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发信息,接订单,就选一呼百应网

房山长势快鳗鱼苗,河鳗鱼苗

   
单价 面议对比
询价 暂无
浏览 1
发货 北京
过期 长期有效
更新 2022-03-24 05:12
 
联系方式
加关注0

清远市清城区港兴水产养殖场

企业会员第4年
资料未认证
保证金未缴纳
  • 北京
  • 上次登录 2022-03-23
  • 崔先生 (先生)  
详细说明

秋季鳗鱼四病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入秋后,气温、水温趋于鳗鱼的适温范围,鳗鱼养殖进入适生快长的黄金季节。但此时气候属于多变的不稳定期,昼夜温差大,会严重影响变温性水生动物的生长。所以,入秋后的管理尤其不能松懈。要抓紧促生长及防治季节性的病害,切实加紧强化鳗鱼营养,提高鳗鱼抗病的能力,做好入冬保温棚内养殖的准备工作。

肠炎病

1.主要症状
近年来,在鳗病诊治当中,真正发现肠炎病典型症状的鳗鱼并不太多。鳗鱼肛门既不发红,胸、腹鳍也不发红,腹胀、腹水、肠胃黏膜充血溃烂等肠炎的典型性病症并不多见,常见的病状是发生肠炎的鳗鱼一般食欲下降,游动乏力,水面出现较多的漂浮便,浮便有的呈黄褐色条状便,有的呈白色黏液便,水中黏液块状悬浮物增多,用细捞海捞取排污管出口的污水,网内可见大量白色的黏液便。水面浮泡增多,腥臭味日重。捞取疑病的鳗鱼解剖,发现鳃丝肿大、粘连,黏液分泌增多(可拉成细线弹性状),鳃弓动脉肿大扩张,血窦较多,中毒症状明显可见。

2.发病原因
发生非典型细菌性肠炎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有:(1)水质恶化,特别是水中亚硝酸盐氮严重超标;(2)藻相破坏、死亡,出现泛塘倒水;(3)使用药物的毒副作用,未及时采取换水,,恢复水质微生态环境等措施;(4)投喂不新鲜的非全价配合饲料;(5)寄生虫病暴发,侵蚀鳃、皮肤等器官,引起鳗鱼不适,而产生应激反应,使血氧下降等。

秋季鳗鱼四病防治方法
3.处理方法
一般有效的办法是:(1)停食2 餐以上,让肠胃减荷,恢复功能,消除病因;(2)杀虫灭菌,修复水质环境,解除毒害;(3)拌料内服黄连、氟苯尼考或盐(氯化钠)与生大蒜混合水浆,或盐+三叶鬼针草+山楂+甘草熬汁合剂,连喂3 -5日,并行水环境消毒、改良等措施,鳗鱼可迅速恢复健康;(4)鳗鱼恢复正常以后应选择全价配合饲料并添加一些维生素、盐、有益生物菌等等以恢复肠胃内环境,提高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以期随机提高投饵率及饲料转化率;(5)在肠炎症状出现至恢复正常之初期,应少喂或停喂鱼油,以减轻病症,待比较正常以后,逐渐适量添加鱼油,以增加鳗鱼之肥满度及提高饲料转化率,为鳗鱼顺利越冬做好准备。

4.预防

秋季水温渐降,控制投饵,不使鳗鱼过量摄食,其参考指标为:观察鳗鱼的实际上台率及抢食摄食情况,以短时间之内吃光(3-10 分钟)恋台不散为标准,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肠炎病发生。

寄生虫病

秋季鳗鱼四病防治方法
现在市售杀虫药物品牌繁多,应交替选择、低毒、无残留、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药物使用。在有效灭虫以后,一定要伴以消炎、恢复水环境的程序,修复水环境、恢复体能是非常关键的一招。

真菌病

(1)加强营养,强化喂养优质鱼油,增加VC、VB、VA、VD的吸收,光滑体表,健康肌肤,增强黏液的完整性与抗病原体能力;

(2)优化水环境,培养一定的水色(繁衍蓝、绿、裸藻等),降低水透明度,加强日光照;(3)水体用氯化钠400mg/L+小苏打400 mg/L+抗霉病的中草药合剂,也是有效的办法。另外常拌药饵内服,每公斤饲料用食盐(5g)+生大蒜(5-10g)/kg 拌合搅成水浆投喂,效果也十分显著。

