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子干叫蛤蜊肉,其肉质鲜美无比,蛤蜊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有黄海特产大黄蚬子做成。
蛤蜊肉,中药名。为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等的肉。分布于我国沿海等地。具有润燥止渴,软坚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消渴,肺结核,阴虚盗汗,瘿瘤,瘰疬。
还含有微量的钴对维持人体造血功能和恢复肝能有较好效果,营养价值颇高.由于丹东东港附近的海域养分充足,因此这里盛产的黄蚬子比其它地方的个头更大肉更肥,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
白蚬子是东港地区黄海滩涂上盛产的贝类,因壳较其它蚬子相比都白而得名,个头和板栗的大小不相上下,品质和声誉完全可以和黄蚬子、沙蚬子并驾齐驱,其味道又有特别。
贝壳呈三角卵圆形,质坚硬,壳长60-122毫米,高约为长的4/5,宽约为长的1/2。两壳顶紧靠,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略呈三角形。小月面矛头状,狭长,楯面卵圆形,宽大。韧带黑褐色,粗短,突出表面。壳表膨胀,光滑,壳皮黄褐色或红褐色,光亮如漆。自壳顶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及呈放射状“W”或“V”字样的齿状花纹。生长线明显,细致。无放射肋,腹缘圆。壳皮有时磨损脱落,显出白色。
壳内面白色,前后缘略带紫色,无珍珠光泽。铰合部宽,左壳主齿3枚,前2枚短;后1枚长而宽,齿面具纵沟;前侧齿1枚,短突。右壳主齿3枚,前2枚短,呈人字排列;后1枚斜长而大;前侧齿2枚,1枚稍向腹面弯曲。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短而宽,圆形。前闭壳肌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足扁平,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