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价值被人们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直接造成了其销售数量的迅速提升,同时也导致了泥鳅价格的增多,即便如此,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面对如此的市场前景,很多的投资者租地修建泥鳅养殖基地开始泥鳅养殖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据行业表示,想要依靠泥鳅养殖来发财,不仅仅需要规模,技术,资金,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泥鳅养殖的管理,尤其是关于池塘的管理。在这里,我们看看行业是如何建议养殖户对泥鳅养殖基地里的池塘进行管理的吧
、确定不同的泥鳅池塘和面积大小
不管是规模大一些的养殖基地,还是规模小的养殖基地,为了能够促进泥鳅的产量和生长环境,建议将泥鳅池塘分成苗种池和成鱼池两种,幼苗和成鱼分开养。其中,幼苗池水深在15-40厘米左右,单个池塘面积在30-60平米为宜,成鱼面积可以在一两百平米左右,当然也可以更大一些,水深一般在三四十厘米左右。
第二、要确定泥鳅养殖基地水源和水质的问题
相比较起一般的鱼类,泥鳅的适应性非常强,即便是在恶劣的水源和水质中依然能够生存,但是为了能够提升泥鳅的品质和销量,还是建议养殖户多使用的透明度在15厘米左右的江河湖泊水源,地下水,水库水来饲养泥鳅,而且还要将不同的水源的溶解氧控制在每升3毫克以上,水源的PH控制在6.0-80之间。
第三、泥鳅池的土质问题
由于泥鳅生活离不开土,所以在泥鳅养殖基地里一定要用适合泥鳅生长且有利于提升他们品质的土质。在这里,行业不建议使用沙质土来饲养泥鳅,因为在沙质土里养大的泥鳅脂肪少,骨骼偏硬,其肉质味道较差,好的饲养泥鳅土当属粘质土,因为在这种土壤里饲养的泥鳅脂肪多,骨骼软,其味道更是鲜美。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泥鳅本身的钻洞本能,建议在泥鳅池的建造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泥鳅的防逃措施,杜绝池塘里有漏洞的存在,否则会造成养殖户经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