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指的是放到鱼塘里已经超过半个月,经历过十次以内钓放的鱼,老鱼经过钓友的摧残,吃口有些谨慎,但还算不得滑口,离的滑鱼还有很大差距。对于这样的鱼而言,我们应该如何做钓呢?
谈钓法前,大家要清楚一个原则,那就是钓青鱼即黑鲩(广东这边的称谓)并不是一招通杀四方。如果你认为一招可以搞定所有钓场,那你一定钓不好黑鲩。不同的塘,鱼情是会有明显差异的;不同的天气,鱼情会有差异;昨天和今天、白天和夜晚,鱼情也会变化。钓黑鲩,需要你有一双火眼金睛,无时无刻去洞悉鱼情的变化,采取钓法的变化来应对。
经常钓黑鲩(青鱼)的钓友会遇到这些问题,明明前两天,同一套装备同样的调钓方法,出口可以打到口,但是第二天再去就不空枪,百思不得其解。我本人在钓鱼的过程中,听到过很多钓鱼人在反复黑漂空枪之后说,“唉,今天运气不好,鱼离地刮线,都是黑漂抽不到口”或者说“唉,今天进了一窝的罗非,闹漂,一口都打不到,这都不是黑鲩(青鱼)动作”,如果是钓螺,肯定不会是草鱼、罗非闹窝,就会说,“这一定是老板放了一塘的鲤鱼,这些鲤鱼仔太小,吃不下螺丝,闹窝闹漂老是空枪”。当然,有时候,确实会有小鱼闹窝,但是你要知道,能把吃铅4-8克的大物漂吃出有力顿口或者黑漂来,是罗飞或者鲫鱼吗?显然不是。其实,80%的吃口都是黑鲩的,只是因为调钓错误,导致出口而打不到鱼。因此,我们要明白只有通过变化且恰当的调钓方式,来应对时刻变化的鱼情,懂得应变之道,方能成为钓黑鲩的大师。
黑鲩存在滑口和轻口两种情况。钓法的变化就需要根据这两点来调整。老鱼的滑口程度不会短时间内变化,只要钓几场或者咨询下老钓友,就能大致判断。但老鱼吃口轻重情况是时刻变化的,无法通过询问或者根据前几天的情况来准确判断。正常情况下,如果天气热,气压高,鱼比较饿,黑鲩吃口就重,黑漂和大顿口多。如果降温、气压低、水质不佳或者夜晚,黑鲩的吃口就会明显的减弱。黑鲩吃口弱的时候是冬天,冬天的吃口,轻的像鲫鱼一样,一个微弱的动作,可能黑鲩已经将鱼饵吸入嘴中,浮漂动作很小,不认真观察,还真发现不了。这种情况,不采取且精细的钓法,几乎钓不到鱼。既然,老鱼的吃口强弱也是时刻变化的,那具体如何对付呢。首先,我手绘了双钩在水底的两种状态,这是在钓老鱼的时候都会运用到的双钩状态。首先是,上钩离地,下钩轻触底状态,这是比较灵的调钓方式。这种方式,在钓新鱼的时候会用到,因为新鱼爱离地。在钓老鱼的时候,尤其是碰到鱼情,鱼的吃口很重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钩离地的钓法,更便于鱼发现鱼饵,也避免了鱼钩陷入到淤泥里,鱼难以找到鱼饵的问题,可以做到多出口。但是这是极灵的调法,因为浮漂对钩饵的牵引力比较大,如果鱼口不够重,吸力不足会出现空枪情况。讲个我自己钓黑鲩的经历,当年,刚学钓黑鲩的时候,应该是是5月前后,去广州番禺一家新开的钓鱼场。此塘也是开塘不久,大家基本还是以钓颗粒为主。我带了十斤石螺过去打窝做钓,结果螺丝取得奇效,一个多小时,窝里就聚集了大量的黑鲩,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三四个平方都是泡啊,那是相当的壮观。结果,当天采取了双螺挂饵调平水钓三目的调法,致命的是,还是用的石螺,因为石螺重,所以调漂那是相当的灵。一场钓下来,只打中两条,空枪和脱钩差不多快三十枪,当时懵逼,怏怏离去。这个事,让我一直无法释怀,反复思索打不到口的原因。随着钓黑鲩经验不断的丰富,现在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面一次,再去用螺丝做钓,调整得当就爆护了
那我们是怎么调整的?什么时候该调整?当我们用上饵离地打不到口的时候,排除刮线,一定是鱼口变轻的原因,或者刚开始可以打到口,钓着钓着打不到了,那就要调整,刻不容缓。要给自己定一个原则,如果确认是黑鲩口,连续两枪打不到口,就要即刻调整。把上饵从离地状态变为触底状态,双饵触底,鱼需要的吸力就不要那么大,也能把饵吸到嘴里。调法呢,也就是从双钩挂饵调平水改为单钩挂饵调平水,钓2目或者3目,基本就达到了上饵轻触底,下钩躺底状态。当然,相同的调钓方法,上钩的状态并不一样,比如如果是细尾漂,单饵平水,则上钩也是离地的。我说的情况,默认是采用三目加粗大物漂而言。对于不同浮漂如何调整出不同的状态,这也是一门科学,有很系统的方法,这个在后期的文章中逐步给大家介绍。
当我们调整了浮漂,从上饵离地调整为上饵触底。一般情况下,出口空枪的情况就会明显的改观,命中率会提升,但同时,出口的数量也会减少。但是这是为了提高命中率所做的有价值的牺牲。钓黑鲩,我们要追求的是双高点,一是出口多;二是命中率高,达到双高,才能钓更多的鱼。鱼捕快厂家垂钓团队会持续为广大钓友提供钓技解析文章