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         (认领)

网站类型:广西政府
运营单位:公司
建站时间:2025-04-21
发布信息数量:不限制
keywords/关键词:
description/描述:北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由北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北海市人民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承办;是北海市和北海市各部门,以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时间权威发布北海市相关的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文件、中央、自治区和北海市领导同志的重要会议、考察活动等政务信息,面向社会提供与政府业务相关的服务,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详细说明
历史沿革/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名称由来广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由于此种说法转述频繁、引证广泛,因此成为一个定例。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1965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建制沿革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海已有人类活动,北海市属北海县地,古称百越。
北海市因市区北面濒临海而得名,始见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
商代,合浦所属的百姓就“请以珠巩”进贡商王。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北海就是桂东南,粤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这里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东汉建安8年(203年)合浦郡统合浦,徐闻,高凉,凌允,珠崖五县,北海属珠崖。
三国时,孙吴黄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为珠官郡,太元二年(252年)恢复合浦郡。
两晋155年间,合浦都是郡治所在地。晋咸和中(330年)印度佛教徒智弘,无行从海路入合浦传教。
南北朝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地另设11个郡地,设盐田郡于北海地,杜周一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禄洲。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称越州。唐贞观六年(632年)添置珠池县,唐贞观八年(634年)越州改称:廉州,因历代出廉官而得名,十二年(638年)废安昌,珠池两县入合浦。唐元宝(742年),廉州改称合浦郡。
五代南汉乾哼元年(917年)复称廉州,统合浦,封山,蔡龙,大廉四县。
南汉大宝五年(962年)改为媚州都。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废廉州移至海门三十里(北海地)建太平军廉州古城始建。北海自南北朝(479年)设盐田郡起,至五代北宋(1127年)先后在北海设过盐田郡,海门镇,陆州,珠池县,东罗县等政区。
元三十年(1293年)在廉州设提举市舶司,专事海运与外国船只并收“船头规”时为全国六大市舶司之郡,逮扬州,统11个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两广总督后改名为廉州府,统合浦,石康,灵山,廉州。
清康熙元年(1662年)设北海镇标(军事建)。乾隆年间,北海市开始形成。咸丰五年(1855年)珠场巡检司移驻北海,标志北部湾中心从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业城市开始形成。光绪六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北海与宜昌、芜湖、温州、一并辟为通商口岸。
北海市因市区北面濒临海而得名,始见于清康熙初年,清嘉庆年以来沿称为市。
1949年12月4日解放,当时为镇,归合浦县管辖(属广东南路专区)。1951年1月前为广东省辖市,同年5月委托广西省领导。
1952年3月正式划归广西。
1955年5月重归广东,1956年降为县级市,1958年降为合浦县北海人民公社(属湛江专区)。1959年改为县级镇,1964年恢复为县。
1965年6月又划归广西。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旅游对外开放城市。
1983年10月提升为地级市。
1984年4月与防城港作为一个整体被国务院确定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1987年7月1日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
2010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为历史文化名城。 行政区划/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北海市辖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2个乡、2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342个村委会、84个社区居委会。

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邮编管辖
海城区14027.82 536000是北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包括大陆区和海岛两大部分,总面积140平方公里。管辖涠洲镇和高德、驿马、东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7个街道办事处,19个村委会、45个社区居委会
银海区47515.09536000下辖4镇:福成镇、平阳镇、侨港镇、银滩镇,40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
铁山港区39416.78536017下辖3镇:南康镇、营盘镇、兴港镇,38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
合浦县2380102.06536100下辖15乡镇:廉州镇、党江镇、沙岗镇、西场镇、乌家镇、石湾镇、石康镇、常乐镇、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山口镇、沙田镇、曲樟乡、星岛湖乡,245个村委会、28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环境/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位置

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介于北纬20°26'~21°55'、东经108°50′~109°47'之间,东邻广东省,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

气候

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真正的冬暖夏凉。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9℃,极端*温度37.1℃,极端*温度2℃。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11千卡/平方厘米。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春旱、低温阴雨、暴雨、寒露风、霜冻,台风10级以上每10年6次。北海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2500~5000个,比内陆城市高出50~100倍;以著名的银滩为代表的海滨带,风光旖旎,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水、阳光、沙滩”的全部要素。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温度为32~33℃,极端*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夏季多台风。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地形

