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发信息,接订单,就选一呼百应网

如金菌助力河蟹生长期的养殖

   
单价 面议对比
询价 暂无
浏览 6
发货 江苏南通市
过期 长期有效
更新 2022-03-29 12:18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康源绿洲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企业会员第4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详细说明

                         河蟹生长期的养殖实用技术
                                
          河蟹也叫"螃蟹",头胸甲呈方圆形,质地坚硬。身体前端长着一对眼,侧面具有两对十分坚锐的蟹齿。河蟹的肉质鲜嫩,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味食品。今天笔者分享一些河蟹生长期的管理技术要点。

1.重视蜕壳管理。在河蟹次蜕壳前应注意浅水养殖、增强光照、提高水温,并及早开食,以投喂小杂鱼或优质颗粒饲料为主,确保河蟹次蜕壳顺畅。蟹池外用药泼洒、施肥应避开河蟹蜕壳相对集中期,同时掌握河蟹蜕壳规律,预测下一次蜕壳高峰期。蟹池消毒应在蜕壳高峰期前1周换水后进行,如金水产养殖灵对季铵盐、重金属、有机磷、燃料、菊酯类、抗生素等使用后的降解及具有显著作用。蜕壳高峰期内应减少投饵量,注意保持环境相对安静。  
    
  2.控制蟹池青苔。前期适当肥水,保持蟹池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为30~40厘米水深,减弱青苔生长必需的光照,改在清明前后一次投螺为两次投螺。在青苔萌发初期可用硫酸铜、青苔净等药物控制,但要注意杀青苔药物可影响水草生长,用药后第二天要及时加水。对面积小的池塘,在青苔生长期进行人工捞除。  

  3.保持适度水草。水草不仅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而且能调节水温,提供隐蔽场所,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和重金属,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体污染。蟹池种草要多样化,以沉水植物(伊乐藻、苦草等)为主,漂浮植物(水花生、空心菜、青萍等)为辅,并有少量挺水植物(篙草、芦苇等)。水草在蟹池中分布要有疏有密,水草覆盖率在河蟹生长期应保持在60%~70%。  

  4.适时投放螺蛳。人工投放螺蛳既为河蟹提供优质的天然动物蛋白源,又能净化底层水体水质。次投螺时间要早,一般在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蛳15~200公斤,以利于螺蛳早适应池塘环境,产出幼螺供幼蟹早期摄食。6~8月再补投1次,每亩投放150~250公斤,两次投放能防止因一次性投放量大,造成前期水质清瘦、青苔大量繁殖而影响河蟹生长。  

  5.合理投喂饲料。根据各阶段河蟹营养需求合理搭配,要求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动植物性饵料比:6月中旬前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句为65∶35。投喂配合饲料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增加外源性酶辅助消化。相应增加投喂点,以傍晚投喂为主,使饲料能及时被河蟹觅食,溶失浪费小,污染相对减少,有利于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6.增加蟹池溶氧。蟹池要保待合理的水深,有条件的要安装底部微管增氧设施;前期经常逐步加注新水,6~9月应增加进水量和换水次数(晴天下午1~4时,阴雨天凌晨注水),形成一定时间内水体微流,保持水质清新;在梅雨季节或高温季节,除常规进水增氧外,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投施化学增氧剂(粒粒氧、底改等,一般在傍晚时使用)。  

  7.注意调节水质、水体透明度。在5月底前宜保持在30~40厘米水深,之后保持在50厘米以上。7~8月,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厘米深;9~10月,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13。同时注意调节水体pH值。  
    如金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迅速改善水质,转化水中多余养分合成维生素、酶蛋白、糖等益生物质,促进虾蟹生长,提高青蟹品质。并且在养殖水体大量繁殖时分泌多种高活力酶类,可把水体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有机物分解吸收,具有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清除淤泥的作用。
   


 

举报收藏 0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