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规模化养殖场如何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营养,模式匹配饲料。
思路:鮰鱼养殖过程中,不同的时期饲料需求及养殖目的有所不同,对鮰鱼养殖过程进行时间划分,通过营养设计不同阶段的鮰鱼饲料档次。
饲料质量的定位不能由价格高低来衡量,而是看是否与养殖公司的养殖品种、养殖阶段、养殖周期、养殖密度设计、鱼体健康、成鱼上市时间相匹配,真正从饲料使用效率上来考虑。包括消化率,投料模式等。
2、嗜水气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粘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此病多发于春季或初夏。
3、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爱德华氏菌 病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
4、柱状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病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点,并有轻微充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平时叉尾鮰容易出现“套肠病”:该病的病原有两种认识,早是四川农大的汪开毓教授认为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然后华中农大的陈昌福博士认为是爱德华氏菌引起,包括“一点红”,其实都是由同一病菌引起,只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而矣。本人比较趋向于后一种认识。爱德华氏菌是细肥内寄生菌,当鱼体内的免疫细胞把这些病菌吞噬,又不能把它杀死,就汇集到肾脏的位置。当溃烂后向下烂是膘,膘是胶源蛋白质不易溃烂,所以只好向上烂,后形成一点红,套肠等症状,以症状命尚欠科学,准确的说应是爱德华氏菌病。每年4、5月是斑点叉尾鮰此病的高发季节,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和有椭圆形的褪色斑,肛门红肿,外突,有的鱼甚至出现脱肛现象,后肠段的一部分脱出到肛门外,病鱼垂直悬挂于水体中的特殊姿势,后病鱼沉入水底死亡。也有从腹腔烂一个洞,肠子漏出体外的。
在用药选择上,假如能做药敏,当然是好的选择,但在实际生产中,有多少人能等上几天,等把结果做出来后才用药呢,所以面对着许多局限性,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在凭鱼病工作者的经验用药。
清明前后养殖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投料方式细致,避免直接整袋倒料,建议使用投料机。
2.软化饲料,充分泡发,按30%-40%比例加水投喂,并在饲料中添加优肠乐,应激宁3型,药饵添加比例一套50斤料。
3.水温稳中有升,确定没有寒潮侵袭,水温达到22度以上时方可缓慢加料。
4.水温稳定后,定期使用华扬双菌组合消毒杀灭致病菌并每月按华扬5+5保健模式保健即可。
特别注意:
水温由低向上升至19℃时,一定要用药控制预防因肠道问题引发的爆发性死鱼。方案就是:板黄散,制菌灵,多维,各一包拌料一包连喂三天每天一次。如发现有任何一条死鱼出现,需加入达克菌,治疗。
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管理方法,这些都齐了!
随着国内对鮰鱼的消费的增加,近几年来鮰鱼的价格一直较好,养殖也比较红火。从2015年来国家的拆网箱,使鮰鱼养殖量有较大的下滑,池塘养殖越来越多,而近期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政策越趋严格。所以针对鮰鱼疾病的防控,一定要适应时代的趋势,既要考虑对疾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又要考虑成品鱼作为食品的安全性,更要考虑养殖的益性。
鮰鱼的特性
1.无鳞鱼;
2.底栖杂食性;
3.肠道短,在体长的两倍,有原始形态胃,肠道前后大小不一;
4.趋弱光性,6度以上均摄食;
5.对氨氮、亚硝酸盐比常规鱼敏感。
容易导致鮰鱼发病的外环境因素管理
氧气:鮰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鱼池底层,而底层也是首先出现氧债的区域,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对溶氧要求非常高,如果出现溶氧不足,轻微的情况下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养殖成本,也会给鱼机体带来一些暗损伤,情况严重的话,就会浮头、泛塘死鱼。
解决办法:肥好水,培养好藻类(池塘的溶氧80%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利用好增氧机,把上层丰富的溶氧送到容易缺氧的下层。
推荐使用绿源多肽:全溶性膏体肥,使用后不会加重底部负载;使用成本和普通肥差不多 ,但使用量少,所以劳动量小;高温、低温都可使用;受天气限制小,阴雨天也有很好的肥水效果。
底部管理:鱼类排泄的粪便等有机物质大部分都是沉降到底部再分解利用,如果溶氧不足,就会不完全分解成为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鮰鱼又大部份时间生活在底层,对氨氮、亚硝酸盐非常敏感,所以底部的管理在鮰鱼养殖上尤为重要。
解决办法:定期使用直接作用于底部的底改产品(水温低时使用化学类氧化型底改产品,水温高时使用微生物制剂底改产品)
推荐使用乐碧净:颗粒型微生物制剂底改产品,分解底部有机碎屑能力强;使用方便,使用成本低;有很好的培养有益藻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