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泥鳅养殖过程当中,如果出现较多的病虫害,就会导致泥鳅的存活率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到养殖者的泥鳅养殖利润,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病虫害,能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使泥鳅能够健康生长。
一、赤鳍病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一些微生物的存在,会使得泥鳅养殖基地出现一种叫做赤鳍病的病虫害,这种病虫害对泥鳅产生的危害非常的大,有这种病虫害存在的话,泥鳅的体表表皮就会出现剥落的情况,而且身体呈现出灰白色,泥鳅的肌肉也开始出现腐烂,它的肛门部位出现发红的情况,接下来便会出现一些血斑,如果这种病虫害比较严重的话,泥鳅就会出现不进食的情况,时间长了便会死亡了。这种病在夏季的时候出现得比较多,在饲养泥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这种病虫害的出现,在投放泥鳅之前,应该把泥鳅苗都用百分之四的食盐水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果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了这种病虫害,那么可以在鉰料当中拌入一些氯霉素,再对泥鳅进行喂食。
二、寄生虫
还有一种是寄生虫引起的病虫害,这种病虫害出现之后,会使泥鳅的进食量大大减少,而且它不再喜欢和其它的泥鳅一起群居,而喜欢游离在群体之外,这种病虫害一般在泥鳅的鳃部和体表处存在,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也可以导致泥鳅死亡,它发病的时候一般是在五月份到八月份之间,要想预防这种病的出现,一般需要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塘处理,然后还要在池塘底部喷洒晶体敌百虫,在喷洒的时候,要对整个池塘底部进行全面的喷洒,以便可以更好地将寄生虫消灭。
泥鳅在养殖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其它的病虫害,养殖者在面对不同的病虫害的时候,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只有掌握正确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才能使泥鳅更好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