一、主要养殖品种及其生活特性

试论鳗鲡鳗鱼健康养殖模式新架构
众所周知,在鱼类生物中,现存共有鳗鲡19种和亚种。我国养殖较为成功的品种为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和欧洲鳗鲡(Aguillaanguilla),近几年有发展养殖一部分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从其生活习性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三种鳗鲡基本相同。但是,因其产卵地及苗种洄游路线不同,使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对温度适应范围、药物耐受浓度以及生物学上体长、体型上的差异。

1. 共同生活习性

鳗鲡为硬骨鱼纲。无腹鳍,鳞片退化埋于皮下。背鳍、臀鳍和尾鳍相连,各鳍均无硬棘。自然生活中鳗鲡主要生长地为温、热带水域。正常生活在淡水中,生殖时洄游到海洋中产卵,产卵后亲鱼即死去,卵受精后发育成透明柳叶状小鱼,俗称 “柳叶鳗(Leptocephalus)”,经变态发育,进入淡水中生长至性成熟再复回深海产卵。周而复始这种降河性产卵洄游生活。鳗鲡其性凶猛,属肉食性鱼类。

三、四、鳗鱼养殖管理

养殖场具有水源丰富,水质条件比较好(主要指标:pH 值为7.69,溶氧量7.93 毫克/ 升,氨氮含量0.041毫克/ 升,亚硝酸盐含量0.17 毫克/ 升,铁含量0.05 毫克/ 升)。

水源充足,换水方便,对鳗鱼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鳗鱼养殖过程中,加强水质调节,培养和管理好鳗池水质,是养鳗高产的可靠。主要措施:

  1. 勤巡塘、勤观察。每天巡塘分早中晚3 次,看池水透明度,看水中浮游生物量,观察水面有无鳗鱼吐出的食物和粪便形状,预防缺氧“泛池”现象发生。

  2. 加强微囊藻培养。由于鳗池水中的溶氧来源主要依靠微囊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因为源水中微囊藻含量一般不高,因此,在鳗池中要施一些铵肥(如硫酸铵),进行强化肥育,促使微囊藻迅速繁殖和生长,从而增加水中溶氧,促进鳗鱼生长发育。

  3. 定期检测水质。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鳗鱼正常摄食、生长。因而,为了养殖池水质,应定期检测养殖池水质,一般要求2~3 天检测1 次,发现问题可采取大换水加强排污,或利用水质改良剂等进行处理调节,防止水质恶化。

  4. 适时开启增氧机。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时采取对策。夏季、秋初是一年中高温时段,这时段鳗鱼耗氧量高,全天候开动增氧机,确保上下层水体交换,做好增氧补给工作,防止鳗鱼缺氧浮头现象发生;秋末、冬季低温时,要加深池水并保持一定的肥度,可增加保温性能。平时要经常进行池水更换,保持池水清洁。

  5. 要掌握好水色。要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和严格控制浮游动植物繁殖。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鳗池中混养一些鲢鱼、鳙鱼,每亩可混养40 尾左右。每隔一段时间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换水时,应将池水中的残饵、粪便排出池外,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提供鳗鱼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季节交替如何做好鳗鱼的投喂工作
一、水温对投喂的影响 

早晚温差会影响到当天鳗鱼的饵料摄食,在无温池内3℃以内的日水温差是属于正常的,不会影响到鳗鱼吃料。主要在季节交替时,日水温超过4℃时,会影响到鳗鱼的摄食。当这种情况产生时,好降低投饵率,以免鳗鱼产生不适。

季节性温差主要的影响是自然水温的季节性变化,我们要根据自然水温的变化调整到适宜的投饵率,鳗鱼一直处于旺盛的摄食状态。正常情况下水温在24℃-29℃时投饵率为2.5%-3%;水温超过30℃时,投饵率好下降到2.2%-2.6%;水温在20℃-24℃时,投饵率为1.6%-2.5%;水温在14℃-20℃时,投饵率为1%-1.6%;水温低于14℃时,投饵率也应随之下降到0.4%-1.0%。以上是投饵率与水温的大概规律,各养殖户可根据自己情况稍做调整。 

二、鳗鱼大小与投喂量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鳗鱼的投饵率随着鳗鱼的长大而降低。在白苗期时白仔料的投喂量应为鳗体重的5%-6%;转入黑仔阶段,鳗鱼大小大概为500-80p后,投饵率也要随之下降到5%-3.5%;而鳗鱼长到80-50p的幼鳗期间投饵率好控制在3.5%-2.5%;当鳗鱼进入15p以内的成鳗期后投饵率应下降到2.5%-1.5%。

举报收藏 0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