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致死亡。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如果环境安静,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据养殖户观察,泥鳅在一昼夜间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8-9点和下午3-5点。而早晨5点左右为摄食低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一般情况下,泥鳅肠胃中的食物为其体重的8-10%;在繁殖季节,摄食量则更大些,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
泥鳅一般2龄时开始性成熟。其繁殖季节是4-9月,6-7月为繁殖盛期。通常情况,19℃以上开始产卵,24℃左右产卵量大,繁殖活动强烈。泥鳅是一年多次产卵的鱼类,产卵常在雨后夜间进行,有时白天也产。产卵活动期间,泥鳅胆子较大,常到水面上来追逐。泥鳅卵有黏性,卵在水中受精后,粘在水草或水中杂物上孵化,落入水底的受精卵也能孵出仔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