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羊养殖面临的几大问题:青山羊年产10羔,济宁青山羊为何越来越少
寒冷的冬天,羊肉汤的浓香总唤醒一些人的味蕾。市区大街小巷遍布着不少羊肉汤馆,一些吃货总爱流连于不同的街道,寻找地道的羊肉汤味。对钟情于羊肉汤的人来说,用青山羊熬制而成的羊肉汤,味道美味,白似奶水、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腻。然而,青山羊数量锐减,纯种的青山羊少之又少,其存栏量大有成为“濒危物种”的态势,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市纯种青山羊的现状如何?为何出现锐减?如何保护或规模性养殖青山羊?这些问题成为不少人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青山羊名字的来历,颇有趣味
“青山羊主要分布在鲁西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随处可见。它多胎多羔、毛皮质优,养殖青山羊是那个年代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济宁的嘉祥是初的青山羊原产地之一,
青山羊体格较小,成年公羊也不过七十多斤,毛有花纹,呈波浪形,头顶有旋花,上世纪主要充当裘皮用羊,以“猾子皮”著称。由于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当时所有的猾子皮均从济宁向外销,“济宁路猾子”喊得十分响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巨野和济宁分别设有育种辅导站,在巨野设立了小尾寒羊育种辅导站,在济宁设立了青山羊育种辅导站。“虽然设站不同,但两地在两种羊的育种辅导技术上是共享的。这是省级辅导站,其育种经验在全省都是共享的,只是因为巨野和济宁在养殖羊方面比较,才分别在这两地设站。济宁青山羊饲养的比较,所以才有了济宁青山羊的叫法。”
青山羊从500万只一直降落到十几万只原因。
“‘羊比人多’,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村的情形,几乎每家每户都散养着很多青山羊。粗略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青山羊存栏量能达到500万只。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青山羊减少,尤其是1995年随着波尔山羊的引进,青山羊数量锐减。据资料显示,2009年,我市曾对青山羊进行两次专题调查,当时全市青山羊存栏量15.16万只。
繁殖力高是青山羊的重要特征,母羊一岁前即可产胎,初产母羊平均产羔率达163.1% ,一生平均产羔率293.7%,多时一胎可产6~7羔,一年产两胎,平均年产10羔。如此强大的繁殖力,为何会成为濒危动物呢?
济宁青山羊繁殖基地热线电话
这要从青山羊初的用途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还是落后的,农民吃肉少,纵然吃也多以猪肉、鸡肉为主,羊肉食用很少,青山羊的主要作用就是猾子皮。在那个年代,染色技术不发达,由青山羊制作的裘皮大衣自然是市场的宠儿。而随着貂皮等新裘皮大衣的出现,青山羊羊毛不易被染色的优点反而成了缺陷,青猾皮市场下滑严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张猾子皮就要四五十块钱,这张皮小得很,要好几张才能凑成一件大衣,在那时候应该是奢侈品了。
追求效益的老百姓自然不会因为卖羊肉而大批饲养青山羊。尤其是,随着波尔山羊的引入,养殖其他品种羊、或杂交羊的农户越来越多,而且用青山羊和波尔山羊等品种杂交,逐渐造成现在纯种青山羊十分。如果朋友们看到关于青山羊的信息,请与青山羊养殖场联系。青山羊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