北海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东北、西北为丘陵,南部沿海为台地和平原。市区海滨平原土地占总面积70%以上,土质由砂质粘土、砂砾构成,地层结构稳定,承压力强,一般为18~25吨/平方米。海洋滩涂约占市区土地总面积20%左右,土地耐力较低,为12~16吨/平方米。平均海拔10~15米。*峰554米(五点梅),市区*点120米(冠头岭)。

水文

南流江是北海境内*河流,南流江经合浦县东北部的曲樟乡流入合浦境内,经常乐镇、石康镇、石湾镇后分为三支,一支流经总江口,在党江镇分三处入海;一支经沙岗镇入海;另一支经周江、廉州镇的烟楼村入海。南流江分流入海,并且在出海处形成网状河系,造就了广西*三角洲——南流江三角洲。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水、土、光、热条件都十分优越,是广西重要农业产区,其外沿也多岛屿、滩涂,适宜捕捞和海产养殖。星岛湖(洪潮江水库),位于北海市北部,是于钦州市共有的湖泊,也是北海*湖泊。

自然资源/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土地资源

耕地总面积124758.40公顷,其中水田48386.79公顷,旱地75848.36公顷。

矿产资源

北部湾是*六大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11年已探明石油储量2256万吨,天然气储量350亿立方米。
石英砂矿已探明储量3000万吨,含二氧化硅98%以上。石膏矿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含硫酸钙70.97%(平均值)。
陶土已探明储量1.89亿吨,品位:三氧化二铝24~32%,二氧化硅52.5~64.8%。
钛铁矿已探明储量126万吨,二氧化钛含量达52~60%。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349.7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量为21.51亿立方米(有效容量10.77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北海市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现有森林面积9.7万公顷;亚热带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柑桔、龙眼、荔枝、树菠萝、芒果、香蕉、杨桃等。

海洋资源

北海市的海岸线东起山口镇的英罗港口,经沙田、白沙、公馆、闸口、南康、兴港、营盘、福成、西塘、高德、靖海、廉州、党江、沙岗至西北的西场等16个镇,1985年统计全市海岸线总长500.13公里(其中大陆岸线468.2公里,海岛岸线31.93公里),占广西海岸线长度的31.36%。海域岸线类型主要有:沙质海岸,沙坝—泻湖海岸,三角洲海岸,海蚀岸线以及珊瑚礁海岸等。
北海市辖区内以及涠洲岛、斜阳岛周边毗邻的海域约2万平方公里。沿岸滩涂面积5万公顷,已开发利用2.27万公顷。拥有约500平方公里的滩涂,类型有沙滩、淤泥滩、岩石滩、红树林滩、珊瑚礁滩等。沙滩、沙泥滩、淤泥滩分布较广、面积较大。其中沙滩面积251平方公里,沙泥滩、淤泥滩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北海市毗邻北部湾,整个北部湾约12.8万平方公里。北海市拥有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有滩涂500平方公里。

人口/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北海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53.93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45.2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70万人,增长5.99%。男性人口为80.09万人,占52.03%;女性人口为73.84万人,占47.97%。
其中,海城区:常住人口34.86万人,总人口27.82万人;银海区:常住人口17.68万人,总人口15.09万人;铁山港区常住人口14.27万人,总人口16.78万人;合浦县常住人口87.12万人,总人口102.06万人。

交通/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航空

北海福成机场距离市区25公里,始建于1985年4月。1993年5月进行扩建,飞行区等级为4C级,可起降B747及以下的各类客机。
已开通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杭州、深圳、香港、昆明、海口、郑州、长沙、贵阳、桂林等多个国内及国际主要城市的航班。福成机场平均每周近200航班,航线16条,飞达19个城市。

铁路

北海目前开通的铁路:广西沿海铁路(普通单线货运铁路)、广西沿海城际铁路(国家1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每小时)、玉铁铁路(国家1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60公里每小时)
在建铁路:合湛铁路(高速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每小时)
北海火车站位于市中心北京路与站前路交汇处,可乘2路公交车到北部湾广场、客运中心等市内主要地区。北海铁路已开通北海---南宁和北海--桂林的往返动车,一般从全国各地到北海都是先乘火车到南宁或柳州或桂林,再转车到北海。广西沿海城际铁路邕北线将北海到南宁的时间缩短为1小时左右。2014年12月26号开始北海至广州每天开行4对动车及1对到浙江杭州的高速动车,结束北海没有出省列车历史。

