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为底栖鱼类,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池沼等各种浅水多淤泥环境水域的底层。昼伏夜出,适应性强,可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环境内。水中缺氧时,能跳跃到水面吞入空气进行肠呼吸。在水池干涸时,潜入泥中,只要泥土有少量水分保持湿润,便不致死亡。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由于泥鳅取食广泛,所以与其他鱼类混养往往能起到“清洁工”的作用。
雌鳅的怀卵量除个体差异外,与其体长有很大关系:体长8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2000粒,体长10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7000粒,体长12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13000粒,体长15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15000粒,体长20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为24000粒。泥鳅的卵为圆形,米黄色,半透明,卵径0.8-1毫米,吸水后达1.2-1.5毫米。水温20℃以上时,孵化期为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