰人。
王灿芝,女航空教育家,湖南双峰人。
李亭植,*医科大学校长,湖南双峰人。
成仿吾,*人民大学校长,湖南新化人。
湘女,歌唱家,湖南娄底人。
谌蓉,歌唱家,湖南冷水江人。
谢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冷水江人。
颜家龙,书画家,湖南涟源人。
谢禹尧,“烙画怪才”,湖南娄底人。
廖志理,作家,湖南涟源人。
萧育轩,作家,湖南涟源人。
杨衡钟(弘征),湖南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湖南新化人。
彭利铭,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涟源人。
李普,新华社副社长,湖南涟源人。
蒋牧良,*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湖南涟源人。
曾景初,画家,湖南双峰人。
曹明求,国画家(一级美术师),湖南双峰人。
欧阳谦叔,湖北省歌剧团一级作曲家,湖南双峰人。
王憨山,画家,湖南双峰人。
罗绍志,作家、研究员,湖南双峰人。
曾昭橘,南京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湖南双峰人。
康移风,画家,湖南新化人。
杨小燕,世界桥牌冠军,湖南新化人。
伍湘梅,举重世界冠军,湖南新化人。
曾星玲,举重世界冠军,湖南新化人。
王晓天,历史学家,湖南新化人。
梁绍辉,历史学家,湖南涟源人。
王鲁湘,清华大学工艺美院教授、美学专家,湖南涟源人。
周庆元,教育学专家,湖南娄底人。
肖欣湖,南十佳新闻工作者,湖南涟源人。
毛炳汉,文学家,湖南涟源人。
陈旭麓,历史学家,湖南双峰人。
张苏辉,湖南省社会工作者协会委,湖南双峰人。
宋宜山,台湾国民党立法委员,湖南双峰人。
邱任,美国科学院院士,湖南涟源人。
谭添三,湘菜大师,湖南涟源人。
肖欣,湖南十佳新闻工作者(记者),湖南涟源人。
李临庄,全国劳动模范,湖南涟源人。
成希颙,航务工程专家,湖南娄底人。
李振翩,细菌病毒学家,湖南娄底人。
谢定中,化工专家,湖南冷水江人。
朱菱,电机设计专家,湖南涟源人。
廖遇平,放疗专家,湖南涟源人。
潭济才,昆虫学专家,湖南双峰人。
欧阳湘达,计算机技术应用专家,湖南双峰人。
朱怀安,核物理专家,湖南双峰人。
王抗援,路工程机械专家,湖南双峰人。
何觉民,小麦栽培与育种专家,湖南新化人。
周先和,化工专家,湖南新化人。
杨治元,地球物理学专家,湖南新化人。
邬恩九,实验核物理学家,湖南新化人。
张苏辉,社会学家,湖南双峰人。
邹文开,社会学家,湖南新化人。
刘金初,社会学家,湖南新化人。
罗盛教,国际主义战士,湖南新化人。
陈佑甫,*人民解放军特等功臣,湖南新化人。
段振华,冠捷科技集团副总裁兼*区总经理,湖南新化人。
李中,社会活动家,湖南双峰人。
禹之谟,民主革命先驱,湖南双峰人。
陈天华,*同盟会书记,湖南新化人。
王则鸣,烈士,湖南双峰人。
曹仰山,红十军团参谋长、烈士,湖南双峰人。
曾国藩,(清)军机大学士,湖南双峰人。
曾国荃,(清)两江总督,湖南双峰人。
曾纪泽,(清)外交官、曾国藩之子,湖南双峰人。
李续宾,(清)安徽巡抚,湖南双峰人。
游智开,(清)广东巡抚,湖南新化人。
罗泽南,清朝将领,湖南双峰人。
刘蓉,湘军将领,湖南双峰人。
罗泽甫,湘军将领,湖南双峰人。
杨昌浚,兵部尚书,湖南娄底人。
谢振定,“烧车御史”,湖南双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