水路

客运方面,北海国际港客运港是北海主要的客运港,位于银滩3号路(乘3路公交、双层巴士旅游专线可到达)。北海国际客运港隶始建于1998年,已建成为海上客运、市内客运、住宿、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实体。该客运码头可同时停泊客滚船3艘,年吞吐能力为35万人。到2012年,开辟有北海——海口、北海——涠洲岛两条定期往返航线。北海——海口航程:124海里,全程需时11小时,北海停靠港:国际客运码头,海口停靠港:海南海口港。北海——涠洲航程:27海里,北海停靠港:国际客运码头,涠洲停靠港:涠洲岛客货码头(北岸码头)。
货运方面,北海与世界上98个国家和地区的216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5千吨级以下的泊位16个。
北海港包括北海老港区、石步岭港区、铁山港区和大风江港区。北海港口岸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建设大批不同形式的港口泊位。2010年前后的一段时期的建设主要是石步岭港区和铁山港区。

公路

北海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到2013年,连接北海市境外的公路有209国道、325国道、兰海高速公路、玉林至铁山港高速公路。
北海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截至2012年,有汽车客运班线104条,可到达广西各主要市、县和广东、云南等其他省市。
北海南珠汽车站是北海*长途客运站,位于北海大道于南珠大道的交汇处(乘11路、13路、北海大道专线公交可到达)。开通广西境内的有到南宁(横县)、桂林、柳州、玉林(容县、博白、陆川)、钦州(灵山、浦北、钦州港)、防城港(东兴、上思、防城、企沙)、贵港(桂平、平南)、崇左(凭祥)、百色(巴马、靖西)、宜州、南丹、凤山等。广东境内的珠三角地区(主要有广州专线、深圳专线)和粤西的湛江、茂名、霞山、高州等。其他省分的有长沙、武汉、南昌、福州、昆明、贵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三亚、无锡、青岛等城市。
和信客运中心位于北部湾广场东(乘2路、3路、5路、6路、7路、8路、10路、12路等可到达),是北海去合浦较为方便快捷的汽车站。主要去周围城市的县、镇,长途的和南珠汽车站相似。
二运汽车站位于广东路与北部湾路交汇处附近,乘3路公交可以到达。北海二运汽车站经营区内、市内、省内中短途、长途客运班线共25条,日发班次260个。北海二运汽车站发班的市内中短途客运班线基本覆盖了北海的乡镇,采用循环发班。具体目的地有:南康、合浦、西场、赤江、营盘、黄稍、石头埠、铁山港南乐村、铁山港工业区。区内班线:南宁,全天发9个班次。省际班线:青岛、河南兰考、新乡、昆明、襄樊、抚州、福州、福建福鼎、广州、东莞、深圳、珠海、湛江等长途客运班线,这些班线都采用了豪华大型卧铺客车,给予乘客舒适安全的乘车体验。
西区客运服务站地处海角路,具体路线有目的地有:柳州、犀牛角、博白、南宁、廉江、广州、深圳、湛江。

经济概况/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综述

1950年,北海市国内生产总值0.31亿元。198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83亿元。
2000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3.7亿元,其中*产业增加值3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48元。
2006年,北海市实现生产总值215.8亿元,比2005年增长14.3%,人均生产总值14325元。
2012年北海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21.8%。其中,*产业实现增加值128.0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0亿元,增长3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2.73亿元,增长6.9%。三次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0.3%、49.1%和3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2%、85.42%和10.76%。按平均常住人口156.07万人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418元。
2013年北海地区生产总值(GDP)734.66亿元,增长13.2%;人均GDP达到46000元以上,财政收入113.6亿元,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674.91亿元,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0.9亿元,增长27.1%。
在连续5年GDP保持年均增长17.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3.2%的高速增长基础上,2014年北海地区生产总值(GDP)856亿元,增长12.5%,人均GDP超过53000元;财政收入127.4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780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7.9亿元,增长22.7%。
2014年北海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6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达到127.4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86.2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97.9亿元、增长22.7%,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21.5%。

