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 水温的变化影响鱼的新陈代谢的强度,因而也影响鱼的摄食量,一般在适温范围内投饲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鱼的体重。鱼生长体重增加,要求投饲量增加,而投饲率反而下降,因为鱼的饲料消耗量与鱼的体重呈负相关。
溶氧 鱼在高溶氧的水体中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饲料效率也高;鱼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鱼对其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不同,摄食量也不同,草食性鱼类的投饲量高,杂食性鱼类居中,肉食性鱼类低。
要有一定投饵面积和时间在多品种混养池中,鲫鱼、草鱼抢食快,摄食量大,而鲂鱼吃食“斯文”,相应摄食量少,往往影响其生长。因此在使用颗粒饲料前要进行短时间驯化,使鱼形成固定食场、固定时间投喂,每次投饵要撒放均匀,投饵时间不少于30分钟,投饵面积40平方米~60平方米,使每尾鱼都能摄食到饵料。
颗粒粒径要合理鱼种放养时,水温低,生长慢,规格小,颗粒饲料粒径控制在2毫米较为适宜。随着气温回升和鱼种生长,养殖中期饲料粒径为3毫米~3.5毫米,养殖后期粒径为4毫米~4.5毫米。
精制浆。各类水草用粉碎机加工前都要用清水洗净,并用3%~4%的食盐消毒。加料时注意量少次多,草水比例协调,尽量把草浆打得细一些,以增加草浆颗粒在水中的悬浮时间,增加鱼的采食机会。注意保持打浆机刀片的锋利度和机器转速,每次制浆的质量,提高鲜草的利用率。
巧投喂。草浆投喂量要根据池鱼的种类、数量、水质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用草浆养殖成鱼,每天每亩水面投喂50一70公斤为宜;用于培育苗种的,在鱼苗下池前,每亩水面用100~150公斤草浆作基肥,以培育水中饵料生物;鱼苗下池后,每天每亩水面投喂50~100公斤,或按每1000尾鱼苗投喂120~150公斤,每隔2~3天投喂1次,养15~20天即可出池。为了让鱼充分摄食,投喂时应全池均匀泼洒,每天上午8—9时、下午2~3时各喂1次,以增加鱼的摄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