*产业(农业)

种植业
北海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余是油料作物、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
1949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66.67公顷,总产量3729.3吨。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666.7公顷,总产量2000吨;花生播种面积800公顷,总产量540吨;甘蔗种植面积40公顷,总产量528吨。
196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80公顷,总产量11873吨;花生播种面积1780公顷,总产量1482吨;甘蔗种植面积280公顷,总产量3924吨。1982年后,全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多种经济得到发展。
1985年,全市(含合浦、下同)耕地面积82606.7公顷,粮食播种面积9.32万公顷,粮食产量23.57万吨,全市农业总产值3.1亿元。
2002年,农业总产值73.18亿元。蔬菜、蚕桑、花卉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2666.67公顷,优质谷率、甘蔗良种率、水果优质率分别达75%、95%和75%。形成了香山鸡嘴荔、金品优质果菜等农业品牌。
2006年,耕地总资源80879公顷,实有耕地面积76078公顷,其中水田41508公顷,旱地34570公顷,全市人均耕地0.07公顷。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5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2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75万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3万公顷,甘蔗播种面积2.82万公顷,木薯播种面积1.16万公顷);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3.50万公顷(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10万公顷,西瓜0.39万公顷)。年末果园面积1.66万公顷。全市主要农产品总产量:粮食43.7万吨,油料4.25万吨、甘蔗191.63万吨、蔬菜55.77万吨、水果6.88万吨。
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83271公顷,比上年增加1273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0417公顷,比上年增加4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297公顷,减少157公顷;甘蔗种植面积32861公顷,增加97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5268公顷,增加613公顷;木薯种植面积14375公顷,增加23公顷。2012年粮食产量38.02万吨,同比增长6.27%;油料产量3.81万吨,增长1.15%;甘蔗产量238.11万吨,增长3.19%;蔬菜产量72.46万吨,增长4.13%;园林水果产量9.69万吨,增长6.07%。
林业
1949年底,北海仅有马尾松幼林264.13公顷。1952年建立木材公司。1953~1959年,龙潭、曲湾、军屯、东星建立集体林场,造林1117.4公顷。1960年5月建立国营大江林场。1964年,国营林业苗圃7个,农村集体林场9个,全市造林3600公顷。1979年进行海防林调查,全市森林面积为4600公顷,活立木蓄积19.7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7%。1990年,北海市森林面积2972公顷,森林覆盖率11.54%,活立木蓄积11.02万立方米,造林面积742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734公顷,人工林抚育面积173.33公顷。2000年,北海市有林业用地11.58万公顷,森林面积8.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6%,活立木蓄积195.57万立方米。全市宜林海岸线长440.14公里。营造沿海防护林1145.13公顷、红树林133.33公顷、速生丰产林1640公顷。森林监测面积6.55万公顷。全市总产值2759万元。2006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4537公顷,速生丰产林4201.33公顷,营造防沙治沙林266.67公顷,经济林总面积达1.95万公顷。全市总产值2.6亿元。
水产
水产业是北海重要行业。早在秦汉以前,北海先民利用地缘优势,从事海洋捕捞业——潜水采珠。东汉时期禁止民间采珠贸易,采珠者转以捕鱼。明、清年间,北海海洋渔业已初具规模。1949年北海水产品产量5518吨。解放后,北海捕捞业快速发展。1990年,北海市出海从事海洋捕捞人数9592人,水产品产量11.01万吨。主要海产品有鱼类、虾类、贝类、蟹类及其他种类。除海洋捕捞外,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海开始海水养殖,80年代后开始淡水养殖,90年代后,海水、淡水养殖有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对虾、文蛤、牡蛎、珍珠四大龙头品种的养殖基地。淡水养殖以养殖、鳙鱼、鲢鱼、鲤鱼、罗非鱼等为主。2000年,四大水产专业市场建成。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5.5万吨,总产值53.5亿元。其中海洋捕捞54.5万吨,产值33.2亿元;养殖产量30.11万吨,产值23.73亿元,养殖面积3.24万公顷。全市人均水产品占有量600公斤,渔业人口平均纯收入6053元。
2006年,全市拥有渔业乡镇(办事处)24个,渔业劳动力人口约18万人。全市水产品总产量96.54万吨,比上年增长7.5%;水产品总产值4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海洋捕捞产量53万吨,产值31.46亿元;水产养殖产量43.5万吨,产值18.41亿元。捕捞作业有拖、围、刺、钓、缯和张网等10余种,以拖网为主。
畜牧
北海市畜牧业养殖品种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鸽等常见畜禽品种。1981年,北海兴起养鹌鹑。1990年末耕牛存栏量20255头。年内出栏肉牛2150头,山羊存栏840头,年产奶量167.31吨。生猪年末存栏量为43500头。1991年以后,出现专业化养猪、鸡、鸭场,养殖量在万头以上。
200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10.41万头,牛饲养量19.27万头,家禽饲养量4625.34万羽。年内生猪出栏54.96万头,牛出栏1.98万头,羊出栏0.57万头,家禽出栏2688.32万羽;肉类总产量9.92万吨,禽蛋产量1.92万吨,奶类产量0.04万吨。全市肉类、禽蛋和奶类人均占有量分别为69.34公斤、13.42公斤和0.28公斤。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0.92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生产值1054.62元。
2006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48.77万头,牛饲养量19.82万头,家禽饲养量5196.45万羽。全市生猪出栏83.15万头,牛出栏2.64万头,羊出栏1.01万头,家禽出栏3353.04万羽,全市肉类总产量13.45万吨,奶类产量0.11万吨,禽蛋产量2.31万吨。全市肉类、禽蛋和奶类人均年占有量分别为88.45公斤、15.19公斤、0.72公斤。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8.10亿元。
2012年,北海生猪出栏97.37万头,增长3.84%;年末生猪存栏91.9万头,同比增长15.06%。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2.83万吨,同比增长3.44%。其中,猪肉产量7.5万吨,增长4.08%;牛肉产量0.31万吨,增长3.62%;羊肉产量252吨,增长4.56%;禽肉产量4.9万吨,增长2.42%。牛奶产量1517吨,增长2.29%。蚕茧产量632吨,下降4.38%。水产品产量98万吨,增长2.9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89.4万吨,增长2.61%。

第二产业(工业)

20世纪20~40年代,北海成规模的生产厂仅有陶器厂、电力厂、广成兴电机织染厂、印刷厂,其余多是手工业作坊。截至1949年,全市工业企业及手工业712家,其中私营工业企业17家,个体手工业695家。
解放后,经过4个五年计划,北海已基本形成小型机电、建材、海洋化工、加工等产业,至1978年,全市共有全民企业47家,集体57家,工业总产值12237万元。1996年,北海市工业总产值90.4亿元。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512个,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8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50532人。2000年,北海工业经济在改革调整中持续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93.4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及生产单位141个,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3.88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职工31885人,当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款36797万元。主要行业有机械电子、轻工建材、烟花爆竹、水产品加工、造纸制糖、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2001年成立了北海工业园区。2002年,北海市园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齐头并进,成为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1.3亿元,增长16.3%,增加值16.2亿元,增长22%。2003年3月10日,北海出口加工区设立,这是广西**出口加工区。2004年,以银河、北生、恒基伟业、北海国发等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促进工业发展。至2006年,北海市已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家,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15.8亿元。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4家,其中产值达10亿元以上2家。
2012年全部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096.97亿元,增长62.6%;实现增加值274.02亿元,增长5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020.9亿元,增长69.5%,实现增加值245.36亿元,增长59.5%。
2012年,国有企业增长25.43%,集体企业回落18.48%,股份制企业增长9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9.2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33%;轻工业增长39.62%,重工业增长77.43%。
2012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349.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0.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9.3%;金属制品业增长70.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6.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1.3%。
2013年,北海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为核心、轻重兼备的产业发展体系。2013年,仅9月当月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就达131.85亿元,环比8月提高了41.08%,增速高于全国、广西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服务业)

旅游业
1984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1988年列为*重点旅游城市。1984~1993年,共接待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和入境旅游者(包括港、澳、台同胞)3.22万人次。199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3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亿元;接待海外游客7600人次,创汇288万美元。1998年,北海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有旅行社6家,持证导游人员1070人,同年北海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5.2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4.53亿元,旅游创汇969.63万美元。
2012年入境旅游人数9.9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429万美元,增长33.2%。接待国内旅客1311.2万人次,增长19.1%,国内旅游收入110.2亿元,增长28.01%。
金融
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设立了北海关银号,代收外商税款。民国时期,北海设有4家银行的汇兑所和办事处,还有北海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官办和官商合办的金融机构。
解放后至1990年,北海先后建立*人民银行北海分行、*农业银行北海市分行、*工商银行北海市分行、*银行北海分行、*建设银行北海中心支行等国家专业银行机构。同时还设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机构等。
1990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网点129个。1996年,北海市拥有金融机构185家,其*家银行6家,保险公司3家,城市信用社13家,农村信用社158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证券交易所3家。全市金融机构网点445个,其中银行机构网点238家,非银行机构网点207个,金融从业人员5170人。各项存款余额76.36亿元,贷款余额85.28亿元。各类保险承保总额102.9亿元,保险业务总收入0.8亿元。
200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9.1亿元。全市保险业务收入1.3亿元。2005年,全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25家。从业人员2694人。各项存款余额16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7.26亿元。2006年,共有银行金融机构31家,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商业银行5家、农村信用社25家。共设网点122个。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7.28亿元,同比多增12.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8.28亿元,同比多增1.24亿元。
2012年金融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17.7%。
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8.45亿元,比上年增加67.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2.5亿元,比上年增加30.8亿元。
对外贸易
清光绪二年(1876年),北海口岸开埠通商,次年进口额7900关平两,出口额2400关平两。民国元年至民国21年(1912~1932年),北海口岸进口额为4215.64万关平两,年均200.74万关平两;出口额为3300.95万关平两,年均157.19万关平两。解放后,50~70年代,北海口岸只是代理中央进口业务,1980年后始有自营进口业务;1950~1983年,北海出口额为3.80亿美元,年均1118.49万美元。1999~2004年,出口贸易总值每年约1亿美元。2005年,出口贸易总值1.33亿美元。2006年,进口总额0.96亿美元,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市场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货物出口11.83亿美元,同比增长4.6%;货物进口8.94亿美元,增长53.9%。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89亿美元。全年批准项目合同外资额9.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6%;外商直接投资额7.49亿美元,下降26.2%。

社会/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文化事业

2012年末北海有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总量53.3万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电视入户率26.8%。

电力事业

北海市电力生产始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有1台容量10千瓦发电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北海商人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进150千瓦内燃发电机1台,组建廉州珠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950年8月转为公私合营企业,同年新增60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1952年改名北海市珠光电力公司,全年发电28.8万千瓦时。
1959年,北海市火力发电厂建成投产,装备为国产750千瓦汽轮适平发电机组1台,当年发电量为202.41千瓦时。
1960~1970年,北海先后安装了1500千瓦汽轮适平发电机组2台。
1988年1月,合浦至北海海角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1990年,装有2台柴油发电机,总装机容量为2万千瓦的金海岸发电厂正式投入使用。
1990年末,全市共有高压线路110千伏1555公里、10千伏218.48公里,发电量1391.82万千瓦时。北海市供电量从1991年的36475万千瓦时,猛增到2000年的6.6亿千瓦时。
2004年11月,总投资26.9亿元的国投北部湾发电有限公司北海电厂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2005年3月国投北海电厂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
2006年完成上网电量4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22909.48万元。市区使用110千伏网络环线供电。拥有变电站16座。拥有线路4回220千伏212.1千米,14回110千伏151.6千米,10回35千伏131千米,90回10千伏1119.8千米,全年完成售电量11.53亿千瓦时,完成利税3796万元。

科教事业

2012年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4所,专任教师1141人,年内招生0.69万人,在校生2.43万人,毕业生0.99万人。普通中学86所,专任教师6434人,招生2.21万人,在校生6.57万人,毕业生2.42万人。普通小学395所,专任教师6764人,招生2.79万人,在校生15.76万人,毕业生2.26万人。幼儿园213所,在校幼儿5.62万人。
2010年,北海大学园区已容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三本)、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二本、大专)、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二本、大专)、北海职业学院(专科)。
2012年内共有40家规上工业企业涉及科技活动项目,科技项目达到130件,参加科技项目的人员1675人,全部项目经费内部经费支出达到2.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13.7%、20.83%。
2012年内科技活动项目专利申请达160件,比上年增加66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比上年增加了34件,有效发明专利92件,比上年增加了26件。

医疗事业

2012年末北海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49个。卫生技术从业人员787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26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4.6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204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床位3.69张。医院病床使用率87.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7.2%。

语言/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北海通行数种汉语方言,主要为钦廉粤语及其次方言和客家话。本土方言是粤语次方言廉州话,分布在今合浦县廉州镇、党江镇、沙岗镇、西场镇、乌家镇、星岛湖乡、石湾镇、石康镇、常乐镇,北海市银海区地角镇、高德镇、福成镇、银滩镇和涠洲镇等地区。合浦县闸口镇、公馆镇、白沙镇、曲樟乡等地区则通行客家话。合浦县沙田镇通行闽南语的分支海边话。至于在北海市区、银海区、铁山港区和合浦县山口镇通行的粤语,即北海话,则是现今北海最官方的方言,属于粤语中的钦廉系。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北方移民融入北海,北海方言逐渐呈现弱势的趋势。
北海市区内语言使用格局为钦廉粤语、客家话、普通话三足鼎立的局面。

旅游/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北海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旅游资源综合优势更为突出。国家4A级景区景点有北海银滩、海洋之窗、海底世界;其他景区景点有:市区的北部湾广场——珍珠魂、海滩公园、海滨公园、还珠堂世界贝类珊瑚馆、南珠宫、珠海老街、大江埠旅游风景区、外沙海鲜岛等;合浦县的星岛湖旅游度假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璋嘉自然景观旅游区;海城区涠洲岛的国家地质森林公园、涠洲盛塘天主堂旧址、海底珊瑚、猪仔岭和滴水岩;银海区的下窑窑群;铁山港区的白龙珍珠城遗址。
北海田野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和合浦东园家酒厂工业生态旅游观光园是北海新兴的旅游景点。主要旅游线有北海市区一日游、星岛湖一日游、涠洲岛探险一日游、红树林生态科学考察游、“农家乐”游、北海—越南跨国五日游。北海银滩公园、侨港度假浴场、涠洲岛、斜阳岛、大江埠、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冠山海、星岛湖、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湾广场、北海海洋之窗、北海海底世界、海滨公园、长青公园、中山公园、北海外沙海鲜岛、北海水产馆、曲樟六湖等。北海老街(珠海路)、北海近代建筑群、合浦县博物馆、白龙珍珠城遗址、普度震宫、南万三婆庙、东坡亭、海角亭、文昌塔、惠爱桥、大士阁、北海市烈士纪念碑、抗日名将陈铭枢故居。

北海银滩

北海银滩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分为海滩公园和银滩公园。北海银滩1992年被列为*旅游度假区,为*35个“*景点”之一,享有“天下*滩”的美誉。东西绵延24公里,特点是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无污染、空气清新自然。负氧离子含量是内陆城市的50~100倍,年平均气温22.6摄氏度。

涠洲岛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距北海市区36海里,是*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海岛。涠洲岛与火山喷发堆积和珊瑚沉积融为一体,使岛南部的高峻险奇与北部的开阔平缓形成鲜明对比,其沿海海水碧蓝见底。

星岛湖

星岛湖旅游区是利用洪潮江水库发展建成的一个内陆湖旅游度假区,整个水库水面面积6660公顷。湖内的1026个岛屿象星星一样密密麻麻地座落在清澈湛蓝的水面上,星岛湖因此而得名。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北海合浦县境内,距合浦县77km,北海市105km;距湛江市93km。面积8000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类型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2013年荣膺*“十大魅力湿地”。

北海海洋之窗

北海海洋之窗坐落于*北部湾之滨,位于北海市四川南路中段,占地2.1公顷,建筑面积18100平方米。由活体珊瑚、航海历史文化、高科技造景技术的新一代无水水族馆、巨型圆缸景观,及4D动感电影等构成。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海洋博览馆。景区共分神秘的大海、远古海洋、时光隧道、珊瑚海、海之角、梦幻海洋、海洋资源厅、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地理大发现、海洋剧场、滨海景观、红树林生态区、贝类文化、南珠文化、4D动感影院16大主题。

北海海底世界

北海海底世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同时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北海海底世界*西部地区*海底观光景区,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分为A、B两区。

珠海路老街

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骑楼老街。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

北海金海红树林

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是由北海市大冠沙红树林湿地开发建成的滨海湿地公园,与国家4A级景区北海银滩一脉相连。

北海近代建筑群

北海近代建筑群包括15座近代西式建筑,分别为英国领事馆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北海关大楼旧址、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德国信义会旧址、双孖楼旧址、会吏长楼旧址、女修道院旧址、主教府楼旧址、普仁医院旧址、贞德女校旧址、涠洲岛城仔教堂旧址、涠洲天主堂旧址。2001年6月2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北海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 

侨港

侨港是一个渔港村,游客能体会到当地的民俗风情。此外,这里离银滩不远,拥有一处虽然规模较小,但却与银滩一样美丽漂亮的海滩。

特产/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海鲜特产

北海市面临的北部湾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四大渔场”之一。
主要海产有海参、鲍鱼、鱼翅、对虾、海马、带子、沙虫、石斑、青蟹、石鲛、鱿鱼、墨鱼、大蚝等及各种贝类。
北海产的海参以花刺参为主,主要产地在涠洲岛。刺参营养丰富,海蛇毒可治坐骨神经痛、风湿症等病。

工艺品特产

南珠、贝雕、牛角雕、编织工艺品。
北海产的珍珠称南珠,素以凝重结实、硕大圆润、晶莹夺目、光泽持久而驰名中外,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声誉。
合浦牛角雕是广西合浦的特色雕塑工艺品。合浦牛角雕系以牛角经雕制而成的工艺美术品。

水果特产

1986年北海市合浦县出产龙眼150多万斤,其中加工制成园肉20多万斤。除供本市人民食用外,还内销各省区,外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

友好城市/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海口市攀枝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黄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
北京市宣武区天津市大港区贵阳市淮安市泸州市
凉山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玉溪市乐山市天津市河西区
新余市个旧市昆山市成都市襄阳市
渭南市六盘水市凯里市拉萨市上海市普陀区
绵阳市重庆市南岸区辽阳市抚顺市长春市
杭州市东营市东莞市日本八代市韩国浦项市
美国塔尔萨市德国卡尔夫市加拿大勒杜克市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韩国群山市
瑞士联邦卢加诺市斐济苏瓦市越南海防市印尼三宝垄市捷克亚布洛内茨市
墨西哥贝尼托华雷斯市柬埔寨白马省泰国合艾市菲律宾普林塞萨市
著名人物/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林翼中1887~1984广东省民政厅厅长
陈铭枢1889~1965民革的创始人之一,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
香翰屏1890~1978国民党粤方代表
岑麒祥1903~1989我国较早从事语言学研究和教学的语言学家之一
劳冠英1908~1977任七十四军第六任军长
李英敏1916.01生*电影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张文纲1919-1990作曲家、《儿童音乐》主编
伍雍谊1921-2008音乐理论家
叶汝贤1936-2009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陈寿椿1934生火箭专家,原*航天科技集团副总裁、教授
邓敦伟1942生广西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
陈建功1949生作家,*作协第七届副主席
周海中1955生数学家、科学家、语言学家
魏小明1957生艺术家,成名作连环画《黑骏马》《一个女人的刚毅》
梅艳芳1963-2003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之一
劳义1985生广州亚运会男子100米冠军
城市荣誉/北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

2010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为历史化名城。北海被誉为“天下*滩”,是*最适宜居住城市“三海一门”(即珠海、北海、威海、厦门)中的一座。
全国重点镇“出炉”北海市4镇入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一批全国重点镇名单。此次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共3675个,其中广西共有116个乡镇入选。我市入选的4个镇包括银海区福成镇、铁山港区南康镇、合浦县廉州镇、山口镇。
据了解,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家有关部委将研究制定加强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全国重点镇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和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入围重点镇今后将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等方面得到优先发展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